非洲獅可能是貓科動物中唯一群居的動物了,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個獅群一般是由十隻左右的雌獅和1-2頭雄獅組成。雌獅會一直待在獅群中從一而終,但是雄獅就沒有這個「資格」了,要想一直待在一個獅群中就要面對其他雄獅的挑戰。一般一個雄獅能在獅王的位置上待五年左右,之後就會被年輕體狀的流浪雄獅所取代。
在這個階段就是獅群中幼獅悲劇的時期,往往新上任的獅王會殺死上一代雄獅留下的後代,因為是「初來乍到」尚不需要判斷後代,因為全部都殺死就對了。但是難免會有一些雌獅是正懷有獅寶寶的,有一種說法雌獅會主動找雄獅交配,最終雄獅就會認為該雌獅身生小獅子是自己的後代。
而那些沒有交配的雌獅就把小獅子帶回獅群的,往往這些小獅子都逃不過被新獅王殺死的命運。這就是動物的本能,除了填飽肚子就是繁殖後代了。雄獅會和獅群內的所有雌獅交配,生下屬於自己血脈的小獅子,其中雌性小獅子會一直流在獅群中長大,而雄性小獅子在長到兩歲左右長出鬃毛的時候,就會被獅王驅逐出獅群,為了避免自己的王位受到威脅。所以說動畫片《獅子王》中演的跟實際情況不符,在獅子家族中父子關係並不是那麼和善。
被驅逐出獅群的雄獅會獨自去流浪捕獵,有的時候碰到其他流浪雄獅會和它們組成群體,例如在非洲大草原上非常著名的「壞男孩組合」,由六隻流浪雄獅組成。
雌性獅子在哺育小獅子的時候並不會進入發情期,新上任的獅王為了除掉上任獅王留下的後代,也為了儘快的交配繁殖,會咬死所有的小獅子。實際上並不需要辨別後代,至於說的記時間和靠嗅覺並不準確。雄獅只會記住和某隻雌獅進行了交配,而某隻雌獅也確實繁殖了後代,就會默認為是自己的孩子。因為在發情期雌獅會一直和雄獅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