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所在隨機環境中演化博弈的進化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動物所在隨機環境中演化博弈的進化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7-10-09 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演化博弈理論及其進化穩定對策的概念不僅被廣泛應用於解釋動物行為的進化,而且也被成功應用於分子生物學、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然而,在隨機波動環境中,演化博弈動態的隨機動力學性質始終沒有被清晰地認識,並且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理論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陶毅研究組分析了一個具有隨機支付矩陣的兩表現型演化博弈動態的隨機局部穩定性,並以此結果為基礎首次建立了演化博弈動態的隨機進化穩定性(stochastic evolutionary stability)和隨機收斂穩定性(stochastic convergence stability)的概念。這一結果不僅豐富了經典進化穩定性的概念,並且為未來隨機演化博弈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為演化博弈理論應用於更真實的複雜系統的解釋提供了可能。

  該研究於9月25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Physical Review E (96, 032414)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動物所博士博士鄭秀燈和蒙特婁大學數學與統計學系博士研究生李聰。

隨機環境中演化博弈的進化穩定性研究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演化博弈理論及其進化穩定對策的概念不僅被廣泛應用於解釋動物行為的進化,而且也被成功應用於分子生物學、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然而,在隨機波動環境中,演化博弈動態的隨機動力學性質始終沒有被清晰地認識,並且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理論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陶毅研究組分析了一個具有隨機支付矩陣的兩表現型演化博弈動態的隨機局部穩定性,並以此結果為基礎首次建立了演化博弈動態的隨機進化穩定性(stochastic evolutionary stability)和隨機收斂穩定性(stochastic convergence stability)的概念。這一結果不僅豐富了經典進化穩定性的概念,並且為未來隨機演化博弈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為演化博弈理論應用於更真實的複雜系統的解釋提供了可能。
  該研究於9月25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Physical Review E (96, 032414)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動物所博士博士鄭秀燈和蒙特婁大學數學與統計學系博士研究生李聰。

隨機環境中演化博弈的進化穩定性研究

列印 責任編輯:任霄鵬

相關焦點

  • 動物所在昆蟲後翅形態進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昆蟲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生物類群,翅的獲得在昆蟲演化歷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長久以來,後翅特徵在昆蟲的識別和種類鑑定中就已獲得廣泛應用且具重要價值。伴隨著支序系統學的發展,後翅成為系統發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特徵來源。但是,後翅的形態是否能夠反映整個昆蟲的系統發育並未獲得證實。
  • 東北地理所在凍土區泥炭沼澤歷史時期碳庫穩定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泥炭沼澤覆蓋全球陸地表面3-4%,其土壤碳庫中所儲存的碳佔全球陸地土壤碳庫的近30%。然而泥炭沼澤主要分布在氣候變化敏感區(如中高緯度地區,永久凍土區等),因此泥炭沼澤土壤碳庫極易受到全球變化的影響並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加劇全球氣候變化。土壤碳庫的穩定性是影響其在未來氣候變暖等環境擾動下維持穩定的關鍵因素。
  •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基因組穩定性對於真核生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新聞...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朱永官院士團隊在環境砷汙染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朱永官院士團隊在環境砷汙染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2020年4月29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在線發表了關於生命耐砷機制起源的研究論文"The Great
  • 中美古生物學家在早期動物演化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10月11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1日發布消息:通過該所與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古生物學家長期合作,雙方在動物的早期行為和早期海綿骨針的生物礦化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兩項成果分別發表國際期刊Ge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北京大學工學院王龍團隊在博弈動力學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這也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的一個核心研究課題,引起了控制論、博弈論、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傳統的控制技術,如PID控制、LQG控制很難適用於日益複雜(不確定、網絡化、智能化、多尺度、多模式、隨機性、非線性、時變性等)的控制對象,急需建立新的研究框架和範式。  北京大學工學院王龍課題組與美國哈佛大學Martin A.
  • 理論物理所在原初黑洞暗物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理論物理所在原初黑洞暗物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23 理論物理研究所 【字體: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慶國等在伴隨原初黑洞形成而產生的誘導引力波的理論研究和觀測數據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揭秘生命演化 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題:揭秘生命演化,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董瑞豐  冰河時期歐洲人的皮膚和眼睛長什麼樣?4億多年前的麒麟魚如何揭示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15.6億年前華北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的發現,揭開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哪些秘密?
  • 地球環境所在黃土垂直節理髮育與演化規律方面取得進展
    地球環境所在黃土垂直節理髮育與演化規律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09 地球環境研究所 【長期以來,黃土垂直節理在黃土高原微地貌演化、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的形成與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定量描述和理解黃土垂直節理的成因和演化模式一直是黃土環境地質、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研究中的重要內容。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古脊椎所等研究古老型智人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領導的課題組與國外學者合作在尋找古老型智人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的化石證據方面取得進展。課題組對貴州盤縣大洞中更新世晚期人類牙齒化石的研究發現一些可能與早期現代人出現有關的形態特徵,提示東亞大陸某些中更新世晚期人類可能已經呈現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的趨勢。
  • 城市環境所在水庫藍藻水華發生和消退後浮遊生物群落動態方面取得...
    稀有種與優勢種之間的網絡關係是非隨機的、具有模塊結構,而且網絡中模塊間的連接點和模塊內部的中心節點幾乎全部為稀有種,這些重要節點的喪失將會使網絡解體;更重要的是,稀有種與優勢種之間的共存關係以正相關為主,總(有機)碳是對物種間關係驅動效應最明顯的環境因子,表明稀有種和優勢種之間的協同作用可能在維持生物群落穩定和生態功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昆明動物所在枯葉蛺蝶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進展
    保護性的外觀相似(Protective resemblance)是動物生存競爭中的一種重要的生態適應機制。一個物種可通過與其所生存的環境相似(crypsis隱匿)、模擬環境中的某些物體(masquerade偽裝)或者模擬環境中的其它物種(mimcry擬態: 如貝氏擬態和繆氏擬態),從而得以保護自己。很多昆蟲,特別是蝴蝶,表現了各種各樣的保護性形態,成為達爾文和華萊士用作支持自然選擇理論的重要證據。
  • 微生物所在病原菌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在2014年初揭牌成立了「病原微生物耐藥和耐藥基因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專門從事耐藥微生物的基因組學、耐藥機制及傳播機制的研究。繼2013年8月和2014年初重點實驗室朱寶利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 和Gut Microbes上發表了人體腸道細菌耐藥基因與動物抗生素使用之間的相關性及耐藥基因隨個體年齡變化的規律的研究工作後,近來在臨床病原菌的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又取得了系列新進展。
  • 力學所在異構金屬動態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人員針對芯部為馬氏體鋼與表層為奧氏體不鏽鋼組成的三明治宏觀多層異構,利用應變精細控制的動態剪切試驗與微結構演化觀察,發現相比於傳統均質微結構,異構的動態力學性能匹配顯著提升 (圖1a);提出了相應動態剪切變形的微觀力學機制,即異構延緩了剪切帶在脆性區的萌生,限制了剪切帶從脆性區到韌性區的傳播 (圖1b)。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表明,核黃素單核苷酸(FMN)作為人工去甲基化酶,能夠利用細胞中的氧氣實現核苷、寡核苷酸以及活體細胞水平上的m6A去甲基化。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5-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與傳統PZT系列鐵電陶瓷相比,AKN鐵電陶瓷具有更優異的儲能密度和溫度穩定性,使其在能量存儲和爆電換能應用中具有更優異的綜合性能。
  • 環境砷汙染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朱永官團隊和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Barry P. Rosen團隊聯合完成。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博士後陳松燦和中科院生態中心研究員孫國新為共同第一作者,朱永官和Barry P. Rosen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重構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過程是地球環境科學和地球生物學研究中最具挑戰的研究課題之一。
  • 動物所等在嚙齒類動物演化歷史的相關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
    長期以來,在生物演化研究領域,化石和現生物種的研究常各為陣營,形成不同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從而割裂了物種「進化」的自然歷史。將化石在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演替序列結合現生種的分子系統學、分化時間以及歷史生物地理學進行整合推斷,無疑將更科學並完整地重現相關類群的演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