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前蘇聯著名的生物學家伊利亞•伊萬諾夫創造了猿類與人類混血的實驗始末。
伊萬諾夫也因這一研究而成了人們心中的「科學怪人」,伊萬諾夫甚至還暗示,他奉命想為蘇聯培育出超級強壯的雜交勇士,稱之為「變種猿大軍」。
伊利亞•伊萬諾夫
1927 年 2 月 28 日上午 8 點,蘇聯生物學家伊裡亞·伊萬諾夫教授走近兩隻關在籠子裡的成年雌性黑猩猩,在自己兒子的協助下,強行給它們注入了人類的精液。
人工授精」的先驅
早在沙俄時期,伊萬諾夫便已成就斐然:他青年時代遠赴巴黎,求學於當時學界最前沿的巴斯德研究所,歸國後立刻投入生殖生物學研究,成為人工授精技術應用獸醫領域的領軍人物,其成果受到皇室的關注和支持,諸親王大公乃至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均向他提供過資助。
科研道路上,伊萬諾夫也一直是敢想敢幹的創新先驅。
19、20 世紀之交,伊萬諾夫研究的人工授精技術飽受偏見歧視,除了被羅馬教廷等宗教保守勢力明令禁止,甚至科學界自己也不太有信心。
當時的農牧學界也認為,人工授精繁育會導致畜群劣化,治療不育症尚可一試,決不可普遍應用。
這種環境下,伊萬諾夫的做法可謂大膽:他初出茅廬便主張「用大型動物做實驗」,通過人工授精批量製造單匹優質公馬的後代,一度為此受到莫斯科農學研究所等專業機構的質疑,但豐碩的成果還是換來了應得的聲譽。
截止「一戰」時期,伊萬諾夫總共為 6804 匹母馬和 1000 多隻綿羊做過人工授精,還在羚羊、牛、兔子、斑馬和驢等動物之間做了種種雜交實驗。
斑馬和馬的雜交成果,攝於 1913 年的俄國
1910 年,伊萬諾夫在奧匈帝國格拉茨市出席國際動物學大會期間,第一次提出用人類精液為雌性猿類授精配種的設想。但最終因十月革命和紅白內戰的到來失去了貴族階級和沙皇全家的資金支持致使研究終止。
對宗教學說的重擊
1924 年,伊萬諾夫重訪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為他的人猿配種實驗設想拉贊助。院領導雖然表示支持,但也只是給了地兒卻沒給錢。伊萬諾夫轉而向蘇聯政府求助15000 美元的研究經費,也未獲理睬。
但蘇聯使館官員還是在布爾什維克內部給他贏得了一定支持。他們指出,伊萬諾夫的項目「對唯物主義而言是無比重要的問題」,「應該能構成對宗教學說的致命打擊。
蘇聯反東正教的宣傳畫,鐵錘砸爛東正教堂
這種看法並非蘇聯人獨有,就連美國剛成立不久的科普組織「科學服務部」,也在為宗教保守派圍剿進化論而憂心忡忡,為了捍衛科學觀念,主席埃德溫·斯洛森高度關注跨物種雜交的前沿研究,尤其希望能配出「全新的高等物種」,成為進化論一錘定音的關鍵證據。遺憾的是,即便各方支持,但伊萬諾夫的項目籌款 10 萬美元始終無果!
人猿配種的事業,只能寄望於真正信奉無神論和唯物主義的蘇聯。
峰迴路轉,1925 年,曾任列寧私人秘書和蘇聯政府辦公室主任的尼古拉·戈爾布諾夫開始主管蘇聯科研機構,他對人猿配種實驗表示了極大興趣,不久便推動蘇聯財政委員會撥款 10000 美元給伊萬諾夫使用。
尼古拉·戈爾布諾夫主任在辦公室
雖然有了錢,但搞研究還是困難重重。1920 年代,西方科學家對非洲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剛剛起步,位於巴斯德研究所在金迪亞的研究站也僅建立於 1923 年,條件極不完善。
由於科學家們對黑猩猩缺乏了解,一度設想要教會黑猩猩算數、演奏樂器、聽懂德語,將它們視為「極度缺乏專注力的無天賦兒童」。
就連捕捉、飼養野生黑猩猩的技術都遠未成熟。伊萬諾夫 1926 年 3 月來到金迪亞之後,很快便發現這裡的管理狀況也極為可怕 —— 當時該研究站一共收押過 700 只從當地獵人手裡買來的黑猩猩,很多都死在了運輸途中。
更不靠譜的是,金迪亞站現有的黑猩猩全部都在 7 歲甚至 5 歲以下,還沒到性成熟的年齡,以至於伊萬諾夫解剖了一隻公猩猩的睪丸都沒能取得精子;雌性黑猩猩也全部處於「前青春期」,無法參加配種實驗。
1905年的金迪亞
窘境之下,伊萬諾夫返回了巴黎,準備年底再去開展研究,這一次他要親自出馬捕捉黑猩猩來做實驗研究。
暗箱操作下的「人猿配種」實驗
1926 年 11 月 14 日,伊萬諾夫再次來到法屬幾內亞,總督普瓦雷特許他使用當地的卡瑪耶尼植物園。和他一起到來的還有他 22 歲的兒子伊裡亞·伊裡奇·伊萬諾夫,正在莫斯科大學學習生物化學。
在研究經費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為了力挽狂瀾,重新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伊萬諾夫父子遠赴山區大肆開始獵捕成年黑猩猩準備帶回去做「配種」試驗。
珍貴的伊萬諾夫實驗室日記
2 月 28 日,伊萬諾夫父子第一次為「巴蓓特」和「席薇特」兩隻雌性黑猩猩注入人類精液。為了避免被人發現,父子兩人在匆忙中未能按標準流程使用工具將精液直接注入子宮。最終,試驗以兩位黑猩猩的月經照來而告終。
1926 年 11 月 2 日,伊萬諾夫在前往法屬幾內亞的船上,第一次談到了他的新想法:用雄性猿類的精液為女人授精。這一喪盡天良的實驗計劃,最終因當時的醫療條件問題而未實行。
1927 年 7 月 1 日,伊萬諾夫帶著他的一個兒子、兩個猴子、以及 13 個黑猩猩登船離開了法屬幾內亞。同行的兩隻做實驗的母猩猩布萊克和席薇特在旅途中死亡,解剖未發現受孕跡象,整個非洲實驗宣告徹底失敗。
俄羅斯導演德米特裡·德明的紀錄片中,伊萬諾夫實驗室裡的猩猩
當蘇聯科學院發現伊萬諾夫在非洲企圖欺騙當地婦女懷黑猩猩孩子的可恥行徑後,決定切斷對他的支持。無奈之下,伊萬諾夫只得重新回到獸醫學界做他的畜牧業人工授精項目。
結果,柳暗花明的機會來了。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肅清」運動,為世人奉上了有史以來最適合搞人獸雜交的大時代。
靈長類跨物種雜交委員會
1929 年 4 月,蘇聯科學院向伊萬諾夫伸出了援手,對他的人猿雜交項目提供官方認可和經費。為了推進項目進展,蘇聯唯物主義生物學會專門創設「靈長類跨物種雜交委員會」,作為實驗的主管單位。
社會如此開放,1929 年夏天,委員會開始招募女性志願者。但因條件苛刻,只來了一位志願者報名,這位化名 G 的彼得格勒女士在來信中寫道:
「親愛的教授,因為我的私人生活實在生無可戀,我看不出我還有什麼活下去的意義.……但是當我得知可以為科學獻身的時候,我有了充足的勇氣聯繫您。我請求你,不要拒絕我……我求你讓我參加實驗。」
後來又有4名女性志願者參加,但研究中心的類人猿數量卻一直沒有增加,而唯一的成年的雄性猩猩竟然腦出血死亡了,這個伊萬諾夫的計劃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但他並沒有放棄,就給那些排好隊準備接受黑猩猩精子的女性發了電報說:「我們正在努力尋找替代者,再等等!」
1930年,更多的黑猩猩來到了研究所,但伊萬諾夫在同年也成為了科學家大清洗的受害者,並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他於次年獲釋,但不久就去世了,這個實驗也隨著他的逝世而得以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