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近親繁殖,我們很多朋友都會首先想到,近親繁殖的危害是極大的,因為它很可能會讓新生兒存在基因缺陷,出現弱智、身體差等問題,而且根據動物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在動物中,很多動物也是非常看重自己的血統,比方說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我們都知道,獅子都是成群生活的,當獅群中幼年的母獅長大了,就會被趕走,擔心因為出現近親繁殖誕下有基因缺陷的獅子幼仔。
不過,作為人類最忠誠的朋友——犬類,它們卻經常進行近親繁殖。對於大多數養犬的朋友來說,如果家中的狗狗到了發情繁殖期,都會儘量選擇與自己的狗狗有著一定血緣關係的狗狗去進行配種,而且在犬類配種方面,還有著非常受認可的「反配法」,這就屬於近親繁殖了,而且這麼做反而可以讓下一代狗狗的基因更為強大。
有觀點認為,或許是因為犬類根本就記不住自己兄弟姐妹的模樣,所以它們只要在發情期看到了性別不同的犬類,就會主動靠近尋求配種。為了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科學家們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希望可以揭開犬類到底認不認識自己「親緣」的真相。
在實驗中,科學家們用到的都是一些非常聰明的犬類,比方說金毛、邊牧等等,而且這些實驗用的犬類也都是幼犬,它們在出生1個月左右,就被科學家帶回實驗室了。為了一探究竟,科學家們將幼犬和自己的母親隔離開。
不過,在幼犬區和母犬區之間,是可以隨意往來的,一些幼犬在發現了路徑之後,都會選擇前往母犬區,然後安心的呆在自己的媽媽身邊。而且如果將母犬換成了與幼犬統一窩的兄弟姐妹,幼犬也都可以認出,然後與自己的同胞犬類待在一起。
這就意味著,犬類是可以分辨出誰是自己的親屬,而且科學家還發現,犬類是可以通過氣味分辨出誰是自己的親屬,而且即使幼犬在很小的時候就與自己的媽媽、兄弟姐妹等分開了,幾年之後即使它們重新相遇,它們也可以憑藉著氣味來分辨出對方,知道對方是自己的親屬,而且也會表現得非常親暱。
這裡就暴露出一個問題:既然狗狗是可以在成年後分辨出自己的母親、兄弟姐妹的,可是它們仍然會進行近期繁殖,這是為什麼呢?有觀點認為,這或許是因為狗狗並不受到人類社會道德倫理等的束縛,而且在野外,這種現象也經常經常發生。
我們都知道,很多觀點都認為犬類是由狼馴化而來的,而在野外的狼群中,也會發生近親繁殖的現象,而且從基因上來看,這也並不會對它們造成太大的影響,反而會讓狼群的管理更為森嚴,也讓狼群有著更好的凝聚力。其實說白了,狗狗本身就喜歡與自己的親屬親熱,所以發生近親繁殖的現象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