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非洲野生保護區,一頭雌獅抓到一隻剛出生的小羚羊,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原本殘忍的一幕並沒有上演,雌獅並沒有將小羚羊吃掉,而是把小羚羊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用腳掌撫摸,用舌頭舔,而且最終,雌獅也沒有吃掉小羚羊,而是將小羚羊放走了。這一幕,讓人看到了即使兇猛的野獸也有溫情的一面。
那麼,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第一次見到獅子、老虎等猛獸會害怕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上面那個例子在自然界中是很少見的,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的關係本身就是捕獵與被捕獵的關係,而一直心存憐憫之心的食肉動物早已經被淘汰掉了。而上面的那個例子中,雌獅也是在捕獵成年羚羊未果的情況下,在雜草中發現了小羚羊,而剛出生的小羚羊僅有1公斤左右,除去骨頭和皮毛,肉很少很少了。這是雌獅沒有吃它的主要原因,當然,也不排除雌獅母性大發的可能性。
但是,在小羚羊眼中,自己的命就握在獅子手中,所以害怕絕對的。
而且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的恐懼是本能的反應,這就像我們小時候明明沒有見過狼,但是如果大人拿狼嚇唬我們會管用的原因。想像一下,你第一次見到蛇時的心理狀態,當然也是害怕的。這就是本能。當然,本能也不是從一個物種的第一隻動物就有的,比如我們人類害怕蛇,是因為早期的人類在純野生的環境下生存,沒有安全的住所,而蛇本身就是一種悄無聲息能夠接近人的存在,所以一定是人類的祖先已經見識過這種動物的厲害了,後代才會產生這種本能的恐懼。而像鹿、兔子等食草動物也是如此,它們的祖輩都是食肉動物的食物,恐懼自然是與生俱來的。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可能會說: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嗎?
其實,這只是一個比喻,在有牛且有虎的環境下,無論是什麼樣的牛都是怕虎的。而之所以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是因為小牛奔跑能力差,遇到老虎想要逃走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拼死一搏,興許還有生還的希望。但是,我們不能說它們是不害怕老虎的。
總的來說,即使食草動物沒見過食肉動物,它們也會害怕,因為這是一種本能。而且食草動物也會根據面對動物的體型和形態來判斷是否對自己有威脅。這一點從非洲老虎谷項目中就能看出,被帶到非洲的孟加拉虎在第一次看到斑馬時,會主動的捕獵,而第一次面對老虎時,斑馬群起初是沒有太大反應的,但是,一旦老虎開始奔跑,它們就本能地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