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從地球誕生至今,一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時期,分別是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和白堊紀大滅絕。生物大滅絕又被稱為生物絕種,指的是在一段時間裡,地球上的生物發生大規模的集體滅絕事件。
距離我們最近的白堊紀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的時期,所以也被稱為「恐龍大滅絕」。在此之前,地球曾經的霸主恐龍統治了地球長達一億六千三百萬年,要知道,我們人類從誕生至今也不過幾百萬年。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從書裡,或者電視裡了解了恐龍,為我們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埋下了好奇的種子。
那麼,從第一隻恐龍出現,到最後一隻恐龍轟然倒地,這上億年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它們就此滅絕了呢?
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陸生爬行動物。在恐龍時代,強大的它們幾乎沒有天敵,生活在陸地、沼澤和淺水湖裡,食物很容易找到。按理來說,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恐龍已經統治了地球上億年時間,沒有什麼特殊原因不可能滅絕,但他們卻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裡突然消失了。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界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科學家們提出了包括物種鬥爭說、氣候變遷說、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食物中毒說等各種學說試圖來解釋恐龍消失的原因。但是由於恐龍滅絕的時間距離我們太過遙遠,研究人員除了從恐龍化石中找到一些證據,很難再有更多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直到1951年,科學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有了新的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相信,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更大可能是因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以大約30公裡每秒的速度圍繞著太陽運動。但是太陽系裡並非只有像八大行星一樣圍繞太陽規律運動的行星,還有許多其他比地球還小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雖然也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卻因為質量太小的原因,運行軌道通常不太穩定。所以地球在公轉的道路上也不安全,隨時可能和這些到處亂撞的小行星來一次「親密接觸」。
還好我們地球周圍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大多數小行星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與空氣發生摩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高溫大量損失自己的質量,還沒等到達地球表面就已經消耗殆盡了。但是也有一些個頭稍大的小行星不會被高溫耗盡,它們的殘餘部分(隕石)高速撞向地球,撞擊產生的巨量能量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巨大的災難。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隕石的威力,據科學家估計,一顆直徑大約10公裡的隕石就足以毀滅地球。2008年,一顆名為「2008TC3」的小行星在蘇丹的一處荒漠上空發生爆炸,其威力震動了附近整個地區。如果這顆小行星墜落的地點不是荒漠而是城市,那麼後果很難想像。
如果恐龍的滅絕真的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那麼這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如今又在哪裡呢?
1951年,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尤卡坦半島上開採石油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他們發現這裡的巖石非常堅硬,比周圍其他地方的巖石更難鑽探。在經過一番勘測後,他們發現這裡的地下有一層非常堅硬的安山巖。要知道,安山巖一般都是由於隕石撞擊而形成的。
科學家聞訊趕來,他們在隕石坑中發現了大量的銥和衝擊石英,要知道銥元素在地球非常稀少,在太空中卻十分常見。令所有人震驚的是,這個隕石坑的直徑達到了180千米,這是要多大一顆小行星,才能在撞擊地球後留下這麼大一個坑洞?
如果真有那麼大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連鎖反應絕不是當時地球上的生物可以承受的。我們可以相信,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巨大的能量引起全世界範圍的地震和海嘯,遍布各地的火山集體噴發,灰塵布滿了整個天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地球上的生物再也看不見陽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很多動物也因為適應不了環境的變化而滅絕,這其中就包括了恐龍。
根據碳同位素測定,這個隕石坑形成的時間和恐龍滅絕的時間基本吻合,所以更多的科學家相信,恐龍可能就是滅絕於這次隕石撞擊的。而這個隕石坑也被命名為「奇科蘇盧布」隕石坑,成為全世界最難解的七大謎團之一。
今日話題:
你覺得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如果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