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滅絕是無法避免的,在環境和時間的雙重因素影響下,不適應環境的生物只能迎來滅亡。就像是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如今也只有化石存在了。就算是植物,也有大量因其棲息地環境的變化而瀕臨滅絕。人類開展了眾多活動拯救這些瀕危生物,延緩了它們消失的速度。
在所有動物裡,禿鷲無疑是無比特殊的,它們依靠吃腐肉來生活。禿鷲也被稱為「腐肉之王」,它的胃酸甚至能消化金屬,可以說禿鷲幾乎是百毒不侵。可惜就算是這樣的動物也難逃滅絕的命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禿鷲在自然界中承擔的是清除者的職務,它和分解者其實異曲同工。所謂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生物在自然界中,被分為了分解者消費者以及生產者三種,顧名思義,它們的只能和名字相同,相互作用讓生態環境中的能量得以傳遞。而清除者無法把有機物質轉化為無機物,但它們卻能具備分解能力,才得名清除者。禿鷲這種以腐肉為食的動物,是清除者中的佼佼者,鬣狗、狼獾等等也是如此。
禿鷲被分為兩個種類,舊大陸禿鷲和新大陸禿鷲,兩者之間基因不同,儘管長得相似,卻連親戚關係都算不上。前者血緣靠近鷹,後者則靠近䴉。儘管基因不同,也毫無血緣關係,這兩種禿鷲的生活環境以及習性都無比相似,由此兩者的長相也差不多。舊大陸禿鷲棲息地多在亞洲,非洲以及歐洲,而新大陸禿鷲生活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
它們體長在1.2米左右,覆蓋著黑褐色的羽毛,只有在頸部是略淡一點的淡褐色。禿鷲的頸部以上羽毛很少且很短,看起來就像是禿頭一樣,才得名禿鷲。禿鷲的主要食物來源便是腐肉,一旦有動物死亡,在其他動物都飽餐後,剩下的殘羹冷炙便會被禿鷲給消化。新大陸禿鷲嗅覺良好,舊大路禿鷲視覺更好,出色的器官輔助它們能更快找到食物。
不少人或許覺得吃腐肉是件難以接受的事情,但在自然中,正是它們的進食才讓生態系統趨於平衡。禿鷲被稱為「腐肉之王」,其實是因為它們比其他吃腐肉的動物都要更厲害。一般來說,死掉的動物屍體上基本都有大量細菌,其他吃腐肉的動物不幸吃掉了帶著病菌的腐肉,它們也會被感染,而後死亡。
禿鷲則不存在這個煩惱,它的食譜廣泛,來者不拒,就算這塊腐肉上有炭疽桿菌,狂犬病毒,豬瘟等等細菌,它都能消化掉,不會染病。為何禿鷲如此厲害呢?其實是它們有一個強大的胃,根據研究顯示,禿鷲體內的胃酸pH值大約在1 左右,這樣的強酸對於任何細菌都有強大的殺傷力,病菌在強酸面前毫無抵抗能力。
禿鷲便是這樣勤勤懇懇的消化腐肉,消滅病菌,避免其他動物感染。可惜在自然界中承擔如此重要任務的禿鷲,卻也瀕臨滅絕。從1990年以後,南亞地區的禿鷲數量開始迅猛下跌,其中95%以上的禿鷲死因不明。禿鷲的大量死亡使得自然中動物屍體開始增多,增加的屍體不僅汙染土地水源,還讓老鼠野狗的數量猛增。它們攜帶的病毒也由此被帶入人類社會中,印度則深受其害。此前印度每年的死牛都會被禿鷲消化,只有4%的死牛被人們使用,如今堆積的死牛讓人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
為何禿鷲會大量死亡呢?2003年研究人員發現,在禿鷲體內出現了雙氯酸藥,這種藥物導致了禿鷲的死亡。雙氯酸藥一般被使用在牲畜上,結果當死亡的牲畜被禿鷲進食後,它們無法抵抗藥物作用繼而死亡。加州的禿鷲大部分死於鉛中毒,中非的禿鷲也是如此。
這些禿鷲的死亡還有一部分是人為的,不少迷信的人大量僱傭獵者捕殺禿鷲,在種種因素影響下,禿鷲數量驟減。2016年這一狀況已經不容人小覷,22個種類的禿鷲中,絕大部分都在遭受威脅,甚至有4種已經瀕危。
原本讓生態系統和諧的禿鷲,自身卻慘遭滅絕命運,實在是可悲可嘆。它們因為進食被不少人不待見,殊不知正是它們吃腐肉的行為,才給環境帶去了穩定,否則大量屍體堆積,無數病毒滋生,早晚人類也會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