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贍養老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兩千多年的漢代,《禮記 禮運》中就有了「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衿、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的理想。
在我們看來,如果子女不贍養老人就是不孝,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這種行為將會受到社會的恥笑和道德的譴責。但是自然界的動物們可沒有道德行為的約束。動物在老了之後就會被無情地拋棄,它們的子女是沒有「義務」照顧它們的。

動物世界是很殘酷的。動物們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可以支配著很多資源,例如配偶、領地等等。但是動物老了之後,馬上就會有年輕的動物打敗它,奪走屬於它的一切。
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講述的是一隻年老的長頸鹿統治著沙漠中的一片綠洲。這裡有大片的樹木為它提供食物。它是這片綠洲的「國王」。來到這裡的雌性長頸鹿成了它的「王妃」。而來到這裡雄性長頸鹿就成了它的敵人。它會為了捍衛自己的領地和來到這裡的雄性長頸鹿發生戰爭。

它就這樣統治了這片地區長達20年的時間。然而歲月不饒人,再勇猛的國王也會老去的。就在它年老體衰的時候,有一隻年輕的雄性長頸鹿來到了這裡。它的到了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奪走老長頸鹿的地盤。於是一場激烈的戰鬥開始了。這很可能是老長頸鹿的最後一戰。如果它被年輕的長頸鹿打敗了,那麼它就會被無情地趕出這片綠洲並最終孤獨地死去。
這就是就是動物世界的優勝劣汰的殘酷。就連威武的獅王在老了之後,也難逃殘酷的自然法則。它同樣會被年輕的雄獅打敗而被趕出獅群。並且這些打敗老獅子的年輕獅子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子女。它們不會念及什麼生養之情的。

雖然自然界中的動物在老了之後就會被淘汰掉。但是它們對於幼崽的照顧卻是非常細緻的。例如生活在寒冷南極的企鵝。它們會餓著肚子走上幾十公裡到大海裡面去捕捉魚蝦,然後再返回餵養小企鵝。然而小企鵝似乎是永遠也吃不飽。企鵝父母們就輪流交替的餵養小企鵝。

在海洋中有一種巨型的章魚更是把母親的責任發揮到了極致。章魚媽媽在產卵後為了保證章魚卵的安全就不在進食,一直守護在它們的身邊。章魚媽媽不吃不喝的守護在章魚卵的身邊,並且把新鮮的水流推送到卵的身邊,保證卵的正常發育。當章魚寶寶們平安孵化出來的時候,章魚媽媽因為長時間不吃東西而餓死了。

動物的子女不會在動物老了之後照顧它們,但是動物還是義無反顧的照顧幼崽。這是為什麼?因為這是動物的本能所驅使。新生命才是物種繁衍下去的希望。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大象就是一個例外。在象群中是有「尊老愛幼」這種美德的。在象群中,年老的母象是象群的首領。所有的象群中的大象都是跟隨著它。這非常像人類的母系社會。這是因為大象是一種智商很高並且長壽的動物。年紀大的母象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它可以帶領象群在艱難的時期找到水源和食物。年長大象的豐富的生活經驗是象群生存的保障,小象又是象群未來的希望。這就讓象群產生了「尊老愛幼」的行為。

因此,只有那些依靠群體的力量和經驗積累而生存的高智商動物才會產生尊老的行為。不知道大家贊同這個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