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小行星不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專家有個大膽猜測

2020-10-18 袁載譽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圓臉兔

6500萬年前,宇宙中發生了一件足以令整個地球都為之震顫的大事件,那就是一顆小行星直接撞擊了地球。這次大撞擊引起了地球上火山的急劇反應,大面積持續噴發巖漿,地球的溫度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這樣惡劣的氣候變化,讓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當的痛苦,直接走向了滅絕的道路。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那場小行星撞擊災難,恐龍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其實,針對這個問題,部分專家進行了精密的研究,最終得出了:如果恐龍沒有滅絕,極有可能會進化成類比人類的高智慧生命體「恐人」的結論。

為何恐龍會進化成「恐人」

對於恐龍這種生物,大家肯定都聽說過,也應該都看過美國系列電影《侏羅紀公園》,對恐龍應該有個初步的認識,食肉,兇猛,體型龐大,甚至現在所有的動物都不會是它們的對手。

面對這樣的兇猛生物,很多人不免會恐懼,這樣的生物要是生存了下來,還有人類的活命之地嗎?這樣的生物為何專家會覺得它們會進化成「恐人」呢?就這體型,就算進化,怕也是「恐巨人」吧。

人們內心紛紛猜測、質疑不已,猜測之餘,還有好奇。好奇恐龍為什麼會進化成「恐人」?但大眾的質疑一點也沒有阻擋專家們的研究腳步,他們不斷地做出猜測。

在專家們提出的觀點中,恐龍進化還不算什麼,他們甚至認為這種嗜血的生物如果沒有遭遇小行星事件,極有可能會進化成像人類一樣的高智慧生物,更恐怖的是,它們比人類還早了幾千萬年,若按人類的發展速度,「恐人」群體將是一個比目前人類更加先進的文明體。

英國生物學家科裡·羅傑斯博士在認真嚴謹的研究恐龍化石後,說:「證據顯示其中一些恐龍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溫血動物,它們已經能夠很好地適應不同的溫度環境」。

依據恐龍可適應不同的溫度思路,科裡博士分析得出: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他相信恐龍很有可能會進化成像人類一樣的高智慧生物。

照科裡博士的說法,適應不同溫度就可以進化成高智慧生物,其實仔細探討,觀點是站不穩腳的,畢竟人也是非常不適應寒冷和酷暑的,這個說法只是猜測罷了,沒有絕對的證據去證明。

但令人更驚訝的是,世界上許多生物學家都和科裡博士持相同的看法,甚至研究得更為透徹。其中最有依據性的莫過於加拿大古生物學家戴爾·拉塞爾提出的假說了,首次提出「恐人」的人就是他。

拉塞爾認為恐龍與人類一樣用兩條腿走路,比我們人類還要早幾千萬年;它們前爪也像人類一樣可以使用爪子撕扯食物。除此之外,拉塞爾還發現一種名叫狹爪龍的恐龍的腦容量特別大,遠遠超過了當時其他生物。這一切的猜想,似乎都印證了一點: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現在的地球霸主恐怕就是他們的進化版「恐人」了。

恐龍如何進化成「恐人」

既然這麼多生物學家都認為恐龍可以進化成「恐人」,那麼體型如此龐大的恐龍究竟如何變成像人一般大小的生物呢?總不可能像人猿泰山一般大小吧?

針對這點,拉塞爾也做了猜想。他認為,如果恐龍進化,身高會縮小,前面的爪子會變長,方便抓東西。在歷經了冰河時代,它們的血液變得熱乎起來,在沒有天敵的稱霸世界中,恐龍自由的進化著。它們還會像人類最初的那樣,用火烤熟食物,用植物縫製衣物,穿豔麗的衣物可能是求愛的一種方式,但它們還是以卵來孕育後代。

依據拉塞爾的猜想,除了卵生,這恐人不就進化成像我們的原始人類祖先差不多了嗎?不過由於化石證據,依舊只是特例,沒有成體系,拉塞爾的猜想還是只是猜想。不過,萬事皆有可能,說不定真的可以進化呢?

奇妙的「恐人」猜想

世間萬物的演變都是非常奇妙的,就像人類,為了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我們的祖先不斷地調整自身,在這個過程中,智力也在不斷地提升,這是非常奇妙的。

如果生物學家們所說的那樣,恐龍腦容量很大,想來它們也完全可以像人類一樣不斷進化吧。如果不是6500萬年前的那場災難,憑藉恐龍的強大,很可能會進化成像人類一樣的高等智慧生物,那麼現在地球上的統治者可能就不是我們人類了。

但是這已經完全不可能了,不管科學家們怎麼研究,怎麼猜想,都不可能逆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災難,都不可能將恐龍復活。

「恐人」,這只能是個奇妙的猜想。在天災面前,強大如恐龍,也沒有任何辦法,而今幾千萬年過去,曾今的地球霸主現在只是那地層中的一個架架骨骼化石罷了。(期待您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袁史」)

參考資料:假如恐龍不滅絕——宇宙萬能鏡

關於恐人的構想——作者:吳再豐 刊名:科學24小時

相關焦點

  • 6500萬年前物種沒有大滅絕,恐龍會進化成什麼?專家有個大膽猜測
    6500萬年前,宇宙中發生了一件足以令整個地球都為之震顫的大事件,那就是一顆小行星直接撞擊了地球。這次大撞擊引起了地球上火山的急劇反應,大面積持續噴發巖漿,地球的溫度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這樣惡劣的氣候變化,讓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當的痛苦,直接走向了滅絕的道路。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恐龍滅絕的發生,後來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
    站在生命進化演化的角度來看,任何生命都存在著無限的可能,任何簡單的生命都有可能進化成長為複雜高級生命,任何複雜的生命都有可能進化演化為智慧生命。這是自然法則下的必然,人類之所以能夠誕生,並不是我們有多麼的得天獨厚,人類有多麼的了不起。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探索,人類能夠在600萬年前誕生,我們最應該感謝的就是6500萬前那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為什麼這麼說呢?
  • 那顆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了哪?
    在地球生物發展的歷史上,總共有過四處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是在4.38億年前的奧陶紀,主要滅絕的物種都是海洋生物。而最近的一次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次生物滅絕中,恐龍就是最重要的對象之一。作為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長達2.4億年,現代鳥類生物也是恐龍進化的後代。不過恐龍有如此長的發展歷史,人們對恐龍化石的發現和認識卻是從19世紀才開始,第一位發現其化石的人是一個叫做曼特爾的醫生。自此人們開始了對於恐龍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也包括它們是如何滅絕的。
  • 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是怎樣撞向地球的?
    >的時間大約在6500萬年前,當時我們人類還沒出現,所以沒法直接看到恐龍滅絕的過程。所以我們並不是非常明確恐龍的滅絕原因,不過目前有很多個猜測。其中一個猜測就是在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到地球,將恐龍從地球上抹去了。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如今它又在哪裡?
    距離我們最近的白堊紀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也就是滅絕原因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陸生爬行動物。在恐龍時代,強大的它們幾乎沒有天敵,生活在陸地、沼澤和淺水湖裡,食物很容易找到。按理來說,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恐龍已經統治了地球上億年時間,沒有什麼特殊原因不可能滅絕,但他們卻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裡突然消失了。
  • 6500萬年過去了,科學家是怎麼找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隕石坑的
    1.在2億3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2億多年時間裡,恐龍一直是地球上最興盛的物種。在2億年-1.4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恐龍達到鼎盛時期。這其間,最著名的恐龍有:雷龍梁龍,大家熟悉的霸王龍翼,龍鯊齒龍,暴龍,等等眾多品種。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上,可能帶著生命嗎?
    根據科學家對該隕石坑的研究發現,該隕石坑形成的年代約為距今6500萬年前,這更為小行星撞擊說提供了有利的證據。到了2007年,美國的數位科學家在這個假說的基礎上運用計算機模擬計算出了當時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極有可能是「巴普提斯蒂娜」小行星所為。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你知道撞擊點在哪裡嗎?
    在地球生命的進化過程中,遵循「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海生到陸生」的進化原則,就動物而言,從海生無脊椎動物、魚類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發展到哺乳動物。第二次是中生代末期,當時除了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也都滅絕了。恐龍生活在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後,大約在6500萬年以前,恐龍突然滅絕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多種猜測,包括小行星撞擊說、火山爆發說、造山運動說等學說。
  • 6500萬年前,那顆正面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後來去哪了
    別以為古代不考古,沒有發現過恐龍化石,東晉的書籍《華陽國志》記載四川武城發現了恐龍骨頭,那時的人還不認識恐龍,以為是神話裡的龍,把恐龍骨頭入了藥,也就是中藥裡的「龍骨」。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你知道撞擊點在哪裡嗎?
    在地球生命的進化過程中,遵循「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海生到陸生」的原則進化,就動物而言,從海生無脊椎動物、魚類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發展到哺乳動物。第二次是中生代末期,當時除了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也都滅絕了。恐龍生活在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後,大約在6500萬年以前,恐龍突然滅絕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多種猜測,包括小行星撞擊說、火山爆發說、造山運動說等學說。
  • 6500萬年前,「小行星」巨大撞擊,是否會把恐龍遺骸撞到外太空?
    恐龍作為曾經地球上的主人,統治地球很多年,足跡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突然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悄然降臨!恐龍這個物種從此退出歷史的舞臺!一次,幾個好友聊天,聊著就聊到恐龍,有個朋友突然提到,那次撞擊,有沒有可能把恐龍的遺骸撞到外太空?
  • 6500萬年一顆小行星到來, 讓恐龍告別地球, 為何找不到墜毀痕跡!
    ,要知道恐龍滅絕一直是個未解之謎,雖然在科學界內解釋,恐龍的消失實際上和小行星撞擊有關係,可是地球上沒有發現任何小行星撞擊地球痕跡,如果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導致恐龍滅絕,那麼這顆小行星當時墜落在地球哪個地方呢?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中早有記載
    有點正常邏輯的人可能會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2億年,而人類只生活了300-400萬年,那麼很奇怪,為什麼生存兩億年的恐龍沒有進化出人類的高階智慧,人類不過存在百萬年而已。這個就不禁讓我想起了達爾文《進化論》,啪啪打臉。至於人類為什麼進化的如此之快,沒有解釋,但是達爾文說人不符合進化論的觀點,人的進化速度太快了!
  • 雞真的是恐龍後代嗎?6500萬年前的部分恐龍其實存活至今!
    根據生物演化理論,現代的「雞」的確是恐龍的後代,但並非6500萬年前因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滅絕的恐龍。 鳥類的祖先也是恐龍 常識告訴我們,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然而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偏差的,小行星撞擊導致了大型恐龍的滅絕,比如霸王龍、梁龍等等,然而也一些小體型的恐龍最終卻活了下來,並演化成其他物種。
  • 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是多長?
    但是到目前來說,人們最為普遍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 隕石撞擊說 科學界普遍認為隕石撞擊是6500萬年前恐龍毀滅的主要原因。根據時間推算, 在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間前後,地球上有超過75%的物種都滅絕了,它是罪魁禍首嗎?
  • 6500萬年前,人類佔領地球,殺了恐龍嗎?
    6500萬年前,地球上的確有天外來客到訪,但它不是外星人,而是一顆直徑約為10公裡的小行星,是它將地球砸出了一個直徑為180公裡的大坑,故而引發了巨大的災難,這是現在科學家們普遍認可的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它也擁有著確鑿的證據,其次是人類起源的問題,人類並非地球外來物種,人類是實實在在的地球本土物種
  • 若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會演變成智慧生物嗎?
    引言:若6500萬年前那顆調皮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的結局是否會有所不同?人類的命運將是如何?科學界中存在兩種聲音。眾所周知,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是地球內當之無愧的霸主,它們龐大靈巧,擁有絕對生存優勢,一直站在食物鏈頂端,幾乎沒有生物敢挑戰它們。按原本計劃,恐龍一族致力於進化成智慧生命,它們已不懈堅持與努力了一億多年,在它們的設想中,或再接再厲幾億年便能成功蛻變為智慧生物。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想佔領地球,為了保護地球,青貓們在恐龍時代來尋找恐龍的基因但是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青貓們知道不能改變歷史雖然在太空梭上看到小行星進入大氣層,但是小行星墜落導致恐龍全部死亡這個場景不是導演們創造的,「隕石坑撞擊說」是目前恐龍已滅絕的最廣為人知的假說恐龍是從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到現在生存的龍形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