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老了之後,它們的子女會照顧它們嗎?為什麼?

2020-12-06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烏鴉反哺」、「小羊跪乳」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感恩父母養育的成語,而在現實中,我們人類大都也遵循著「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規律。那麼,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動物,它們老了之後子女會不會照顧它們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它們的選擇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動物養育子女的方式

從整體上看,自然界的動物養育子女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養育型和棄養型。

所謂的養育型就是泛指親一代會把自己後代從小帶到成年的行為。在自然界中,這樣的動物有很多,首先,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這個行為,其次,那些生下來毫無自理能力的動物,比如蠍子,鳥類等都是由自己的父母撫養長大的。

所謂的棄養型則主要以卵生動物為主(鳥類除外),比如鱷魚、蛇、蜥蜴、大多數的昆蟲(如螳螂)等,這些動物通常在產完卵之後,讓卵自己孵化,此後,它們只會在卵孵化期內偶爾去保護一下自己的卵,等到孵化後,這些剛孵化的小生命連自己的爸媽是誰都找不到。

這兩種養育子女的方式中,棄養型是絕對不會出現子女照顧父母的行為的,因為它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因此,可能出現子女照顧年邁父母行為的動物就只局限於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及一些生下來毫無自理能力的動物之中了。

動物會有子女照顧父母的行為嗎?

在開始我們說了「烏鴉反哺」和「小羊跪乳」兩個成語,其中烏鴉反哺出自《本草綱目·禽部》,原文為:「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意思就是說烏鴉媽媽餵養小烏鴉60天,等到小烏鴉長大,烏鴉媽媽變老之後,它也會餵養媽媽60天。但是,實際上,烏鴉對幼鳥的餵養期約為30天左右,此後幼鳥有了自己覓食的能力。而且等幼鳥有了捕食能力後,它們就不會再回到媽媽身邊了,它們會自己建巢開始新的生活,當然到時候,它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自然也就不存在「烏鴉反哺」的行為了。

「小羊跪乳」就更簡單了,在現實中,小羊如果不跪乳,它喝母乳就會很累,當前肢彎曲時才是最適合自己哺乳的姿勢。當然,有些東西我們只需要知道它傳達的意思即可。

除了以上兩種動物外,其他動物大致也是如此,獨居的動物大都由雌性撫養子女,當子女達到成年後,它們會與子女分道揚鑣,雙方各自生活,自然就沒有「反哺」的事情發生了,而對於群居動物來說,一般子女在成年後,族群會將成年的雄性驅逐出族群,比如獅子、野牛、斑馬皆是如此,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儘可能地避免近親繁殖的發生。而雌性後代則會一直留族群中,雖然雌性後代留在族群中會有機率發生近親繁殖的現象。但是,由於族群中「雄性首領」的更替頻率較快(獅群中獅王的更替通常在2年左右),所以近親繁殖不太常見。

因此,作為群居動物中的雄性後代,它們會建立自己的族群,根本就不會有「反哺」父母的行為。而對於雌性的後代來說,它們只有在群居的食肉動物中才會出現「反哺」的行為。

食肉動物雌性後代的「反哺」行為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獅子是最典型的群居動物,它們通常在幼崽長到2-3歲時會將雄性後代驅逐出獅群,留下成年雌性後代。無論「獅王」如何更替,雌性在獅群中的地位不變,它們也不會離開獅群。所以,此時「反哺」就出現了。

在獅群中,對於子一代的雌獅來說,雖然「父親」可能換了好幾次了,但是母親是跟自己一起長大的。所以,當獅群中出現年邁的雌獅時,年前的雌獅們就會有「反哺」行為。不過,它們的反哺行為並不是說帶肉回去給年邁的雌獅,而是在捕獵完成後,年邁雌獅由於牙齒退化很難撕開獵物的皮毛,這時,年前的雌獅們就會幫忙撕開,讓自己的「母親」吃肉。

除此之外,那些群居的食草動物由於食物比較好獲取,所以也不依賴於自己的後代幫自己找吃的。而且在食肉動物的捕殺下,食草動物群體中優先被淘汰的就是老弱病殘,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優勝劣汰」。並且即便是自己年邁的父母被食肉動物抓住,它的後代也不會上前營救。

因此,如果說自然界中有「反哺」行為的話,就僅局限於食肉的群居動物之中,而且還是雌性後代「反哺」雌性的親一代。

是什麼造成了自然界中的動物很少出現「反哺」行為?

反哺簡單來說就是子女照顧年邁父母的行為,在自然界中這種現象確實很少見,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就是我們開始說的繁殖後代的方式決定的。那些生下來就讓後代自生自滅的動物,顯然就不會有「反哺」行為的發生。

其次是生存法則。在自然界中,「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能夠讓動物的種群持續穩定的發展,尤其是對於食草動物來說,食肉動物前來捕獵,如果它們的子女有照顧自己年邁父母的意識的話,很可能它們就會成為獵物,而年前一代是整個種群的希望。所以,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這些動物也不會具有「反哺」行為。

最後就是生存方式。大多數的動物會在幼崽成年後選擇與後代分道揚鑣,這樣既能夠避免近親繁殖,又能讓後代有足夠的機會歷練,這對於種群長遠發展是極其有利的。

▲眼睜睜看著同類被殺的非洲水牛群

總結

從某種意義上說,「反哺」是一種高級行為,而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從小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並且終生與子女在一起的動物身上。所以,自然界中的動物並非完全沒有「反哺」現象,比如獅子就是其中之一。

相關焦點

  • 動物老了,它們的子女會像人類一樣給它們養老?
    人類老了沒有生存能力,有子女撫養,這是人類最崇高的文明,那麼除了人類以外的動物,它們老了它的子女會不會撫養他們呢?據動物學家追蹤研究,只有少數群居動物才會對長輩有撫養之心,其它都是由他們自生自滅終此一生!
  • 動物子女為何不照顧年老的父母?這是殘酷的自然法則,但也有例外
    在我們看來,如果子女不贍養老人就是不孝,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這種行為將會受到社會的恥笑和道德的譴責。但是自然界的動物們可沒有道德行為的約束。動物在老了之後就會被無情地拋棄,它們的子女是沒有「義務」照顧它們的。
  • 你養我小,我顧你老,年老的動物也會得到子女的照顧嗎?
    人類並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唯一擁有情感的生物,動物一樣擁有感情,特別是相對高級的哺乳動物就更是如此,我們經常會在一些紀錄片中看到類似的情形,一隻角馬媽媽為了保護小角馬而與獅子纏鬥,並最終被獅群獵殺,這種偉大的母愛與人類社會的情感並無二致,那麼,在動物界,年老的動物也會得到子女的照顧嗎
  • 動物老了怎麼辦
    不同的動物老了之後它們的結局是不同的,有些會有子女來照顧,有些只能自己等待死亡,畢竟大部分動物的壽命不是很長。人類作為一種生物,擁有著很多的情感,孝順也是其中的一種,那麼其它的生物,比如說動物老了,在沒有辦法給自己尋找食物已經失去生存能力的時候,它的子女會過來照顧它們嗎?還是選擇拋棄它們?
  • 動物老了會怎麼辦
    任何動物都會慢慢變老,有些高級一點的動物會由孩子照顧,有些只能自己等待死亡。其實大多數動物的壽命都不長。人類作為一種高級生物,情感世界是比較豐富的,我們也講究百善孝為先。然後其他生物,例如動物,變老了沒有辦法自己去尋找食物失去了生存能力時,這樣的情況下它們的孩子回來照顧它們嗎?首先,我們來講一下名聲不太好的烏鴉。雖然它並沒有做什麼壞事,只不過是聲音比較難聽而已。幾千年來,它幾乎被認為是有害的動物,但是烏鴉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孝順的動物。當老烏鴉找不到食物時,小烏鴉會幫助它尋找食物,還會照料父母的安全。
  • 疫情之後愛動物 看看它們的智商
    疫情之後我們發現:原來地球上的動物都那麼可愛!有多少人決心以後要善待動物了呢?有沒有你?說到動物,哪一種最聰明,哪種第二聰明呢?NO.3 大象大象會通過震動雙腳和同類進行交流。科學家認為它們的行為很複雜,智商堪比黑猩猩和海豚。NO.4 章魚10年前,Discovery曾經對章魚進行過觀察研究,發現章魚捕食時所表現出來的智慧極其驚人,它的智商或許還在我們的理解之上。
  •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很多得到動物,在父母生下來之後,就會被直接拋棄,生死都由自己,所以它們一生下來,其實也並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到底是誰?即使是再一次的見面了,很有可能還是資源的競爭對手,所以對於很多的動物來說,基本上都不會認識自己的父母。
  • 野生海豚與人類非親非故,為什麼它們會救助落水人類?
    海豚為什麼和人類關係這麼好? 海豚和鯨魚的親緣關係較近,研究發現它們是由陸生哺乳動物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更接近於偶蹄目,外表像狼的生物,在距今5000萬年前進入水中生活,並逐漸適應了海洋環境。 有人認為,海豚和人類關係好是因為它們性情溫和,對什麼動物都溫柔。
  • 什麼是「純種」動物?它們存在近親繁殖的問題嗎?
    看到這裡,許多小夥伴可能會問:純種的動物是不是近親繁殖的結果呢?它們為什麼不存在近親繁殖的缺陷呢?下面我們就「純種」的問題以及近親繁殖的問題,簡單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純種」的問題許多小夥伴認為,「純種」的動物一定是近親繁殖來的,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哈。
  • 動物為什麼會冬眠,它們失眠的時候都在做什麼?
    對於進入冬眠的動物來說,它們在身體方面,比如體溫、呼吸以及心率等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同時,新陳代謝會降到最低。對於熱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來說,它們的的冬眠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徵。對於冷血動物來說,它們的體溫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可以說它們體溫的變化是被動式的,而對於熱血動物來說,它們的體溫是自己調節的,它們會將自己的溫度調到適合冬眠的時候,才開始它們的冬眠,當它們結束冬眠的時候,製造熱量的器官就會被調動,將它們的溫度調到原來的水平。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動物的冬眠呢?這個問題眾說紛紜,依舊得不到解決。
  • 它們覺得我們:超可愛!難怪會主動救人類
    它們覺得我們:超可愛!難怪會主動救人類大家覺得除了人類,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是誰?很多人會說是猩猩或者猴子,其實並不是,而是海豚。了解海豚的朋友都知道,海豚是一個智商非常高的動物,它們能很準確的讀懂人類發號的施令,還能經常做出高難度的動作,甚至和人類嬉戲打鬧,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動物,同時他們也是很善良的海洋動物。
  • 動物為什麼要使用它們?
    你認為動物的叫聲是動物之間交流的唯一方式嗎?就人類而言,行動電話、wifi、郵政服務和大量其他技術工具有助於交流,但大多數人認為,動物一般都沒有這些工具。在某些方面,它們有類似的工具,您將在本文中發現另一種很酷且相對不常見的方式,即動物在它們之間發出信號並進行交流——信息素!
  • 動物也是生命,當它們被拋棄的那一刻,它們內心也是非常的傷心
    有時候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流浪動物,或者是在網上經常會看到許多關於流浪動物救治的新聞,有時候看到很多流浪的動物,就像看到流浪的小孩子一樣,感覺他們真的是特別的可憐,但是卻有心無力,因為太多這樣的流浪動物,便不可能我們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救助所有的流浪動物。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寄生蟲都很「友好」,有一些寄生蟲,比如蛔蟲,會導致宿主的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因此,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吃熟食就是一種規避寄生蟲的方式之一。但是,人類可以烹飪食物,對於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來說,它們只能吃生肉,而生肉中就會有寄生蟲。那麼它們就不怕寄生蟲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寄生關係在自然界中,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無法擺脫寄生蟲的困擾。
  • 動物士兵:它們也沒有機會「做自己」
    生存狀況成謎的海豚士兵訓練海洋動物用於軍事,很多國家都幹過。美國軍隊使用海豚和海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越戰。現在仍有70頭海豚和30頭海獅在服役。它們的任務是搜索和巡邏。海豚自帶天然聲吶,它們會利用回聲來定位物體。海獅則有著卓越的視力。
  • 為什麼養兔子的人那麼少?這四個原因讓它們輸給貓狗!
    ▲為什麼兔子遠遠不如貓狗受歡迎?養兔子的人少,不是因為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大問題只是因為知道的人少,不怎麼流行而已。而且,也有很多人不熟悉養兔子的方法——和養貓、狗大不一樣。寵物英雄傳總結了幾個原因解釋為什麼養兔子的人那麼少。看完之後你覺得這些原因正確嗎?
  • 它因自己對子女的愛而得名,你認識嗎?
    我是喜歡動物愛聊動物的小遠!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祝天底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身體健康!我們今天來認識一種因關愛子女而得名的動物!由於慈母龍具有群體生活的習慣,習慣群體築巢,所以恐龍專家們得以從它的巢窩中發現了許多成年和幼兒慈母龍及其卵蛋的化石,由此使得人們對慈母龍的生活習性、哺育子女成長的過程等方面的狀況有所了解。慈母龍的臉看著像是鴨子的臉。它的喙裡沒有牙,但是嘴的兩邊有牙。小慈母龍長30釐米。慈母龍的前腿比後腿短。它們有條長尾巴。慈母龍用四條腿走路,跑步時用兩條腿,它們跑得很快。
  • 什麼是真社會性動物?它們有什麼特徵?
    它們是不可貌相的大力士,能輕鬆搬動比自己大數倍的樹葉;它們是很厲害的建築師,可以建很複雜的巢穴,裡面會有通風系統、排水系統等,如同地下城堡......螞蟻那麼小,為什麼力量這麼大呢?其實螞蟻就是真社會性動物。那什麼是真社會性動物呢?真社會性動物有什麼特徵?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真社會性動物?
  • 在華師,你見過它們嗎?
    不知道山民們的心是不是已經被它們萌化了每次見到校園內的貓貓是不是都會忍不住摸摸、照顧它們呢但是山民們要注意正確投餵和吸貓哦下面是一些關於貓貓的tips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這算什麼神奇動物明明很平凡呀但是你在華師見過這些動物嗎?
  • 寬足袋鼩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為什麼它們會因為繁衍後代而死?
    繁衍後代是生物的本能,而且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除了生產時費點勁外,幾乎沒有生命之憂,比較它們還需要擔負起照顧後代的任務,尤其是哺乳動物,如果雌性死亡,那麼它們的幼崽也只有死路一條,而對於大多數的雄性來說,它們大都是不負責的「爸爸」,它們只在交配的季節交配完成後就會離開,讓雌性獨自面對整個妊娠期和照顧幼崽的艱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