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2021-01-19 科學獵奇

北極熊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肉食動物,成年北極熊站立起來最高可達3米,接近一層樓高了,而且它的體重最重可達800公斤,比老虎獅子這種大型的貓科動物要重4倍左右。而現存體型最大的食草動物是大象了,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大的大象身高可達4米,體重可達6噸。因此,就目前已知的動物來看,陸地上的食草動物確實比食肉動物要大一些。

(雄獅和大象的體型差)

那麼,為什麼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要小呢?

我認為導致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體型小的原因有三個。

01 食物獲取

食肉動物,顧名思義就是以肉為主要食物的動物。這些動物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需要自己捕獵(食腐動物除外)。而食草動物就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動物,它們不需要自己捕獵。這就是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最大的差別。

但是,食肉動物的食物需要自己捕獵,這也就是它們獲取食物的難度較高,而食草動物只需要低下頭吃草就能生存。

因此,食物獲取的難易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動物的體型。

02 局限性

作為食肉動物來說,體型越大無疑對食物的需求量就更大,而且體型太大靈活性就會降低,從而降低捕獵的成功率,所以如果北極熊像大象一樣的體型的話,它可能會因為捕獵不到獵物餓死。而食草動物就不同了,它們是食肉動物的捕獵對象,擁有更大的體型顯然能夠提高自己的存活率,而且即使需要的食量增加,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只不過是多吃點草而已,並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因此,食量的大小以及體型大小的對於動物的有利影響決定了食肉動物不可能超過大象這樣的食草動物。

(像動物園中這種體型的老虎放生野外,

03 營養

我們舉個例子,一個吃了兩斤的蔬菜成年人和一個吃了一斤肉的成年人同時幹體力活,你認為,誰會最先餓呢?毫無疑問,是吃了兩斤蔬菜的人最先餓。而原因就是因為植物性的食物要比肉的營養成分以及能量低很多。因此,食肉動物通常飽餐一頓甚至兩天都不要進食,而食草動物幾乎一直在吃。吃得多了,自然體型就更大一些了。從大熊貓的體型變化就能看出這一點,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根據始熊貓的化石推斷,它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但是隨著環境的改變和食性的改變,現在以竹子為食的大熊貓已經比它的祖先整整大了8倍左右。

小結:動物的食性以及食物獲取難易度和食物本身具有的能量等等這些因素,都是決定食草動物體型更大的主要原因。

有人說,海洋中的動物與陸地上恰恰相反?

這一點,我不是很認同,因為即使是處在食物鏈底端的水母,它的主要食物也是浮遊生物以及小型的魚蝦,而且在海洋中,魚類也遵循著大魚吃小魚的自然法則。因此,嚴格意義上說,海洋中的動物大都是食肉動物。

海洋中,最低等的生物是藻類這種原始的單細胞生物,而在食物鏈的上一層,就是蜉蝣動物。從這個角度看,蜉蝣動物是海洋中唯一一種食草動物。它們之所以體型很小的原因是由於它們在漫長的進化中幾乎沒有改變,依然保留著原始生物的特點,而且它們的身體無法製造有機物,所以,想要增加體型是不可能的。

總結

簡單的說,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動物,它們的體型都是在特定的食性以及環境下進化而來的。而之所以有陸地和海洋動物個體的差異性也是由於陸地和海洋環境不同所致。海洋中生存的動物數量是龐大的,這為食物鏈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提供了相對充足的食物,所以海洋中的動物大都體型比較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然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體重約為400公斤-800公斤,遠遠不如大象的體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陸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會比食草動物的體型更小一些呢?陸地上,食草動物為什麼比食肉動物體型大?事實上,陸地上食草動物更大的原因在於兩者的食物。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因此,在哺乳動物的演化史中,獸孔目下的動物有食肉動物也有食草動物,所以 ,說上面的說法有不對的地方,但是,獸孔目下的真犬齒獸類最終演化出的最早的哺乳動物,而真犬齒獸類是原始的食蟲類動物,所以,說它是食肉動物也在情理之中。為什麼原始的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為食草動物?
  • 食草動物都怕食肉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食草動物作為食物鏈中較為低級的動物,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淪為食肉動物的獵物。然而有些動物就比較特別,河馬就是其中的一例。一般認為,河馬是純素食主義者,但是身為食肉動物的鱷魚卻不敢輕易招惹它們。為什麼食草的河馬不怕食肉的鱷魚?我們來簡單討論一下。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在這樣的前提下,人類的第一選擇是性格溫馴,捕捉難度不高的食草動物。有時候也會看上鳥類,比如雞的祖先原雞,一種食譜很雜,體型小攻擊力不強的動物。
  • 為什麼食肉動物不捕殺食肉動物,而是選擇食草動物?
    自然界裡,我們所熟知的一些食肉動物,比如說獅子、老虎,它們的獵物一般是羚羊、野牛之類的食草動物,而不是狼、獵豹之類的食肉動物。既然都是肉,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就不受歡迎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情有獨鍾呢?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繁殖率從繁殖力這一方面說起,食肉動物的繁殖性比食草動物的繁殖率低,故人類更加傾向於食草類動物,因為它們能夠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資源。為什麼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繁殖率低呢?
  • 人類為什麼大都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在我們日常的肉類需求中,雞、鴨、牛、羊、豬、魚是最吃的動物,在這些動物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屬於食草動物,魚、豬、雞、鴨嚴格意義上屬於雜食性動物,而牛、羊屬於純正的食草動物。同樣作為人類飼養下的動物,貓這種常見的食肉動物在世界範圍內吃得很少(吃狗肉的並不少哈)。
  •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相對於這食肉動物,人類似乎更加喜愛食草動物的肉,比如牛、羊和豬等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大自然中,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
    表面上看,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幾乎每一種食草動物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天敵,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的天敵就有獵豹、鬣狗、非洲野犬、獅子、花豹等超過5種。而且食草動物的多寡直接會影響到食肉動物的數量。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作用一:控制數量眾所周知,在食物鏈中,能量的傳遞呈遞減狀態,也就是說,在食物鏈的上下級關係中,低級的動物獲取能量的方式比較的簡單,比如牛吃草,只需要低頭,而食肉動物作為食物鏈上級的動物對能量的獲取相對比較的難。因此,在自然界中同一區域內,食草動物的數量是要遠大於食肉動物的數量的。
  • 人類為什麼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卻不吃食肉動物?
    看到這個題目估計很多人都會驚訝,也驚訝居然有人會提起這種問題,那就是原來人類基本上都只吃食草動物啊!就連小編自己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卻對食肉動物沒興趣呢?答案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生物的食物鏈。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但也有人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菜就有熊掌,但仔細想想為什麼熊掌會是名菜?因為稀有,物以稀為貴,而食肉動物稀有的原因就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則,本來就少,如果大家都去吃,吃掉法則中的一環,自然就會崩塌。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生物體也是一樣,食草、食肉、雜食、植物、微生物等等都在大自然鏈條中佔據著各自的位置,它們有不同的能量攝取方式。當然也有跌落神壇的,例如熊貓,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它們吃不到肉,大部分都滅絕了,一部分基因變異從而可以從纖維素中獲得能量慢慢倖存了下來,而吃肉動物習慣卻很難再回去。食肉動物為什麼稀有?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只會逃跑,那為何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面的動物,那些獅子、大象還有長頸鹿之類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辦法忘記的,就是一群食草動物竟然可以被幾隻食肉動物給吃掉,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只能被食肉動物活活的被吃嗎?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來呢?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看到這個題目之前,你是否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不止人類,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安排下,自然界形成了一條食物鏈,食草動物——雜食動物——
  • 在野生環境下,食草動物第一次見食肉動物會害怕嗎?
    那麼,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第一次見到獅子、老虎等猛獸會害怕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其實,上面那個例子在自然界中是很少見的,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的關係本身就是捕獵與被捕獵的關係,而一直心存憐憫之心的食肉動物早已經被淘汰掉了。
  • 人類為什麼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答案顛覆認知
    在看到這個題目之前,你是否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回答,我們簡單看一下食物鏈就知道了。食物鏈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吃?
    朋友們,你有沒有發現似乎我們人類只吃食草類型的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會如此呢?讓我們簡單地看下食物鏈就知道了。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而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而另一方面,由於食草動物性格溫順,沒有較強的攻擊力,即使人們捕食它們,它們也不會對人類發出致命攻擊,從安全性而言,捕食食草動物的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