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腐動物為什麼吃完腐肉後安然無恙?它們真的不怕細菌病毒嗎?

2021-02-08 磊磊愛星座

 大自然真的是一位神奇的造物主,他除了創造出我們人類之外,還創造除了千奇百怪的各種各樣的動物,這些動物們為了能活下去都找到了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它們無形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而又完美的食物鏈,斷開中間的任何一種都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像野牛,羚羊之類的食草性動物自然就會成為食肉動物的目標,可是那些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它們最終都去了哪裡了呢?

  動物同我們人類一樣,也會面臨著生老病死的困境,像老虎獅子這類型的動物再強大,它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戰鬥力也會變得一天不如一天,最後變成了一灘屍體。這些動物的屍體在時間的醞釀下會變得腐爛發臭。而這個時候專吃腐肉的動物們就出現了,像一些禿鷲或者是鬣狗等動物都是吃腐肉為生,它們真的那麼愛吃這種已經發臭的肉嗎?

  其實也是現實所迫。這些食腐動物因為行動等各個方面原因,根本不適合在殘酷的大自然界和其他動物搶奪新鮮的獵物,所以就將食譜轉移到了沒有動物願意嘗試的腐肉上面,可是這些腐肉中含有著大量的細菌病毒,禿鷲或者是鬣狗它們吃完以後卻還安然無恙的生活,這是因為它們的體內早就有了一套能夠抵抗這些病原體的能力。

  禿鷲的腸胃中可以分泌一種濃烈的胃酸,這種胃酸可以除掉腐肉的病毒和細菌,食腐動物的身上的抗體可以保護它們免受細菌病毒的傷害。腐肉中含有的最有名的一種細菌叫做肉毒桿菌,在無氧環境下,肉毒素也會變得越來越多,而胃酸中的酸性恰恰能中和肉毒素的毒性。另一方面,它們強大的免疫力也是其他動物不可企及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腐肉它們都吃,例如禿鷲還是非常挑剔的,它們會選擇吃那些剛腐化沒多久的腐肉,太髒太臭的肉它們自然碰也不願意碰。除此之外,禿鷲的消化系統有些像家禽,屬於直腸子類型,它們剛吃沒一會可能就將這些腐肉排洩掉了,細菌病毒想要在它們體內多醞釀一會都是不可能的。

  它們的身體就仿佛是一個天然的除菌工作室,排出體外的東西還要進行二次滅菌,保障它們不會受到來自腐肉中細菌病毒的傷害。不過經常吃腐肉的動物,它們的身上總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有獅子即使捕獲到鬣狗也不願意吃它們,因為它們太臭了。

猜你還想看:


流浪狗寶寶們的媽媽不慎被抓,幾天後,這一幕令眾人憤怒不已


老奶奶生病即將離世,輕聲呼喚著家養鸚鵡,鸚鵡的做法感動世人


動物界中的粗獷大漢做出蠢事,讓同行都恥笑是二愣子,成為笑柄


相關焦點

  • 食腐動物例如禿鷲為什麼都不怕腐肉上的病毒細菌?
    食腐動物的種類很多,它們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因為有了這些食腐動物大自然中才沒有遍地殘害、臭氣燻天。這些動物一般以腐敗的動植物屍體為食,例如蚯蚓、蝸牛、禿鷲、鬣狗等。在這裡主要以禿鷲為代表講解一下它們為什麼吃腐敗的肉而不生病。
  • 食腐動物為何不怕細菌病毒,吃了腐肉一點事也沒有?
    食腐動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以腐肉為生的動物。與腐肉相對應的就是新鮮的肉,腐肉的成因主要就是因為存放的時間太長,肉已經腐爛,已經開始散發出屍臭的腐敗味道了,並且滋生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的食腐動物,比如禿鷲和鬣狗等,它們一般就吃獅子、豹子等大型捕食動物剩下的肉。但是這些剩下的肉在自然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多有害的物質,比如肉毒桿菌,對於人類來說吃生肉尚且意味著可能感染寄生蟲,更不說生食這些已經腐爛的肉了。那為什麼食腐動物並不怕肉中腐爛所帶的這些細菌和病毒呢?
  • 為什麼食腐動物吃了腐肉沒什麼影響?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腐肉是指已經腐爛或開始腐爛的肉,這種肉大多數的動物是不能吃的,因為腐肉裡有大量的細菌,吃了之後,輕則腹瀉重則食物中毒。腐肉之所以危害很大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肉毒桿菌,這種細菌在無氧情況下釋放的肉毒素毒性非常大。
  • 食腐的禿鷲為何百毒不侵?人們都低估了它們的重要性
    禿鷲,鬣狗等食腐類動物作為大自然的分解者,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態位,沒有了它們,動物屍體無法得到及時清理,屍橫遍野,腐爛的屍體不僅散發惡臭,還會滋生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容易引起疾病肆虐,危害到其他動物與人類的生存,草原可能會變成難以想像的人間煉獄。禿鷲的生活習性禿鷲屬於鷹科的大體格猛禽,展開雙翅後,翼展長度約2-3米。
  • 食腐動物到底有什麼用?
    如果這種病毒能夠導致食肉動物生病,那麼食肉動物也會開始死亡,比如:獅子吃了患病的牛之後,也有可能死亡。 此時如果沒有食腐動物,那麼因病死亡的動物屍體仍會傳播病毒。而食腐動物的胃酸非常強大,能夠殺死大多數病毒以及微生物。
  • 科普貼 | 食腐動物有哪些?
    食乃養命之源,然而,大自然的競爭無處不在,能力強者有食物選擇權。能力弱者,為了生存,生命進化,只能選擇其他食物,比如腐肉、甚至是排洩物。其實,當動、植物死亡後,仍會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殘留在屍體內,仍然可以產生能量,這些被別的動物嫌棄的資源,食腐動物可不想浪費「糧食」。那腐肉、排洩物,有哪些動物會喜歡吃呢?
  • 深藏心中的疑問:食腐動物如何吃得健康?
    雖然是食腐動物,但它更偏愛剛死不久的「新」肉,而不是腐爛多日的腐肉,因為肉腐爛得越厲害,細菌就越多,可利用的營養成分也越少。當然,「新」肉的臭味不會有腐肉那麼濃,這時嗅覺就更重要了。紅頭美洲鷲的這一天賦曾被雞賊的人類利用。
  • 食腐動物的胃有多強大,看看禿鷲吃的東西,幾百種細菌直接吞下肚
    大自然中,動物們要麼是以其他小動物為食,要麼就是徹底的食草性動物,還有些則是雜食性動物。但是有一種動物是吃腐肉為主,要知道腐肉上面都是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它們吃了為什麼會沒事呢?
  • 動物科普:食腐不中毒 禿鷲有訣竅
    禿鷲沒有亞種分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見到的禿鷲都是正在遷徙或在繁殖期後四處遊蕩的留鳥。它們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高山荒原與森林中的荒巖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緣地帶,冬季偶爾到山腳平原地區的村莊、牧場、草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區棲息。禿鷲因其形態特殊且羽毛有較高經濟價值,常被人類捕殺並用於製作標本和「時尚」裝飾,加之禿鷲繁殖能力低,使得種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 禿鷲和斑鬣狗吃腐肉不生病著稱,它們吃下蝙蝠會消化掉病毒嗎?
    有哪幾種食腐動物?常見如天上飛的有禿鷲,地上跑的有非洲鬣狗,這些動物最強大的能力就是即使吃下腐爛了一周的動物屍體,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它們有如此強大的能力,主要是其特殊的身體功能所決定的!短角鹿胃酸PH值:5.5大象的胃酸PH值:3.3人類的胃酸PH值:1.5~2.5白背禿鷲胃酸PH值:1.2從食草動物到食腐動物的胃酸PH值是一路下降的,大家都知道,PH值7為中性,越小則是酸性值越高,到了PH值1.2的禿鷲,就是強酸,一般實驗室使用的鹽酸為0.1mol/L,pH=1,禿鷲的胃液和鹽酸差不多,可想而知那些腐肉中的微生物進入鹽酸後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 淺談食腐動物對環境的重要性,它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
    談起食腐動物,人們總是對它們沒有什麼好印象,比如鬣狗家族,由於外形、食性等諸多原因,始終不被人們喜愛。我們常說要維持生物多樣性,這對於生態系統的平衡來說至關重要,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食腐動物的存在,更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由於它們能夠清除一些動物屍體,有效地防止了疾病在動物之間的傳播,這對環境來說極為有利。
  • 「腐肉之王」禿鷲,胃酸強到可腐蝕金屬,百毒不侵卻也難逃滅絕
    雖然基因不同,但它們有著相似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這也是為什麼它們長得很像的原因。 舊大陸禿鷲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歐洲,而新大陸禿鷲分布地如其名是在北美洲和南美洲。
  • 為什麼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但人卻會怕?
    為什麼很多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而人類吃生肉卻很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呢?為什麼人類不能吃生肉?歷史學家推測,大概在170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用火了。火的使用對於人類文明的進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火不僅為當時的原始人提供了溫暖,還為它們帶來了熟食,他們不需要再吃生肉。
  • 自然界之中的食腐動物,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說到食腐性動物,我們會想到動物中的分解者。除了分解者之外,地球上還有消費者以及生產者。相信大家都知道,分解者是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微生物,消費者則是我們人類以及其他動物,而生產者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不過,我們一般都將腐食動物歸列為分解者。其實這是不對的,腐食動物並不是分解者,它們只是以腐爛食物為食。
  • 我們人類其實是食腐動物
    貝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其實按照更精確的定義,我們的食譜更偏向與「腐食」。也就是說,我們都是腐食動物,跟禿鷲、鬣狗、鱷魚、蒼蠅是一類的。禿鷲,號稱草原清道夫,專門負責處理屍體,尤其是腐爛的屍體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受不了了,堂堂人類,怎麼會是食腐動物呢?難道我們吃不到新鮮食物,只能像禿鷲鬣狗一樣吃屍體嗎?鬣狗吃東西很乾淨,什麼都不剩別急,聽我慢慢解釋。
  • 為什麼吃鯰魚的人越來越少了?鯰魚真的是吃腐食和糞便長大的嗎?
    鯰魚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的肉質鮮嫩,並且經過烹飪後,味道也很好,本來是我國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但是近來年大家都吃得比較少了。而之所以吃得少,和鯰魚的「髒」有很大的關係。現在網上盛傳,鯰魚是世界上最髒的魚,在髒水裡面養殖,吃垃圾、糞便和腐食長大,並且體內還有重金屬,簡直是世界上最髒的魚,是名副其實的垃圾魚,根本就不能吃。看到這樣的消息,就算再愛吃的吃貨,為了健康和身體,也不會再吃鯰魚了。但大家也都知道,網上的消息真真假假,難以辨別,所以問題就來了,鯰魚真的會吃腐食、垃圾和糞便嗎?鯰魚真的有那麼髒嗎?鯰魚到底還能不能吃?
  • 鬣狗在吃腐食的時候,為什麼不抓捕旁邊等待的禿鷲而僅是驅趕?
    鬣狗作為非洲草原上的頂級獵食者,它們雖然擁有著強大的捕獵能力,但是卻不常用。我們常說的鬣狗全名叫斑鬣狗,它是鬣狗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有兩個非常有名的外號,非洲二哥,掏肛哥。它們在吃腐食的時候並不抓捕旁邊等待的禿鷲,僅僅是驅趕一下而已,具體原因下面我一一陳述,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種動物都有什麼特性。斑鬣狗能號稱非洲二哥,那麼大哥是誰呀?
  • 「腐肉之王」禿鷲,胃酸能消化金屬,百毒不侵卻難逃滅絕的命運
    人類開展了眾多活動拯救這些瀕危生物,延緩了它們消失的速度。在所有動物裡,禿鷲無疑是無比特殊的,它們依靠吃腐肉來生活。禿鷲也被稱為「腐肉之王」,它的胃酸甚至能消化金屬,可以說禿鷲幾乎是百毒不侵。可惜就算是這樣的動物也難逃滅絕的命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禿鷲在自然界中承擔的是清除者的職務,它和分解者其實異曲同工。所謂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
  • 食草動物見到科莫多龍真的不逃跑嗎?為什麼?
    在它們的食譜中,小到無脊椎動物、鳥蛋,大到野豬、野鹿,甚至是水牛都是它的獵物。僅從獵物的種類和體型的角度看,科莫多龍已經和兇猛的老虎一樣了,可見其兇猛程度。在一些野生動物紀錄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科莫多龍捕獵野鹿、水牛等大型動物的場景,而且奇怪的是,在科莫多龍捕獵時,這些動物甚至連跑都沒跑就被它咬住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世界上最醜的鳥:禿頭,長瘡,吃腐食和垃圾,腿上全是便便
    吃腐食,經常光顧人類垃圾場,是非洲當地的「清道夫」禿鸛是典型的腐食動物,也是一種食肉動物,喜歡吃動物的屍體和殘羹剩飯,經常和禿鷲、鬣狗以及其他動物一起聚集在動物屍體周圍。禿鸛的喙很大,但它不是用來切肉的,相反,它用來把肉從屍體上撕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