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種靈長類動物一半以上瀕臨滅絕

2020-11-22 中國日報網

  「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日前,一份由西北大學研究團隊和國際靈長類動物學家完成的研究報告顯示,人類的「親戚」正在快速減少。我國的靈長類動物都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布在哪些區域,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他們呼籲,人們應提高對世界靈長類生存困境的認識。

  500多種靈長類動物超一半瀕臨滅絕

  一個由西北大學研究人員與來自北美洲、歐洲、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30位靈長類動物學家組成的團隊,對全世界500多種已知的靈長類物種綜合最新的研究進行分析,以判斷它們的生存狀況。「靈長類動物生存狀態比我們預期的要更加糟糕。」該報告作者之一、中國靈長類學會理事長、西北大學教授李保國說:「在全世界500多種靈長類動物中60%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而75%的靈長類動物出現了種群數量下降的情況。」呼籲大家要保護世界上快速減少的靈長類,如狐猴、懶猴、嬰猴、眼鏡猴、猴子和猿類。

  李保國教授表示,金絲猴、黑猩猩等靈長類已生存於森林千百萬年,它們具有夢幻般的生活,永遠能自動控制自我數量和種群發展,且並不破壞森林,與環境和諧相處。從進化上講,它們是人類最近親的物種,因此,它們在人類學、生物學、行為學和疾病研究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靈長類動物是生物多樣性形成、是促進森林再生和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重要生態因子,並在人類生存、文化和宗教等許多研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靈長類動物是怎麼分布的

  「目前中國非人靈長類共3科8屬約26種,除獼猴、藏酋猴、短尾猴3種獼猴類物種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外,其他的如長臂猿類、仰鼻猴類、葉猴類等物種基本上都是國家I級保護動物。」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瀕危動物保護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陝西省秦嶺珍稀瀕危動物保育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曉衛介紹說,西南地區是靈長類分布比較集中的地方,特別是雲南省靈長類種類最多,約為16種,西藏、貴州各有8種和6種,其他各省分布的靈長類都在5種以下。我們陝西省有3種靈長類,分別是川金絲猴、獼猴、藏酋猴。獼猴、藏酋猴在我國分布很廣,特別是獼猴,全國20省份都有分布。

  我省靈長類分布是怎樣的,王曉衛稱,川金絲猴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我省周至、佛坪、洋縣、太白、寧陝5縣。因其毛色金黃、細密如絲,簡稱「金絲猴」,面部淺藍色,有肉色嘴角瘤。群體數量一般為四五十隻到百多隻左右,偶見二三百隻大群,群體常由若干個「一夫多妻」單元形成的家庭群和全部為雄性的「光棍」群組成,每年9-11月份交配,次年3-5月份產仔,陝西有約4400隻。獼猴分布於我省寧強、平利、西鄉3縣,數量約為620隻。「藏酋猴僅分布於我省西鄉巴山地區,是我們科研團隊2014年時隔30多年後在該地區重新發現的新紀錄,至少有1群35隻。」王曉衛說,藏酋猴相對獼猴來說體型較大、粗壯、尾短;裸露的面部呈粉紅色,成年雄性更紅,背部深褐色。

  這些可愛的靈長類都有著各自的特點

  雖然都是靈長類動物,但它們有著自己的特點。王曉衛介紹,懶猴科的蜂猴和倭蜂猴2種猴都屬於小型的夜行性靈長類,面部扁平、眼睛相對較大、臂膀和腿部細弱,幾乎等長,短尾巴。主要分布於我國雲南省和貴州省,白天常在樹冠和樹洞中酣睡,即使人們去抓他們,也很難甦醒、一動不動,所以稱之為「懶猴」。

  猴科的猴類體型中等,尾巴長,四肢幾乎等長或後肢比前肢稍長。其獼猴屬的物種非常聰明,雜食性,吃果實、種子、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有儲存食物的頰囊,顏色一般為黃褐色,經常在地面和樹冠活動,常生活在多雄群中。

  仰鼻猴屬中的川金絲猴、滇金絲猴等4種金絲猴顧名思義都有特殊向上仰著的鼻子,俗稱「朝天鼻」,是對高原缺氧環境的適應,鼻梁骨的退化有利於減少在稀薄空氣中呼吸的阻力;嘴角有嘴角瘤,成年雄性非常明顯。

  長尾葉猴屬中的長尾葉猴和烏葉猴屬中的白頭葉猴、黑葉猴、戴帽葉猴等多以樹葉、果實為食,俗稱「葉猴」,他們的外形特徵可以從其名字看出,如「長尾」、「戴帽」、「白頭」等。

  什麼原因讓靈長類動物面臨危機

  「令人不安的研究結果是,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的悲慘狀況是由於不斷擴大的棲息地損害和人類不可持續的環境利用造成的。」李保國說,人類始終在連續不斷地開發利用靈長類動物棲息地,這包括擴大農業產業化、大型牧場、伐木、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鑽井、採礦、修建大壩以及興建新的道路網絡等等。如果人類不立即採取全球保護行動,在未來50年靈長類動物的生存環境將加速惡化,最終導致許多靈長類動物滅絕。

  王曉衛說,從短期歷史來看,主要是人類活動如大規模採伐和大型工程建設。陝西金絲猴上世紀七十年代約有3300隻,天然林禁伐後的數量增加較快,九十年代恢復到約4250隻,近二三十年基本穩定,2000年初調查約4400隻。另外,藏酋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西鄉米倉山消失,到近幾年重新出現在該地區。大規模採伐直接導致靈長類適宜棲息地減少,大型工程如公路、鐵路等可導致動物棲息地片段化,棲息地質量下降。另外還有盜獵等非法活動,但就我省情況而言,這一因素沒有對靈長類動物群體造成致命破壞。

  保護靈長類動物我們能做些什麼

  如何改善這些瀕危靈長類動物的生存環境,又該如何去做。李保國說,由於大多數靈長類動物生活在高度發展不平等或貧窮落後的地區,因此人類必須採取行動,改善當地居民的健康和受教育的程度,實現可持續利用土地的發展計劃,保持傳統農耕方法以維持環境與發展的協調性。發達地區及國家則應該發展全球重要的戰略性保護示範區,呼籲政府官員、科學家、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商界人士等要提高對世界靈長類生存困境的認識,靈長類動物的滅絕對於人類生存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針對我省靈長類動物的保護,王曉衛表示,總體來說,我省近30年靈長類動物棲息地在逐漸恢復擴大、種群略有增加,國家政策得當,效果明顯,因此宏觀上應繼續堅持實施國家自然保護區實施條例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規,加大保護區建設和投入,嚴格執行相關法規,從行政角度「強制」保護改善動物生存環境和保護動物種群。另外,應採取措施提高群眾「主動性」環保意識。如開放少許自然資源以現場科普的方式讓群眾到野外去認識這些靈長類的可愛有趣、與人類緊密的關係和對人類生存的支撐價值。這些潛移默化的大眾保護意識手段非常重要。但在這些科普觀賞點,須配備科研團隊,如佛坪金絲猴科普基地,以監測猴群、棲息地變化,便於及時提出調整改良措施。

  具體到我省3個靈長類物種,I級保護動物金絲猴要建立專門的馴養繁殖機構和場所,以給保護科研、室內外觀賞提供種質資源;對分布比較狹窄數量較少的Ⅱ級保護動物藏酋猴應給予適當關注、針對性投入,跟蹤監測其生存狀況。

  首席記者王嘉

相關焦點

  •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08年08月06日 0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巴黎八月五日電(衛中 王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五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世界上近一半的猴子、猿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 25種靈長類瀕臨滅絕
    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導,一項最新科學調查顯示,大猩猩、狐猴和猩猩等25種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約佔靈長類動物總數的10%。叢林肉捕獵、非法買賣動物以及棲息地喪失是導致靈長類滅絕的3大威脅。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和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對靈長類動物數量進行了調查,全球114種靈長類,已經出現在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的紅色名錄中。猿、猴子、狐猴和其他靈長類是人類的近親,被認為是維持它們生態系統的重要物種。通過傳播種子和與環境的其他交互作用,幫助維持森林中植物和動物的生存。瀕危靈長類包括越南卡巴島金葉猴和中國海南長臂猿。
  • 四分之一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年內將會絕跡
    新華網塔那那利佛4月9日電 據此間媒體9日報導,由來自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並在此發表的題為《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的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他靈長類動物,但其中四分之一已瀕臨滅絕。
  • 四分之一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新華社電 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的《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它靈長類動物,但人類幾乎已經滅絕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報告說,數百種猿、猴、狐猴和其它人類近親目前正面臨著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靈長類動物滅絕危機。
  • 全球靈長類動物 數百種瀕臨滅絕
    新華社上午電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的《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他靈長類動物,但人類幾乎已經滅絕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報告說,數百種猿、猴、狐猴和其他人類近親目前正面臨著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靈長類動物滅絕危機。
  • 西安科學家研究新發現 逾半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
    西安新聞網訊 「從1985年至今,二十餘年的研究,讓我對這些秦嶺中的小精靈越來越喜愛,所以當研究發現不少靈長類的物種瀕臨滅絕的時候近日,中國靈長類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李保國研究團隊刊發報導顯示,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而更多物種都存在種群數量下降的情況。
  •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由於人類的活動,許多動物的生存面臨危機。其中有一些動物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危機,瀕臨滅絕,有的甚至已經滅絕了,一起看看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吧!估計其數量只有100-300條,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棲息範圍狹小,再加上容易被漁網困住,是其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克羅斯河大猩猩大猩猩中最為瀕危的一個亞種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分布在奈及利亞及喀麥隆的熱帶雨林。研究顯示,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非大猩猩的亞種。它們僅限於奈及利亞——喀麥隆邊界的山林中。目前殘存的150-200隻被支離破碎地人為分割在五個地帶生活。
  • 人類屠殺近親:全球1/4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圖)
    點擊進入>>>   國際動物專家指出人類正把自己的近親推向絕種邊緣人類對森林的毀滅性行為使靈長類動物失去家園。  本報綜合報導 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的《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他靈長類動物,但人類幾乎已經滅絕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中國的雲南金絲猴等。  報告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料數據顯示,數百種猿、猴、狐猴和其他人類近親可能會成為近一百年來首批絕種的靈長類動物。
  • 全球十大瀕臨滅絕動物!
    兩者都是導致該物種滅絕的原因。墨西哥小頭鼠海豚Vaquita棲息地:加利福尼亞灣剩餘:200至300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墨西哥小頭鼠海豚本身的數量,和被漁網困住是其將要滅絕的主要原因。金頭猴棲息地:越南剩餘:少於70隻在2000年,這個靈長類動物被開始保護起來。它仍然是處於嚴重危險之中,但其數量在2003年上升為幾十年來第一次。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速度前所未有,20年內將有500多種動物消失!
    來自國際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未來二十年內,將有500多種陸生動物瀕臨滅絕。來自墨西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學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報告稱,野生動物貿易和其他人類活動的影響已經導致上百種動物滅絕,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數百種物種推到滅絕的邊緣。在整個20世紀,至少有543種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了。而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幾乎相同數量的物種很可能滅絕。
  • 靈長類動物滅絕危險,由方便麵製成的藝術品
    Today’s news stories are:今日提要:60% of worlds primates at risk of extinction世界60%靈長類動物將面臨滅絕危險Creating art in an instant用方便麵製成的藝術展品Here the words and phrases
  • 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動物 兩米稜皮龜世界僅10隻
    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動物,兩米稜皮龜世界僅10隻。
  • 澳大利亞山火肆虐:10億動物受影響,多種動物或瀕臨滅絕
    澳大利亞近日山火態勢未減,不僅造成了人員傷亡,還吞噬了許多動物的生命,有些動物或許將因此瀕臨滅絕。若加上其他類型的動物,這個數字還會更大。儘管在山火中,袋鼠和考拉燒焦、死去的畫面讓人震驚,但動物保護主義者指出,這些動物並沒有滅絕的危險,應該關注的是那些最易滅絕的不尋常動物。澳大利亞袋鼠島上最特殊的哺乳動物——袋鼠島袋鼩(Kangaroo Island dunnart)也是受山火影響的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
  • 全球近半數靈長類動物面臨滅絕
    時間:2008-08-08 05:42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據新華社倫敦8月6日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保護國際」兩個非政府國際組織日前聯合發布調查報告稱,由於濫伐森林破壞棲息地、非法貿易、捕殺食用等原因,全球634種靈長類動物中,有近半數面臨滅絕危險,其中有69種遭滅絕的風險極高。
  • 雲南境內有50多種螢火蟲 達到全國種類一半以上
    來源:生活新報  滇成螢火蟲最重要的生存地  雲南境內有50多種螢火蟲 達到全國種類一半以上  當梁醒財還是學生時,在一次野外考察中無意看到了一隻雌性螢火蟲,遍布身體的發光器讓這隻螢火蟲變得晶瑩剔透
  • 巴西通過拯救瀕危靈長類動物計劃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2月5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據5日發布的巴西聯邦政府公報,該國環境部通過了一項試圖拯救15種生活在亞馬孫地區的靈長類瀕危動物的行動計劃,即日生效。
  • 約有1.1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0月8日消息: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一個國際組織——世界資源保護聯盟9月28日發表報告說,在對1.8萬個動植物種類所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有11046個生物物種瀕臨滅絕。過去500年內,已有816種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目前,地球物種消亡的速度最高已達到自然狀態下的一萬倍。
  • 世界動植物保護日,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每年3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世界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我國很多珍貴的動植物正瀕臨滅絕。瀕危物種,指在滅絕邊緣的物種;滅絕,指永遠消失在地球上。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 6種可愛的野外動物,中國分布佔一半,瀕臨滅絕
    長耳跳鼠,這種非常可愛的齧齒目跳鼠科動物存在於我國西北、內蒙古西部一帶,一般生活在荒漠地帶,在野外極其罕見,長耳跳鼠是目前發現的耳朵比例最大的動物,已瀕臨滅絕。海獺,分布於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的一種食肉目鼬科動物,作為最小的海洋哺乳類,其外貌可愛,非常受人們喜愛,屬於瀕危動物,在20世紀初期甚至數量只剩一千。伊犁鼠兔,僅在中國有分布的動物,其可愛樣貌一時在網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野外僅見於新疆天山山脈附近,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發現,由於數量稀少,曾一度絕跡,如今依舊瀕臨滅絕。
  • 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不要讓一切都成為記憶 —— 保護動物,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