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製圖 鄔思蓓
□晚報記者 孫立梅 報導
為什麼「男財女貌」會成為最佳搭配?為什麼「兄妹戀」比「姐弟戀」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為什麼春晚的王菲要帶藍色的美瞳?為什麼帥哥通常不是好丈夫?為什麼男人更容易遭遇中年危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習以為常但又不明所以的 「為什麼」。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都試圖從自己的學科角度給出答案,在這其中,進化心理學的崛起格外引人矚目。這方面的著作,也因新奇、幽默、深入淺出的風格,引起眾多中國讀者的興趣。不少讀者都笑言:很多有趣、無理、甚至荒誕的生活現象,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就一目了然了。如果夫妻雙方都來了解一些這方面的常識,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夫妻衝突,還可以提高分析性別問題的能力。
進化心理學生猛而飽受爭議
進化心理學 (Evolutionary Psychology)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它認為,人類的心理就是一整套信息處理的裝置,這些裝置是由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其目的是處理我們祖先在狩獵等生存過程中所遇到的適應問題。進化心理機制是遠古環境中適應性行為的結果。適應性行為通過解決適應性問題,增加了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機會。
進化心理學發展速度非常快,新思想不斷湧現,但是因為其與傳統社會科學的理念相左,因而飽受爭議和批評。比如,正統觀念認為人類是生物學中的特例,但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與其他動物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生物進化法則適用於人類,也適用於其他物種。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人類為什麼喜歡吃甜食?進化心理學給出的解釋是,這是人類為了生存而不斷儲備食物的適應性行為。遠古時代食物匱乏,而甜食和高脂肪的食品能夠提供更多的能量。自然選擇的結果,只有那些喜歡甜食的人的基因得以流傳下來,那些不喜歡甜食的人都被淘汰了。
還有傳統的社會學認為,人類行為完全是環境和社會化的產物,例如,是性別社會化導致了男性與女性行為的差別。但進化心理學則認為,人類行為是人類固有的本性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進化心理學認為,基本上所有兩性的差異,都可以用生育能力的差異來解釋。這個差異首先就是數量級上的差異。一個男人理論上可以有無數個孩子,而一個女人終其一生最多只能有幾十個孩子,這就決定了女人一定更重視家庭。這種「重視」可能是無意識的,還是那句話,那些不重視家庭的女人都被進化淘汰了。這個原理同時解釋了為什麼男人更愛冒險,而女人怕冒險,因為對女人來說一旦這個男人不勇敢,她的孩子未來的生存就有極大危險——遠古的「勇敢者生存」反饋到現代社會,就變成了「有錢者生存」,所以「男財女貌」成為最佳搭配,完全符合進化心理學原則。
為什麼王菲要帶藍色美瞳?
如果貿然對一個非專業人士這樣談論進化心理學的話,一般都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反感,以為這又是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但事實上,進化心理學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它可以解釋一些我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東西。今年的春晚之後,王菲戴的藍色美瞳一度流行,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是,為什麼男人更喜歡藍眼睛的女人?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長時間,直到幾年前才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解釋。來自進化心理學的論文顯示,當人們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不管她/他是否意識到這種喜歡,她/他的瞳孔都會放大,而瞳孔放大在藍色眼睛中最明顯。這樣一來,如果一個女人的眼睛顏色是藍色,男人更容易觀察這個女人看自己的時候是否瞳孔放大,從而判斷她是否會喜歡自己,並且發展到給自己生兒育女。
再從王菲說起吧,她已經有了兩個女兒,據說很想生個兒子。從進化生物學和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她夢想成真的機會不足50%。進化心理學的一項新假設指出,人們總是儘量把自己最優良的基因傳給下一代。如果父母能夠遺傳的特質更適合男孩,那麼父母將生男孩;相反如果父母能夠遺傳的特質更適合女孩,那麼父母將生女孩。根據這個假設,富人和有權勢的人應該生更多男孩,因為這些東西對男人的意義比女人重要得多。一項對美國政界人物和德國富人的調查表明,他們的確更多地生了男孩。同理,高大的父母兒子居多,矮小的父母女兒居多。因為在遠古時代,男性競爭配偶的過程中體形是顯著的優勢,而對女性而言體形就不是優勢了。
當然,大腦類型也是此類遺傳特質的一個例子。 「男性大腦」更擅長系統化(善於理解),而「女性大腦」更擅長共情(與他人產生關聯)。因此新假設推定,擁有「男性大腦」的人如工程師、數學家和科學家,更有可能生兒子;而擁有「女性大腦」的人如護士、社會工作者和學校教師,更有可能生女兒。
「繁衍本能」成第一要素
很多中國讀者,都對進化心理學用「生存和繁衍」來解釋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感到濃厚興趣。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金髮女郎擁有最多的男性「粉絲」?進化心理學者艾倫·米勒給出的解釋是:男人們的進化心理機制,驅使他們去追求發色金黃的女性。這一觀念可以上溯至500年甚至幾千年前。有證據表明,羅馬時期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就開始將她們的頭髮染成金色。金髮與其他發色的最大區別就是金色頭髮的顏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深。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擁有金髮的年輕女性的頭髮顏色一般會逐漸變成棕色。因此,男性青睞於金髮女郎,其實他們的潛意識裡是在尋找擁有較高生育價值的年輕女性作為配偶。理想美女形象並不是無稽之談,它是經過了數百萬年進化及性選擇的結果。
此外順帶提一下,認為「金髮尤物通常比較無腦」其實是有根可循的。在染髮劑問世之前的遠古時代,擁有淺金色頭髮的女性平均年齡為15歲左右,而擁有棕色頭髮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35歲。 15歲的年輕女性當然比35歲的女性天真,缺乏經驗、理性和智慧。這並不是說擁有金髮的女性比擁有棕發的女性愚笨,而是年輕的女性比年長的女性要「愚笨」。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胸大無腦」的說法。
很多社會學者都指責媒體「將理想中的美女標準不斷加諸於女性,迫使她們渴求這種人為的、多變的標準」,但米勒表示,事實並非如此,或者說,並非完全如此。 「首先,早在500年甚至2000年前,女性就已經開始將自己的頭髮染成金黃色,當時並沒有電視、電影和雜誌。女性希望將頭髮染成金黃色的渴望先於媒體問世,沒有千年,也有好幾百年。 」
原始分工仍在發揮作用
進化心理學另一個常用的模式就是傳統的男女分工。澳大利亞著名的人際關係和身體語言專家艾倫·皮斯舉過這樣一個有趣的例子:丈夫開車帶妻子和三個女兒出門。一路上妻子和女兒不時地聊天,到最後丈夫實在是受不了了。 「能不能請你們閉嘴!因為我要專心開車! 」車上的女人面面相覷,想不通在車上聊天和他開車有什麼直接關係,而丈夫卻不能明白為什麼這些女人可以同時講話,也不管是不是有人在聽。皮斯夫婦解釋說,除了先天的兩性生理差異,人類的進化歷史也可以解答妻子和丈夫的困惑。在原始社會裡,男人每天外出狩獵,帶回食物養活女人和小孩,狩獵過程充滿危險和變數,需要男人聚精會神,因此他們之間的對話很少,僅限於實用性和必要性。但女人的工作集中在家庭內部或者家庭附近,當幾個女人一起帶小孩或者出去採摘果子的時候,不停的談話就是她們的娛樂——這種談話絲毫不會影響她們的工作效率。現在,丈夫在開車時依然遵循狩獵的模式,寡言少語,而妻子和女兒則在享受聊天的樂趣,因而發生衝突。
韓國心理諮詢師李炳俊也是進化心理學的研究者。他在諮詢過程中經常發現,很多妻子都抱怨,丈夫在回家之後只對電視機有興趣,對所有的家務視而不見,對妻子和孩子的求助充耳不聞。為什麼男人們一回到家就想看電視呢?依然可以從進化心理學上找到依據。遠古時代,男人在外面勞累了一天,扛著獵物回家,一邊看著篝火,一邊自我陶醉。所以,一回到家,就意味著艱苦卓絕的狩獵任務已經結束,現在該是舒舒服服地躺下來享受的時候了。而家裡的電視,則正好充當了一個溫暖篝火的角色。李炳俊開玩笑地說:「請你留心觀察正在看電視的丈夫的表情——幸福。那真叫一個投入啊。毫不誇張地說,任何一個男人,如果幹事業也能像看電視那樣專注和充滿熱情的話,那就沒有成功不了的事業。被電視機搶走了正房地位而淪為小的妻子難免會心生嫉妒,受不了時,難免會採取極端措施,比如說拔掉電源,但這往往起了反作用,只能使丈夫更加偏袒正房,使局勢更加不利自己,讓自己更難過。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