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食人魚大家是不是都膽戰心驚啊,食人魚難道就是百毒不侵了嗎?食人魚的天敵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揭開神秘的食人魚真相。
根據資料顯示,食人魚是卵生魚類,繁殖並不困難,且一年可繁殖多次。食人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弱酸性水質即可飼育良好,食人魚,一聽到這名字你一定就能夠猜到這個水中殺手一定是兇猛的樣子。會吃人的魚一直都很恐懼,然而如此厲害的水中生物,怎麼講有沒有天敵呢?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食人魚的奧秘面紗。
雌魚在產卵期可產出3000至5000粒魚卵,受精卵經過36至48小時就可孵化出仔魚,而仔魚在48小時後吸收完體內的蛋黃素後就會自己攝食。
揭開「食人魚」的神秘面紗
食人魚又名食人鯧,原產亞馬遜河,共有20餘個不同品種。其中具有代表性也是目前在國內各市場俏銷的品種被稱為紅腹食人魚(鯧),它們體型小巧,一般為25公分左右,色彩美麗,擁有墨綠色的魚背,淺綠色的魚體,火紅色的腹部,性格卻極為殘暴。食人魚長著銳利的牙齒,一旦被咬的獵物溢出血腥,它就會瘋狂無比,用其鋒利的尖齒,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一般瘋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為止。
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四種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魚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把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不時也會受到食人鯧的攻擊。食人魚因其兇殘特點被稱為水中狼族、水鬼。
在亞馬遜河流域,牧民放牧牛群,遇到有食人魚的河流,就會把一頭病弱的牛先趕進河裡,用調虎離山計引開河中的食人魚,然後趕著牛群迅速過河。而作為犧牲品的老牛,不到10分鐘就被兇殘的食人魚群撕咬得只剩下一副白骨殘骸。當地土著人借用其兇殘的特點,在護城河中放養食人魚,以抵擋猛獸的侵襲,並把它們供為神。
食人魚頸部短,頭骨特別是顎骨十分堅硬,上下顎的咬合力大得驚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鋼製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食人魚,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面朝天,把堅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魚無法咬到腹部,救回一命。
成熟的食人魚雌雄外觀相似,具鮮綠色的背部和鮮紅色的腹部,體側有斑紋。有高度發展的聽覺。兩顎短而有力,下顎突出,牙齒為三角形,尖銳,上下互相交錯排列。咬住獵物後緊咬著不放,以身體的扭動將肉撕裂下來,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牙齒的輪流替換使其能持續覓食,而強有力的齒列可引致嚴重的咬傷。
繁殖期時會將卵產在水中的樹根上,卵具黏著性。一次可產上千顆的卵。親魚會有護卵的行為,受精卵在9~10天之後孵化。河水的氾濫情形會影響其繁殖的成功率。
食人魚常成群結隊出沒,每群會有一個領袖,其他的會跟隨領袖行動,連攻擊的目標也一樣。在乾季時,水域變小,使得食人魚集結成一大群,經過此水域的動物或人就容易受到攻擊。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血的氣味是引發大群食人魚攻擊的主因,但也有人認為是受傷動物所造成的噪音和水花引起它們的注意。
食人魚有天敵嗎?食人魚在自然界的天敵有很多,包括有白鷺,鸕,蒼鷺,電鰻,鱷魚,水獺,淡水海豚,大鯰魚,以及人類等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食人魚的天敵吧!
食人魚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河流裡去獵食其他魚類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於25釐米。另外,為了對付食人魚,亞馬遜河流域還有許多魚類在千百年的生存競爭中發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條電鰻所放出的高壓電流就能把30多條食人魚送上「電椅」處以死刑,然後再慢慢吃掉。另一魚種刺鯰,則善於利用它的銳利脊刺,食人魚要想對它下口,刺鯰馬上脊刺怒張,使食人魚無可奈何。
刺鯰則善於利用它的銳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魚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遊到最底下的一條食人魚腹下,不管食人魚怎樣遊動,它都與之同步動作。食人魚要想對它下口,刺鯰馬上脊刺怒張,使食人魚無可奈何,而且在亞馬遜河殺手排行榜上刺鯰排第一,食人魚只排在第四。
有人會說,食人魚的天敵不是電鰻嗎?但是真正在自然環境下又有幾條食人魚被電鰻所食?因為在電鰻的菜單裡,食人魚並不是它們的主食。它們真正的天敵是原產地的旱季連續4~6個月不下雨的季節,一些被大太陽蒸發的只剩下淺淺少少的水,成群的食人魚在池塘裡掙扎。而當地的數種水鳥及凱門鱷爭相捕食的畫面,都可在國家地理頻道或是探索頻道上看到,而上列所述的天敵是」電鰻」實在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亞馬遜河流域盛產一種根部有毒汁的植物,人們把這種毒汁攪拌在切碎的牛肉中,倒入有食人魚的湖泊或河流中, 如此不到1小時,湖面上便漂滿了這些食人魚的屍體。
在深入了解食人魚後,我們會發現,任何強大的生物也都是有弱點的。食人魚雖生性兇狠,但它們也不是百毒不侵,還是會有自己敬畏的東西。
食人魚的天敵除了電鰻之外還有白鷺,鸕等,其實物物相剋,食人魚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再兇狠的食人魚最後也會有被制服的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