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的生與死,很大程度上要看雌獅怎麼表態

2020-11-25 騰訊網

雖然有獅群的庇護,但小獅子的成活率依舊很低,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雄獅的捕殺。

都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在現實中,大多數貓科動物的成年雄獸,都有咬死無血緣關係幼獸的習慣,不限於大型貓科。

比如猞猁、漁貓、獰貓等中小型貓科動物,同樣也被觀察到有此類現象。雖然幼崽因各種原因而夭折的現象不可避免,但是概率是能夠被左右,就像在獅群裡面,小獅子的生與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雌獅的態度。

可能很多人剛接觸到這個觀點的時候會不認同,覺得應該是看雄獅的態度才對,畢竟下手的往往是雄獅。可是雄獅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在對待無血緣關係幼崽的時候,往往都是擊殺。

而對於雌獅來說,無論是哪只雄獅的後代,對於自己來說都是親骨肉,且獅群裡面最多的就是雌獅,所以它們的態度很關鍵,決定著小獅子的命運。

團結起來對抗雄獅,則;放任雄獅捕殺,則死。

獅群的生存智慧

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獅群是非洲草原上最強悍的團隊。一個獅群基本上由幾隻雄獅,多數雌獅及部分幼崽組成,成員之間大多數都有著血緣關係。

群居動物,有一個問題是一定要考慮的,就是近親繁殖現象。事實上自然界裡面的動物,絕大多數都被觀察到有近親繁殖現象發生,群居動物比獨居動物更為明顯。

而獅群在防止回交,從而最大限度避免近親繁殖問題上,顯然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存智慧。

獅群裡面的小雄獅,在即將達到性成熟的階段,會遠離原生獅群,進入流浪階段,且在流浪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直至強大到能夠建立起自己的統治王朝。

由於小雄獅的離開,使得獅群裡面的近親繁殖現象大大減少。

獅群裡面的小雌獅,雖然多數情況下還會待在原生獅群裡面,但由於雄獅的統治時間很短,基本上都只有2-3年時間左右

而小獅子從出生到性成熟的時間,剛好也是這麼久,所以當新的雄獅團隊入主獅群,留下雌性幼崽之後,等到「女兒們」成年時,父親已經被其他更年輕更強壯的雄獅團隊打敗趕跑或者咬死了。

雄獅的統治

在雄獅入主獅群之後,往往會幹一件事情,那就是殺死獅群裡面的所有幼崽。基本上大部分雄獅都會這麼幹,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是雄獅在清除未來的競爭對手,但主要的原因並非如此。

在雌獅的繁殖策略裡面,如果處於哺乳期,它是不會發情的,直到將幼崽養大離開之後,它才會進入新的發情階段。而如果幼崽在這個過程夭折了,那麼雌獅就會快速進入發情期

對於雄獅來說,它統治一個獅群的時間很短,基本上不會等雌獅們養大一批孩子之後才與之交配,所以它便採取了咬死幼崽,刺激雌獅快速進入發情期的策略,以便更快留下屬於自己的後代。

雄獅咬死小獅子

當然,在新的雄獅團隊入主獅群之後,獅群裡面的新生代小獅子也不一定會被殺死,比如一些亞成年獅子,雖然沒有自保的能力,但已經具備了逃跑的本事,所以在雄獅趕盡殺絕之前,它們往往會主動逃走,這也是部分小雄獅進入流浪階段的緣由。

另外還有一些情況就是雖然新的雄獅入主了,但它的整體實力不足,需要補充新勢力,這個時候原獅群裡面的小雄獅就是最好的後備成員,這種情況下,小雄獅不僅不會被殺死,而且還獲得了留下來的資格。

雌獅的重要性

從表面上看,人們很容易就覺得獅群裡面的主導者是雄獅,畢竟它統治著獅群,擔任起守衛領地的職責。但實際上獅群裡面的主導者是雌獅,雌獅不僅佔獅群成員數量的99%左右,而且決定著很多事情。

獅群是母系社會,幾乎所有雌獅都是沾親帶故的關係,正所謂「鐵打的獅群,流水的雄獅」,不管雄獅團隊換了多少屆,基本上不會影響雌獅姐妹們之間的感情。

雌獅也起到了界定和擴張獅群領地的作用。雄獅是沒有領地的,只有當它入主了獅群之後,它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領地,而這個領地,是有雌獅們早就界定好了的。

當獅群不斷壯大,雌獅們就會在周邊開疆闢土,而當獅群壯大到某一個棲息地裡面不能承載的數量之後,雌獅們就會將打下的部分領地分給「女兒」們掌管,並讓它們發展屬於自己的獅群,這也是獅子這一物種迴避近親繁殖的策略之一。

雌獅主導獅群的一面,還體現在它們挑選「當家雄獅」這件事情上。在大多數時候,雄獅能否入主獅群,基本上取決於決鬥的勝負,即兩方雄獅勢力對抗,贏的留下。

但在某些時候,雌獅有了自己「心儀」的對象,則會干擾結果,畢竟整個獅群裡的雌獅傾巢而出,即便是雄獅團隊也要避讓三分。

在雌獅的眼中,有著漂亮濃密深色鬃毛的雄獅,被認為是健康強壯的,基因也更優秀。這類雄獅就會獲得雌獅更多的青睞,雌獅們也更希望它能夠留在獅群中,那麼在遇到有挑戰者的時候,雌獅們就會出手。

有著漂亮鬃毛的雄獅

雌獅的態度

在了解了獅群的生活方式之後,我們再回到獅子幼崽生與死的問題上,拋去自然夭折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外,小獅子的命運基本上就牢牢把握在雌獅的手上,雌獅的態度與否,則決定著小獅子的生存與否。

受雄獅影響,獅群裡面的雌獅基本上都趨於在同一時間段發情,將來也會在同一時間段生產。雌獅在臨產的最後幾天時間裡面,會獨自離開獅群,然後找一個較為安全的地方,將幼崽產下,然後獨自照顧。

在前6個星期內,雌獅會將幼崽藏得很好,不讓任何生物靠近,並精心照料。

6周內的小獅子,是最弱小的,它們完全依賴母親,且極容易受外界因素幹擾,比如雄獅、花豹、鬣狗,甚至是一些小體型的捕食者,都會對它們形成威脅,所以在這個階段,雌獅會竭儘自己全部力氣去保護幼崽,讓小獅子們熬過生存的第一關

6周以後,小獅子們具備了一定的戶外活動能力,這個時候雌獅就會將它們帶回獅群,由於其他雌獅也幾乎在同一階段生產,所以這個時候獅群會格外熱鬧。整個獅群裡的雌獅相互照顧彼此的幼崽,進一步增加小獅子的生存機率

新的雄獅入主獅群之後,大概率會殺死這些原獅王留下的幼崽,這個時候雌獅的態度也很關鍵。很多人固有的觀念裡面,會認為雌獅對此事會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但現實中往往相反。

如果獅群裡面的小獅子數量比較多,那麼雌獅們就會奮起抵抗,這時雄獅們多數會敗逃,而被趕走的原獅王,也會瞅準機會重新回歸。如果獅群裡面的小獅子很少,那麼雌獅們基本上不會抵抗。

但此時雌獅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保全小獅子的性命,那就是帶著自己的幼崽離開獅群,進入流浪階段。

流浪並不是雄獅的專利,雌獅在帶著幼崽流浪的階段內,是不會被其他獅群所接受的,但它會接受有著同樣境遇的獅子,進而形成新的獅群,隨著小獅子的長大,獅群逐漸壯大成為新的一支力量。總的來看,在小獅子每一次遇到命運轉折點的時候,雌獅的態度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關注我,了解野生動物。)

相關焦點

  • 非洲雄獅為什麼會苛責甚至咬死小獅子?
    非洲獅可能是貓科動物中唯一群居的動物了,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個獅群一般是由十隻左右的雌獅和1-2頭雄獅組成。雌獅會一直待在獅群中從一而終,但是雄獅就沒有這個「資格」了,要想一直待在一個獅群中就要面對其他雄獅的挑戰。一般一個雄獅能在獅王的位置上待五年左右,之後就會被年輕體狀的流浪雄獅所取代。
  • 流浪不是雄獅的專利,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選擇流浪生活
    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嚴格意義上的群居,像獵豹、美洲獅、猞猁等有時多個體暫時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短暫集群現象」,並不是我們常說的群居生活。在獅子的生活方式裡面,「流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多數雄獅都要經歷這個階段之後,才能入主獅群,成為一代獅王。
  • 雄獅一巴掌打了兒子,不料被雌獅目睹全過程,下一秒憋住別笑!
    雄獅一巴掌打了兒子,不料被雌獅目睹全過程,下一秒憋住別笑!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雄獅子是草原上的霸主,冷血無情,威風凜凜,是許多動物心頭噩夢,不過雄獅再怎麼厲害,也有自己懼怕的對象,那就是怕母獅子,雄獅一巴掌打飛兒子,不料被雌獅目睹全過程,下一秒憋住別笑!
  • 雄獅爭奪王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地主雄獅對環境熟悉,心理上佔優勢,如果打不過外來入侵的雄獅,說明真的已經衰老了,應該被自然選擇淘汰。食肉動物的領域性都很強,但只針對同性別其他個體。如果有異性前來,給它們帶來更多交配機會,它們求之不得,又怎麼會驅趕呢?
  • 《動物餐廳》小獅子怎麼解鎖 小獅子解鎖方法一覽
    導 讀 動物餐廳小獅子怎麼解鎖?
  • 花豹經常獵殺小獅子,怪不得總是被獅群圍困在樹上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是最頂級的貓科獵食者,能威脅成年獅子的動物不多,只是很多小獅子卻一樣受到威脅重重,有來自雄獅的獵殺,也有來自其它貓科的偷襲——比如花豹!花豹也是一種大型貓科獵食者,花豹一定不是雄獅的對手,但能和雌獅打成平手,特別花豹是更聰明的獵食者,一找到機會,就偷襲小獅子,這也有利於減少以後的競爭者!獅子是群居動物,一般時候,雌獅群出去狩獵,都還留有一部分成年雌獅守護小獅子,但有些小獅子貪玩,容易遠離獅群,而叢林草叢中經常埋伏著貓科無情獵食者——花豹!
  • 看上去長得一模一樣的小獅子,如何區分?看它們面部的這些「點」
    看上去長得一模一樣的小獅子,如何區分?看它們面部的這些「點」貓科豹屬共有5種動物,分別是老虎、獅子、豹子、美洲虎和雪豹,它們都屬於大型貓科動物。其中,老虎和美洲虎生活在叢林中,雪豹生活在高海拔山地,豹子生活在山林或有大樹的草原上——這4種大貓的行蹤都很詭秘,很難被人發現。而獅子卻比較獨特,不僅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還喜歡結群而居,這樣的習性給動物學家觀察和研究獅子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既容易找到獅子,又容易跟蹤拍攝獅子。
  • 母獅叼小疣豬誘惑飢餓小獅子,就不給你吃!網友:絕對是親媽
    2017-09-22 17:56:00 來源: 驚奇先生 舉報   獅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大型貓科動物
  • 母獅孩子被鬣狗叼走,出去求救卻被流浪雄獅活吃,雌獅絕望了!
    :24:44 來源: 旅行河畔 舉報   母獅孩子被鬣狗叼走,出去求救卻被流浪雄獅活吃,雌獅絕望了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西街雄獅不知道因為什麼,可能是運氣不好,自從西街雄獅聯盟接管了斯巴達獅群之後,整個獅群裡面的可謂是「人丁凋零」,雌獅所生下的後代幾乎都夭折了,直到2000年的時候,才有一雌一雄兩隻小獅子成活。但很快意外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獅群身上,兩隻小獅子裡面的小雄獅在6月份的時候不見了,極有可能是遭遇了鬣狗或者被其他的猛獸咬死了,所以整個斯巴達獅群的兒輩裡面,就只有一隻小雌獅。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但很快意外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獅群身上,兩隻小獅子裡面的小雄獅在6月份的時候不見了,極有可能是遭遇了鬣狗或者被其他的猛獸咬死了,所以整個斯巴達獅群的兒輩裡面,就只有一隻小雌獅。遭遇襲擊,獅群被迫分裂表面上看起來,老恩像是「獅生贏家」一樣,獨享王位,但風光的背後卻埋下了許多隱患,我們都知道,雄獅打天下基本都靠兄弟,守天下還是靠兄弟,可整個斯巴達獅群裡面,多數雄獅還在幼年階段,無法幫到老恩,這樣的局面下,必然是十分危險的。
  • 為什麼非洲草原上的獅子,要比老虎兇猛得多?
    雄獅很小就知道磨練自己的戰鬥技能,由於一個獅群裡面的所有小獅子,基本上都趨於同一時段出生,所以它們一直不缺少對練的玩伴。當然,這一模式也成為了日後形成「超級雄獅聯盟」埋下伏筆,基本上4獅以上的雄獅聯盟,其成員都來自於同一獅群。在動物世界裡,繁衍是一項大事,它們基本上一生都為這個目的而活著。
  • 雌獅:負擔太重
    作為地球上唯一的群居性貓科動物,獅子的行為習慣總能引起動物學家們的關注。動物學家們孜孜不倦地觀察獅子、研究獅群,總結出很多獅子的行為習慣和社會屬性,比如雌獅負責打獵、哺育後代;雄獅負責保衛領地和妻妾子女;捕到獵物後,雄獅先吃,再是雌獅,最後小獅子;雄獅在一個獅群中的時間不過兩三年,很少能超過5年等等。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獅群中雄獅的數量很少能夠超過5頭,一般也就1~4頭,這是為什麼呢?1.
  • 雄獅老了會被趕出獅群,活活餓死,那麼雌獅老了會怎樣的下場呢?
    我們知道雄獅老了,會被趕出獅群,活活餓死,那麼雌獅老了,又會是怎樣的下場呢?當成年以後雌獅比較幸運,會留在獅群中,而雄獅就比較悲催了,它會被趕出獅群,在草原之上流浪,成為一頭流浪雄獅。有動物愛好者,拍到這樣一個畫面,很好地給出了答案。
  • 珍珠泉的兩隻小獅子、四隻小老虎滿百天了
    而南京珍珠泉風景區野生動物園裡新生的兩隻小獅子、四隻小老虎昨天剛滿百天,就已經正式斷奶,開始獨立生活了。  獅家族又添新丁  經常聽到珍珠泉和紅山動物園有小老虎誕生的喜訊,非洲獅家族,卻有好幾年沒有傳出好消息了,上一次生小獅子還是2006年的事。  「我們有二三十頭獅子呢,但大多是近親。」
  • 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
    導讀: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說起獅子和鬣狗,都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猛獸,它們一個是「非洲一哥」,一個是「非洲二哥」,當然這只是網民們給它們取得外號,實際上如果論單挑能力的話,鬣狗是排不上號的,但是這種生物有著極強的生存能力,和令草原上動物聞風喪膽的戰鬥技巧,所以鬣狗才成為繼獅群之後的另一大猛獸群體。我們在看紀錄片的時候經常發現,一群鬣狗在欺負落單的雌獅,而從沒見它們欺負過落單的雄獅,這是為何?
  • 小獅子被非洲野牛踩傷,卻被母獅子拋棄,途中遇到鬣狗群
    母獅子知道這次的美餐要泡湯了,又瞄準了另外一隻小牛,慢慢包抄過去。一隻成年的非洲野牛看到獅子,趕緊逃跑,忽然這隻非洲野牛眼睛一亮,向著遠處的草叢走去,原來草叢之中藏著1隻小獅子。看到小獅子,非洲野牛眼裡露出仇恨的目光,毫不猶豫地向著小獅子衝了過去,想要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