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
「我會不會活在一場夢裡?」
「世界會不會只是虛擬實境?」
你有沒有,哪怕一秒,思考過這個問題?
美國哲學家普特南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brains in a vat)」探討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假設一個邪惡科學家將你的大腦從人體中取出,放在營養液的缸中,超級計算機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遞和原來一樣的各種神經信號,讓大腦活在一個完全仿真的虛擬實境中。
在這個虛擬實境中,天空、大地依然存在,聽覺和視覺都可以被輸入,大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任何記憶。
就比如現在,你看到的這個視頻,只不過是大腦被輸入的一串代碼而已。
你可能會歪嘴一笑,覺得這樣的懷疑太過荒誕。那麼,問題來了,你如何能夠確認,此時此刻的你,不是活在這樣的虛擬實境之中?
這個思想實驗觸及到了人類的一個根本的困境:人類所體驗到的一切,最終都要轉化為神經信號而被我們感知。而我們無法得知,這些信號是否是真實的。
隨著進化心理學研究的逐漸深入,這個秘密正在被揭開。
羅伯特·賴特—— 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 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 他認為:
自然選擇就會讓我們的大腦產生「幻覺」。
自然選擇只關心基因的傳遞。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我們的一切感覺、情緒、思維和行為都服務於這個目的。如果扭曲現實是有利於基因傳播的,那麼,大腦就會這麼做。
羅伯特·賴特說到:進化心理學研究的是大腦如何由自然選擇設計來誤導我們,甚至奴役我們的。
今天,我將結合羅伯特·賴特的新書《洞見》,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如何解釋,我們如何活在大腦設計的幻覺之中。
人生幻覺之一:我的感覺是真的。
實際上,我們的感覺會欺騙我們。
方塊A和方塊B的顏色明明是一樣的,但在棋盤中,我們看到的卻一暗一明。更陰暗的是,即使我們在理智上知道它們倆的顏色是一樣的,但我們的感覺還是會欺騙我們。
這就是這是非常著名的「棋盤陰影錯覺」。
再來看一個「柴契爾效應」的錯覺試驗。
乍一看,這兩張圖似乎都是同一個人,而且沒太大違和感。但如果你膽敢把它倒過來,就會發現……
下面這一個叫做特克斯勒消逝(Troxler’s fading)效應。
盯著圖中的十字架別動,缺口轉動一圈兩圈後,你發現了什麼...
再看看這個,蓬佐錯覺(Ponzo illusion)+強迫透視(Forced perspective)
實際上差不多高的兩個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就像是侏儒和巨人之間的差距。
神經學家派屈克·卡瓦納(Patrick Cavanagh)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大腦為我們編造的故事。」
你聽說過幻肢痛嗎?
神經學家拉瑪錢德蘭發現,一些被截肢的患者,會感覺被切斷的肢體仍在,並且會發生疼痛感。據臨床報告,50%以上的截肢病人術後伴有幻肢痛。
「我的左腿明明已經沒了,但有時候還會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想想看,知覺,作為接收信息最基礎的層面,都不是客觀真實的,我們的世界又怎麼可能是客觀真實的呢?
人生幻覺之二 :得到Ta,我就會幸福。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特別特別渴望一個東西,但是得到之後,快感會快速地消退,發現也不過如此。
這可能是夢寐已久的妹子、凱子、房子、車子、票子,但一旦得到之後,一切就會歸於平常,我們又需要尋求新的刺激,樹立新的目標,不然就會覺得索然無味。
心理學中有個相關的概念叫做:「享樂跑步機」(the hedonic treadmill)。
我們渴望快樂,於是拼命地追逐想像中的快樂,但卻只是在原地跑步——你的主觀快樂水平很快就會跌落到原點。
神經科學研究也發現,當我們渴望某樣東西,大腦會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產生「快樂」、「著迷「。而當我們真正得到的時候,多巴胺的分泌反而減少了。
為什麼我們會陷在這種追逐快樂的幻覺裡無法自拔呢?
羅伯特·賴特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解釋:「自然選擇不僅不關心真相,也不關心我們的長期幸福。如果一種幻覺有利於我們祖先的基因傳播,自然選擇會毫不猶豫地迷惑我們,使我們分不清什麼能夠帶來持久的幸福、什麼不能。」
那麼,自然選擇如何設計,可以達到「最大化基因傳播「的目的呢?
賴特教授提出了三個基本原則:
1、自然選擇會讓實現某些目標帶來快感;
2、這些快感不能長時間持續;
3、讓動物的大腦應該更多地關注「實現目標就能帶來快感」這件事,而不是快感很快會消失。
這樣,我們就會無意識地、不受控制地一直追求那些稍縱即逝的快感。
叔本華曾說,「人生就像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中擺蕩。」
人生幻覺之三:有一個始終如一的我。
或許我們人生中最大的幻覺就是以為存在一個高級的「意識自我」(the conscious self)。
進化心理學的一些研究認為,我們的思維是模塊化的。我們的大腦裡有多個專門的模塊,分別代表著不同的「自我」。而且這些模塊並不受「意識自我」的領導,而是一個自由組織的體系。
認知神經科學之父加扎尼加教授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個「狗吃狗的世界」,不同的「自我」互相競爭。你最終意識到的「自我」,其實只是在一個特定時刻佔據了主動的「自我」罷了。
有一種病人叫做裂腦人(Split-brain patient),他們的胼胝體被切除了,左右半球就徹底分隔開來了,左腦控制包括右眼的右半側身體,右腦控制包括左眼的左半側身體。
在一個著名裂腦人試驗中,研究員在屏幕上顯示視野分隔的兩個圖像,並要求 裂腦人看到圖像後,口頭以及按動按鈕來完成報告。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而當他左眼看到圖像時,一邊左手狂按按鈕報告自己看到了……一邊說他什麼都沒看到,
很多裂腦人還經常會出現這種左右手互懟的情況,比如右手把一個漢堡使勁往嘴裡塞,左手按住右手想要禁止進食。
左手把褲子脫下,右手又把褲子提起來。下圖中患者左手意圖控制進食。
更驚奇的是,如果右腦背著左腦偷偷發出一個指令的話,負責說話的左腦就會開始編故事。
研究員加扎尼讓裂腦人左眼(右腦)看到一幅雪景,右眼(左腦)看到一隻雞腳,然後讓他左右手各挑選一張有關聯的卡片。
裂腦人的左手(右腦)挑了一個和雪景對應的鏟子,右手(左腦)則是挑了一個和雞腳對應的雞。
當問到他為什麼要選鐵鏟的圖片,他的解釋是:「因為我要用鐵鏟給雞打掃雞籠啊!」
其實,他選擇鐵鏟因為他的右腦看見的雪景,但他的左腦並不知道右腦看見了,因此並不知道雪景的存在,但卻給自己編造了一個理由 。
通過各種裂腦人實驗,心理生物學家斯佩裡(Roger Wolcott Sperry)認為,大腦兩半球各有自己專門化的高級功能,當大腦兩半球被分離時,意識經驗也隨之被分離,結果形成了兩個獨立意識領域。
你真的是你嗎,你又是誰呢?
除了心理學之外,量子力學的研究也觸碰到了這一話題。而關於這個世界的真實和幻象,越來越多的人在進行嚴肅而深刻的討論。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就是一位堅定的懷疑者,他認為,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概率只有十億分之一。
MIT教授Rizwan Virku也是「模擬理論」的支持者,他提出:「人類、所有生物、乃至整個地球和宇宙,可能都是某種高維度生物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也就是說,你和你電腦裡的遊戲角色一樣,都只是0和1而已。」
「模擬理論」的假設,對於很多人來說,也許過於離奇,但大量研究證實了,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的確不是全然「客觀」的,很多時候,我們會被我們的感覺和想法所愚弄。
那麼,該如何打破大腦製造的幻覺?羅伯特·賴特認為,路徑之一正是正念冥想。
但問題是,你願意清醒嗎,還是你寧願活在大腦製造的幻覺裡?
在電影《黑客帝國》中,發現自己一直活在幻境中的Neo面臨兩個選擇:
吞下藍藥丸,繼續活在幻覺中;
吞下紅藥丸,打破幻境。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以上。
參考資料:
洞見——從科學到哲學,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 羅伯特·賴特. 讀創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作者:雪穎、書淇
出鏡:雪穎
後期:小魚
運營:彥子
出品:真我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