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動物權利博弈 歐洲深陷靈長類研究泥沼

2021-01-08 丁香園

我在深思熟慮後才決定使用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人類的大腦,我相信這是必要的。

神經學家Andreas Kreiter已經捍衛他的研究16年了。他在德國不萊梅大學使用獼猴進行大腦研究,在處理動物權利活動人士的激烈和周期性暴力活動方面經驗豐富。20世紀90年代末,抗議活動達到頂峰時,他甚至在警察的保護下生活,但仍然堅持研究。「我在深思熟慮後才決定使用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他說,「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人類的大腦,我相信這是必要的。」

後來,Kreiter發現他又多了一個陌生的敵人:不萊梅政府希望限制當地的靈長類動物研究。2008年,不萊梅官員拒絕續批Kreiter使用獼猴的執照。此後,他的研究開始游離在法律邊緣。

在歐洲,逐漸增多的地方性法規可能會扭曲歐盟近日的一項指令,歐盟明確允許進行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研究。雖然一些研究人員表示該指令讓他們有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但是另一些人卻面臨著動物權利活動人士改變策略所帶來的阻礙,這些活動人士通過對地區政策制定者施壓來威脅研究人員。

一些歐盟研究人員也在改變策略:將其使用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的更多信息公開。不過其他科學家已經徹底停止使用猴子,或者通過在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洲開展有爭議的合作研究,從而迴避在歐洲遭遇的困境。

「靈長類動物研究人員應該時刻作好面對壓力的準備,因為我們所使用的是一種有價值和敏感的資源。」英國倫敦大學學院Roger Lemon如是說,他希望自己關於大腦如何控制手部運動及相關療法的研究可以在受到影響後重新運作。「然而這就出現了一種悲哀的諷刺局面:這種至為關鍵的研究發展所轉移到的地區,並沒有像我們這樣高水平的動物福利。」

多方博弈

不久前,歐盟似乎開始進一步採取措施以穩定靈長類動物研究的環境。2010年9月,在經過10多年的公開辯論後,歐盟採用了一條指令管理以研究為目的的動物使用。通過謹慎平衡動物福利與研究需要之間的關係,該指令似乎註定會緩和緊張的局勢。除此之外,它建立了適用於所有動物的最低福利要求,規定了疼痛強度的定義,並禁止大多數類人猿研究。

歐盟各成員國被要求在2013年1月1日前將該指令收納於國家立法之中,而且它們不能制定比歐盟規定更為嚴苛的國家法律。

然而,動物權利活動人士仍在繼續他們的戰鬥。他們令更多的媒體關注其活動,並推遲了一些國家實施該歐盟法令的時間。在荷蘭和比利時運作的聯合反對動物實驗組織(ADC)的活動管理人Robert Molenaar稱,動物權利組織現在更多地在政策制定者身上下功夫,而不是科學家。

同時,ADC也在建立國際合作關係,與Luke Steele所管理的英國反活體解剖聯盟(AVC)緊密合作。2012年,Steele因騷擾哈倫實驗室的員工被起訴,入獄9個月。他說,獄中的日子很有趣,他用這些日子反思活動策略。「我意識到我們需要從政策制定者入手。」

AVC與ADC是停止活體解剖倡議的主要發起者,該請願於2012年發起,用一年時間收集了歐盟中超過100萬個籤名,呼籲廢除歐盟的動物研究指令,並完全禁止動物研究。目前這些籤名正處於驗證階段,如果該倡議獲得通過,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將會就其展開聽證會。

「這將再次引起辯論。歐盟委員會、科學家和動物福利組織為最終的折中方案都將付出很多,這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歐盟委員會制定2010年指令的顧問、德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主任Stefan Treue說道。

個別科學家開始在自己的網站上表達對這件事的看法。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的Pieter Roelfsema稱,迄今為止,動物權利活動人士並未針對他的實驗室工作人員,但他擔心這在不久後就會發生。去年春天,荷蘭議會的少數派政黨提出了一些正式的問題:研究使用猴子是否必要?是否有其他替代方式?政府資助的使用猴子的研究數量是否可以減少?

隨著事情的發展,Roelfsema正在計劃仿照德國蒂賓根的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研究所負責人Nikos Logothetis的網站,製作一個關於靈長類動物研究價值的公共信息網頁。Logothetis的網站每周瀏覽量達數千次。

然而,與Kreiter的不萊梅不同,蒂賓根市的研究人員擁有一個支持其研究的政治環境。就連蒂賓根的市長作為綠黨的成員,也公開批評動物權利激進分子所散發的宣傳信息是不真實的。

「這體現了當地政府在使用猴子進行研究的難易程度上的影響力。」Treue稱。他的研究中心也從哥廷根當地政治的支持中受益。對於像Treue這樣的科學家,歐盟的指令為他們帶來了安全感。

重重阻礙

義大利的科學家幾乎沒有這種感覺。2012年,動物權利活動人士襲擊了布雷西亞附近的獵犬養殖場所,後來該場所關閉。2013年,他們又破壞了米蘭大學的相關實驗。上個月,這些活動人士張貼傳單,內容包括大學研究人員的照片、地址和電話號碼。

到2012年,一些民粹主義的政客已經採納動物權利活動人士的意見,並用之影響義大利政府對歐盟指令的實施。其擬議的法律限制超出歐盟指令範圍,要求禁止在成癮研究中使用動物和異種移植。

義大利科學家在很久之後才意識到其中的威脅,於是組織請願試圖保護動物研究,該請願在幾周的時間內就得到1.3萬人籤名。去年12月,該請願在議會通過。

使用猴子開展研究的科學家還擔心義大利遵循歐盟指令制定的法律中的模糊條款。「條款中並沒有清晰指出,基礎研究是否允許使用動物。」歐洲神經科學學會聯合會動物研究委員會主席、羅馬大學神經生理學家Roberto Caminiti說道。

義大利的法律還要求包括使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貓和狗在內的研究計劃須得到高級衛生委員會的批准,該部門可對藥物許可和臨床協議進行授權。Caminiti認為,這種額外的控制將會減慢和破壞研究進程。

該項法案將於3月敲定。Caniniti和同事計劃在其敲定後迅速向歐洲法院提出上訴。「我們有信心獲勝。」他說。同時,Caminiti預測,義大利使用靈長類動物的實驗室都會表示,其工作有益於人類健康。

在比利時,政府匆忙通過了一個有諸多限制的相似法令,禁止在成癮研究中使用靈長類動物。

政治決定已經影響了瑞士(非歐盟成員國)的相關研究。2000年,瑞士改變憲法,以保護動物的尊嚴,該舉動導致法院開始限制在轉化研究中使用猴子。

而在不萊梅,Kreiter已經在其大學的資金支持下,花費了5年時間與當地政府在法庭上進行了一系列爭鬥。現在,他正在等待萊比錫高等法院的另一個判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他說,「但是你永遠不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

 


相關焦點

  • 人猿起源-靈長類動物
    猴類也稱為靈長類,它也是動物界裡最進化的一類。猴大腦發達,四肢可以使用簡單工具和抓取食物,手趾也可以分開,有助於攀爬樹枝和拿東西,四肢等長或後肢稍短,尾巴也或長或短,有頰囊和臂部胼胝,營樹棲或陸棲生活,部分特徵差不多,例如很多新世界猴會有纏卷的尾巴,而每種類的猴仔有某些特徵一樣,猴一直以驚人速度在進化。並且猴是與人親緣關係最近的一類動物。
  • Neuron專訪諾獎級泰鬥,與蒲慕明強強聯手,推動靈長類動物研究
    根據Science的報導,Nikos Logothetis實驗室的第一批成員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搬到上海新的國際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ICPBR),他將與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共同指導研究。 將於202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國際靈長類腦研究中心(ICPBR)主任。
  •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08年08月06日 0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巴黎八月五日電(衛中 王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五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世界上近一半的猴子、猿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歐洲鄉間道路上的奇特路標 近年來,丹麥吸引了大量對獸交感興趣的遊客,甚至出現了一股動物妓院的熱潮,而原因就在於,歐洲其它國家基本上都禁止了獸交。比如,有些動物權利論者認為,人和動物都可以劃分出基本權利和非基本權利兩個範圍,當人和動物的基本權利發生衝突時,人的基本權利是需要優先考慮的;而當人的非基本權利和動物的基本權利衝突時,動物的權利則優先。在某些情況下,動物的權利可以被侵犯。中國的動物福利程度如何呢?國內動物福利還沒有進入立法的程序,一方面公眾的接受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受經濟狀況的限制。但是科學界已經感受到這方面的壓力。
  • 最新研究: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 500多種靈長類動物一半以上瀕臨滅絕
    「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日前,一份由西北大學研究團隊和國際靈長類動物學家完成的研究報告顯示,人類的「親戚」正在快速減少。我國的靈長類動物都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布在哪些區域,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他們呼籲,人們應提高對世界靈長類生存困境的認識。
  •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合影 本文圖均為 中新網 圖中新網北京8月23日電,中國科學院23日發布消息稱
  • 靈長類動物對死亡也有認識
    研究者們從認知、心理和生理方面廣泛研究了非人類動物的死亡,這也被稱為「比較性死亡學」【1*】。在對靈長類動物的「比較性死亡學」進行的第一次深入研究中,京都大學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的André Gonçalves和牛津大學的Susana Carvalho分析了200多年來關於非人靈長類動物怎樣面對同伴死亡的文獻記錄。
  • 經國外科學家研究,18種靈長類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較大
    但專家提醒說,在動物王國中,人類最親密的近親—靈長類也因SARS-CoV-2而處於危險之中。但隨著研究進展,各項數據開始揭示人類可能才是載體,並將疾病傳播給野生動物。而瀕危靈長類動物的圈養或野生種群中發生COVID類疾病的可能性相當大。應該對圈養環境中珍稀動物的特別關注。此前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就感染了八隻獅子、老虎。它們很可能是從人類飼養員那裡感染到了病毒。
  • 為什麼有些靈長類動物是成對生活的?
    研究人員發現,有些特徵比其他特徵更難捉摸,其中之一就是成對結合。人類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傾向於長期尋找一個伴侶——有時是一生。在我們的遠親中,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約有五分之一是成對生活的。在一篇新的研究論文中,這兩位科學家試圖解釋是什麼驅使某些靈長類動物形成了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
    中科院 供圖  中國科學院8月23日發布消息稱,該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首次實現被認為是經典「長壽蛋白」的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世界上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並進一步研究揭示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 普遍權利——動物權利宣言
    關於人權,可以從任何報紙上讀到,關於動物權利則可以從下面讀到:序有鑑於所有動物都有權利。有鑑於對動物權利的忽視和踐踏已經使並將繼續導致人類做出危害自然和傷害動物的行為。有鑑於人類對其它動物權利的認可是所有地球生物共同生存的基礎。
  • 靈長類動物「樹鼩」知多少
    科學家利用簡單的原生動物到複雜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以期解析人體各種複雜的生物學問題和疾病機理這一關鍵共性問題。理解人體各種重大生物問題和疾病機理的最佳策略有兩個選擇:1)低等動物的分子細胞機理研究和高等非人靈長類動物的整體系統水平研究相結合;2)尋找新型動物模型,兼顧成本低、試驗周期短、分子和細胞操作方便並與人類進化地位接近等各種生物學特性。
  • 飲食習性決定靈長類動物大腦體積
    原標題:飲食習性決定靈長類動物大腦體積   科技日報華盛頓3月27日電 (記者劉海英 張夢然)人和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比其它脊椎動物要大很多。為什麼會這樣?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社會大腦假說,即社會關係因素促使靈長類動物大腦增大。
  • 靈長類動物智商排序 猩猩位列第一
    在人們的印象中,黑猩猩和大猩猩擁有和人類最近的親緣關係,是最聰明的動物。然而在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公布的一份靈長類動物智商排序中,位居榜首的卻並非是黑猩猩和大猩猩,而是猩猩。  親緣關係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15日報導,在這份包括25種靈長類動物的排序中,猩猩以其出色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拔得頭籌。通常被認為智力與人類最為接近的黑猩猩屈居亞軍,蜘蛛猿排在第三位。猩猩和黑猩猩與人類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似性都達到96%。之前的分子研究也顯示,黑猩猩與人類有更親密的親緣關係。
  • 巴西通過拯救瀕危靈長類動物計劃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2月5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據5日發布的巴西聯邦政府公報,該國環境部通過了一項試圖拯救15種生活在亞馬孫地區的靈長類瀕危動物的行動計劃,即日生效。
  • 動物所在隨機環境中演化博弈的進化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動物所在隨機環境中演化博弈的進化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7-10-09 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飲食或能更好地預測靈長類動物腦容量
    圖片來源:《自然—生態與演化》 相較於社會生活的複雜度,靈長類動物的飲食或能更好地預測其腦容量
  •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陳丹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生動還原298種靈長類動物
    在全世界,人們對於當地的靈長類動物都懷有較高的敬意和原始的信仰。儘管靈長類動物與人類存在競爭,但和當地的其他動物種群相比,它們已經擁有了特權地位。 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Carolus Linnaeus)認為,靈長類動物是哺乳動物之首,它們的主要特徵是:大腦容量增大;雜食的齒式,沒有任何獨有的特化;多數情況下,前肢末端手指上有扁平指甲。事實上,該群體不能被任何獨有的特性所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