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 | 自由只是幻覺?決定論的世界

2021-02-23 32digital


日常生活,偶然恍惚,發出「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的感慨,進而產生一系列亂七八蕉的想法,例如,「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過去、未來都已經註定了嗎?」「真的有命運嗎?」「這輩子難道就是這樣?」……

 

其中,關於世界、命運、未來是否註定,亦即決定論,是科幻鍾愛的母題。

在這種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鍾,像鐘錶一樣精確走動,人們可以預知未來的一切,所以也稱為機械論。

在這一基礎上,科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例如,用牛頓力學算出的天體運動,對未來具有準確的預見性。這種觀點得到了當時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科學家的支持。

愛因斯坦在給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當決定論發展到極致,人就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人們自認為出於自由意志所做的選擇,實則也在一系列精準而機械的「因果鏈」中。

腦科學研究者們,曾做過許多實驗,結論出乎意料——人在意識到自己做出某個決定前,大腦已經發出了某種相應指令。從這個意義上,人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反而更像是大腦的傀儡。

不過科學界在實驗室裡做出的結論,不足以撼動社會倫理層面,人基於自由意志而擔負的道德義務。因為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總是能夠直覺到,自己有思考、選擇、決定自己言行的「自由」——即便在科學研究結論中這可能是一種「幻覺」。

不容否認,科幻作家極愛作哲學思考。

其中有一位優秀的小眾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

特德姜的作品,詩意而溫情,透露著極深的人文關懷。同時,閱讀他的作品,你會發現,「人根本沒有自由意志」、「人如何面對決定論的世界/宿命論的命運」、 「人如何自主能動地活著」,是他最喜歡探討的話題。

2005年,他寫過一篇超短篇《前路迢迢》,不滿2000字,卻出奇精彩、發人深省。

預測器這一簡單的裝置,宣告了一個簡單的事實:未來是既定的,無法改變,這是一個決定論的世界!

同時也讓「自由意志是幻覺」這一觀念深入人心。玩家們著魔地玩過預測器後,有三分之一會產生「運動不能性緘默」,即「醒狀昏迷」——人還活著,運動機能皆完好,但動因已消失。

為此,小說中的「我」在未來一年,發來了一個長警告信息——「假裝自己擁有自由意志」。意即提醒人們,為了健康快樂地活著,必須假裝自己擁有自由意志,即便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未來人還深刻地指出,「相信謊言」與「自我欺騙」是避免「醒狀昏迷」的唯一辦法。

表面上看,決定論的世界只是一個思想實驗,可怕之處也就不可怕了。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雖不相信決定論,卻容易陷入「運動不能性緘默」、「醒狀昏迷」的陷阱。一種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對自己的生活、未來的人生都「無能為力」的無力感、難以懷抱希望的挫敗沮喪感,如一道陰影,纏繞心頭。


特德姜說——

 

「自由意志並不存在,只是在你相信之前,它並不具有殺傷力。」

 

「現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麼。」

 

「相信謊言是避免醒狀昏迷的唯一方法。」

 

「文明如今維繫於自我欺騙之上。也許一向如此。」

 

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破「決定論」後,依然選擇相信「自由意志」的「幻覺」。

 

人生不過是心念積聚的一場 「幻覺」之夢,然而,然而。

 

相關焦點

  • 決定論與這個怪誕的世界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有足夠的理由讓人相信世界是具有確定性的。於是,決定論應運而生。拉普拉斯可以說是提出決定論的第一人,他認為只要給出宇宙中任一時刻的狀態,在理論上是能夠完全確定它的過去和未來的。也就是說,宇宙就像一個上緊了發條的表,從創生開始就以既定的方式精確地走個不停。在決定論中,自由意志是毫無市場的。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上次我們討論了決定論的一些觀點和分類。可以看得出它這樣的觀念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那麼如果拒絕決定論又會是怎樣的呢。世界是否是決定論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如果上一節的論證成立,如果我們接受決定論,我們似乎就無法說明人類的自由和責任。但是變換一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看:或許這個難題是由於接受決定論所造成的呢?也許我們放棄決定論,難題就會消失了呢?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書中由此引起了對自由意志和決定論的討論:有可能預先知道未來的事嗎?不是猜測,而是真真切切知道,百分之百確定,而且知道每一個細節。這可能嗎?……這裡有個自由意志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喜歡把它跟一個寓言聯繫在一起。這個寓言說的是一個人站在歲月之書前,這本書按時間先後記載了過去與未來的一切事件。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再比如,法國哲學家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宣稱:沒有決定論,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概括而言,歷史非決定論的根據主要源自兩個理論:一是濫觴於人道主義高揚的人的主體性,它從理性上確認了個人的自由意志;二是濫觴於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與「不確定原理」,它從微觀世界的性質上拒絕了歷史決定論。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嚴格的決定論者有科學式的決定論,主張每日所有事件均有起因,宇宙中沒有事物發生是沒有自然起因的,因為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每個人類的行為或決定簡單來說只是一種自然事件,這可以用演繹三段論法而得到。行為學派和應答心理學即以此為由主張應客觀觀察所有自然現象。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思想就成為了對抗決定論的武器,於是自由意志之說誕生了。打破命運的枷鎖——自由意志有意思的是,自由意志這一論點產生竟然是為了維護「神的權威」。在上面曾經跟大家提到過,宗教是宿命論的絕對擁躉,但是隨著人們思考越來越深入,宿命論在宗教的教條或者經文中就會出現前後矛盾。
  • 自由意志的死亡會毀滅我們的法律跟道德責任嗎?
    自由意志專題當哲學家依然為上千年歷史自由意志議題激烈爭辯之時,科學家也參戰了。近年,心理學家Daniel Wegner(2002)與腦神經科學家Sam Harris(2012)更揚言已有科學證據表明,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但人怎可能沒有自由意志?
  • 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關於預測未來,有兩種理論:決定論和隨機論。一,決定論。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但若世界完全是由決定論控制的,就意味上帝的存在,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被事先決定了,人類就沒有自由意志。
  • 形象的哲學科普:斯賓諾莎的「兩面理論」,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
    哲學中總有著形形色色的精彩問題,它們或許彰顯了超常的腦洞,或許從生活細微入手,挖掘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視角……今天我們要介紹哲學史上的重要人物——斯賓諾莎。他提出的建立在「泛神論」基礎上的「兩面理論」,對於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關係問題的解答,有著深刻意義。
  • 心理學中的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論
    劉翔平在《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撰文認為,西方主流心理學中既存在著一味模仿自然科學,過於推崇實證和實驗方法,只重視數量研究的傾向,同時還有另一種重視研究人的自由意志、意義、意識覺知和價值的人文主義心理學思想。
  • 自由意識與宿命論的對決
    決定論(宿命)與非決定論的討論挺有意思的。可預測,指準確預測,與決定論確實是可以分開的。比如,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史達林未能預見。只要觀察是有限的,可測不可測不能說明決定非決定。  自由意志就使事情更複雜了。有自由意志使(假設)具有全局觀測能力的人(神?),也失去準確預測能力,並使決定論(宿命論)失去立足之地。  在討論決定論問題時……講的預測只討論準確預計。
  • 決定論是哲學中的一個論點,斯金納聯繫哲學概念,維護了決定論
    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決定論。 決定論的主要觀念就是那些關於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觀念。決定論認為,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原因,也就是說,「X導致Y」的意思是:如果事件X發生了,那麼事件Y也必然發生。強硬決定論認為決定論為真,決定論的真理性把自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如果每件事都是必然的,那麼任何事都是不自由的。斯金納也許是當今世界上最明確地捍衛強硬決定論的人。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隨著科學發展臻於成熟,越來越多人相信自由意志不過是一種幻覺。看看過去數百年來偉大科學家的作品,你會不由得相信科學確實已經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達爾文表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固定法則的結果。」既然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行為當然也是自然律的結果,無關乎個人的意志。一九二九年,愛因斯坦以更強烈的語氣說道︰「所有的事物,從開始到終了,全受制於我們無法掌控的力量。
  • 10.3.4 檸檬酸循環Ⅲ 決定論之反唯我論
    ——洛克我痛恨一切只是教訓我卻不能豐富或直接加快我行動的事物。——歌德筆者以為,即使將這個同一世界分化降維,逃遁到多世界平行宇宙,人也依然無法真正徹底擺脫決定論,可以對抗能夠擺脫它的,是絕對的非決定論。
  • 一種文化決定論
    繼而,無法用競爭解釋的波動出現了,現代世界開始屢次崩盤。如今我感覺到的則是:「文化神秘論」色彩濃厚的細分市場產品保護的策略——讓供求關係無法輕易撼動一個產品的體系,一切都試圖奢侈品化,所謂產品卡位,廣告策略無不是試圖建立一種新的細小的亞文化市場然後實現微小壟斷,迴避競爭——對真正公平的自由市場進行抵制——當我們無法將比自由更莫測的波動列為可徵服的敵人——當我們無力反對更大的敵人,我們反對我們看得見的敵人——這也許就叫做保守主義。
  • 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矛盾,關於唯物論的幾個問題
    唯物論者認為,我們所擁有的知覺、情緒、思想都只不過是由粒子碰撞以及大腦的神經傳導所觸發的,因此心智、思考的行為只是所謂的附帶現象,皆能化約成物理性的定律。而且,我們知道吸毒之後,由於一連串的化學以及神經反應,吸毒者會產生幻覺,難道我們平常的知覺沒有可能只是被觸發的,而並不是真實的?
  • 自由意志,很可能只是錯覺
    他們的思辨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諸如宇宙決定論(即,萬事萬物按照一種可預測的方式隨時間發展,這便使自由意志成為不可能存在的東西)、非決定論(也就是,宇宙以及身在其中的我們,行為都是隨機的,這一觀點也否認了自由意志)和宇宙自由論或相容論(認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宇宙觀點在邏輯上是可以兼容的)。好,雖然這些研究流派無疑十分重要,但人們還是不禁會覺得,這些派系的觀點是毫無幫助且論證不足的。
  • 我推薦"年度新詞"--"市場決定論"
    據介紹,即日起至12月7日24時,網友可登錄央視網,推薦「描述2013年中國和世界」的一個字、一個詞,同時說明推薦的具體理由。網民推薦結束後,由主辦方推選的專家評委聯合評選各組前10位字、詞,撰寫專家組解讀意見並公布結果,隨後由網民投票評選各組首位字、詞。最終獲選字、詞將通過活動官網向大眾公布,並於12月20日舉辦揭曉頒獎儀式。
  • 自由意志能存在於我們的決定論宇宙中嗎?
    物理學家:這取決於你對「自由意志」的定義,以及你對「決定論」的界定。這兩者都是一個觀點問題,因此哲學家(以及我們其他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將有大量的爭論。如果我們的選擇是神經細胞活動的表達,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由物理力學決定的。
  • 多米諾骨牌與自由意志
    這就是「決定論(Determinism)」,即生活中所有的選擇皆註定。 既然生命都是由原子組成,那麼就要服從物理定律。 當我們以為在做自由選擇時,不過是物理定律在發揮作用。 所以,自由意志不過是個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