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腐動物為何不怕細菌病毒,吃了腐肉一點事也沒有?

2020-12-04 麥克斯韋妖妖靈

食腐動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以腐肉為生的動物。與腐肉相對應的就是新鮮的肉,腐肉的成因主要就是因為存放的時間太長,肉已經腐爛,已經開始散發出屍臭的腐敗味道了,並且滋生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

在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的食腐動物,比如禿鷲和鬣狗等,它們一般就吃獅子、豹子等大型捕食動物剩下的肉。但是這些剩下的肉在自然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多有害的物質,比如肉毒桿菌,對於人類來說吃生肉尚且意味著可能感染寄生蟲,更不說生食這些已經腐爛的肉了。

那為什麼食腐動物並不怕肉中腐爛所帶的這些細菌和病毒呢?

人和動物的消化差別

首先,人和動物的胃酸差別是非常大的。人類在消化過程當中胃酸的平均濃度大約是0.071。但是有很多大型食肉動物的胃酸濃度會比人更高。

比如非洲鬣狗的胃酸濃度達到0.130,禿鷲的胃酸濃度可達到0.121,比人類的平均水平高得多。

一般來說,食腐動物的胃酸ph值是最低的,其次是食肉動物,最後才是食草動物。因此,食腐動物的胃酸非常之強大,強大到可以殺死那些跟隨食物到胃裡的細菌和病毒。

適者生存

如果能吃新鮮的肉,這些食腐動物自然沒有必要走上食腐的道路,一定是因為在捕獵和生存中出現問題了,它們才能依靠食腐為生。

很有可能就是有強大的天敵、捕獵水平有限,為了果腹即使是已經腐爛的食物也只能吞咽下去,在漫長的歷史進化過程當中,這些食腐動物就慢慢地進化出了抵抗這些細菌和病毒的能力,適應自然的生存規則。

在新鮮的肉腐蝕的過程當中,由於氧氣缺乏,原本新鮮的肉上會開始生長肉毒桿菌,這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細菌,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然而食腐動物的免疫系統進化出了能夠抵禦這些病毒的抗體,多少有點「百毒不侵」的意思了。

因此,強大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是食腐動物食腐的基礎。

剛開始,或許可能真的有部分的動物難以適應食用腐爛的肉,但是這部分的動物也很可能在自然的選擇中被淘汰出局了。

據說,禿鷲可能會往食物上撒泡尿,消消毒,再吃。好像哪裡怪怪的。

小結:

對於人和很多動物來說,如果食用了腐肉身體可能會出現很強的不適感,有的可能甚至會產生食物中毒的症狀。但是世界上卻有食腐動物是專門吃這些腐爛的動物的,為什麼它們選擇去吃這些腐爛的肉呢?它們吃了不會感染細菌嗎?

事實上,這些動物食腐,很有可能是因為它們在自然中的捕食能力不強,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率只能食用腐爛的食物。一般來說,食腐動物的平均胃酸濃度都非常高,可以很輕易地殺死許多細菌和病毒;此外,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它們也產生了極強的抵抗力能夠抵抗這些病毒的侵入。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食腐動物例如禿鷲為什麼都不怕腐肉上的病毒細菌?
    食腐動物的種類很多,它們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因為有了這些食腐動物大自然中才沒有遍地殘害、臭氣燻天。這些動物一般以腐敗的動植物屍體為食,例如蚯蚓、蝸牛、禿鷲、鬣狗等。在這裡主要以禿鷲為代表講解一下它們為什麼吃腐敗的肉而不生病。
  • 食腐動物為什麼吃完腐肉後安然無恙?它們真的不怕細菌病毒嗎?
    其實也是現實所迫。這些食腐動物因為行動等各個方面原因,根本不適合在殘酷的大自然界和其他動物搶奪新鮮的獵物,所以就將食譜轉移到了沒有動物願意嘗試的腐肉上面,可是這些腐肉中含有著大量的細菌病毒,禿鷲或者是鬣狗它們吃完以後卻還安然無恙的生活,這是因為它們的體內早就有了一套能夠抵抗這些病原體的能力。
  • 為什麼食腐動物吃了腐肉沒什麼影響?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腐肉是指已經腐爛或開始腐爛的肉,這種肉大多數的動物是不能吃的,因為腐肉裡有大量的細菌,吃了之後,輕則腹瀉重則食物中毒。腐肉之所以危害很大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肉毒桿菌,這種細菌在無氧情況下釋放的肉毒素毒性非常大。
  • 食腐的禿鷲為何百毒不侵?人們都低估了它們的重要性
    禿鷲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是臭名昭著的鳥類,它們有著十分重口味的飲食習性,專以腐肉為食,而不是親自動手捕獵活物為生。大草原上哪裡有死亡,哪裡就有它們聚集的身影。所有的生命最終都將走向終結,這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大自然裡有時也會發生大規模的死亡事件,比如森林大火,病毒傳播等。
  • 深藏心中的疑問:食腐動物如何吃得健康?
    雖然是食腐動物,但它更偏愛剛死不久的「新」肉,而不是腐爛多日的腐肉,因為肉腐爛得越厲害,細菌就越多,可利用的營養成分也越少。當然,「新」肉的臭味不會有腐肉那麼濃,這時嗅覺就更重要了。紅頭美洲鷲的這一天賦曾被雞賊的人類利用。
  • 食腐動物到底有什麼用?
    別看食腐動物吃的食物不咋地,但如果沒有它,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早就滅絕乾淨了。 如果這種病毒能夠導致食肉動物生病,那麼食肉動物也會開始死亡,比如:獅子吃了患病的牛之後,也有可能死亡。 此時如果沒有食腐動物,那麼因病死亡的動物屍體仍會傳播病毒。而食腐動物的胃酸非常強大,能夠殺死大多數病毒以及微生物。
  • 科普貼 | 食腐動物有哪些?
    食乃養命之源,然而,大自然的競爭無處不在,能力強者有食物選擇權。能力弱者,為了生存,生命進化,只能選擇其他食物,比如腐肉、甚至是排洩物。其實,當動、植物死亡後,仍會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殘留在屍體內,仍然可以產生能量,這些被別的動物嫌棄的資源,食腐動物可不想浪費「糧食」。那腐肉、排洩物,有哪些動物會喜歡吃呢?
  • 淺談食腐動物對環境的重要性,它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
    談起食腐動物,人們總是對它們沒有什麼好印象,比如鬣狗家族,由於外形、食性等諸多原因,始終不被人們喜愛。我們常說要維持生物多樣性,這對於生態系統的平衡來說至關重要,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食腐動物的存在,更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由於它們能夠清除一些動物屍體,有效地防止了疾病在動物之間的傳播,這對環境來說極為有利。
  • 動物科普:食腐不中毒 禿鷲有訣竅
    禿鷲是隼形目鷹科禿鷲屬的猛禽,以食腐肉為生> 大自然中,假如沒有禿鷲以及其他食腐鳥類,荒野上將會堆滿動物的屍體。不僅如此,這些腐爛的屍體還會傳播疾病,給動物及人類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正是由於禿鷲等鳥類及時清理了動物屍體,才有了乾淨的荒野。但腐爛的肉塊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這種令其他動物望而卻步的腐肉,為何卻成為禿鷲的饕餮大餐?它們就不會中毒嗎?這其中的奧妙在於禿鷲擁有一個「百毒不侵」的胃。禿鷲胃內酸性比人類的胃酸高十倍,可以大量消滅攝入的可致病細菌。
  • 食腐動物的胃有多強大,看看禿鷲吃的東西,幾百種細菌直接吞下肚
    大自然中,動物們要麼是以其他小動物為食,要麼就是徹底的食草性動物,還有些則是雜食性動物。但是有一種動物是吃腐肉為主,要知道腐肉上面都是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它們吃了為什麼會沒事呢?
  • 禿鷲和斑鬣狗吃腐肉不生病著稱,它們吃下蝙蝠會消化掉病毒嗎?
    有哪幾種食腐動物?常見如天上飛的有禿鷲,地上跑的有非洲鬣狗,這些動物最強大的能力就是即使吃下腐爛了一周的動物屍體,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它們有如此強大的能力,主要是其特殊的身體功能所決定的!食肉動物和雜食性動物的胃就沒有食草動物那麼複雜,而且食肉動物的腸道比較短,因為這些食物不需要經過長長的消化道吸收。食草動物的胃往往蠕動能力很強,但胃液環境比較溫和,而食肉動物則完全不一樣,胃液為強酸,PH值很低,這就意味著,當肉類進入食肉動物胃中時,強酸可以搞定一大批微生物菌群!
  • 世界上最醜的鳥:禿頭,長瘡,吃腐食和垃圾,腿上全是便便
    吃腐食,經常光顧人類垃圾場,是非洲當地的「清道夫」禿鸛是典型的腐食動物,也是一種食肉動物,喜歡吃動物的屍體和殘羹剩飯,經常和禿鷲、鬣狗以及其他動物一起聚集在動物屍體周圍。禿鸛的喙很大,但它不是用來切肉的,相反,它用來把肉從屍體上撕下來。
  • 「腐肉之王」禿鷲,胃酸能消化金屬,百毒不侵卻難逃滅絕的命運
    在所有動物裡,禿鷲無疑是無比特殊的,它們依靠吃腐肉來生活。禿鷲也被稱為「腐肉之王」,它的胃酸甚至能消化金屬,可以說禿鷲幾乎是百毒不侵。可惜就算是這樣的動物也難逃滅絕的命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禿鷲在自然界中承擔的是清除者的職務,它和分解者其實異曲同工。所謂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
  • 大自然中的清道夫,食腐動物的存在,竟是維持生態的關鍵
    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說它們在生態系統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不過,在大自然中有一群動物極其重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整個地球的自然生態都要靠它們。這類動物是食腐動物,顧名思義,這種動物專門吃動物的腐肉,也就是動物的屍體,比如說鬣狗、禿鷲等都是食腐動物。食腐動物在人們的眼裡好像都長得特別醜陋,因此大家對它們也沒有什麼好感。
  • 我們人類其實是食腐動物
    貝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其實按照更精確的定義,我們的食譜更偏向與「腐食」。也就是說,我們都是腐食動物,跟禿鷲、鬣狗、鱷魚、蒼蠅是一類的。禿鷲,號稱草原清道夫,專門負責處理屍體,尤其是腐爛的屍體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受不了了,堂堂人類,怎麼會是食腐動物呢?難道我們吃不到新鮮食物,只能像禿鷲鬣狗一樣吃屍體嗎?鬣狗吃東西很乾淨,什麼都不剩別急,聽我慢慢解釋。
  • 為什麼人不能吃生肉,而動物卻能安全地吃生肉?
    腐肉實際上,生肉,甚至是腐肉,以及骨頭內的骨髓在人類的演化上,為腦部發育及時提供了所需的蛋白質。其他動物,比如禿鷲,以腐肉為食,這是因為在它們的消化系統中有特殊的酸和酶,還有更強大的免疫系統來處理細菌。
  • 鬣狗在吃腐食的時候,為什麼不抓捕旁邊等待的禿鷲而僅是驅趕?
    鬣狗作為非洲草原上的頂級獵食者,它們雖然擁有著強大的捕獵能力,但是卻不常用。我們常說的鬣狗全名叫斑鬣狗,它是鬣狗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有兩個非常有名的外號,非洲二哥,掏肛哥。它們在吃腐食的時候並不抓捕旁邊等待的禿鷲,僅僅是驅趕一下而已,具體原因下面我一一陳述,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種動物都有什麼特性。斑鬣狗能號稱非洲二哥,那麼大哥是誰呀?
  • 「腐肉之王」禿鷲,胃酸強到可腐蝕金屬,百毒不侵卻也難逃滅絕
    禿鷲是吃腐肉的,所以它們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尋找屍體,新大陸禿鷲有良好的嗅覺,而舊大陸禿鷲的視覺更好。 大自然的清道夫,病毒的「死胡同」 與吃新鮮動物血肉的獅子老虎或大型猛禽相比,吃腐肉的動物似乎不怎麼招人待見
  • 霸王龍是食腐動物,還是「獵食殺手」為什麼會有生物學家意見不合
    隨著恐龍化石研究的不斷深入,偶爾會有科學家對霸王龍的形象提出不同的看法,但並沒有引起強烈反響。早年2003年,霸王龍的形象遭到了顛覆性的質疑。著名的恐龍專家傑克霍納提出這個身長12米、高約6米、重近7噸的傢伙,根本不是什麼獵食高手,而是赤裸裸吃白食的,它們居然是靠吃別的獵食恐龍留下的「殘羹冷炙」才得以苟延殘喘!
  • 為什麼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但人卻會怕?
    為什麼很多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而人類吃生肉卻很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呢?為什麼人類不能吃生肉?歷史學家推測,大概在170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用火了。火的使用對於人類文明的進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火不僅為當時的原始人提供了溫暖,還為它們帶來了熟食,他們不需要再吃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