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幾百萬年前人類才出現,這之間間發生了什麼

2020-11-26 騰訊網

根據科學家的統計,在地球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的物種大滅絕。五次物種大滅絕讓地球上的物種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物種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另一些物種重新出現,在地球這個大舞臺亮相。

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

在6500萬年之前,是爬行類動物統治地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很多魚類慢慢進化成兩棲類動物,然後再進化成陸生的爬行動物,爬行動物的體型越來越龐大,最後形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恐龍。

恐龍憑藉它們龐大的體型和強大的力量,一直統治著地球,長達1億多年的時間。如果地球環境沒有發生巨大的改變,相信這些恐龍還能統治地球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遺憾的是,恐龍即使再強大,也逃不了天災。

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將地球的環境徹底改變,這些強大的爬行動物,在大自然的面前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並最終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在恐龍滅絕之後的6000多萬年之後,人類的祖先才出現。那麼在人類還沒出現的這6000多萬年間,地球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在恐龍消失之後,地球逐漸進入了恢復期,迎來了地球的新生代。地球的新生代可以分為三個紀,第一個紀為古近紀,第二個紀為新近紀,第三個紀為第四紀。

古近紀分為三個世,第一個世為距今6500萬年到5300萬年前的古新世。這個時候地球進入了一個恢復期,那時候的地球比較溫暖,鳥類和大型的爬行動物在地球上生存。地球上的霸主變成了一些大型的蜥蜴類、鱷魚和蟒蛇等。同樣大型的鳥類也佔據著一席之地,包括我們熟知的恐怖鳥。

古近紀第二個世為5300萬年到3650年前的始新世,這時地球開始變暖,森林不斷擴大,小型哺乳動物開始不斷演化,出現了很多現在哺乳動物的祖先,其中包括早期的靈長類達爾文猴。爬行動物依然強大,大型的鯨魚也開始出現,最大的是長度達到20米的龍王鯨。

3400萬年到2300萬年前,進入了漸新世。這個時候氣溫開始下降,南極洲開始被冰雪覆蓋,同時草原的面積開始擴大,草原上的哺乳動物的體型也逐漸龐大。出現了最早的馬、犀牛和駱駝等。這時候還出現了史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體長八米,身高五米的天山準格爾巨犀牛。

隨後進入了新近紀,這個時期距離現在2300萬年到258萬年。這個時期地球進一步變冷,哺乳動物開始更加接近現代,最早的人科動物也在500多萬年前出現,隨後人類祖先開始出現和發展。

隨後的第四紀就是從258萬年一直到現代,人類的祖先經過發展,逐漸成為了現代人類,創下了我們輝煌的人類文明。

從地球動物的發展史就可以看出,地球上所有動物的發展都離不開氣候的變化。雖然現在人類很強大,但是氣候一旦發生巨大的改變,也不是人類所能承受的。而現代似乎已經進入了氣候劇烈變化的早期,如果還不開始保護地球,阻止地球變暖,也許人類也會像那些已經消失的動物一樣,消失在地球歷史的舞臺上。

相關焦點

  • 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人類文明不過幾千年,中間的空白期都發生了什麼?
    但由於地球環境並不是穩定的,經常發生各種突發性事件如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甚至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就容易導致生物滅絕事件。所以歷史是不可能空白的,只是沒有記錄或者發現而已。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是地球的第五次滅絕事件,這一次大滅絕事件比之前的四次更為溫和,約佔全球75%的物種滅絕,恢復也更為迅速,這次滅絕事件的起因被認為主要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引起的。
  • 探索恐龍滅絕真相,6500萬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看完不敢相信!
    探索恐龍滅絕真相,6500萬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看完不敢相信! 地球一共經歷過五次大滅絕,而上一次,也就是導致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物種恐龍滅絕的原因。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原來這麼痛苦
    科學家通過考古發現,雖然地球的生命史長達38億年,但是陸地生物出現的時間距現在並沒有太長的時間,大約也就是不到三億年。三億年前的地球生命都是以海洋生物為主,後來地球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部分海洋生物為了適應新的環境,為了生存,只能選擇向陸地前進。它們就是陸地生物的祖先,當海洋生物選擇向陸地前進的時候,自然進化也就開始了,於是才有了現在的陸地生物和海洋生物的區別。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恐龍6500萬年滅絕了人類文明不過幾千年中間空白期都發生什麼
    地球甚至宇宙都一直處在動態變化之中,特別是有了生命出現之後,地球一直都是生機勃勃,生物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即進化。但由於地球環境並不是穩定的,經常發生各種突發性事件如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甚至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就容易導致生物滅絕事件。所以歷史是不可能空白的,只是沒有記錄或者發現而已。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突然滅絕的
    在人類出現之前,有一種生物統治著地球1.6億年。這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並且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它在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了,因此恐龍的滅絕已成為生物學進化史上的一個謎。儘管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相關證據並試圖解決恐龍滅絕的原因,但這一謎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恐龍是如何突然消失的?目前,關於恐龍消失的最普遍讓人們接受的假設是「隕石撞擊」。1980年,美國科學家在大約6500萬年前發現了高濃度的銥。通常,如此高濃度的銥只能被太空中的隕石所擁有,並且此時檢測到的位置的含量超過了正常含量。
  • 恐龍滅絕了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偷偷發生,這次剛好是人類
    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就不得不提到魚類,泥盆紀就被稱為魚類的時代,更早之前統治地球的是三葉蟲,但是因為南方海洋兇殘的鸚鵡螺出現了,導致三葉蟲逐漸的沒落。 硬骨魚登陸魚鰭變四肢,爬行動物的春天到來了,逐漸的發展壯大到巔峰最後再沒落,最後恐龍就出現了,它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
  • 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發生,這次恰是人類
    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就不得不提到魚類,泥盆紀就被稱為魚類的時代,更早之前統治地球的是三葉蟲,但是因為南方海洋兇殘的鸚鵡螺出現了,導致三葉蟲逐漸的沒落。 硬骨魚登陸魚鰭變四肢,爬行動物的春天到來了,逐漸的發展壯大到巔峰最後再沒落,最後恐龍就出現了,它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
  • 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發生,這次恰是人類
    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就不得不提到魚類,泥盆紀就被稱為魚類的時代,更早之前統治地球的是三葉蟲,但是因為南方海洋兇殘的鸚鵡螺出現了,導致三葉蟲逐漸的沒落。硬骨魚登陸魚鰭變四肢,爬行動物的春天到來了,逐漸的發展壯大到巔峰最後再沒落,最後恐龍就出現了,它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滅絕的?這種情況你不會想到
    大約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脫離了小行星帶的引力,然後向地球襲來,而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恐龍自然不知道一場滅絕大災難要降臨了。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已經1億多年前,它龐大的身軀讓恐龍成為了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和我們人類一樣。有的人說,恐龍雖然在地球上生活了1億多年,比人類在地球上的時間還要漫長很多,可是恐龍是沒有智慧的。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 6500萬年前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就滅絕了嗎?它們到底堅持了多久?
    或許也正是這樣,它們才無法探測到6500萬年前,會有一顆行星撞落在地球上。關於恐龍滅絕的真相,一直是科學界非常具有爭議的話題。科研人員通過大量的研究調查,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猜想,其中最受認可的便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這種說法。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地球經歷七個世,究竟發生了什麼?
    恐龍滅絕學術上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前,這個滅絕事件標誌著中生代的結束,之後地球便迎來了新生代。恐龍滅絕學術上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前,這個滅絕事件標誌著中生代的結束,之後地球便迎來了新生代。新生代分為三個紀、七個世,分別是古近紀(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新近紀(中新世和上新世)和第四紀(更新世和全新世)。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在了哪裡,為什麼沒有隕石?
    但是我們知道,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卻沒有留下任何隕石,這個原因或許和當時的地球氣候有關。 在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小行星撞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億顆二戰時期使用的原子彈,強烈的威力導致地球火山噴發、地震、海嘯盛行。
  •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未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在這段漫長的時光裡,除了生物的進化之外,還有一些生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它們有的完全滅絕,有的進化成為了新的物種,距今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恐龍這種龐然大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而有科學家認為其實恐龍也有後代倖存下來,並且進化成為了我們身邊非常熟悉的動物。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哪去了,為什麼沒留下隕石?
    小行星撞地球據研究發現,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大小為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但撞擊後並沒有留下隕石,而是完全蒸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科學家指出,超過10米以上的隕石撞擊將會在地球表面留下隕石。但是我們知道,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卻沒有留下任何隕石,這個原因或許和當時的地球氣候有關。
  •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恐龍滅絕的發生,後來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
    地球早期的生命只是一些簡單的單細胞生命,可就是這樣的簡單原始生命,經過不斷的地進化演化,最後才有了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才有了智慧生命人類的誕生。站在生命進化演化的角度來看,任何生命都存在著無限的可能,任何簡單的生命都有可能進化成長為複雜高級生命,任何複雜的生命都有可能進化演化為智慧生命。這是自然法則下的必然,人類之所以能夠誕生,並不是我們有多麼的得天獨厚,人類有多麼的了不起。
  • 人類是怎麼知道恐龍是怎麼滅絕的!滅絕與6500萬年怎麼來的!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或者彗星向地球襲來,而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生物,他們自然不知道一場滅頂之災。特別是恐龍,它們在地球上生活了已經1億多年了,它們龐大的身軀讓它們成為了當時地球上的霸主。那麼又是怎麼知道恐龍是在(6500萬年)前滅絕的呢?
  • 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地球上會有人類出現嗎?
    一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的霸主地位仍然穩如泰山,而哺乳動物還是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唯一有點進展的是這個時代的哺乳動物進化出了胎盤。從6500萬年前到180萬年前的古近紀和新近紀,恐龍因為某種原因日漸式微,在這期間哺乳動物出現了井噴式的演化,在4000萬年前就出現了現代哺乳動物的大多數目。
  • 科學家: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過程是這樣的,原來這麼痛苦!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發現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八十年代被確定為是恐龍滅絕的原因,證據也不少,首先它的撞擊力量夠大,一顆大約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造成了一個180千米直徑的隕石坑,這個規模造成全球恐龍滅絕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另一個證據則是KT線,這一層沉積物中銥含量異常偏高,而這種元素在地殼中含量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