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力

2021-01-09 三聯生活周刊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力 2012-10-16 14:42 作者:薛巍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41期

近來,對於火熱的進化心理學理論,正反雙方展開了一場論辯。

普遍的人性和特殊的個體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戴維·巴拉什在新作《人類之謎:人性的進化謎題》中介紹了關於人類的性行為、頭腦的能力、宗教和藝術的進化論猜想。英國觀念史專家安東尼·戈特利布在《紐約客》上評論該書時說,進化心理學總體上都是沒有必要做的研究。隨後巴拉什撰文捍衛自己的研究領域。

如今,進化心理學是一門顯學。戈特利布說:「進化心理學家不像19世紀的社會生物學家那樣野心勃勃,那樣帝國主義,但他們一樣地傲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道格拉斯·肯裡克在《性、謀殺和生命的意義》中說,進化論的視角對法學、醫學、商業和教育等應用學科有著深遠的意義。《進化心理學:新的心靈科學》中宣稱,進化論的進路可以整合心理學各個分散的分支,正開始改變對藝術、宗教、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研究。

進化心理學也有多個分支。最有影響的一派在20世紀80年代發源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因為史蒂芬·平克等人的著作而流行起來。它著眼於我們的祖先於更新世(大約170萬年前到1萬年前)在非洲大草原狩獵、採集時面臨的挑戰,它有一個口號:「我們現代的頭顱裡面住著一個石器時代的大腦。」這個頭腦被視為一系列由自然選擇寫出來的軟體模塊,現在它構成了普遍的人性。簡言之,我們運行的都是不太智能的手機中的應用程式。知道那是些什麼應用程式,就能知道大腦被設計了幹些什麼。

巴拉什說,大腦的目的是指導我們的內臟和外部行為,使我們在進化方面的成功最大化。但問題是,進化必須做出妥協,因為它必須利用手頭的材料,往往要同時解決好幾個挑戰。因此任何優點或器官都是修補,雖然生物整體上是傑作。從理論上說,如果你能夠弄清自然選擇如何塑造了大腦,你就能夠弄清大腦工作的原理。但我們為了弄明白一個器官,並不需要知道它的進化過程。心臟跟大腦一樣,都是進化的結果,但威廉·哈維在發現自然選擇兩個世紀前就搞清了心臟的運作。達爾文之後最紮實的兩種理論——喬姆斯基的語言學和戴維·瑪爾的視覺理論都沒有援引進化論。

進化心理學的教材提出一個假說:人類害怕蜘蛛是適應自然的結果,因為蜘蛛能咬死人。換言之,我們是膽小鬼的後裔,他們之所以子孫興旺是因為他們遠離了蜘蛛。這一假說的證據是,人們先天地會注意和警惕蜘蛛。但並沒有理由認為,蜘蛛在石器時代比現在對人類更有威脅。研究恐懼和厭惡的科學家們指出,蜘蛛的其他特點比它們的叮咬更能說明問題,比如它們無法預測、俯衝的移動。雖然有些人害怕蜘蛛,但還有一些人喜歡蜘蛛,大部分人介於這兩種心理之間。但進化心理學不關心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它關心的主要是人類的普遍性。有一個例外是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進化心理學家們非常關心性和女性的身體。巴拉什用了很大的篇幅猜想,為何女性不像黑猩猩那樣有粉紅色的腫脹,以表明她們能夠受孕。他認為,女性掩飾她們的排卵期能夠提高她們繁殖的成功率:如果男性看不出他的配偶何時能夠受孕,他就會一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都跟她黏在一起,以確保孩子是他的,因此更多地照顧孩子。其他被拋棄的可能性包括:掩蓋排卵期使女性有更多的選擇自由,降低男性的競爭激烈程度。這些討論非常有趣,但女性掩飾排卵期是一個並不存在的問題。也許要解釋的是為何黑猩猩的性腫脹,而女性沒有類似行為。黑猩猩是猿類大家族中的例外。對於性腫脹有一個最簡單的解釋:直立行走後,性腫脹的成本高於那樣做帶來的好處,它每個月會使動物有好幾天行走困難,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水,當不再爬樹讓屁股對著雄性的臉時,這麼做的用處更少了。

戴維·巴拉什和他的著作《人類之謎:人性的進化謎題》

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秘密是,他們的實驗和調查幾乎都是在西方工業化國家做的,大部分調查對象都是大學生,而且往往是美國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這對進化心理學家來說特別不幸,因為他們要找的是人類的共性,而美國的大學生是一群很特別的人。非西方文化做的一些實驗表明,美國學生的空間認知、對視覺和幻覺的反應、推理風格和合作行為、公平觀念、冒險策略方面都很特別。對心理學來說他們是最糟糕的分組人口。進化心理學家們之所以喜歡他們,只是因為他們好找。

為了證明關於心靈是怎樣形成的,專家需要確定今天人們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並檢驗其他假說。一旦做了這些研究,對心靈的運作的解釋也就結束了。石器時代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就無所謂了。弄清我們的習性確立過程並不會帶來什麼不同,重要的是我們的習性就是如此。比如進化心理學家們提出,父母們更有可能虐待繼子,而非虐待他們自己的孩子。他們猜測,我們的祖先專注於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他們會留下更多後裔,所以現在人們總體上不那麼愛繼子。通過分析虐待孩童的數據發現,男人更有可能謀殺他們的繼子而非自己的親生孩子。30多年過去了,這種理論仍然被視為進化心理學的成果之一。在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中,邪惡的繼母的形象比邪惡的繼父多,所以也許現實生活中存在邪惡的繼父才是新聞。但不管這些進化論的解釋是否正確,這些發現對於發現或阻止虐待又有什麼用呢?大部分孩子沒有繼父,大部分繼父不會虐待任何人,許多孩子被他們的親生父親虐待。

為何進化心理學堅持認為政治和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關注行為的進化根源呢?巴拉什說,我們的心靈喜歡簡單的解釋,哪怕它可能是錯的。人們還喜歡覺得自己找到了一種能夠解釋一切的理論。也許對這些癖好有一種進化論的解釋。

進化難題

巴拉什撰文回應了戈特利布的批評,他說:「戈特利布之流在歷史和科學事實方面都錯了,解剖學、生理學、胚胎學、分子生物學、古生物學、內分泌學、神經生物學認為人類是通過自然選擇進化的結果,我們的心理也一樣。這一領域新的數據和理論非常驚人並無可阻擋。我跟戈特利布一樣不喜歡進化心理學這一名稱,不是因為我懷疑它的用處和準確性,而是因為我相信其中的進化一詞最終會被視為多餘,因為將來所有的心理學跟今天的生物學一樣,都會是進化論的。」

據說有人得知達爾文的理論後回答說:「天哪!讓我們希望事實並非如此。但如果真的是這樣,讓我們希望它不會廣為人知。」可是進化心理學說的就是這樣,而且它已經正在變得廣為人知。實際上,因為生理學的兩個現實,它必定會如此,首先所有的生物通過進化密切相連,其次,它們成為目前的樣子主要是通過自然選擇行為。還可以再加上第三個事實:不管是胡桃樹、比目魚還是人類的行為,都是源自生物條件與環境的互動,沒有什麼能使人類從本質上跟其他進化斷絕。

費裡斯·賈布爾說,戈特利布提出,為了弄清心靈的工作原理,我們無需了解其進化過程,就像威廉·哈維在自然選擇被發現前就弄清楚了心臟的工作原理。哈維對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的描述詳細而漂亮,但並沒有解釋清楚心臟的起源。為什麼不同的動物有著不同的心臟?為什麼有些動物有血液但是沒有心臟?心臟是何時、如何、為何出現的?只知道心臟的工作原理並不能回答哲學重要的問題。為此我們需要弄清心臟的演化。這些研究不僅對生物學而且對醫學也有貢獻。追蹤基因在心臟細胞中的表達隨著進化的變化,已經提高了我們對先天心臟缺陷的認識,就像進化形成了人類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進化也塑造了人類的大腦以及心靈。

對於進化心理學的樣本只是西方、受過教育的、工業化國家、富裕的民主黨人(這些詞的首字母大寫合在一起是WEIRD,「奇怪」)的指責,巴拉什反駁說,進化心理學領域一篇被廣為引用的論文在37個不同的人類部落和社會單元中做了驗證,這在心理學領域是前所未有的,「顯然戈特利布沒看懂或根本沒去看這篇論文」。

巴拉什還說,戈特利布只介紹了他對掩飾排卵期和女性性高潮的討論,忽略了他在書中對意識、藝術和語言的討論。戈特利布批評進化心理學只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沒有提出確切的答案,也許他沒看到該書的副標題——「人性的進化難題」,人性的一些方面還是謎,甚至連進化生物學都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答。但這並非進化生物學或心理學的缺陷,相反,它證明了這一學科的活力。我們了解得越多,就發現自己需要去了解的更多。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人類心理真的會進化嗎?初論進化心理學的視角局限
    一、源頭資料短缺很多研究者認為,進化心理學的確非常強調對更新世時期的考察,認為這段進化歷史是理解現代人類心理的重要信息來源。由於目前人類對更新世時期的遠古生活環境還非常不了解,數據十分有限。這降低了進化形成的利他心理的解釋機制的實證性,讓人感到這種解釋機制只是用抽象的邏輯推理來建構理論。
  • 與「進化心理學」親密接觸
    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都試圖從自己的學科角度給出答案,在這其中,進化心理學的崛起格外引人矚目。這方面的著作,也因新奇、幽默、深入淺出的風格,引起眾多中國讀者的興趣。不少讀者都笑言:很多有趣、無理、甚至荒誕的生活現象,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就一目了然了。如果夫妻雙方都來了解一些這方面的常識,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夫妻衝突,還可以提高分析性別問題的能力。
  • 看進化心理學的勁爆解釋
    這不,進化心理學就剛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角。  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是進化心理學?  簡而言之,進化心理學是用進化的觀點來理解人類心理或大腦的機制,運用進化論對人類心理的起源和本質以及一些社會現象進行研究。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兩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人的生理和心理機制都應受進化規律制約。
  • 同性戀研究綜述:基於進化心理學視角
    二、進化心理學的發展與主張(一)進化心理學的提出進化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發展於90年代,主要創始人有David Buss、Jerome H Barkow、Leda Cosmides、John Tooby等,他們認為進化心理學的目的是用進化的觀點來理解人類心理或大腦的機制,是心理學的一種研究取向,是把進化論的知識和原則用於人類心理結構的研究,其研究目標是發現和理解人類心理的設計
  • 對話進化心理學領袖戴維·巴斯
    戴維·巴斯(David Buss)博士是進化心理學領域最受尊敬的名字之一,他是如此出名,以至於幾乎找不到一本不提到他名字的進化心理學著作。 記者:巴斯博士,我想問你的第一件事是關於進化心理學的本質。您能向我們的讀者解釋這一新興科學的意義嗎?
  • 進化心理學:強姦與人類早期發展
    進化心理學最近幾年比較誇張的觀點,是美國生物學家蘭迪•桑希爾(Randy Thornhill)和人類學家帕爾默(Craig T. Palmer)合出一本書《強姦的自然史》,聲稱強姦是一種自然行為,是男人的本能,是男人用於傳播基因的一種生殖策略.雖然這本書的出版受到許多批判,但這一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 題集|05 機能主義心理學及其貢獻;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
    評價:機能主義大大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發展道路,促進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認為學習使人的適應性得到提高;同時還推動了工業心理學的發展,特別是對工作環境中的人的因素的研究。高原現象布賴恩等人用實驗的方法揭示高原現象的存在。
  • 進化心理學視角下人的一些心理與行為
    (一) 最近閱讀了戴維.巴斯的著作《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學科》,發現進化心理學還挺有意思,它提供了一個有趣而獨特的視角 這本書把嚴肅的學術內容講得特別有趣,就像有些東西我們都喜歡,但是我們又說不清楚為什麼喜歡,而進化心理學更多的就是解釋我們這種潛意識中的「常識」。 書中有很多例子,都在證明人類的很多行為習慣、心理特徵都是進化出來的!用「進化」的眼光來看,很多現象讓人為之一振、耳目一新!
  • |進化心理學的視角
    男性讀者讀到這裡肯定心裡不樂意了,那我們就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這一問題: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生存和繁衍,生存主要是保持自己的生命得以存續,說白了就是衣食住行,當然還需要對抗外來侵襲,而繁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人類在得知自己自己無法永生的情況下,就通過生殖和哺育後代來達到延續生命的目的。聽起來非常直白且容易理解,這就是進化心理學的特點。
  • 進化心理學:從「伊甸園」神話,到心理認知和機械認知的轉變
    進化心理學強調我們適應過去的方式比適應現在的方式有一個不幸的暗示,它表明我們原始的狩獵-採集環境就是某種伊甸園,我們的祖先是特別地適應了這種伊甸園,現在我們從伊甸園中得到了足以懲罰性後果驅逐的。進化心理學的「伊甸園」神話之所以具有吸引力,部分原因在於它似乎讓那些相信它的人擺脫了三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的束縛:1、由於進化的伊甸園在非洲,我們都是一個種族,基本上是非洲人(所以種族主義的指控沒有問題)。2、考慮到進化的伊甸園早已消失,我們的進化就結束了,所以自然和性別選擇不再有效(所以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性別歧視沒有問題)。
  • 突破達爾文進化論解釋困境
    當我們回到達爾文理論推理的邏輯起點,就會得出與進化論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個結果將引發我們對人與世界關係的重新省思。突破「被動進化」的解釋範疇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達爾文並沒有為環境變化與物種形態變化之間的邏輯關係提供論證,但他卻把物種變化的最終原因的解釋權交給了「盲目」變化的環境,使得一切物種的演化都變得「盲目」。為此,進化論的理論前提受到質疑:物種進化到底是否純粹是偶然被動的?物種形態的變化是否只能漸變?
  • 焦慮居然是從我們進化過程來到!從進化心理學講焦慮症
    在你想到的情境當中,至少有一個涉及別人的消極評價,或是被別人拒絕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別人的消極評價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其實都是常見的焦慮來源。  關於焦慮的來源,我們可以從人類的心理進化來解釋。根據這種解釋呢,我們對消極社會評價的反應與我們的祖先是相同的。我們繼承了在特定情景中緊張焦慮的傾向,也正是因為這種焦慮體驗使用人類世世代代生存了下來。根據進化論,我們人類生理特徵的進化是因為它能夠幫助物種戰勝環境,挑戰和繁衍後代,而這一過程的關鍵就是自然選擇。也就是說,物種中有些個體擁有一些先天特徵,能夠幫助他們應對並戰勝自然環境的威脅。
  • 進化心理學是如何解釋人類會產生追尋人生意義這類想法或者行為的...
    進化心理學是如何解釋人類會產生追尋人生意義這類想法或者行為的?它對我們的生存和繁衍也就是所謂的基因延續有什麼意義嗎?一種觀點認為,人類這種特殊的心理癖好是語言和心智進化所導致的結果,心智進化為我們思考諸如「意義」、「價值」這種抽象概念提供了基礎,而語言則提供了載體,你可以想像一下,沒有語言怎麼去描述種抽象概念。
  • 【1203期】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解讀進化心理學
    這些人性的例子在人類進化中有著怎樣的功能?兩性行為迥然差異的背後,又暗含著怎樣的策略?是基因決定的生物性特徵,還是後天環境的潛在性作用?這些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帶著對這些問題探究的興趣,許多同學走進了夏季學期張雷教授開設的進化心理學課堂。
  • 其實不然,心理學的解釋恰恰相反
    但在心理學的解釋中,卻有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他們認為聰明的人反應比較遲鈍,而智商不高的孩子反應會比較「快」,這是為什麼呢?一、從無意識的角度來看無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也被稱為「下意識」,它與我們平常所說的潛意識不是同一個概念。
  • 當進化心理學遇上佛學:原來世間的種種道理,佛陀早已言明
    作者羅伯特·賴特是一位研究進化心理學的教授,曾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他在學習和練習冥想的過程中,依靠自己深厚的心理學知識和科學思維去理解佛學,並且整理和總結成書,對佛陀的思想進行了心理學角度的剖析和論證。從書中可以總結出一條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原來世間的種種道理,佛陀早已言明。佛陀曾說,人生充滿無盡的苦。
  • 進化心理學:你眼中的世界,不過是大腦製造的「幻覺」 |世界是真實...
    隨著進化心理學研究的逐漸深入,這個秘密正在被揭開。 羅伯特·賴特—— 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 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 他認為: 自然選擇就會讓我們的大腦產生「幻覺」。
  • 戴維·巴斯《欲望的演化》:男人愛貌,女人愛才,進化心理學的鍋
    所有這些問題的背後,歸根究底都和進化心理學的機制密切相關。本書作者戴維·巴斯,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心理學系教授,在人類擇偶策略的科學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聲望,是進化心理學領域的集大成者。巴斯教授已經出版有 9 部著作,發表了200 多篇學術論文,同時獲得過眾多獎項,包括美國心理學會(APA)頒發的心理學早期生涯傑出科學貢獻獎和斯坦利·霍爾獎。
  • 進化心理學:父母為何「逼婚」-光明日報-光明網
    今天,我們更想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進化心理學是心理學和進化論結合的新興科學。自上世紀80年代產生以來,成功揭示了人類社會許多紛繁複雜的現象。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心理是一整套信息處理的裝置,是由千萬年的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其目的是處理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狩獵等生存過程中所遇到的適應問題。
  • ——讀《什麼是心理學》
    《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顯然是一本講心理學的書,但我還沒讀完,它便不僅顛覆了我對於心理學的認識,首先就把我對於科學的認知刷新了。本文梳理總結「什麼是科學」的筆記。主要內容來自《這才是心理學》,也加入一些我從別處聽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