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鬣狗不共戴天,為什麼獅子咬死鬣狗後不吃掉?原因可能很簡單,我們就推測幾個,首先就是獅子的食物量充足不需要吃鬣狗肉,在自己飽飽的情況下不會吃。其次是獅子餓的時候也可能會吃鬣狗,但是鬣狗是食腐動物,它們的肉可能口感上並不會很好。最後就是獅子殺鬣狗完全是為了洩憤,暴屍荒野可能更具威懾力。
大家小的時候在家裡中央一臺可能經常看動物世界,在這個節目中出現最多的可能就是這兩種動物了,它們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首先來說獅子,屬於貓科-豹亞科-豹屬下的成員,在豹屬下還有老虎、豹子、美洲豹、雪豹,這五個物種被稱為「大貓」,它們能發出吼叫的聲音。
非洲獅也是貓科動物中唯一群居的物種,同時一個獅群中有這樣幾個身份,1-2隻雄獅作為首領,大多數的時候如果有兩隻雄獅,那意味著它們是兄弟,曾經從另外一個獅群中被「爸爸媽媽」趕出來,一起流浪之後遇到新獅群打敗了獅王,搶奪了王位,它們兩個都有交配權。這樣的獅群可能成員時,也就是雌獅要多一些,一般6-7隻左右,剩下的就是獅子寶寶們了。
獅子的戰鬥力很強,在非洲大草原上也屬於頂級掠食者,但是依然選擇了群居這種生活方式,可想而知有很大的壓力。因為單獨的流浪獅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是很艱難的。帶來著巨大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鬣狗的存在,它們是絕對的機會主義者。斑鬣狗被稱為非洲二哥,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有的時候非洲獅都會受到斑鬣狗的威脅,更不用說花豹一類的了。
鬣狗雖然名字中有「狗」,但它並不屬於犬科動物,而是屬於單獨的鬣狗科,從生物分類學上來說,鬣狗跟貓科動物更近一些。鬣狗科下有四屬四種,有三種比較難纏,有一種是特化的膽小怕事只吃白蟻,體型最大的就是斑鬣狗了。
斑鬣狗也是群居生活的,但是它們的首領是雌性,而雄性斑鬣狗是群體中地位最低的,當然戰鬥力也弱。大的鬣狗群甚至會達七八十隻上百隻,小的鬣狗群幾隻十幾隻的樣子。就是因為這些遊蕩在大草原的獵食者,才讓獅子也選擇了群居生活。因為鬣狗搶奪最多的就是獅子的獵物了,並且成功率會很高,當雌獅數量較少的時候,還可能被鬣狗偷襲致死。
因為鬣狗的咬合力要大於獅子,並且數量眾多,非常難纏,還喜歡下三濫的招數掏肛。因此一般雌獅都不會和它們硬碰硬,但是雄獅就不懼怕,它們會報復性的對鬣狗出手,每次咬死鬣狗後也不會去吃。首先鬣狗都是成群結對的,即使咬死一隻,周圍還有很多虎視眈眈的成員,獅子心也不會那麼大直接就開始吃。
鬣狗作為食腐動物,它們的肉必然不會合獅子的胃口,同時還可能存在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獅子並不是那麼聰明推理出這些,必然是從老祖宗那裡遺傳下來的,刻畫在基因裡的東西。鬣狗作為世敵咬死就可以了,但是不要去吃。當然也有鬣狗被獅子吃的情況。獅子鬣狗協同進化,大家都群居生活,也可以相互的考驗施加壓力,這對於物種的進化變強至關重要,有壓力才有動力,不合格的成員就直接被淘汰掉了。
當然大家也不用太過於苛責鬣狗,無論是獅子還是鬣狗都有它們的生存方式,在方式上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自然裡的野生動物能填飽肚子就成功了。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