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南屋調研團隊 中南屋世界公民教育
在前天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獨立電影《小丑》的男主角傑昆·菲尼克斯憑藉讓人震撼的演技,拿下了最佳男主角的桂冠,成為奧斯卡影帝。
在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刻,他沒有像大多數獲獎者那樣通篇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而是用很大的篇幅去訴說那些「他關心的問題」——他借用這個萬眾矚目的發言機會,為遭受不平等者發聲:
▲當奧斯卡頒獎禮成為「世界公民」發出聲音的舞臺
「小丑」精湛表演的背後:傑昆充滿「救贖感」和「神秘力量」的話語讓無數觀眾流淚並報以久久不停的掌聲。他不僅贏得了小金人,更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在感動之餘,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是誰,他講的那些理念,又是關於什麼?
《小丑》導演託德·菲利普稱,在寫《小丑》劇本時,一次無意間看到了傑昆的照片,從此便決意要將這個角色給傑昆。
「必須是這個人!」
如果你看過《小丑》,看看這張定妝照,你就明白導演為什麼認準了傑昆:一大一小的眼睛,微微歪著的頭,再加微卷的頭髮和因為過度減肥而顯示出來的病態——一眼望去,你就知道這個瀕臨崩潰的人,就是小丑本人。
▲小丑定妝照
傑昆能將「小丑」這個複雜的人物塑造得如此完美,是因為他有著非同常人的過去。某種程度上,他無需刻意演一個病人,他只需要把自己生病的一面展示出來就好。
傑昆·菲尼克斯的本名是Joaquin Rafael Bottom。就像「bottom」這個詞的本意,傑昆在1974年出生於美國一個「底層」的家庭。
在傑昆小時候,他的父母是一個名為「上帝之子」的美國邪教組織成員。他們四海為家,奉行及時行樂,為了「傳教」走遍了幾乎整個拉丁美洲,卻沒有任何實質性收入。而在1978年,由於父母和教會產生了觀念衝突,他們最終離開了教會,舉家遷往洛杉磯,並將姓氏改為「菲尼克斯 (Phoenix)」,寓意著鳳凰涅槃,重新開始。
▲邪教組織上帝之子宣傳畫
為了生計,家裡的五個孩子成了街頭藝人。所幸,在天才星探艾裡斯·伯頓的發掘下,傑昆和他的大哥瑞凡走上了真正的演員道路。瑞凡憑藉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十幾歲就成功躋身好萊塢,成為了紅極一時的天才演員。而傑昆在8歲時就開始客串電影,同樣引起了很多優秀導演的注意。
▲童星時期的傑昆
他們的命運本該走向無邊的成就,可傑昆的哥哥瑞凡卻在23歲時因為吸毒過量突然去世,就死在傑昆的身邊。從此,傑昆被推向臺前。媒體一次次地讓他回憶哥哥在世的情形和自己的心情、一次次用他的作品和哥哥比較,無窮無盡的追問和難以承受的壓力徹底引爆了傑昆的反叛心理。
▲傑昆和哥哥瑞凡
▲瑞凡的死亡證明
36歲那年,他說要退出電影圈,玩說唱。他的「謝幕作」是一部引發熱議和批評的紀錄片——《我仍在這裡》。在這部片中,傑昆有意混淆了電影和現實,把對好萊塢(名利)的厭倦豪無保留地摻雜其中,成功飾演一個「脫離了影視圈而一事無成」的自己。
他縱慾,酗酒,越來越臃腫的身材,一頭亂髮和鬍子,以及終年不摘的墨鏡,都在告訴周圍注視他的人——他是一個混蛋。而他說唱的車禍現場,更讓無數粉絲脫粉回踩。
但當所有人都對「他是一個混蛋」信以為真的時候,傑昆說,這只是與世界開的一個小玩笑。
在退出影視圈的四年沉寂裡,他素食、旅遊、冥想;2012年復出後,傑昆收起了那些憤怒和癲狂,開始利用他的敏感和高度同理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典的、只屬於他的熒幕角色。直到今天,他通過對「小丑」的完美詮釋,站在了2019 - 2020年的20個頒獎舞臺上。
與很多明星不同的是,成功了的傑昆沒有忙於為自己圈金,而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力,在許多平臺上引導公眾討論動物權利、氣候變化、人權以及種族主義等人類社會存在並難以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個純素主義者,在金球獎頒獎典禮前幾天,傑昆成功說服金球獎主辦方將菜單改成純素菜單。而評論家選擇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奧斯卡提名者午宴也紛紛效仿,換了純素菜單。
在他的倡導和努力下,2月9日奧斯卡頒獎典禮後舉辦的「州長舞會」晚宴菜單中,有70%的菜餚都是植物性飲食。他在通過「素食」這個手段,向世界表明他對於動物權利和環境保護議題的關注。
▲奧斯卡晚宴上的食物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明星倡導「純素主義」是個人出名後的作秀,而他們卻不能以此指責傑昆——大約3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個純素主義者了。
一次偶然間,年幼的傑昆看到船上的人們把活蹦亂跳的魚活活打死,並將它們扔到船舷上。這一幕對他產生了終身的刺激和影響:在他幼小的心靈中,他不知如何解釋那種痛苦和感同身受。他詢問媽媽:「為什麼不告訴我這些食物是死去的動物做的?」他的媽媽不知如何回答,慚愧地哭了。
從那之後,他們一家再也沒有吃過肉。
傑昆說,當他親眼看到人類對動物的殘忍時,他的心裡就埋下了一顆讓他開始不信任、憤怒、甚至害怕人類本性的種子。當他經歷了更多的世間險惡後,他更加確定:在某種程度上,人類粗暴地濫用著自己的權力。
▲傑昆為動物保護組織宣傳
他用自己的行動反對著這種「超出範圍」的權力:在第26屆電影演員工會(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頒獎典禮後,他來不及換掉那件用於每個頒獎活動的燕尾服,就直接前往洛杉磯動物保護組織(Los Angeles Animal Save)舉行的屠宰場守夜活動現場,為即將被送去屠宰場的豬餵水,為他們的生命做最後的關懷。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參加時,傑昆回答說:「因為我必須參加,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肉類和奶製品行業的酷刑和謀殺。」
▲傑昆拍攝的宣傳純素主義的海報
從這個回答中,我們毫無疑問能看到,傑昆是一名動物福利主義者——即主張動物應享有高水平福利,受到人道對待。這是一個與他的Vegan(純素主義者)身份相稱的身份。
在奧斯卡頒獎儀式上,他說道:「我們侵佔了大自然,並肆意掠奪自然資源。我們認為有權對一頭母牛人工受精,當她生下來之後,又偷走了她的孩子,即便她痛哭流涕也不覺得有錯,然後我們拿走她分泌出來的牛奶加入咖啡或是麥片。」
這是一段強調動物權利的發言,其潛在的邏輯是「任何對動物的利用都是不應該的」。很多人在聽到這段話時可能會覺得很極端,畢竟在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主流文化中,素食尚未被大眾所接受,「動物福利」或「動物權利」的概念更讓人覺得是無稽之談。
然而今天,哪怕你完全不認同,希望你放下偏見和固化的思維,去了解一下:這些理念到底在講什麼、是如何發展至今的?是什麼人在支持這些?他們又是為了什麼目標而努力?
動物福利/權利/素食主義的緣起中南屋公眾號曾經介紹過不少跟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的文章,也講到過一些與其相關的概念,例如上文提到的動物福利和動物權利。
動物福利主義者認為,動物應該在其所處的環境中被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動物在一個環境中應當保持健康、感覺舒適、營養充足、安全、能夠自由表達天性並且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的威脅。他們為了達到高水平動物福利而努力——為動物提供疾病免疫和獸醫治療、適宜的居所、良好的管理和營養供給,以及受到人道對待和人道屠宰。
▲關注動物福利的養豬場——良好的環境、提供玩具
而動物權利主義者則認為,動物能感知痛苦,因此其權利來自"天賦";所有動物與人一樣,應該擁有獲得尊重與平等對待的權利。他們認為人類對動物的任何利用方式都是錯誤的,人類應該完全廢除對動物的利用。
對比來看,兩個概念有著「可不可以利用動物」的本質區別。
▲動物權利者發起了「拒絕鬥牛」活動
動物權利主義者的的訴求——「不能利用動物」在當今世界很難實現(世界各國未有成功實現的先例),而「動物福利」在世界許多國家已經被作為了基本的共識。
如今,大多數動物保護人士從相對不那麼激進的「動物福利」概念出發,嘗試做出改變。越來越多的媒體和民間組織也開始為動物福利主義者發聲。
由於全球「動物食材消耗量」巨大,農場動物比野生動物和實驗動物經受著更大規模、更多數量的虐殺。農場動物逐漸成為動物福利主義者尤其關注的群體。而越來越多的媒體和民間組織在為動物福利主義者發聲時,也都以「關注農場動物福利」作為起點。
▲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宣傳海報
2003年,發表在《紐約書評》的《動物解放三十歲》文章中曾提到農場動物被「不人道對待」的現狀:美國農場每隻雞平均空間只有48方(半張A4紙),飼養者經常對蛋雞進行長至14天的斷食斷飲,只為了令蛋雞因「食物不足」的恐慌而亂下蛋。而牛(包括懷孕母牛)被關在極窄的板條箱裡,終身只能站著,甚至不能轉動身體。
▲圏在狹窄空間終身無法旋轉身體的奶牛
《洛杉磯時報》也曾描述過加州一個農場的動物虐殺行為:他們把3萬隻不再下蛋的雞,活生生地扔進巨型絞碎機內(磨成廢料倒掉),有的雞腳部先被磨碎,並不能立即死亡。這個行為與動物福利要求的「昏迷與死亡同期」(動物死前不遭受折磨)相差甚遠。
目前來說,世界上的的大多農場動物依舊面對著同樣的情況:惡劣的環境、糟糕的空氣、狹小的空間以及身體和心理的多重折磨。「良好環境」和「人道屠宰」則是很多國家都接受和認可的農場生產改革的趨勢。
▲某個養殖場裡,養殖雞所處環境擁擠、一輩子只能踩在鐵架子
動物福利者也提出,作為消費者,我們人類難以逃脫農場養殖中「不人道行為」的反噬:農場動物在心情壓抑或死亡前遭受恐懼後會分泌出大量影響肉質的激素,進而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
為了動物,也為了人類自身的健康,「如何通過民間訴求來立法或改進法律、強迫性地改善農場的飼養條件」成為了推動動物福利履行的最關鍵步驟。
美國佛羅裡達州是動物福利立法的領頭羊。州內的動物福利主義者收集了68萬人的籤名請願信,促成了一次州內全民投票修改州憲法:「禁止把懷孕母牛囚在過窄的板條箱裡。」
這對世界來說是一次創舉,鼓勵著更多地方的動物福利主義者嘗試通過法律程序達到最終訴求。
▲美國政治家亞歷山德裡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正在宣布綠色新政:減少肉類消費
為了從消費者環節杜絕、減少動物消耗,全部的動物權利主義者和部分的動物福利主義者堅持素食主義。
素食在分類上,有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不同種類。其中,全素拒絕一切以傷害動物為前提的食物,包括動物的肉、蛋、奶以及類似燕窩等損害動物生存條件的食物;而蛋素、奶素、蛋奶素,則是為了接引人們循序漸進接受素食而開的方便之門,暫時不斷蛋、不斷奶、不斷蛋奶,算是一種妥協折衷的飲食方式。
近年來,素食主義者逐漸活躍於世界各個角落。他們宣揚;「素食是最徹底的動物保護」,因為素食從根源上消除殺害動物、虐待動物的可能性。
▲素食主義者的遊行
也許是素食主義者的「說教」和「道德制高點的指責」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和反叛,很多人對「宣傳素食主義」這件事極其抗拒,甚至因此對動物福利主義者的行為嗤之以鼻。
▲素食主義反對者在純素節中身穿「素食主義=營養不良」的T恤抗議
有一次,一位自由撰稿人洩露了時任《維特羅斯(Waitrose)》雜誌編輯威廉·西特韋爾(William Sitwell)的一封電子郵件,該編輯在郵件中玩笑稱要「一個一個地殺死純素食主義者」,致使西特韋爾隨後辭職並表示了道歉。
另一次,當一位客戶打電話向國民西敏寺銀行(Natwest)申請貸款時,被一名員工告知「所有的純素食主義者都應該被人在臉上揍一拳」,這讓該銀行遭受了一場公關噩夢。
去年九月,當動物權益保護者衝進布萊頓的一家披薩快線(Pizza Express)時,一名食客果真揍了他們的臉。
▲反對者關於素食主義的討論
對很多人來說,人類要吃肉、要用動物做救人的醫藥實驗,物種歧視是必須保留的——「人有特權去用動物,而動物無權說不。」
而這樣的思維在邏輯上與「奴役非我族類」的種族主義是相似的,歧視者往往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說到底,一切只因為人是人,動物是動物。這種態度叫作物種主義。
▲宣言素食主義、動物福利的海報——人類在圈養中不享有自由、良好環境的權利
為破除這種「物種主義」而努力的動物權利主義者則面臨著「全世界的指責」。就算在很開明的圈子,動物權利主義者的主張和行動也非常容易引起反對者的情緒化反應。
他們倡導的Vegan(純素主義)思想大程度地衝突了普通人的習慣和愛好。Vegan不同於Vegetarianism:後者強調食素,但Vegan是指純素思想,既是不使用或食用任何採自動物的產品,也不通過娛樂動物獲得快樂。這種完全的衝突使得大眾在短時間內很難接受他們的倡導的生活方式。
另外,比起溫和的動物保護者來說,動物權利主義者常常會採用更加激進的方式。例如,在引起反對者憤怒對罵的2018年9月1日美國紐約遊行事件中,10000多位動物權利主義者聚集在一起高喊:「每20分鐘,就死去600萬生命,請選擇正義、愛心、慈悲、純素食主義」。
這次活動是由:「不要購買--動物解放組織」、「世界動物保護組織 PETA」等1000多個公益機構聯合倡導的,裡面不乏存在被英國情報部門列為恐怖組織的極端動保組織。
▲遊行中的「動物解放組織"
對於遊行造成的負面影響,PETA的創始人紐科克也曾坦言:我們就是在「有意搞事」,但這是我們的責任,若是沒有風浪,我們便沒有價值。
如何使「宣傳動物權利」的行為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大眾可以接受的程度之下。」將是未來所有動物權利主義者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是的,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支持者的做法在不少人眼裡會顯得很激進,但是他們的確在替無聲者發聲、在嘗試讓世界變得更好。它們不一定會被我們認可,卻並不是我們可以簡單看作「完全錯誤」的事情。
回到奧斯卡頒獎禮。在臺上,傑昆哽咽地說:
「不論是性別平權、種族歧視、同志議題、原住民議題或是動保議題,其實都是在討論對抗不公,都是與這樣的觀念抗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種族、一種性別或是一種物種有權去統治、控制、剝削另一方。」
「我認為我們嚴重地與自然世界失去了連接,讓我們很多人感到內疚的是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的世界觀,認為我們是宇宙的中心。」
在中南屋,我們一直倡導世界公民理念,倡導大家需要理解彼此的不同、並求同存異。
即便我們自己不選擇素食,即便我們不是一名動物權利主義者、甚至不是一名動物福利主義者,我們也可以更開放地去聆聽他們、去理解他們,而不是簡單地稱呼他們為「極端分子」。
▲心懷愛意奔向救贖,和平會隨之而來。
文 | 中南屋調研團隊
(郭軼丹 黃泓翔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