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自私是人的本性,太過善良軟弱,很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2021-01-09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曾經,我們堅定不移地守護人性本善論,認為剛出生的人純潔又善良,無知中又帶著些許天真。但在後天環境中,有的人誤入歧途,丟失了人性的真,所以才會出現不被世人理解的惡。

荀子卻一度堅持人性本惡,他認為好惡、喜怒、哀樂,夫是之謂天情。人到世間的目的便是修正自己的惡,如果達成修為,便可算得上是「得道者」。

利己主義是人的本質

近代心理學、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從結構理論,揭示了人的確是惡大於善的。

他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的,個體最初的組成都是源自本我,代表著人的最原始衝動,通常是不被世人所接納的想法與欲望。

從這一層面來說,人的本質的確是利己主義。如果沒有外界禮教和社會道德約束,想必世界是極其可怕的,大家可以為所欲為,不用在意外界的眼光。

此時,本我得到了精神層面的釋放,卻是以傷害他人為代價的。很多人會批判人性自私,並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那份自私。

但其實,從生物進化論來說,如果不是自私基因存在,可能今日並不會有人類存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雖然聽上去很殘酷,但世界之所以能有今日文明,又何嘗不是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基因上?

當年的國外侵略者,為了種族利益,將矛頭直指地大物博的中國,而我們正沉溺於舒適安逸中,絲毫不關心世界變化。

列強行為固然可恥,可若不是人性的自私基因,現代化國門或許還需要推遲上百年才能得以打開。

適度自私的人更健康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自私的人其實更健康。弗洛伊德提出人性的本質是貪婪,隨著後天環境制約產生了社會道德,強化了自我道德觀念,將那些不被社會所接受的潛意識思維埋藏到內心深處。

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總可以肆無忌憚地想說就說,因為在他們的年紀裡,並未存在太多制約,可以真實地表達情感。而一個成年人在社交場合中,需要想好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是否符合場景。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很辛苦,需要壓抑自己的本性,順從大流,而不能真實地展現自我。

當然,如果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做到極度自私,那內心一定是快樂的。因為他不用為現實顧慮太多,只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在意別人的想法。

現實裡,那些總為他人著想、先他人後自己的人,反而活得很痛苦,戴著厚重的面具做人,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肯定自我的價值。

他們總是不自覺地討好周圍所有人,以為這樣便可以獲得承認。但個體都是自私的,在社會互動理論中也曾強調,人在進行人際交往時都會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以最小的代價得到對方最大的利益,是人際產生的出發點。因此,我們建立任何一段親密關係都是有條件的,而非純天然的。

在一段關係中,陷得越深的人往往投入更多。付出精力和財力,卻沒有得到對等回應,便會引起不平衡感。為了緩解這種不適,只好改變內心想法再堅持下去,以免曾經的付出付諸東流。

自私的確是人的天性,但因為步入現代文明社會又多了些社會與道德的加持,於是自私帶了些許人情味。

我們要學著完善自我不美好的成分,讓本我向著超我發展。只有從自我出發,先溫暖了自己,才能將餘溫留給他人。可也不要太過軟弱善良,否則一定會被社會淘汰出局。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參考資料:《Evolutionary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進化心理學:自私是人類的天性,太過善良、心軟,將早早被淘汰出局
    可是英國演化生物學家兼牛津大學教授的理察 道金斯卻說,基因本就是自私的,自私是每個人刻在骨子裡的普遍特徵,不自私的人,根本活不長。 這兩種觀點哪個更正確呢?小編更支持後者。從進化心理學上講,自私是人類的天性,如果一個人太過於善良和無私,就會早早被他人欺負、社會淘汰,很難有良好的發展。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自從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成為了全球生物學家的共識。而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發現遺傳物質——基因,則讓生物進化的規律變得有跡可循。今天我們探討生物進化,遺傳學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點。英國動物學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就是一部從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物種進化的生物學著作。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生物個體作為基因的載體,體現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產生的任何東西都會是自私的」,我們人類既然也是長時段自然選擇的結果,理所當然,「我們的本性生來就是自私的」。道金斯並非別出心裁,他的觀點是社會生物學的一般觀點。  普通評論家沒有自己的理論,理論家說人都是自私的,報章雜誌便常把「人皆自私」當做人所周知的公理。  自私自利的事例,當然舉不勝舉。
  • 自私是史前人類進化出的天性嗎?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人類本質上是自私的。我們顯然是無情的,有很強的動力相互競爭以爭奪資源並積累權力和財產。如果我們彼此友善,通常是因為我們別有用心。如果我們表現良好,那僅僅是因為我們設法控制並超越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自私和野蠻。
  • 自私是史前人類進化出來的天性嗎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人類本質上是自私的。我們顯然是無情的,有很強的動力相互競爭以爭奪資源並積累權力和財產。如果我們彼此友善,通常是因為我們別有用心。如果我們表現良好,那僅僅是因為我們設法控制並超越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自私和野蠻。
  • 自私是史前人類進化出來的天性嗎
    這種對人性的悽涼看法與科學作家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息息相關,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Selfish Gene)備受好評,因為它與20世紀後期社會的競爭性和個人主義精神非常吻合(同時變相印證這一點)。 與其他許多人一樣,道金斯以進化心理學領域為依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 自私是生命的本性,在這個上
    從進化論的角度看,生物體的某些自私心理和行為是由於生物基因的生存和延續的需要而衍生出來的,從而導致了生物體的自私性。自私是生物的本性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本質上都是自私的,為什麼上世紀誕生的一本顛覆性認知的書說,當身體被基因控制時,所有的生物學行為實際上都會發生。
  • TED演講作品《善惡之源》:我們先天的善良本性其實相當有限,有時...
    如果我們把人性的善良視為上帝存在的證據,那麼人性的殘忍是否也能證明魔鬼的存在呢?人性的善良和殘忍,還常常以不那麼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自己做過的壞事印象最為深刻。過去曾作出的某些不當選擇到現在還令我內心難安,猶如有蟲蟻齧咬(如果你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那只能說你是一個比我高尚得多的人——或者比我卑劣得多)。
  • 你所有的痛苦,在於你看不透你自私的本性
    自私到底是什麼?我們以往對自私的定義是相對片面的,對大腦來說,它只要快感不要痛苦,它只「想要」,不要「不想要」,這就是大腦的自私,就是這個本性,給我們今天的人造成了大量的麻煩與人生痛苦,而所謂的修行,或者說這輩子最難,但是又是最有意義需要面對的一關,就是看透自己本性中的所有自私的行為。
  • 心理學:自私是一個人最高階的精神追求,越是自私的人,越快樂
    每個人都希望過得開心、快樂,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 那麼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追求快樂? 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他認為,人格分為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 《信任的進化-合作自私的基因》簡單而不失深刻的小遊戲
    《信任的進化-合作自私的基因》(簡稱《信任的進化》)是由火樹遊戲開發的一款益智類遊戲,該作在遊戲平臺TapTap獲得了90多萬關注,並且獲得了9.9的超高評分。《信任的進化》的遊戲內容由經典作品《合作的進化》衍生而來,遊戲運用了博弈論來分析信任與欺騙,共贏與剝削的社會問題和心理問題並給出了合理的模型與較為完善的解釋,玩家要做的,就是在模型實驗開始前預測結果,這種類似於買彩票的體驗既讓人覺得對結果充滿好奇心,又會忍住不因為結果而不斷進行更深入的遊戲。
  • 為什麼自私的人,更容易當上領導?因為他們明白了這3個道理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考察擁有什麼樣本性的人,更可能適合做領導人。在結果中他們發現,在競爭表現得更加自私,擁有更明顯的自私行為的人,往往更容易成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這樣的結果在很多人看來,百思不得其解,並且出人意料。在普遍的認知中,自私的人通常人緣更差,名聲不怎麼好,怎麼會更容易成為被他人信服的領導者呢?
  • 與「進化心理學」親密接觸
    自然選擇的結果,只有那些喜歡甜食的人的基因得以流傳下來,那些不喜歡甜食的人都被淘汰了。還有傳統的社會學認為,人類行為完全是環境和社會化的產物,例如,是性別社會化導致了男性與女性行為的差別。但進化心理學則認為,人類行為是人類固有的本性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進化心理學認為,基本上所有兩性的差異,都可以用生育能力的差異來解釋。這個差異首先就是數量級上的差異。
  • 極度自私的人,通常有這2種極端的表現,遇到了要繞著走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俗話說得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西方心理學也強調自私是人的本性。然而,儘管自私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們畢竟生活在社會的群體中。要是一個人太自私,那麼也沒有人會願意跟他有任何來往。
  • 進化心理學告訴你,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
    作為一個女人的你,當然希望男人喜歡和欣賞你內在美麗和善良的本性。外表的美麗是短暫的,生理結構上的差異,導致女人普遍會比男人衰老得更快,只有內在的美才能令一個女人擁有持久的吸引力。進化心理學告訴你,其實很多男人在尋找伴侶的時候就是這麼膚淺,因為大自然的進化已經把男人塑造成了一種視覺動物。當男人第一次和女人見面時,他們在沒有認識你的內在美之前會上下打量你的表面。
  • 你的善良太易受傷,要加上這4個保障,才能存於世上!
    經常有人在受到傷害之後,會問自己,我是不是太善良了?如今社會如此現實殘酷,很多人都因為太善良而吃過虧。隨之而來的問題就變成了,我們是否應該繼續留有善良的本性?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讓你的善良不被當成無所謂!2、善良不該是你軟弱的擋箭牌也許,善良的你,早已受夠了善良帶來的不公待遇。但是當不公再次來臨時,你下意識地想到的是,如果我反擊了,別人會不會覺得我不善良了?
  • 不如讀書吧:每日一本好書推薦《自私的基因》
    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大家,這是首次。他驚世駭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
  • 這四大星座脾氣暴躁,發起火來很可怕,但本性不壞、心地善良
    文 | 譚舒心有些人看起來脾氣暴躁,不好惹,令人不敢接近,但他們只是把所有情緒都表現在了臉上,並無惡意。在十二星座中,這四大星座看起來脾氣不好,容易暴躁,但其實都是本性不壞、心地善良的人,都有誰呢?哪怕是關係最親密的人,只要惹到射手生氣了,他們也不會嘴下留情。這樣的他們確實令人害怕,但他們通常都是有口無心,在暴躁的情況下說出的話,都是不經腦子的。他們不會害人,心地善良,發脾氣後的射手常常會反思自己,獨自難過,覺得不應衝撞了別人。如若真的因發脾氣而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射手意識到後會主動道歉。
  • 自私的基因-人類自私的科學解釋
    《自私的基因》 理察道金斯 著本書從進化論出發,說明人類的一些自私的心態跟行為源自人類的基因需要生存和延續,因而導致了人類具有自私的本性。在這本書裡,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一個基本觀點,人的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
  • 【無智書齋】《自私的基因》
    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大家,這是第一次。他驚世駭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