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鷲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是臭名昭著的鳥類,它們有著十分重口味的飲食習性,專以腐肉為食,而不是親自動手捕獵活物為生。大草原上哪裡有死亡,哪裡就有它們聚集的身影。
所有的生命最終都將走向終結,這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大自然裡有時也會發生大規模的死亡事件,比如森林大火,病毒傳播等。禿鷲,鬣狗等食腐類動物作為大自然的分解者,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態位,沒有了它們,動物屍體無法得到及時清理,屍橫遍野,腐爛的屍體不僅散發惡臭,還會滋生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容易引起疾病肆虐,危害到其他動物與人類的生存,草原可能會變成難以想像的人間煉獄。
禿鷲的生活習性
禿鷲屬於鷹科的大體格猛禽,展開雙翅後,翼展長度約2-3米。它們翅膀雖龐大,卻不太會飛,為了節省飛行的能量,很多時候都是以滑翔的方式飛行,幾乎不怎麼揮動翅膀。它們善於藉助氣流在空中滑行。禿鷲的遠程視力非凡。在千米高空飛行時,可以準確發現地面上十幾釐米長的小動物,並能觀察到獵物的一舉一動。
禿鷲們覓食時,一般散布在空中不同的區域,不停地盤旋,窺視大地,搜尋動物殘骸。當其中一隻禿鷺發現一具動物屍體時,仔細觀察動靜後,再向下俯衝去取食。這時周圍的其他禿鷲就會知道有食物出現,都紛紛跟隨趕往現場,幾分鐘內,這具屍體就會被禿鷲群包圍。禿鷲的進食速度很嚇人,1分鐘就能妥妥地吃進去大約1斤肉,一群禿鷲在不到1個小時內就能將一頭死去的犛牛啄食得只剩骨架。
禿鷲的頭部光禿禿的,脖子也是裸露著的,這使它們的腦袋能更方便地伸入屍體裡進食,脖子上沒有羽毛,也不用擔心沾上血跡殘渣。
食腐的禿鷲為何百毒不侵?
動物的死屍發生腐敗一般會釋放大量的細菌和病毒,比如肉毒桿菌、肉毒素。腐肉含有毒素,一般的動物是不敢食用的,誤食之後會使它們輕易患病,甚至中毒死亡。對於禿鷲來說,腐肉卻是美美的大餐,吃了之後仍安然無恙。
而大自然中的動物屍體,有的是正常死亡的,有的是染病而死的。禿鷲對腐肉來者不拒,有實驗證實,對於因狂犬病毒、豬瘟、炭疽而病死的動物殘骸,它們也能照吃無憂。吃慣了腐肉的禿鷲為何可以不生病?
這因為禿鷲擁有極其強悍的消化系統,胃內酸性比人類胃酸高10倍,如此高濃度胃酸甚至可以腐蝕金屬,所以也能輕鬆秒殺掉腐肉中的大多數有害病菌,保護禿鷲不受感染。
胃酸雖然強大,但還是會有一些難以對付的細菌,可以在禿鷲腸道裡頑強存活,比如梭狀芽孢桿菌和梭狀桿菌,這兩種菌類對其他普通動物來說,都是致命性極高的。但這兩種微生物群落卻不僅能存在於禿鷲大腸裡,與禿鷲和睦相處,並且禿鷲與它們還形成了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
此外,由於長期接觸病原體,禿鷲也進化出了強大的免疫系統,體內擁有某些很強的抗體,可以有效地保護它們不受病菌侵害。
更重要的是,雖然禿鷲吃進去的是飽含病菌的物質,但排洩出來的物質卻是無害的。禿鷲在進食的同時,就會排洩,排洩物也具有高酸性,可以給自己的腿和屍體周圍進行殺菌消毒,扼制了疾病的擴散。
如果沒有禿鷲等食腐動物即使處理死屍,草原上將橫屍遍野,病菌肆意滋生,汙染土壤、水源,將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疾病的大流行,危害動物和人類健康。
禿鷲是草原的勤勞的保護神,憑藉自身的強酸胃,腸道裡的微生物種群和強大的免疫系統,通過食腐,為人類解決了大自然中大量的動物殘骸,將環境中大量的病原體殺死,隔絕在自己體內,阻止了致病菌的傳播與蔓延,是草原上最偉大的清潔衛士,使草原保持乾淨。
禿鷲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大自然處理動物屍體的最清潔方式,減少了潛在的有害動物屍體帶來的危害,它們是生態系統中十分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