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腐動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以腐肉為生的動物。與腐肉相對應的就是新鮮的肉,腐肉的成因主要就是因為存放的時間太長,肉已經腐爛,已經開始散發出屍臭的腐敗味道了,並且滋生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
在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的食腐動物,比如禿鷲和鬣狗等,它們一般就吃獅子、豹子等大型捕食動物剩下的肉。但是這些剩下的肉在自然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多有害的物質,比如肉毒桿菌,對於人類來說吃生肉尚且意味著可能感染寄生蟲,更不說生食這些已經腐爛的肉了。
那為什麼食腐動物並不怕肉中腐爛所帶的這些細菌和病毒呢?
人和動物的消化差別
首先,人和動物的胃酸差別是非常大的。人類在消化過程當中胃酸的平均濃度大約是0.071。但是有很多大型食肉動物的胃酸濃度會比人更高。
比如非洲鬣狗的胃酸濃度達到0.130,禿鷲的胃酸濃度可達到0.121,比人類的平均水平高得多。
一般來說,食腐動物的胃酸ph值是最低的,其次是食肉動物,最後才是食草動物。因此,食腐動物的胃酸非常之強大,強大到可以殺死那些跟隨食物到胃裡的細菌和病毒。
適者生存
如果能吃新鮮的肉,這些食腐動物自然沒有必要走上食腐的道路,一定是因為在捕獵和生存中出現問題了,它們才能依靠食腐為生。
很有可能就是有強大的天敵、捕獵水平有限,為了果腹即使是已經腐爛的食物也只能吞咽下去,在漫長的歷史進化過程當中,這些食腐動物就慢慢地進化出了抵抗這些細菌和病毒的能力,適應自然的生存規則。
在新鮮的肉腐蝕的過程當中,由於氧氣缺乏,原本新鮮的肉上會開始生長肉毒桿菌,這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細菌,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然而食腐動物的免疫系統進化出了能夠抵禦這些病毒的抗體,多少有點「百毒不侵」的意思了。
因此,強大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是食腐動物食腐的基礎。
剛開始,或許可能真的有部分的動物難以適應食用腐爛的肉,但是這部分的動物也很可能在自然的選擇中被淘汰出局了。
據說,禿鷲可能會往食物上撒泡尿,消消毒,再吃。好像哪裡怪怪的。
小結:
對於人和很多動物來說,如果食用了腐肉身體可能會出現很強的不適感,有的可能甚至會產生食物中毒的症狀。但是世界上卻有食腐動物是專門吃這些腐爛的動物的,為什麼它們選擇去吃這些腐爛的肉呢?它們吃了不會感染細菌嗎?
事實上,這些動物食腐,很有可能是因為它們在自然中的捕食能力不強,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率只能食用腐爛的食物。一般來說,食腐動物的平均胃酸濃度都非常高,可以很輕易地殺死許多細菌和病毒;此外,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它們也產生了極強的抵抗力能夠抵抗這些病毒的侵入。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