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飼養的動物中,最受人追捧,也是最昂貴的就是「純種」的動物。就拿藏獒和馬兩種動物來說吧,在藏獒「神話」沒有破滅以前,最貴的藏獒的價格被炒到了5000萬人民幣,而最貴的藏獒必備的條件就是必須是「純種」的。而馬更加離譜,早在19世紀的歐洲,一匹純種的馬標價都在十萬美金以上,而到了現在,十萬美金的價格只能買到一個馬蹄,因為現在最貴的純種馬價格已經到了6400萬美金(血馬)。看到這裡,許多小夥伴可能會問:純種的動物是不是近親繁殖的結果呢?它們為什麼不存在近親繁殖的缺陷呢?下面我們就「純種」的問題以及近親繁殖的問題,簡單來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純種」的問題
許多小夥伴認為,「純種」的動物一定是近親繁殖來的,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哈。首先,純種的動物一定是同科同種同亞種的動物之間的後代,絕對不存在雜交的可能性。因此,在自然界中,所有自然交配產生的後代均為「純種」。
而在人工飼養下就不同了,在人工飼養下「純種」的動物分為兩種。
一種是人為的在一個種群中找到基因最好的兩隻異性動物,而這兩隻動物大都是血緣關係較遠的,然後將它們在發情期放在一起,這樣它們的後代就是純種的,而且這樣大概率能夠產生基因更加優良的後代。比如藏獒,最貴的純種藏獒一定是一個藏獒群中,最厲害的雄性與雌性結合的後代。
第二種就是「回交」。回交是人為幹預下的結果,這種做法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純種性狀。而回交簡單來說就是讓子一代與親一代繁殖。比如一頭公牛與一頭花母牛都是非常強壯的,它們產生的後代B為公牛,作為人來講,更想要子一代繼承花母牛身上的花紋,但是,B生下來後沒有花紋,於是認為的再讓B去與親一代的母牛結合,為的就是得到花紋這一性狀。當然,這只是舉個例子,而不同的動物回交,對於人來說想要得到的純種性狀不同。
綜上,無論是兩種同樣的動物(非近親)自然結合還是人為幹預,它們的後代都是純種的,只不過,純種的動物間也有很大的差別而已
近親繁殖
通過上面育種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自然環境下還是人為因素下,都刻意地避開「近親繁殖」,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近親繁殖是能夠得到最純正的物種的直接手段。但是,近親繁殖的弊大於利,第一就是近親繁殖會大大增加隱性遺傳病的發病率,這個缺點無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是存在的。
當然,在自然界中,近親繁殖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作為群居動物,比如非洲獅,非洲獅是群居動物,而一個獅群中通常有1-2頭雄獅,剩下的成員都是母獅和幼獅。當幼獅2歲成年後,雄性幼獅會被驅逐出族群。而正是這個舉動,大大降低了近親繁殖的可能性。但是由於雌性幼獅成年後也會一直待在族群中,如果這個獅群的「獅王」沒有發生更替的話,這些成年的雌性幼獅也會會與雄獅近親繁殖的。只不過,在「獅王」更替下,這個機率發生的稍微小一些而已。
近親繁殖動物會出現缺陷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是近親繁殖不可避免的問題。當然在自然界中,這些有著先天缺陷的近親繁殖的後代會迅速地被「優勝劣汰」掉。即使存在沒有表現出缺陷來的後代,它們由於親一代的新老更替和族群成員的新老更替,親緣關係會越來越遠,因此,即使一個族群中有近親繁殖的後代,它最多也只能影響一代,對整個種群的長遠發展是沒有太大威脅 的,而且在動物本能的規避近親繁殖下,動物種群也一直處於一個良性的發展。
而且即使存在較為嚴重的近親繁殖,這個物種也不一定會因此滅絕。這一點從亞洲獅和山地大猩猩就能看出。
現存的亞洲獅都是1907年那13頭亞洲獅的後代,它們存在著嚴重的近親繁殖問題,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在亞洲獅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50頭。其次是山地大猩猩,根據調查顯示,山地大猩猩的數量維持在幾百隻已經有上千年了,但是,它們仍然沒有因為近親繁殖而滅絕。研究人員表示,這與它們長期小種群生存有著很大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很可能將大多數隱性有害的基因淘汰掉了。
總結
無論是人為育種還是自然繁殖,動物們都在極力的避免近親繁殖的發生,這表示動物們在漫長的進化中,已經了解到了近親繁殖的危害。而我們說的「純種」動物,大都是同一種動物中血緣關係相差較遠且基因最優的兩隻異性動物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