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腐動物的種類很多,它們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因為有了這些食腐動物大自然中才沒有遍地殘害、臭氣燻天。這些動物一般以腐敗的動植物屍體為食,例如蚯蚓、蝸牛、禿鷲、鬣狗等。
在這裡主要以禿鷲為代表講解一下它們為什麼吃腐敗的肉而不生病。動物死亡後屍體會有一個腐敗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微生物「在吃東西」,這個時候動物遺體上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人的腸胃是絕對受不了的。而禿鷲就完全可以應付得來。
首先科學研究發現動物胃裡的胃酸值差別很大,草食性動物的胃酸值就比肉食性動物胃酸值高,而肉食性動物的胃酸值比食腐性動物胃酸值要高。例如大型的食腐類動物禿鷲等胃酸PH值甚至會低於2左右。這樣強的胃酸足以殺死大量的跟隨腐肉來到胃裡的細菌和病毒。
腐肉之所以危害很大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肉毒桿菌,這種細菌在無氧情況下釋放的肉毒素毒性非常大,而強酸就可以阻止肉毒桿菌釋放肉毒素。 其次食腐動物身體中有很強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很好的保護食腐性動物免受細菌病毒的侵害。免疫系統的強大也是食腐動物的法寶之一。
除此之外禿鷲還是直腸子它們消化排洩的速度也很快,有的時候正在進食的時候就會排洩。這樣可能減少細菌病毒在身體裡的停留時間,同時排洩物中的高酸性也可以保證來一場外部的殺菌工作。
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食腐動物已經適應了這樣的「飲食習慣」,正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那些吃不了腐肉的禿鷲已經在進化的路上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精英。可以說食腐類動物是大自然中的清潔工,也是食物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