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到距今6500萬年前的新生代,恐龍滅絕之後,各類哺乳動物競相登場,而此時我們的祖先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努力地爭取著進化的機會,此時我們是一支普爾加託裡猴,這是最早最原始的靈長類,這種哺乳動物通常體型較小,有著棕色皮毛,而且有一條濃密的尾巴,外形酷似一隻松鼠。靈長類不是高度特化的哺乳動物,保留著較多一般性的真獸類的特徵,靈長類與食蟲類有很多近似之處,尤其是早期的和較低等的種類,靈長目最引人注意之處,是人類自己在生物學分類系統中,也被置於靈長目中,因此靈長目的化石,對研究人類起源,將有著巨大的作用,同時由於靈長目動物的樹棲習性,使其化石較少更,增加了少量靈長類化石的身價,至於人類化石由於直接關係到人類的起源及人種的起源等敏感問題,就更為引人注目。
當度過了1000萬年的樹棲生活後,四肢的大量運用使得它們越來越修長而靈活,到5500萬年前,最早靈長目動物,阿喀琉斯基猴出現了,它的腳後跟骨頭很特別,具有明顯的類人猿特徵,他是類人猿與猴的過度,從那以後人類的祖先開始了獨立的進化歷程,真正成為一支屬於我們人類進化的是古猿,人類是從一種古猿類發展而來的,人和猿有一定的近親關係,人的遠祖是3000到3500萬年前生活於埃及法尤姆窪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埃及猿只有一種,但是化石資料比較多,所以埃及猿成為了人們了解最多的早期高等靈長類。
埃及猿的體型比原上猿更加粗壯,是一種粗壯的樹棲四足動物,主要以果實為食,也吃樹葉,埃及猿的大腦與現代猿猴類相比,顯得稍小,但是與同時期的其它哺乳動物相比,卻顯得較大,埃及猿的腳骨,有可以抓東西的拇趾,它們平均重6.7公斤,是始新世化石及中新世人猿總科之間,重要的聯結。從古猿到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有個起到決定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工具的使用,最早使用工具的古猿就是森林古猿,約生活於1200多萬年前,化石遺骸有頭骨、上下頜骨、四肢骨和牙齒等,它們的體質特徵,界於猿類與人類之間,且肢骨尚未特化,既可向現代猿類也可向現代人類的方向發展,廣泛分布於非,亞,歐地區,它們是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
森林古猿是一組種類龐雜的類人猿,由於氣候變化,使森林地區逐漸稀疏和縮減,樹叢間出現了空地,這就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動的條件,逐漸由樹居生活,向著地面生活過渡,在此情況下,禦敵覓食等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在劇烈的生存鬥爭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體質特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下肢更適於直立行走,雙手日益靈巧,腦量逐漸增大,這就促使了它們在生存中學會使用工具,但這時候還是僅僅能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而當它們真正學會製造工具時,就是它們實現從猿到人的質的飛躍,成為一個真正的能人。
能人比南方古猿進步,是所知最早能製造石器工具的人類祖先,生活在距今約200萬~175萬年前的東非和南非,考古時代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早期能人的形態特徵是:他們很矮,高度不過144釐米門齒、犬齒較大,前臼齒比纖細型南方古猿窄,鎖骨與現代人相似,手骨和足骨比現代人粗壯,能人化石最早是1960年,在坦尚尼亞奧杜瓦伊峽谷中發現的,1964年被定名為能人,意思是能幹、手巧,其平均腦量為646毫升,比南方古猿的平均腦量大得多,與能人化石一起發現的還有石器,這些石器包括可以割破獸皮的石片,帶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錘,這些都屬於屠宰工具。
可以說,能夠製造工具和腦的擴大,是人屬的重要特徵,能人不僅會製作石器,還會獵取中等大小的動物,並可能已會建造簡陋的類似窩棚的住所,甚至可能已有初步的語言。能人作為最早的人屬成員,是發生在人類家族內部的第一次進化上的飛躍,從最早的人屬成員能人開始,人類才開始了以腦量飛速增加為最基本特徵,並伴隨有其它諸多方面進化的真正人式的發展歷程,正是在人屬的範疇內,人類才由能人進化出直立人,直立人已經具備了人的特徵,能製造工具和直立行走,但腦容量較少,頭部還保留了較多的原始性質,生存年代大約在200萬年到20萬年前,相當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初期,這段歷史時間佔迄人類歷史的99%以上。直立人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的史前時代在200萬年前所經歷的又一次巨大的變化。
直立人所具有的一系列進步性特徵,大大地擴大了其適應性,直立人的腦已經明顯增大,早期成員的腦容量,就已經達到800毫升左右,晚期成員則上升為1200毫升左右,而且腦不僅僅是體積增大了,它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並進行了重新改組,顯示出直立人已經有了相當複雜的文化行為,大腦左右兩半球出現了不對稱性,顯示出直立人已經有了掌握有聲語言的能力,因此,直立人再不像他們之前的那些人科成員那樣,僅僅在非洲的原野上徘徊,而是在後來的歲月裡,頑強地走出了非洲,散布到亞洲的廣大區域以及歐洲的許多地區,在這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不同的環境和事物將直立人的眼界進一步開闊,大腦不斷的記錄著龐大的信息,所以越來越發達。
當直立人遍布到亞洲和歐洲的地區之後,它們已經成為了擁有智慧的智人智人大腦的發達與複雜化,可能有利於聚群的社會生活,群居生活十分有利於以協作方式獲取獵物採集食物和交流信息等,因而使智人在生存競爭中佔優勢,智人不僅有了新的身體結構,也製造了更多複雜的工具和成套工具,最終發展出了裝飾藝術。
智人可以通過顯著增大的大腦,區別於其它活的猿,相對減少了身體大部分的毛髮覆蓋,有一系列能與慣用的雙足動作相適應的骨骼和肌肉,是陸地兩足動物遊泳和潛水的能力有限,必須後天學習,在身體尺寸和比例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變化,智人婚配已脫離亂婚進入血族群婚階段,由於此種婚配方式也就形成了氏族制度,從原始人群到氏族社會的轉變,大約經歷了數萬年,社會形態由原始社會過渡到血緣家族,進入氏族社會,人類文明就開始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