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起源-靈長類動物

2020-12-05 小七解說人文

猿是一個總稱,靈長類是哺乳綱的1目,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大多為雜食性,選擇食物和取食方法各異。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數可多到3仔。幼體生長較慢。高等種類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經,雄性能在任何時間交配。

猴類也稱為靈長類,它也是動物界裡最進化的一類。猴大腦發達,四肢可以使用簡單工具和抓取食物,手趾也可以分開,有助於攀爬樹枝和拿東西,四肢等長或後肢稍短,尾巴也或長或短,有頰囊和臂部胼胝,營樹棲或陸棲生活,部分特徵差不多,例如很多新世界猴會有纏卷的尾巴,而每種類的猴仔有某些特徵一樣,猴一直以驚人速度在進化。並且猴是與人親緣關係最近的一類動物。

在靈長類中最早出現的是一些發現於歐洲和北美的近猴類化石。它們的分布範圍廣,亞洲、北美、歐洲,已經出現了猿和猴,並且朝不同的方向進化。靈長類是胎盤類中最高等的一類,它和有胎盤類的食蟲類的親緣關係非常密切。在七千萬年前白堊紀時出現一類原始食蟲類,從原始食蟲類適應輻射分化出許多分支,其中有一支即向靈長類方向發展。

食蟲類它的身體大小如松鼠,有長吻和長尾。腦較大,嗅區小,眼眶和顳區之間有一骨隔開。它的特點介於食蟲類和靈長類之間,但更接近於靈長類。早期靈長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的食物是由食蟲逐漸改變食果實到食多種多樣的雜食。食性在靈長類的進化歷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

靈長類也具備一套獨特的感覺器,能夠把觸覺、味覺、聽覺、色覺各種信息輸入腦中。腦接收外界的信息與日俱增,進而可以能夠把各種信息分類排比,最終產生了智力的發展。這樣的智慧是任何其它動物都沒有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把這類動物叫做「靈長類」的原因。

靈長類動物它們的生活和遷徙都是成群結隊進行的。會有一隻雄性成年的個體是整個群體的領導者。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比不僅體質特徵很相似,而且社會行為也很相近。一般認為由於它們的大腦很發達,因此它們的行為也比其他動物複雜。靈長類動物能夠發出聲音,彼此進行信息交流。他們用一系列的喊叫聲或者身體某部位的動作來傳遞信息。

靈長類動物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生活區,就是通常活動的區域。生活區周圍經常有群體成員進行巡邏。在生活區內,按照群的大小以及食物的獲取方式分成不同的小區域。生活區經常根據季節的改變而改變。有些種群會遷徙到經常去的區域。

從某方面說靈長類的身體結構是最不特化的動物。不特化才有條件向更高級的進化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所有的靈長類動物當中只有人類沒有毛髮
    我們都知道人類屬於一種高級動物,而和人類最為相似的猩猩、狒狒猴子等都是屬於靈長類動物的,但是為什麼人類卻沒有毛髮呢?而事實上在很久之前人類的祖先(人猿)也是擁有毛髮的,但是經過漫長的歲月的進化毛髮逐漸被淘汰,但是為什麼人類要摒棄毛髮呢?同為靈長類的我們有什麼不同之處?
  • 靈長類動物中的「稅收基因」
    在探索稅收起源的時候,一個難以理解的疑惑是:為什麼人類各文明都發展出了稅收?各文明起始的時候,人類亞種早已形成,生活環境各各不同,按理說發展結果應該差異巨大,就像生物進化中一般物種演化出有明顯差異的不同物種一樣。
  • 布萊恩·考克斯加盟新版《人猿星球》扮演反派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將加盟20世紀福克斯明年暑期的科幻大片新版《人猿星球》(Rise of the Apes新版《人猿星球》是老版《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系列的前傳,影片背景設定在當代的舊金山,講述了人類在猩猩身上做的基因試驗導致猩猩進化成高級生物、並開始與人類分庭抗禮,在他們之中有一個反抗的領袖「凱撒」(Caesar),他率領猩猩從遊擊戰開始,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未來人猿星球的領導者。
  • 通訊:探索人類起源與進化之路——訪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
    新華社東京12月3日電 通訊:探索人類起源與進化之路——訪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  新華社記者華義  作為人類的遠親,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具有極高的智慧,對他們的研究也有助於弄清人類進化的軌跡。記者日前應邀來到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聽專家談談他們的故事並近距離感受黑猩猩的靈性。
  • 靈長類動物智商排序 猩猩位列第一
    在人們的印象中,黑猩猩和大猩猩擁有和人類最近的親緣關係,是最聰明的動物。然而在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公布的一份靈長類動物智商排序中,位居榜首的卻並非是黑猩猩和大猩猩,而是猩猩。  親緣關係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15日報導,在這份包括25種靈長類動物的排序中,猩猩以其出色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拔得頭籌。通常被認為智力與人類最為接近的黑猩猩屈居亞軍,蜘蛛猿排在第三位。猩猩和黑猩猩與人類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似性都達到96%。之前的分子研究也顯示,黑猩猩與人類有更親密的親緣關係。
  • 生物始祖的起源,科學家:外星也有此物質
    人類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數百年的時間,繁衍進化發展至今成為了高智商生物,而時常人類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是從哪裡來的,生命的起源又是什麼,地球存在了46億年時間,又是如何將生命給孕育出來的,抱著種種疑問,人類不斷的展開了科研。
  • Nature | 靈長類動物中間神經元的新發現
    責編 | 兮大約9000萬年前有著共同祖先的靈長類動物和嚙齒類動物,齧齒動物和鼬鼠的同源大腦區域共188776個中間神經元的RNA表達情況,發現物種內部和物種間中間神經元的顯著差異,並鑑定出一組在靈長類動物中富集,而在嚙齒類動物和鼬鼠中沒有分子同源對應物的紋狀體中間神經元類型
  • 人猿雜交:一段蘇聯科研往事
    靈長類跨物種雜交委員會』的故事。  1910 年,伊萬諾夫在奧匈帝國格拉茨市出席國際動物學大會期間,第一次提出用人類精液為雌性猿類授精配種的設想。  1920 年代,西方科學家對非洲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剛剛起步,各國不久前才開始在前線地區建立研究站所,巴斯德研究所在金迪亞的研究站也僅建立於 1923 年,條件極不完善。  從當時各國的研究項目來看,科學家們對黑猩猩也缺乏了解。
  • 生動還原298種靈長類動物
    在全世界,人們對於當地的靈長類動物都懷有較高的敬意和原始的信仰。儘管靈長類動物與人類存在競爭,但和當地的其他動物種群相比,它們已經擁有了特權地位。 自然界所留下的一些東西,能夠幫助我們對自身的起源有一點點了解。如果我們不保護好我們的「兄弟們」-猴類和猿類,那就不可能再觀察到它們了。根據很多判斷標準,它們幾乎並不比我們原始。
  • 人猿雜交實驗
    那就是「人猿雜交」。你也許覺得我瘋了,人類怎麼可以和動物交配?然而,不管人類,一般的人類,是如何覺得人與動物間不應該存在交配關係。在科學的世界裡,一切皆有可能。早在20世紀上半葉,已經有科學家提出進行人猿雜交的實驗。這個科學家也並不是無名之輩,而是在「人工授精」領域頗有名氣的蘇聯生物學家伊利亞·伊萬諾夫,而這個人猿雜交的實驗還獲得了美蘇科學界和政界的多方資助。
  • 人猿雜交:一段蘇聯科研往事|大象公會
    1920 年代,西方科學家對非洲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剛剛起步,各國不久前才開始在前線地區建立研究站所,巴斯德研究所在金迪亞的研究站也僅建立於 1923 年,條件極不完善。從當時各國的研究項目來看,科學家們對黑猩猩也缺乏了解。1912 年普魯士科學院在加納利群島設站時,一度設想要教會黑猩猩算數、演奏樂器、聽懂德語,將它們視為「極度缺乏專注力的無天賦兒童」。
  • 國內外專家關注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保護現狀
    國內外專家關注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保護現狀 2015-09-23 19:49:5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海口9月23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現狀牽動著國內外動物保護專家的心
  • 動物所建立靈長類特異新基因資料庫並系統預測新基因功能
    靈長類特異乃至人特異新基因起源是推動人類表型演化的重要推動力,但只有少量新基因功能已知。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和類器官技術的發展使得系統揭示新基因在人之所以為人這一演化過程中的貢獻成為可能。然而,由於基因年齡推斷方法的差別以及較低的新基因注釋質量(很難區分新蛋白編碼基因和假基因),文獻中已經發表的靈長類特異新基因(PSG)數據集相互之間差別極大。
  • 靈長類動物對死亡也有認識
    根據考古記錄,早期的人類就已經開始做一些其他靈長類動物不做的事—有意識地用土掩蓋死者。
  • 人猿星球:八千多萬年由猿到人的進化歷程
    迅速縮小乃至消失的森林不再能為包括南方古猿在內的動物們提供充沛的食物。,大概整理如下:1,白堊紀,大約85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之間,最早的靈長類誕生;最早的靈長類誕生於白堊紀,與恐龍同時存在丨圖片來源
  • 或揭示人類起源
    關於人類的起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研究動物的社會行為以及它們的智商,有助於我們了解人類的起源以及智慧的起源,但是,越深入研究,謎團越來越多,問題也越來越複雜。 人類之所以成為智慧生命,第一步是腦容量的擴大;第二步是直立行走;第三步是語言的誕生。
  • 恐怖的「人猿雜交」實驗,在人類女性體內注入猩猩精子
    截止「一戰」時期,伊萬諾夫總共為 6804 匹母馬和 1000 多隻綿羊做過人工授精,還在羚羊、牛、兔子、斑馬和驢等動物之間做了種種雜交實驗。人猿配種的事業,只能寄望於真正信奉無神論和唯物主義的蘇聯。1920 年代,西方科學家對非洲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剛剛起步,位於巴斯德研究所在金迪亞的研究站也僅建立於 1923 年,條件極不完善。由於科學家們對黑猩猩缺乏了解,一度設想要教會黑猩猩算數、演奏樂器、聽懂德語,將它們視為「極度缺乏專注力的無天賦兒童」。
  • 人類基因植入猴腦發育出類人腦皮層,「人猿星球」實驗引不安
    這一實驗令人聯想到電影《人猿星球》,經過基因改造的猩猩向人類發動戰爭。《人猿星球》劇照。據報導,德國和日本科學家在7個狨猴胚胎中植入了一種名為ARHGAP11B的人類基因,孕期102天時經圖像分析發現,狨猴胎兒的大腦皮層被誘導發育出類似人類大腦的褶皺,即猴腦的新皮層擴大了。
  • 恐龍滅絕之後,新生代的人類如何從靈長類進化為現代的智人
    時間進入到距今6500萬年前的新生代,恐龍滅絕之後,各類哺乳動物競相登場,而此時我們的祖先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努力地爭取著進化的機會,此時我們是一支普爾加託裡猴,這是最早最原始的靈長類,這種哺乳動物通常體型較小,有著棕色皮毛,而且有一條濃密的尾巴,外形酷似一隻松鼠。
  • 科學研究:為什麼我們與靈長類動物有區別?人類起源到底有何謎題
    現代科技發展迅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人類的起源的謎題。我們人類真的是被上帝選中後,自然進化而來的嗎?難道我們人類不是從外星來到地球的新物種?為什麼我們和其他的靈長類動物區別那麼大,這些問題一直都在困擾這科學家們,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都未被研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