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2021-01-07 科學獵奇

只要是能被寄生蟲寄生的動物都怕寄生蟲,包括人類,而且只要是寄生蟲的寄主,很難完全擺脫寄生蟲的寄生,比如蟎蟲就是一種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寄主和平共處的寄生蟲,而且即使我們洗得再乾淨,蟎蟲也不會從我們的身上徹底消失。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寄生蟲都很「友好」,有一些寄生蟲,比如蛔蟲,會導致宿主的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因此,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吃熟食就是一種規避寄生蟲的方式之一。但是,人類可以烹飪食物,對於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來說,它們只能吃生肉,而生肉中就會有寄生蟲。那麼它們就不怕寄生蟲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寄生關係

在自然界中,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無法擺脫寄生蟲的困擾。從寄生關係來說,寄生蟲與寄主的寄生關係可以分為偏利共生、互利共生和寄生三種。偏利共生是指寄生生物對寄主沒有危害,但對自己有利,比如典型的例子就是藤壺和大型的鯨,藤壺靠藤壺初生膠把自己牢牢地固定在鯨的體表上,而鯨可以把沒有行動能力的藤壺帶到浮遊生物(藤壺的食物)密集的地方。互利共生則是指對於寄主和寄生生物都有利的寄生方式,比如牛的體內有纖毛蟲,但是纖毛蟲會分泌消化酶幫助牛消化,這樣纖毛蟲得到了植物的營養,牛的消化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而寄生則是指寄生生物對寄主有害,比如蛔蟲就是一種對自己有利,對寄主有害的寄生蟲,鐵線蟲寄生在螳螂體內,也是一種對自己有利,但對螳螂有致命危害。

因此,寄生蟲並不是全部都對寄主有威脅,只是那些只從寄主體內獲取營養以及對寄主有機械性損傷的寄生蟲才是有害的。

▲上圖為被鐵線蟲寄生的螳螂,當鐵線蟲離開螳螂時,也就意味著螳螂的生命終結

食肉動物是如何接觸寄生蟲的?

疾病從來就是野生動物最大的殺手之一,而導致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寄生蟲是一大主要的因素。而對於食肉動物來說也是如此,根據科學家們對野生動物屍體的解刨看許多野生動物體內都是有寄生蟲的。一般情況下,食肉動物感染寄生蟲主要有兩個途徑:進食和皮膚。

進食很簡單就是吃了已經攜帶寄生蟲的動物的肉,我們以貓科動物舉幾個簡單的例子,首先是老虎,老虎的主要獵物之一是野豬,而根據2013年四川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出版的《野豬寄生蟲調查報告》顯示,在採集的218頭野豬(野外意外死亡的個體)中,檢測出了36種不同的寄生蟲,其中有14種線蟲、9種吸蟲、5種絛蟲、4種孢子蟲、1種棘頭蟲,剩下的都是蟎蟲、疥蟲、蜱蟲。由此可見,野豬作為老虎的主要食物之一,身上是有許多的寄生蟲的。而老虎吃生肉,這些寄生蟲大部分也被老虎吃下了肚子。

其次是貓,在野貓的食譜中,老鼠的佔比很大,而老鼠身上的寄生蟲也很多,其中對其他動物比較有威脅的就是弓形蟲了。當老鼠感染弓形蟲後,行動會變得遲緩,一旦被貓發現,它們逃脫的機率幾乎為零。而當貓吃下了感染了弓形蟲的老鼠之後,貓就會成為弓形蟲新的宿主。

而所謂的皮膚傳播就比較的簡單了,而且危害相比較體內寄生的寄生蟲來說要小一些,它們大都是通過皮膚接觸的方式傳播的,比如野豬身上有蜱蟲、疥蟲,這些寄生蟲會在老虎捕食野豬時跑到老虎的身上。只不過,通過皮膚傳播的寄生蟲大都是體外寄生的,它們雖然會威脅宿主的健康,但是對生命的威脅不大。

食肉動物怕寄生蟲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比如上面我們說的貓吃了帶有弓形蟲的老鼠之後感染,照樣可以出現弓形蟲病的症狀,而且像野豬身上攜帶的一些寄生蟲也會在老虎等食肉動物體內寄生,同樣會威脅老虎的生命健康。所以,食肉動物必然也是怕寄生蟲的。

但是,怕歸怕,它們也沒有辦法去避免,吃肉不一定會感染,但不吃肉一定會死,所以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它們不可避免會通過進食其他野生動物導致自身被寄生蟲感染。當體內的寄生蟲累積到一個閾值時,它們就會出現各種症狀,甚至會導致死亡。而一般情況下,由於食肉動物的胃液濃度較高,對吃進去的寄生蟲會有很強的殺滅性。而且大多數食肉動物都有一些兼腐食性的食性,這是為了保證自己在食物匱乏時,可以最大程度的存活,因此,它們的胃液已經強大的到可以殺死大多數的細菌和寄生蟲了,這也是為了生存而進化的一種能力,因為如果沒有這種能力,它們吃一頓腐肉可能就死掉了。

總結

在野生環境下,動物們沒有醫生,它們生病了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來對抗,被寄生蟲感染了也是如此,而且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它們不得不吃可能被寄生蟲感染的動物,畢竟在被感染之前,它們也無法辨認獵物是否是攜帶者。所以,它們要做的不是怕,而且要麼打敗疾病,要麼被疾病給帶走,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相對來說,食肉動物強大的胃液是保證自己最大可能不被寄生蟲感染的唯一「利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呢?
    而在自然界,大量的野生肉食性動物,它們並沒有人類使用火烹飪食物的能力,所吃掉的肉食都是生的,為什麼感覺它們不怕寄生蟲呢?實際上,無論是人類也好,野生肉食性動物也罷,沒有哪一種動物是不害怕寄生蟲的,只不過由於它們或多或少地擁有著一些規避性的「本領」,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寄生蟲的危害而已。而長期被寄生蟲影響、體內寄生蟲數量過多的個體,也會致使動物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嚴重的還會慢慢衰弱死亡,只是從人類的視角,我們很難發現它們是由於自然死亡、還是因疾病而死亡,更判斷不出因寄生蟲過多而死亡。
  • 為什麼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但人卻會怕?
    為什麼很多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而人類吃生肉卻很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呢?為什麼人類不能吃生肉?歷史學家推測,大概在170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用火了。火的使用對於人類文明的進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火不僅為當時的原始人提供了溫暖,還為它們帶來了熟食,他們不需要再吃生肉。
  • 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而人類就要吃熟食?
    生肉中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卵)。吃生肉最主要的危險是寄生蟲,有可能患上寄生蟲病,危害身體健康。為了安全起見,人們通常會烹飪後再吃。而自然界的食肉類野生動物,沒有烹煮食物的能力,一直保持著吃生肉的習慣,但感覺它們吃生肉似乎很安全,難道它們真的不懼寄生蟲嗎?
  • 很多人認為野生食肉動物不害怕寄生蟲,然而真相出乎我們的意料!
    而正因為飲食結構的改變,人體消化系統中腸道的長度逐漸變短、胃液酸性逐漸降低,對於生肉的消化和病原體、寄生蟲的抵抗力也在下降,所以現代人一旦吃生肉,就極易引發腹瀉、消化不良、嘔吐以及寄生蟲感染等一系列問題。那麼在自然界中,其它野生的肉食性動物,根本不具備像人類這樣使用火和用火燒煮食物的能力,對於肉食,吃下肚都是生的,那麼為何感覺它們不害怕寄生蟲呢?
  • 為什麼人不能吃生肉,而動物卻能安全地吃生肉?
    動物可以吃生肉有5個主要原因:新鮮,現殺現吃;胃酸多;免疫系統強;嗅覺強;沒得選;新鮮大草原上野生動物捕到食物往往就地分食。一些動物還會對某些細菌具有天生的抗性,其他動物吃同樣的食物會感染和生病,而它們不會。因此,生肉能否吃決於物種,動物有時也會因此挑食。
  • 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更大,為什麼它們被捕殺時不會反抗?
    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雖然有些動物是食肉動物,但總體上說,食草動物還是佔有更大的比例。雖然動物界體型大意味著戰鬥力強,但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要大得多,可當這些食草動物被食肉動物捕食時,食草動物卻不會反抗。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食草動物打不過食肉動物嗎?
  • 為什麼你喜歡吃生魚片、三分熟牛排?竟然是因為你退化了
    但我們經常會遇到這兩個問題,為什麼生魚片可以生吃?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問題呢?第一,動物吃生肉真的什麼問題都沒有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動物都因吃生肉患有各種疾病,最常見的是感染了寄生蟲。這也是人類選擇馴養食草動物的原因之一,食肉動物不僅更難飼養,而且更難保持健康。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是因為自然界的食肉動物比較少,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事實真的如此嗎?
  • 在野生環境下,食草動物第一次見食肉動物會害怕嗎?
    前段時間,在非洲野生保護區,一頭雌獅抓到一隻剛出生的小羚羊,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原本殘忍的一幕並沒有上演,雌獅並沒有將小羚羊吃掉,而是把小羚羊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用腳掌撫摸,用舌頭舔,而且最終,雌獅也沒有吃掉小羚羊,而是將小羚羊放走了。這一幕,讓人看到了即使兇猛的野獸也有溫情的一面。
  • 23歲女子常吃生肉 全身長滿了寄生蟲十分恐怖 盤點最常見的人體...
    近日,年僅23歲的婷婷(化名),就因生食豬肉出現身體多部位、大面積寄生蟲感染。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昆華醫院)醫生表示,生食肉類極易感染寄生蟲,建議市民儘量烹飪加熱食用。寄生蟲屬於蛋白質,一般可通過高溫消滅。
  • 貓不是食肉動物嗎?為什麼它們總惦記著吃貓草,還喜歡吃蔬菜?
    很多人都知道貓是食肉動物,那為什麼貓要吃草或者吃蔬菜呢?今天二貓媽就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貓吃草和蔬菜的話題,並介紹下哪些日常蔬菜可以給貓吃。在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首先還是要強調一下:貓是專一性的食肉動物,它們的消化系統早已進化為以肉類為基礎的飲食,它們腸道較短並且也沒有相應的酶來幫助它們消化植物性食物。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接著說下面的內容。
  • 人類為什麼大都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人類吃的動物的特性01 馴化從人類常吃的動物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動物都是人工飼養下的動物,而且這些動物都是早期的人類由野生動物馴化而來的,比如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雞是由原雞馴化而來的,而鴨是由野鴨馴化而來的。也就是說能夠被人馴化是我們常吃的動物的特性之一。
  • 食肉動物為什麼很少吃食肉動物?是因為肉不好吃嗎?
    但是大家也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仔細想一下是不是這樣的?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肉不好吃嗎?對於這個問題,為了可以更好地闡述,我們來拿兩個最典型的生物舉個例子,那就是獅子和鬣狗,獅子和鬣狗作為非洲草原上最常見的兩種群居肉食動物,在各類紀錄片中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朋友們也會發現,獅子和鬣狗經常會打架,而雄獅有時候會直接咬死鬣狗中的頭領,但是卻不會吃掉它們,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 食腐動物為何不怕細菌病毒,吃了腐肉一點事也沒有?
    在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的食腐動物,比如禿鷲和鬣狗等,它們一般就吃獅子、豹子等大型捕食動物剩下的肉。但是這些剩下的肉在自然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多有害的物質,比如肉毒桿菌,對於人類來說吃生肉尚且意味著可能感染寄生蟲,更不說生食這些已經腐爛的肉了。那為什麼食腐動物並不怕肉中腐爛所帶的這些細菌和病毒呢?
  • 獅子說:寄生蟲,我也怕啊,可我要活下去
    肉食動物包括人,在吃食生肉的過程中都有可能患有寄生蟲病,在自身免疫力低下,寄生蟲體數量多等情況下,都會引發死亡。為什麼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獅子說:寄生蟲,我也怕啊,可我要活下去!其實,所有的食肉動物、食草動物都是如此,它們與人類的不同點就是沒有主觀能動意識,利用外物,改變自身生存環境。它們的生存秘訣就是不斷完善自己,與寄生蟲、病毒、細菌、真菌等抗衡,看誰耗得過誰。
  • 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視角再次聚焦野生動物,也讓在2003年的非典中名聲大噪的果子狸重新成為熱點。那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一、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果子狸學名花面狸,是靈貓科、花面狸屬食肉動物,屬於野生動物,見於多種森林棲息地,從原始常綠林到落葉次生林。它們還經常光顧農業區,主要吃果實,也吃鳥類、嚙齒類、昆蟲和根,在農田它們會攻擊家雞和水禽。
  • 日本人喜愛生吃三文魚,難道不怕寄生蟲?就不能煮熟了再吃嗎?
    雖然是屬於高營養價值的魚肉,但是這生吃,怎麼說也有寄生蟲和細菌吧?難道就不能用沸水煮熟再吃嗎?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生吃三文魚的文化。他們嚮往食物最初的原汁原味,幾乎海裡的所有魚蝦類,在他們眼裡都是可以生吃的,這就不得不說,他們最喜歡生吃的三文魚。三文魚最大的特性,便是全身魚刺與魚鱗較少,即使是生肉,也沒有任何的魚腥味;其肉質也是緊密而鮮美,口感細滑而清新,且沒有任何的油膩感。
  • 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食肉動物為什麼不攻擊在敞篷車裡的遊客?
    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讓許多野生動物愛好者神往已久的天堂。在野生動物日益減少的今天,非洲大草原是保存相對完好的一片「淨土」,這裡有著數之不盡的野生動物,尤其是每年的動物大遷徙,數百萬計的食草動物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遷徙到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形成了壯麗的世界奇觀。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食肉動物無法從植物中攝取能量,因為它們沒有足夠長的消化「流水線」來應付攝入量較大、能量密度較小的植物,消化系統中也沒有對應的細菌來分解植物中的能量(木質素、纖維素),換句話說即使它們吃了,也會怎麼進去怎麼出來,然後肚子還是餓。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但也有人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菜就有熊掌,但仔細想想為什麼熊掌會是名菜?因為稀有,物以稀為貴,而食肉動物稀有的原因就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則,本來就少,如果大家都去吃,吃掉法則中的一環,自然就會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