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居然是從我們進化過程來到!從進化心理學講焦慮症

2021-01-09 網易

2020-04-29 16:03:36 來源: 雨檸影視視頻

舉報

  

  想想最近讓你感到焦慮的事情,也就是說最近能讓你感到緊張,煩躁或焦慮的兩三件事情是什麼?

  我們說,直接能夠威脅到一個人生命財產的事情,比方說地震或者遭遇搶劫,這呢,當然算是焦慮的來源。但是在我們絕大多數人所列的焦慮清單上,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此類事情。相反呢,多數人想到的事情是當眾講話,在聚會上做了傻事,或者和朋友鬧了矛盾。換句話說呢。在你想到的情境當中,至少有一個涉及別人的消極評價,或是被別人拒絕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別人的消極評價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其實都是常見的焦慮來源。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非常的害怕別人的消極評價或者是拒絕我們呢?關於焦慮的來源,我們可以從人類的心理進化來解釋。根據這種解釋呢,我們對消極社會評價的反應與我們的祖先是相同的。我們繼承了在特定情景中緊張焦慮的傾向,也正是因為這種焦慮體驗使用人類世世代代生存了下來。根據進化論,我們人類生理特徵的進化是因為它能夠幫助物種戰勝環境,挑戰和繁衍後代,而這一過程的關鍵就是自然選擇。也就是說,物種中有些個體擁有一些先天特徵,能夠幫助他們應對並戰勝自然環境的威脅。比如說惡劣氣候,天敵和食物匱乏等這些倖存者比其餘不能夠適應環境的個體會更加容易繁衍後代,並且把它們的特性遺傳給後代。

  

  經過世代的選擇,物種特性得到進化,自然選擇是這些物種發展了,能夠幫助他們生存繁衍的特點。而那些未能形成這些特徵的物種就會滅絕。在許多情況下,生理特徵之所以能夠進化,是因為進化為物種提供了克服那些嚴重威脅物種生存的困難的方法。例如對人類來說,疾病問題,因為免疫系統的進化而得到解決,刀割或受傷導致流血致死的問題是人類進化出了凝血機制。但是這並不等於說這些特徵是因為需要才產生的。相反,根據進化論呢,人類物種是因為進化才得以生存。進化人,理論學家認為,正如自然選擇過程導致了人類某些生理特點的進化一樣,這一過程對心理機制也起作用。很多精力機制是人類特有的技能,它們是人類有效的應對日常的問題和需要,經過自然選擇有利於人類生存和繁衍的心理機制被保留了下來,而不能應對生存挑戰的則被淘汰。經濟學家認為,人類天生就有從屬和依附於群體的需要。不難想像在一起勞作的物種比並非如此的物種會生存得更好。

  研究還表明,我們每個人呢都有從屬於某個群體或者加入某種關係的迫切需要。因此,當我們被社會群體排斥或拒絕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非常的痛苦。你可能已經意識到,引起焦慮的很多事情其實都與社會拒絕有關,所以呢。淨化人格心理學家認為,焦慮是為了滿足物質需要而進化來的,而我們所謂的很多人類本性可以被看作是大量的心理機制。擁有這些心理機制,人類也才得以生存好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進化心理學視角下人的一些心理與行為
    這本書把嚴肅的學術內容講得特別有趣,就像有些東西我們都喜歡,但是我們又說不清楚為什麼喜歡,而進化心理學更多的就是解釋我們這種潛意識中的「常識」。 書中有很多例子,都在證明人類的很多行為習慣、心理特徵都是進化出來的!用「進化」的眼光來看,很多現象讓人為之一振、耳目一新!
  • 性選擇已成為人類進化的主導動力,人類所有焦慮本質上是進化焦慮
    ,因此進化論不再適用;二是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牽連,認為用進化論來討論人類,不符合主流價值觀;三是人類的傲慢偏見使得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通常選擇性忽略自己也可以是「研究對象」,或者說思維主體的人會不願意把自己降格為一個「研究對象生物」。
  • 別一焦慮就以為是焦慮症,焦慮和焦慮症不一樣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慢性焦慮症和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力
    巴拉什說,大腦的目的是指導我們的內臟和外部行為,使我們在進化方面的成功最大化。但問題是,進化必須做出妥協,因為它必須利用手頭的材料,往往要同時解決好幾個挑戰。因此任何優點或器官都是修補,雖然生物整體上是傑作。從理論上說,如果你能夠弄清自然選擇如何塑造了大腦,你就能夠弄清大腦工作的原理。但我們為了弄明白一個器官,並不需要知道它的進化過程。
  • 同性戀研究綜述:基於進化心理學視角
    不少學者採用多種心理量表對同性戀者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較低,存在較為嚴重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最主要的造成因素是社會歧視和家庭壓力。國內當前對同性戀群體研究的關注面比以前更加廣,包括對農村同性戀群體的研究,對低收入同性戀群體的研究,對不同民族同性戀群體的研究等,總體呈現多樣化和層次化,同時不同學科領域的橫向研究結合比較常見,尤其是文學、社會學和心理學。
  • 對話進化心理學領袖戴維·巴斯
    記者:巴斯博士,我想問你的第一件事是關於進化心理學的本質。您能向我們的讀者解釋這一新興科學的意義嗎?例子包括對蛇,蜘蛛,黑暗,高度和陌生人的特殊恐懼,這些危險對於人類在深層進化時期的生存是危險的。 進化過程是唯一已知的能夠產生這種複雜機制的科學過程,因此,心理學實際上沒有其他選擇。您可以奔跑,但不能躲避進化心理學。沒有所謂的「非進化心理學」,因為除了進化過程之外,沒有已知的因果過程能夠產生表徵心理學的複雜生物機制。
  • 與「進化心理學」親密接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習以為常但又不明所以的 「為什麼」。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都試圖從自己的學科角度給出答案,在這其中,進化心理學的崛起格外引人矚目。這方面的著作,也因新奇、幽默、深入淺出的風格,引起眾多中國讀者的興趣。不少讀者都笑言:很多有趣、無理、甚至荒誕的生活現象,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就一目了然了。
  • 2019年全國神經心理學講習班暨安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年會
    >暨安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年會2019年11月7日-9日「2019年全國神經心理學講習班」於11月7-9日在合肥梅山飯店舉辦,本次會議邀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知名神經心理學專家,講授神經心理學的最新研究進展,並提供實用的實驗演示,與參會者互動分享
  • 人類心理真的會進化嗎?初論進化心理學的視角局限
    哲學上存在不相容論到經典相容論再到新相容論的思辨,新相容論認為決定論與自由意志是相容的:在決定論的背景下,我們仍然具有自由意志。進化心理學家們對於心理機制的看法確實是一種新思路,但問題在於進化心理學將全部人性歸因於進化而來的心理機制所帶來的問題:忽略了人類意識抑或人類理性的作用。人類擁有意識,擁有理性,具有反思的能力。
  • 進化心理學解密:我們為什麼要消費?
    另一方面,我們對消費和品牌的無力控制感,可以從人類進化史上找到根本原因,進化心理學能夠告訴我們消費背後的種種隱性動機。其實,我們並不僅僅是被廣告迷惑、或出於自我放逐以及攀比才去消費的,而是因為我們能從消費中獲得自信與社會聯繫,或是找到了「酷」的感覺。了解消費深層次的意義,能讓你的消費變得更有意義,並能更好地掌控消費。
  • 當進化心理學遇上佛學:原來世間的種種道理,佛陀早已言明
    作者羅伯特·賴特是一位研究進化心理學的教授,曾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他在學習和練習冥想的過程中,依靠自己深厚的心理學知識和科學思維去理解佛學,並且整理和總結成書,對佛陀的思想進行了心理學角度的剖析和論證。從書中可以總結出一條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原來世間的種種道理,佛陀早已言明。佛陀曾說,人生充滿無盡的苦。
  • 看進化心理學的勁爆解釋
    這不,進化心理學就剛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角。  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是進化心理學?  簡而言之,進化心理學是用進化的觀點來理解人類心理或大腦的機制,運用進化論對人類心理的起源和本質以及一些社會現象進行研究。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兩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人的生理和心理機制都應受進化規律制約。
  • 進化心理學:強姦與人類早期發展
    進化心理學最近幾年比較誇張的觀點,是美國生物學家蘭迪•桑希爾(Randy Thornhill)和人類學家帕爾默(Craig T. Palmer)合出一本書《強姦的自然史》,聲稱強姦是一種自然行為,是男人的本能,是男人用於傳播基因的一種生殖策略.雖然這本書的出版受到許多批判,但這一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 【1203期】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解讀進化心理學
    這些人性的例子在人類進化中有著怎樣的功能?兩性行為迥然差異的背後,又暗含著怎樣的策略?是基因決定的生物性特徵,還是後天環境的潛在性作用?這些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帶著對這些問題探究的興趣,許多同學走進了夏季學期張雷教授開設的進化心理學課堂。
  • 人類的進化過程,是被愛篩選過程
    影片講述的是一群東南亞偷渡客歷經艱險來到韓國,但整個貨櫃內的偷渡客幾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拖著羸弱的身體僥倖逃入鬧市之中。 此人身上攜帶傳播力超強的致命流感病毒,短時間內,病毒迅速蔓延至城市的各個角落。 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進而將死亡的陰影引向所有人。
  • 進化心理學1,全程乾貨燒腦,我們是否活在大腦製造的幻覺之中?
    我們會不會像電影裡演的那樣?我們是否都活在一場夢裡?整個世界會不會只是一種虛擬實境?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這個思想實驗揭露了人類的一個根本性困境,那就是我們所體驗到的一切都是最終被轉化為神經信號而被人類所感知的,但我們無法得知這些信號是否真實。隨著進化心理學的研究深入,這個秘密正在被揭開!
  • 進化心理學2,大腦是如何欺騙我們呢?憑藉什麼能一直迷惑我們呢?
    大家好,上期我們講到了大腦會因為基因遺傳的規律做出欺騙我們思想、視覺等行為,我們也列舉了幾個實驗的例子,那麼今天我們話不多說直接上實驗。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蓬佐錯覺和強迫透視,實際上差不多高的兩個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就是矮人和巨人之間的差距。
  • 治療焦慮症五大絕招,輕鬆減輕焦慮情緒,焦慮症患者必看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強烈並且持續的擔憂和恐懼。如果您患有焦慮症,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治療。那麼除了服用藥物和接受心理輔導,我們自己如果改善焦慮的情緒呢?今天我將親身實驗的非常有效果的五大方法推薦給大家。
  • 研究顯示大腦進化可能使現代人類比祖先更容易焦慮
    美媒稱,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大腦進化過程中發生的改變可能使人們更容易焦慮或抑鬱。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經化學物質在我們大腦的認知和情感功能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日本東北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重建了人類祖先的VMAT1蛋白,揭示了VMAT1在整個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神經遞質攝取功能變化。人體由數以百萬計的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有一套特定的指令代碼,它們構成了一個生物的所有遺傳物質。這些指令被稱為基因組。此項研究的兩位作者是日本東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佐藤大気和教授河田雅圭。
  • 題集|05 機能主義心理學及其貢獻;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
    生物學流派的貢獻證明了關於人格發展「白板」說的實際局限性;強調實證研究;把人格心理學與生物學原理聯繫在一起。生物學流派的缺陷在於,研究者很難對自己的某些觀點予以直接驗證,很多推論直接操縱變量是不可能的,證明因果關係也十分困難,尤其是進化心理學學者,自圓其說的推論和演繹的論斷缺乏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