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決定論已死,那為什麼科學家還能前知183億年,後知50億年

2020-12-04 科學拾遺

決定論,也叫因果論、宿命論,其實,人們更喜歡叫它命運,在人類歷史上,決定論一直是人類的主導思想,人們相信善惡有報,相信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因。按照決定論的思想,我們可以用今天的果,去推過去的因;也可以用今天的因推未來的的果。理論上,世界上沒有秘密,只要有一個足夠強大的生物,如拉普拉斯妖,就能推算出世界上的所有事情,相比起來,算命只是小意思,宇宙中所有已經發生或者還未發生的事就像劇本,已經被寫好了,而人類、甚至宇宙中的天體,只是演員,存在的意義就是把這個劇本變成現實。

不過,決定論雖然統治了人類的思想幾千年,但是垮臺起來也很快,一方面是人類不再相信決定了的命運,另一方面是微觀領域否決了決定論,而微觀領域是物質的基礎,微觀世界都不行,宏觀世界肯定也不行。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在北京,那麼可以預測,他要麼繼續待在北京,要麼離開北京;但如果一個人同時待在北京、上海、重慶,你還怎麼預測他下一步的位置?

因此,一方面是科學上否決了因果論,另一方面是變化了的人類不再相信命運,在這樣的背景下,決定論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不過,人類真的不再用決定論了嗎?事實不然,科學離不開決定論,因為科學就是在因果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科學家通過現在觀測到的現象,儘管這些現象和整個宇宙比起來,不算什麼,但科學家仍然以這些極度殘缺的果,去推測180多億年前宇宙完整的因,不僅推測出宇宙大爆炸,甚至把宇宙大爆炸時期的情景描寫得十分詳細,好像真的發生過一樣,而且科學家更是用現在的因去推未來的果,就像太陽,科學家推測,太陽會在50億年以後走向滅亡。

這就非常尷尬了,科學家一方面不相信決定論,另一方面又用決定論來研究科學,這種狀態下不出問題才怪。所以,現在的科學舉步維艱,困難重重,隨便舉個例子,比如科學家想觀察電子的粒子性,電子就表現出粒子性,科學家想觀察電子的波動性,電子就表現出波動性,那麼,電子到底是什麼樣子呢?科學家無法回答,因為他們也無法看到電子同時表現出波動性和粒子性的樣子。在這種情況下,就有科學家提出,不管電子的真正的樣子是什麼,對我們都沒有意義,我們看到的電子是什麼樣,電子就是什麼樣,很顯然,這樣的觀點已經偏離了科學,但又無可奈何。

總結,科學雖然推翻了決定論,但是科學也離不開決定論,科學家在某些方面否定決定論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在用決定論預測著過去和未來,因此,科學家才能推測出180多億年以前的宇宙大爆炸,才能預測出50億年以後的太陽滅亡。

相關焦點

  • 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科學家卻表示,人類最多還能生存1億年
    如果有一天太陽進入生命的尾聲,那麼地球也會猶如《流浪地球》中那般,隨著溫度的下降,就再也無法適合生命繁衍進化。那麼,太陽還剩多少壽命呢?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太陽還可以存在50億年的時間。不過,這漫長的50億年時間裡,屬於人類的卻連50分之一都不到,也就是說,留給人類的時間不足1億年,這是為什麼呢?
  • 太陽「燃燒」了50億年,何時才會熄滅?科學家:太陽不會燃燒
    我們人類發展的歷程也不過短短幾千年,相比起地球,比起太陽來說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據我們已知的認識,太陽至少已經存在了50億年。太陽既然已經燃燒了50億年,那它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就停止燃燒了,我們所需的光和熱是不是也將不存在了。
  • 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為什麼還沒有熄滅,它到底還能支撐多久?
    ,這些生命中還演化出人類這種高智慧生物,由於太陽在地球生命誕生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人類也非常清楚如果沒有太陽那麼地球生命也將不復存在,因此人們總是擔心太陽會在什麼時候熄滅,如果熄滅了那整個人類就完蛋了,不過根據科學家研究,太陽儘管已經燃燒了50億年,但是目前它僅僅只是到了中年階段,距離晚年還有50億年,也就說太陽還可以繼續燃燒50億年,這樣人們就放心了,50億年的時間還有很久很久,根本不用杞人憂天。
  • 未來50億年等待地球的事物
    作為一個更具好奇心的人,科學家已經提出了一系列科學方法來預測未來。在其中一些幫助下,您可以找到天氣預報,油價變化動態,匯率上漲等。另外,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現在人類可以使用更多有關全球的未來的全球性和有遠見的預測。包括這個問題的答案-未來50億年地球還在等待什麼?生命之源會成為死亡的原因嗎?
  • 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為何人類只能在地球上生存10億年?
    引言:太陽還能持續供熱約50億年,可為什麼留給人類的時間只有1/5左右?期間地球溫度、太陽引力等可能會發生諸多變化。地球已在太陽系內生活46億年之久,在這期間因太陽的照耀,地球一直保持著恰當的溫度與溼度,成為人類的溫床。
  • 為什麼地球有46億年的年齡?地球還能存在多久?
    呦呦在之前分享的地球46億年間經歷了如寒武紀、侏羅紀等10多個地質年代的文章裡,提到了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大家對地球為什麼是46億年的年齡提出了疑惑。今天呦呦給大家講講科學家們是怎麼知道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壽命了。隨著DNA技術的發展,人類終於發現自己的祖先起源於非洲的智人。智人在10多萬年前走出非洲,隨後擴散並佔領了全世界。
  • 太陽還有50億年,殺死人類只要10億年?科學家:自殺性結構是關鍵
    太陽是一顆已經燃燒了50億年的黃矮星,它確實還能繼續發光發熱50億年,而且它在未來也確實會越熱,根據太陽模型的預測,大約在十億年後太陽輻射就會增加10%,估計到那時極度溫室效應確實已經讓地球生命和這個宇宙拜拜了!
  • 太陽的能源從何而來,為啥燒了50億年後還能有50億年壽命?
    太陽系最核心的天體就是太陽,如果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面就不可能存在著生命,而太陽距今已經有50多億年的歷史了,在整個太陽系的範圍內所有的晶體都能接收到太陽的溫度,那麼問題來了,太陽會不會給我們一直提供能源呢?或者太陽為什麼能夠一直給我們提供溫暖呢?
  • 太陽的能源從何而來,為啥燒了50億年後還能有50億年壽命?
    太陽系最核心的天體就是太陽,如果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面就不可能存在著生命,而太陽距今已經有50多億年的歷史了,在整個太陽系的範圍內所有的晶體都能接收到太陽的溫度,那麼問題來了,太陽會不會給我們一直提供能源呢?或者太陽為什麼能夠一直給我們提供溫暖呢?
  • 太陽壽命大約只剩50億年,一旦消失後,人類還能撐多久呢?
    只要有太陽存在的一天,那麼地球上的萬物就能夠繼續繁衍下去,但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數據來看,目前太陽的壽命或許只剩下50億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到了未來太陽消失後,人類又能夠撐多久呢?太陽的誕生在45億年前,銀河系邊緣有一片巨大的氫分子雲,在受到引力的影響後發生了坍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物質開始聚集,於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球體,隨著宇宙的演變和時間的推移,這個巨大的球體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內部的核心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高。就在某一時刻,核心區域開始釋放能量,一顆能夠散發光和熱的星球由此誕生,這便是太陽。
  • 50億年後,太陽將迎來終點,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根據科學家們觀察的情況來看,如今太陽大約45.7億歲,而對於一顆黃矮星來說,壽命大致為100億年,所以說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太陽會怎麼變?那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全部消耗殆盡,而氫元素是太陽的核心物質,一旦它全部消耗完,太陽的核心就會發生坍縮,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這個時候太陽的外殼也會不斷膨脹,向紅巨星演變。當太陽將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之後,它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這個時候就會發一場超新星爆炸,演化為一顆白矮星。太陽在50億年後,走出終點的命運很難改變,而地球的命運跟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生命。
  • 50億年後,太陽達到終點,到時候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根據科學家們觀察的情況來看,如今太陽大約45.7億歲,而對於一顆黃矮星來說,壽命大致為100億年,所以說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全部消耗殆盡,而氫元素是太陽的核心物質,一旦它全部消耗完,太陽的核心就會發生坍縮,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這個時候太陽的外殼也會不斷膨脹,向紅巨星演變。 當太陽將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之後,它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這個時候就會發一場超新星爆炸,演化為一顆白矮星。太陽在50億年後,走出終點的命運很難改變,而地球的命運跟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生命。
  • 50億年後,太陽將迎來終點,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根據科學家們觀察的情況來看,如今太陽大約45.7億歲,而對於一顆黃矮星來說,壽命大致為100億年,所以說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全部消耗殆盡,而氫元素是太陽的核心物質,一旦它全部消耗完,太陽的核心就會發生坍縮,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這個時候太陽的外殼也會不斷膨脹,向紅巨星演變。當太陽將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之後,它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這個時候就會發一場超新星爆炸,演化為一顆白矮星。太陽在50億年後,走出終點的命運很難改變,而地球的命運跟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生命。
  • 那為什麼太陽系,自行運轉了46億年!
    那為什麼太陽系,自行運轉了46億年!大家都知道,永動機是一種可以在不從外界輸入能量的情況下,持續運動和對外工作的機器。無數科學家已投入永動機的研發中,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因為永動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但是有些人提出了疑問,既然永動不是可能的,那為什麼星系一直在自己工作,甚至我們的太陽系已經運行了46億年。根據這個原理,人類可以創建永動機嗎?
  • 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但人類只有9億年,9億年後人類將何去何從
    億年,但人類只有9億年時間,9億年後會發生什麼?根據科學家估計,太陽還有50億年的壽命,5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完全失去能量。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地球也還有50億年的時間呢?其實地球的壽命比我們想像中的要短很多。
  • 太陽壽命還有50億年,人類最多卻撐不過1億年,這是為什麼?
    太陽滅亡過程其實不用杞人憂天,科學家預測,太陽的壽命有100億年,如今才過50億年,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因此人類完全可以用50億年時間發展成為宇宙七級文明,從而在宇宙中找到新的家園進行星際移民,從而延續人類文明;科學家同時還表示,雖然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但是並不代表人類還有50億年的時間,確切的來說,人類只剩下不到
  • 科學家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那宇宙大爆炸前有什麼
    1927年,33歲的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他認為宇宙開始於一個小小的原始「超原子」的災變性的爆炸。兩年後,美國的天文學家哈勃提出了哈勃定律,並以此推導出了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確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40億年前。現在,科學家經過精確地計算,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
  • 科學家推測50億年後地球毀滅,人類:我能存活到那時候嗎?
    地球至今依舊存在了46億年的時間,然而人類才存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人類的這幾百萬年時間對於地球來說只是九牛一毛的時間,但人類卻已經預測到了地球最後會如何走向滅亡,對!你沒有聽錯,就是整個地球都會消失,而這個推論是科學家推測出來的。
  • 既然宇宙無限大,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宇宙只有137億歲?
    宇宙無限大,為什麼人類卻認為它只有137億歲?眾所周知,關於宇宙的大爆炸的理論是,在137億年前,宇宙從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中爆炸,隨後產生了世間萬物。於是科學家認為宇宙的年齡是137億年,但是137億年之前呢?如果我們認為宇宙是無限大的,為什麼我們認為宇宙只有137億年的歷史?假設它無限古老,我們只能觀察到它的頭137億年,這難道不是更符合邏輯嗎?
  • 太陽壽命或只剩50億年,如果太陽消失,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只要有太陽存在的一天,那麼地球上的萬物就能夠繼續繁衍下去,但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數據來看,目前太陽的壽命或許只剩下50億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到了未來太陽消失後,人類又能夠撐多久呢?太陽的誕生在45億年前,銀河系邊緣有一片巨大的氫分子雲,在受到引力的影響後發生了坍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物質開始聚集,於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球體,隨著宇宙的演變和時間的推移,這個巨大的球體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內部的核心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