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2020-10-03 黑瞳宇宙探秘

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我預測明天太陽依舊升起。

原則上,定律上允許我們預測未來,但這與時間和系統的複雜度有關。

比如你可以預測你明天的行動,後天的行動,大後天的行動,但一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行動你能預測嗎?事實上你無法預測。

(女巫預測未來)

人類能預測短期和線性系統的未來,但不能預測混沌系統的未來。

關於預測未來,有兩種理論:決定論和隨機論。

一,決定論。

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

換句話說,宇宙具有某些秩序和模式,是可以被人類發現和利用的。

18/19世紀決定論統治了科學界,在這基礎上,科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在決定論的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鍾,像鐘錶一樣走動,人類理論上可以預知未來的一切。

愛因斯坦也是決定論的支持者,愛因斯坦在給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霍金也說:「簡短的回答即是否定的,也是肯定的。在原則上,定律允許我們預測未來。但在實踐中,通常計算都太難了。」

但若世界完全是由決定論控制的,就意味上帝的存在,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被事先決定了,人類就沒有自由意志。

二,不確定性原理。

與決定論相對應的是非決定論。

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他說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這表明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與宏觀物質很不一樣。

海森堡這樣表述:「在因果律的陳述中,即『若確切地知道現在,就能預見未來』,所得出的並不是結論,而是前提。我們不能知道現在的所有細節,是一種原則性的事情。」

意思是:人類無法窮盡一件事情發生的所有原因,既然不能知道事情發生的所有原因,如何能計算出來正確的結果,換句話說,未來不可預測。

馬赫則斷言,自然界既沒有原因也沒有結果。

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玻爾曾說過:「預測任何東西都是極其困難的,尤其是關於未來。

愛因斯坦不相信上帝會丟骰子,而 玻爾認為上帝不僅丟骰子而且丟到你找不到的地方。

三,宇宙由三個部分組成:決定論支持的世界、非決定支持的世界及混沌系統的世界。

很顯然若宇宙不存在某些模式和系統,人類科技無法發展,在宇宙某些部分是由決定論支配的。

但量子理論發現,微觀世界量子的行動規律是不可知的,非因果的,不可預測的。

另外宏觀世界中還存在一個混沌系統,在一個確定的系統中存在著隨機的不規則運動,其行為表現為不確定性、不可重複、不可預測,這就是混沌現象。

最後說一句,在我們這個宇宙,人類是沒有自由意志的。

因為:如果世界是決定論的,那麼我們的決定是事先被決定的;如果世界是隨機的,那麼我們的決定只是隨機事件而已。不論如何,我們都沒有「自由意志」。

相關焦點

  • 通過「計算的不可約性」理解混沌和決定論的關係,尋找生命的意義
    面對宇宙發條式的運轉,人類如何能抓住自己的命運呢?畢竟,人之所以是人,只是因為人類可以做出選擇,選擇正確的東西,讓人類的行為合乎道德並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人性。 如果有可能知道宇宙中每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麼我們就可以非常精確地預測這些粒子的未來,進而預測宇宙的未來。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自由意志的「豬隊友」——混沌理論在很長一段時間當中,由於人們並未發現「混沌理論」,而混沌理論會讓人產生一種「結果不確定性」的錯覺,從而能夠有效的反駁決定論,決定論站不住腳,自由意志自然就是存在的,這讓自由意志論大行其道。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上次我們討論了決定論的一些觀點和分類。可以看得出它這樣的觀念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那麼如果拒絕決定論又會是怎樣的呢。世界是否是決定論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如果上一節的論證成立,如果我們接受決定論,我們似乎就無法說明人類的自由和責任。但是變換一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看:或許這個難題是由於接受決定論所造成的呢?也許我們放棄決定論,難題就會消失了呢?
  • 非線性科學與決定論自然觀的變革
    非線性科學與決定論自然觀的變革 2017年01月23日 16:28 來源:《理論視野》 作者:林夏水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經濟學的決定論和機械論
    若要檢討主流西方經濟學的成功和失敗、優勢和劣勢,若要為經濟學的未來開闢新的方向,我們首先需要總結西方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理解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如何決定了經濟學的基本性格。西方科學世界觀的核心就是決定論、機械論或命定論,此為西方學術界的共識。
  • 確定性系統中的「無規」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機械決定論」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無規」運動混沌的知識。確定性系統中的「無規」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機械決定論」。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與非線性作用在無窮多自由度的複雜系統中可以促成規整性的孤子的發現相呼應,非線性科學近20年來又從另一個極端向人們展示了在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上,由確定性方程描述的簡單系統可以出現極為複雜的、貌似無規的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以來佔主導地位的「機械決定論」。對於同一個自然界,物理科學中有決定性和概率性兩種描述。
  • 量子力學是非決定論嗎?
    個人覺得,量子力學更像是打了折的決定論。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在歷史上爭執了幾個世紀,經典力學是絕對論的,尤其是在牛頓力學建立後的18世紀,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更是把決定論推向了頂峰。拉普拉斯認為,一切事物有果必有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必定遵循著某些客觀的規律,哪怕這些規律是人類永遠也觸及不到的。
  • 決定論是哲學中的一個論點,斯金納聯繫哲學概念,維護了決定論
    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決定論。 決定論的主要觀念就是那些關於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觀念。決定論認為,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原因,也就是說,「X導致Y」的意思是:如果事件X發生了,那麼事件Y也必然發生。強硬決定論認為決定論為真,決定論的真理性把自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如果每件事都是必然的,那麼任何事都是不自由的。斯金納也許是當今世界上最明確地捍衛強硬決定論的人。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迄今為止,有關歷史決定論(historical determinism)與歷史非決定論(historical indeterminism)的爭論,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1)精神決定論佔主導地位的階段。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佔據統治地位的是精神決定論,即認為人類歷史是由超越歷史的某種精神(上帝或神秘的理念)決定的。(2)因果決定論佔主導地位的階段。進入工業社會以後,佔據主流地位的是因果決定論。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非要從物理上說,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概率。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筆記 德西談自我決定論
    實驗證明:金錢等外部獎勵反而會削弱人類的行為動機。來源美國心理學家 Deci 和 Ryan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以研究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關係為起點,並基於有機辯證元理論提出了「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
  • 決定論:你是否願意去承認自己被決定,還是被決定早已是事實
    如果人們是不可救藥地自私自利的,那麼他們當然缺乏倫理事業所要求的心理資源,因此做道德的事情對人類而言是高不可及力所不能的。或許我們把人性看得光明一些,倫理學的前景就會變得光明些。即便人性比利已主義者所描繪的要光明,即便人類的確有利他的動機,如果我們把眼光投向更大的範圍,投向我們生活於其中的社會乃至整個宇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道德面臨著一個更大尺度上的挑戰。
  • 未來是否早已註定?科學表明「意識」或成推翻決定論的關鍵!
    牛頓企圖通過數學計算,來預測整個宇宙的行為。因為在牛頓的經典宇宙之中,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構成都是普普通通的最基本的粒子。假設我們可以用物理定律來計算出某一時刻所有粒子的信息總和,那麼我們肯定能夠預測任意一件事物的發展趨勢。
  • 既然決定論已死,那為什麼科學家還能前知183億年,後知50億年
    決定論,也叫因果論、宿命論,其實,人們更喜歡叫它命運,在人類歷史上,決定論一直是人類的主導思想,人們相信善惡有報,相信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因。按照決定論的思想,我們可以用今天的果,去推過去的因;也可以用今天的因推未來的的果。
  • 拉普拉斯決定論與定域實在局限性的本質探討
    1814年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宇宙中存在一個「怪獸」,它掌握了宇宙中每個原子確切的位置和動量,那麼根據經典物理學來推論,這個「怪獸」就可以知道宇宙中所有事件的整個過程,包括它的過去和未來。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決定論。拉普拉斯決定論和定域實在性在本質上是統一的,在微觀非定域實在現象尚未被發現前,人們堅信世界萬物都是遵循特定規律運動的。
  • 混沌的發現之旅,世間有多少事可以預測?輕撩混沌學面紗
    如,混沌是非周期的有序性;混沌是蘊含著有序的無序運動狀態,是有序和無序的對立統一,是從有序中產生的無序狀態。又如,混沌是一個簡單的決定論系統表現出來的一種隨機反覆的狀態;混沌是不規整的不可預測的,來自決定論的非線性動力學系統的性態。再如,混沌是決定論系統有限相空間中高度不穩定的一種運動。
  • 決定論與這個怪誕的世界
    拉普拉斯可以說是提出決定論的第一人,他認為只要給出宇宙中任一時刻的狀態,在理論上是能夠完全確定它的過去和未來的。也就是說,宇宙就像一個上緊了發條的表,從創生開始就以既定的方式精確地走個不停。在決定論中,自由意志是毫無市場的。決定論相信,宇宙完全由因果定律支配,在其初始條件確定後,所有的一切也就隨之塵埃落定了。
  • 南大新聞學者:媒介技術決定論不應被汙名化
    這種現象在傳播學和傳播思想史研究領域表現得特別明顯。很多年以前閱讀李明偉關於媒介環境學的博士論文時,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關於媒介環境學不是一種技術決定論的辨析。在面對像雷蒙·威廉斯這樣的有力論敵時,李明偉是這樣為麥克盧漢辯護的:他認為,媒介環境學在技術的產生與發展、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技術作用於社會的方式以及開放性的結論和多樣化的未來等四個方面都與真正的技術決定論有很大的不同。
  •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
    答:地理環境決定論把地理環境作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1古希臘時代,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類特性產生於氣候。柏拉圖認為,人類精神生活與海洋影響有關。希臘半島處於炎熱與寒冷氣候之間而賦予希臘人以優良品性,天生能統治其他民族。216世紀初期,法國的博丹,在《論共和國》中認為,民族差異起因於所處自然條件的不同。不同類型的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
  • 令人驚嘆的混沌理論——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哲學思考
    它與可預測性和決定論有什麼關係?如何將它應用於一般情況?定義為了理解混沌理論,有必要介紹一下它的定義:描述動態系統模型的數學,如天氣的演化等等。因此,混沌理論是研究和描述動態系統的數學,它解釋了系統隨時間變化的過程。科學家和數學家對混沌有不同的看法。對他們來說,一個混沌的世界是不可預測的,一個微小的偏差可能導致不可想像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