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2021-01-13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恐龍的崛起與統治

根據已發現的恐龍化石看,最早的恐龍出現在三疊紀距今約2.3億年前,它就是生活在南美洲的小型肉食恐龍-始盜龍。它們的祖先應該是早期的二足掠食性動物。而且它們之所以有了進化的空間,是因為在三疊紀的大滅絕事件中有超過95%的物種都滅絕了,大多數物種的滅絕給了原始二足動物足夠的生態位,於是,恐龍正式登場。

恐龍的登場時機非常的好,它們迅速地搶佔了當時地球上的主要生態位,開始發展壯大。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從整體上看,恐龍的體型是逐漸的變大的,這一點用「柯普法則」就能解釋了,也就是「越吃越大,越大越有利」。

不同的恐龍佔據了不同的生態位,這導致了其他爬行動物,原始哺乳動物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以至於原始的哺乳動物只有老鼠一般大,而正是如此小的體型,讓它們成功地躲過了恐龍的大滅絕事件。

因此,恐龍的崛起是因為它們的祖先所處的時期正好是生物大滅絕時期,而它們的祖先以小小的體型成功的躲過了滅絕事件,這才有了之後生態位的空缺,而這也是恐龍能夠統治地球約1.6億年的根本原因。

恐龍如果沒有滅絕會怎麼樣?

在恐龍滅絕之後,同樣給其他的動物空出了生態位,這讓其他的生物有了足夠的空間來發展壯大。在恐龍滅絕之後,首先登場的是鳥類,因為恐龍時代的一些飛行生物也躲過了這次滅絕事件,並且成功演化出了現在鳥類的多樣化。其次是鋸齒鱷類和泰坦巨蟒等爬行動物,最後才是哺乳類。

因此,如果恐龍沒有滅絕,這些鱷類,鳥類、爬行類以及哺乳類都無法嶄露頭角,它們依然會像在恐龍時代那樣夾縫中求生存。這會導致這些動物的演化至少要向後推3000萬年。為什麼這麼說呢?

▲恐龍滅絕後才出現的恐鳥

首先,恐龍如果不滅絕,它們依然佔據著主要的資源,其他的生物依舊會像在恐龍時代那樣「蟄伏」。但是,這個狀況並不會一直持續。因此,到了白堊紀晚期,恐龍的體型基本上達到了恐龍時代的峰值,這就證明恐龍的體型是一直在變大的。這樣雖然能夠牢牢地穩定住「霸主」地位。但是,它們在面對環境改變時的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而在恐龍時期之後的古新世(距今約6500萬年前到5600萬年前)氣候和環境並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而且即便是在古新世之後的始新世(距今約5600萬年前-3400萬年前),整個地質年代中也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在始新世的晚期發生了一件大事-大型生物集群滅絕。而所謂的集群滅絕必須要滿足:全球性、滅絕量大以及覆蓋面廣等特點。古生物學分析,始新世晚期的滅絕事件可能與一顆甚至是數顆火流星撞擊西伯利亞地區以及美國的切薩皮克灣有關。

因此,如果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沒有滅絕的話,到了始新世,它們的體型更大,穩定性更差(對食物的需求量大),而面對始新世末期的撞擊事件,它們依然無法安然度過。從6500萬年前到3400萬年前,有約3100萬年的時間,這就是上面我說的其他動物的演化要推遲3000萬年的原因。

在恐龍滅絕之後,所有現代生物的演化都會發生改變,最起碼的是要向後推移。我們以哺乳動物為例,哺乳動物出現體型較大的時期是在距今約5900萬年前(冠齒獸),當時距恐龍的滅絕已經過去了約600萬年。按照這個演化路線,如果恐龍滅絕發生在始新世末期,那麼地球上的哺乳動物想要達到現在的狀態,同樣也得向後推3000萬年。但是,3000萬年後的今天地球上的環境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因此,一切都變得未知了。(下圖為冠齒獸)

總結

如果恐龍沒有在6500萬年前滅絕,那麼它們也會在始新世末期的大型生物集群滅絕事件中消失,不過在這段時期內,它們依然會壓制著其他生物,讓其他生物無法像恐龍滅絕後那樣高速的演化。所以,許多的生物的命運都將被改寫,至於如何改寫,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畢竟誰也無法預測幾千萬年之間會發生什麼。

相關焦點

  •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恐龍滅絕的發生,後來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
    可是由於恐龍太過於強大,而且遍布全球,所以那個時候的哺乳動物是非常弱小的,只敢在夜間活動。這種情況讓哺乳動物根本沒有發展的可能,更不要說取代恐龍稱霸地球了,所以恐龍稱霸地球1.6億年時間,哺乳動物也基本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化演化。如果不是恐龍後來滅絕了,哺乳動物根本不可能崛起,自然也就很難有後來人類祖先的誕生和進化演化發展,也不大可能會有人類的誕生。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未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在這段漫長的時光裡,除了生物的進化之外,還有一些生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它們有的完全滅絕,有的進化成為了新的物種,距今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恐龍這種龐然大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而有科學家認為其實恐龍也有後代倖存下來,並且進化成為了我們身邊非常熟悉的動物。
  • 6500萬年前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就滅絕了嗎?它們到底堅持了多久?
    按照進化論來說,任何生物都會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進化演變,這一點在人類的身上格外明顯。我們大約只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就創造出了如此發達的文明,那麼如果當時恐龍沒有消失,是否也會有如此成就呢?對此,科研人員也作出了以下的解釋。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過程是什麼樣子?原來這麼痛苦
    可是這些生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命運,那就是滅絕消失。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生物能夠從數十億年前一直延續到現在,生命之路就是一條不斷進化的道路,舊生命物種的滅絕消失,新生命物種的誕生,這是生命的一種進化升華。只有如此,地球生命才能夠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豐富,最後誕生智慧生命人類。人類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高級智慧生命,所以,我們對陸地生物史是非常關注的。
  • 6500萬年前,小行星不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專家有個大膽猜測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那場小行星撞擊災難,恐龍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其實,針對這個問題,部分專家進行了精密的研究,最終得出了:如果恐龍沒有滅絕,極有可能會進化成類比人類的高智慧生命體「恐人」的結論。為何恐龍會進化成「恐人」對於恐龍這種生物,大家肯定都聽說過,也應該都看過美國系列電影《侏羅紀公園》,對恐龍應該有個初步的認識,食肉,兇猛,體型龐大,甚至現在所有的動物都不會是它們的對手。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突然滅絕的
    這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並且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它在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了,因此恐龍的滅絕已成為生物學進化史上的一個謎。儘管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相關證據並試圖解決恐龍滅絕的原因,但這一謎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恐龍是如何突然消失的?目前,關於恐龍消失的最普遍讓人們接受的假設是「隕石撞擊」。
  • 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地球上會有人類出現嗎?
    人類屬於哺乳動物,根據已掌握的化石證據,在2.0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早期的似哺乳動物和恐龍幾乎同時出現。到了1.42億年前的侏羅紀,各種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佔據了地球上的統治地位,而哺乳動物則為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一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的霸主地位仍然穩如泰山,而哺乳動物還是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唯一有點進展的是這個時代的哺乳動物進化出了胎盤。
  • 如果滅絕恐龍的隕石沒有撞上地球,現在的人類會是什麼樣子?
    就這樣,地球上大量的動物走到了末路,包括當時的霸主恐龍。只有小型動物存活了下來,它們躲進了高山的洞穴,一些小型的翼龍成為了現在鳥類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發現了恐龍化石的存在,北宋《茅亭客話》中記載:大十數丈,小三五丈,掘而得之甚多。這些恐龍化石與近代發現的恐龍化石几乎一樣的尺寸,只不過那時候沒人知道這是什麼,將它們想像成上古神話生物的骸骨。
  • 6500萬年前物種沒有大滅絕,恐龍會進化成什麼?專家有個大膽猜測
    假如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至少恐龍還可以無憂無慮的在地球上生存六千五百萬年,我們人類從最早的哺乳類發展到現代文明也就這些時間,那麼恐龍會發展成現代文明嗎?,哺乳動物本身就是從爬行動物進化而來,如果沒有恐龍這種爬行動物,哺乳動物是不會憑空出現的。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網友:沒我們人類什麼事了
    體型較小的哺乳動物進入地下躲避災難,通過對白堊紀早期哺乳動物化石和大滅絕後哺乳動物化石分析發現,自恐龍滅絕後,地球上哺乳動物的進化呈爆發式發展,速度是恐龍滅絕前的3倍還多。 我們人類的祖先——早期胎盤哺乳動物也在這場進化中得益,它們很快進化成為新的物種,並最終進化成人類。
  • 恐龍沒有滅絕!早在6500萬年前就演變成了高等生物,飛出地球
    後來科學家對於恐龍的滅絕也提出了很多猜想,有隕石撞擊說、物種鬥爭說、地磁變化說等等,但是至今恐龍滅絕還是一個謎題。有人猜想在6500萬年前恐龍根本就沒有滅絕,而是進化演變成了高級生物,乘坐了宇宙飛船離開了地球。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猜測呢?這主要是因為人類在地球上發現的恐龍化石實在是太少了,對於恐龍的研究也非常有限。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候有多痛苦?2公裡厚的巖層給出了答案
    因為恐龍家族是地球的第一代生物霸主,而人類是地球上的第二代生物霸主,作為同是地球上的生物霸主,肯定會特別關注對方,可惜的是作為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的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而在恐龍滅絕之前,恐龍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比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500萬年)還要多32倍,因此恐龍才引起人類的極大興趣,人類希望從恐龍身上研究出一些生物進化的規律,同時也希望能夠揭開恐龍滅絕的原因,避免人類重蹈覆轍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幾百萬年前人類才出現,這之間間發生了什麼
    在6500萬年之前,是爬行類動物統治地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很多魚類慢慢進化成兩棲類動物,然後再進化成陸生的爬行動物,爬行動物的體型越來越龐大,最後形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恐龍。 恐龍憑藉它們龐大的體型和強大的力量,一直統治著地球,長達1億多年的時間。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在了哪裡,為什麼沒有隕石?
    小行星撞地球 據研究發現,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大小為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但撞擊後並沒有留下隕石,而是完全蒸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指出,超過10米以上的隕石撞擊將會在地球表面留下隕石。
  • 若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會演變成智慧生物嗎?
    引言:若6500萬年前那顆調皮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的結局是否會有所不同?人類的命運將是如何?科學界中存在兩種聲音。眾所周知,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是地球內當之無愧的霸主,它們龐大靈巧,擁有絕對生存優勢,一直站在食物鏈頂端,幾乎沒有生物敢挑戰它們。按原本計劃,恐龍一族致力於進化成智慧生命,它們已不懈堅持與努力了一億多年,在它們的設想中,或再接再厲幾億年便能成功蛻變為智慧生物。
  • 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人類文明不過幾千年,中間的空白期都發生了什麼?
    ,即進化。但由於地球環境並不是穩定的,經常發生各種突發性事件如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甚至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就容易導致生物滅絕事件。所以歷史是不可能空白的,只是沒有記錄或者發現而已。
  •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人類將被取代?科學家:這種恐龍智商和人一樣
    假如在6500萬年前中生代時期,那顆小行星沒撞擊地球,時至今日,統治地球的生物將會是什麼樣子呢?這個問題聽起來似乎很荒誕,但有學者認為假如恐龍沒被滅絕,那統治地球的極有可能是恐龍中的一個物種,這種恐龍智商相對於其他恐龍來說極其高,被科學家們稱為——傷齒龍。
  • 滅絕至少6500萬年,13.6萬年前就沒有的物種都再現地球
    地球自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經歷了很多變化,其中就有很多生物由於無法適應地球的環境變化而最終走向滅絕,如猛獁象,它們的滅絕就與地球的環境變化有關,而且諸如此類的情況還不少。其實在生物滅絕或消失的時候,也會迎來一些比較奇蹟的事件,那就是被認定為滅絕或消失的物種會「驚喜」地再次出現,但是具體是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原因。
  • 它們由恐龍進化,就生活在地下?
    萊瑟塔作為一個生活在地下的蜥蜴人把很多他們這個種族的信息透露給了一位記者,它提到它們這個種族就是在6500年前從恐龍進化而來的。  在很多神話傳說中都有以蛇的形象出現的神,比如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伏羲和女媧,再比如蘇美爾文明中的眾神之母寧胡爾薩格,他們都是人身蛇尾。有人就認為,其實這個形象也可能不是蛇,而是蜥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