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乃養命之源,然而,大自然的競爭無處不在,能力強者有食物選擇權。能力弱者,為了生存,生命進化,只能選擇其他食物,比如腐肉、甚至是排洩物。
其實,當動、植物死亡後,仍會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殘留在屍體內,仍然可以產生能量,這些被別的動物嫌棄的資源,食腐動物可不想浪費「糧食」。
那腐肉、排洩物,有哪些動物會喜歡吃呢?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科普那些因捕獵技術拙劣, 而以腐肉、排洩物食腐動物。
經常成群飛行於高空中,嗅覺較弱的它依賴于敏銳的視覺找尋屍體,它們也會依靠同伴或者其他食腐動物發現食物,然後迅速下降,等待輪到它們進食的時機,或者去搶奪有利的位置。
兀鷲的食物主要是新鮮的腐肉,在食物匱乏時也會吃些腐敗時間較長的肉,它的胃裡有消化能力很強的酸 。
很多人容易把禿鷲和兀鷲弄混,傻傻分不清楚。其實它們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禿鷲不禿兀鷲禿。高山兀鷲帥氣的「光頭造型」可不是隨心所欲理出來的,而是經過長時間進化形成的。
安第斯神鷲被認為是最大的飛禽,非常適合食用動物屍體,因為它們頭頸皮膚裸露,所以當它把頭伸入動物屍體時,不會因羽毛被汙染而受到細菌侵害。同時,嘴也是為撕裂肉質組織而量身定做。
動物界中的「影帝」——負鼠,在「食腐界」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負鼠是一種原始的有袋類動物,個頭差異非常大:小到像田鼠一般,大到像小狗一般,負鼠還是一名動物界絕對的「影帝」,當它們遇到天敵時就會展現出卓越的演技用「裝死」來矇騙對方。
維吉尼亞負鼠的食物種類非常廣泛:從水果、種子和植物,到卵、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等,就算遇到腐肉時,負鼠也不放過,幾乎什麼都吃。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性有袋類,它的食性廣泛,包括小型獸類、鳥類、爬行類、昆蟲和兩棲類,而且無論死活,都能進食。袋獾的頭很大,具有強而有力的上下頜,尖銳的牙齒使得它可以撕開鮮肉和腓骨,也是高效的食腐者。
扁背帶馬陸(俗名千足蟲)幾乎只吃腐葉和其他腐爛的植物,獨特的扁平形狀和背側面橫向延伸的樣子,使得它們能穿過落葉層和其他潮溼陰暗的微環境,如糞堆、腐爛的木頭和樹樁。
兔子經常吃掉自己的糞便,這是因為作為食草動物的它們並沒有進化出來反芻機制,因此兔子消化草的能力很有限,拉出來的球形便便實際上是半消化的草。
吃進去再消化一次,相當於反芻功能。
另外,新生的小兔子也會吃自己媽媽的糞便,這是因為新生兔子的腸道是無菌的,它必須攝取同類的糞便獲得那些對生存來說非常重要的腸道菌群。
同樣的行為也發生在綠鬣蜥、大熊貓、大象、河馬和考拉身上哦。
俗稱屎殼郎,以動物的糞便為食,並在上面養育後代。蜣螂的競爭是激烈的,比如,一堆大象的糞便能夠在30分鐘內吸引4000隻蜣螂。 雌性造出一個糞球,雄性來把糞球推走並埋起來。在地下,雌蜣螂把泥土和自己的糞便塗抹到球上。糞便經過一段時間的陳化後,雌蜣螂就會把它分成小球,並在每個小球裡產一枚卵,然後留下來照顧這些卵。蜣螂能夠滾動一個直徑達5釐米的糞球,糞球的重量可以達到甚至超過蜣螂體重的50倍。
ps:人類從某種程度也食糞,是不是不可思議呢?
中藥裡有這麼幾味藥:夜明砂、明月砂、五靈脂,看上去很高大上,其實它們分別是蝙蝠、兔子和鼯鼠的糞便。還有世界上最昂貴的咖啡之一KopiLuwak咖啡,也是用椰子狸便便裡沒有消化乾淨的咖啡豆製成的呢
1.食腐動物的胃酸酸性較強
胃酸具有腐蝕性,當食腐動物攝入腐肉時,食物經過消化道會到達胃液中,胃部會分泌胃酸將其殺死。
2.對毒素有免疫抗體
微生物在分解蛋白質時會產生毒素,比如:肉毒素。之所以這種毒素對食腐動物不產生作用,是因為食腐動物在數千萬年的進化中,能夠被毒素毒死的食腐動物已經死去了,而倖存下來的個體都對這種毒素免疫,或者說已經有了抗體。
還有一些致病菌,和食腐動物形成了共生關係,食腐動物為它們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而它們幫食腐動物分解食物。比如:梭狀芽孢桿菌。
* 今日頭條-為什麼食腐動物吃腐肉不會生病,難道他們百毒不侵?(薛丁格的科學)*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