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所以能夠在地球上生存數萬年的時間,其實除了地球必備的資源外,太陽所釋放的光和熱也成為了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只要有太陽存在的一天,那麼地球上的萬物就能夠繼續繁衍下去,但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數據來看,目前太陽的壽命或許只剩下50億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到了未來太陽消失後,人類又能夠撐多久呢?
太陽的誕生
在45億年前,銀河系邊緣有一片巨大的氫分子雲,在受到引力的影響後發生了坍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物質開始聚集,於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球體,隨著宇宙的演變和時間的推移,這個巨大的球體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內部的核心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高。就在某一時刻,核心區域開始釋放能量,一顆能夠散發光和熱的星球由此誕生,這便是太陽。
按照太陽的能量釋放來看,到了未來,太陽也會變得更熱更大,而太陽的能量也影響著地球上的環境,地球的氣溫也會隨著太陽而繼續升高,如果到達某個臨界值後,地球的環境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如果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走出地球,那麼或許我們的文明也會走向終結,也變成一顆渺小的宇宙塵埃。
太陽消失後,地球會怎樣?
到了50億年後,太陽的生命也會迎來終點,太陽系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地球上的植物是需要太陽光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因此不出幾天地球上的植物便會死亡。當太陽消失第一周後,地球的溫度很快就會下降。這個時候人類還是有著儲備的燃料的,但是這些燃料並不能夠完全支撐人類的生存,如果太陽消失一年以後,那麼地球的溫度也會到達零下240度,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如果無法找到第2顆星球,那麼或許只能夠去到地下生存。
在這樣的溫度下,地球上的海洋也會迅速結冰,演變成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溜冰場,如果人類無法逃離地球,找到一顆新的宜居星球,那麼等待我們的便只有一個結局。在宇宙中其實也有比太陽更大的恆星,但是它們的壽命只有十億年左右,如果在這些恆星的周圍有一顆已知星球,那麼這顆已知星球的壽命也不會特別長。
人類的希望
按照科學家的說法來看,其實在宇宙中有一類恆星的演變是非常適合生命生存的,那就是紅矮星,一般來說紅矮星的地表溫度是比較低的,質量一般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一半。在銀河系與中,紅外星所佔的比重達到了7%,在銀河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科學家就曾經發現過一顆紅矮星,它的耀斑活動比較少,因此科學家認為,這或許很有可能存在生命。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了,為什麼說太陽消失後,人類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了紅矮星上呢?其實這是因為紅矮星的壽命比較長,而且活動也比較穩定,按照人類的科學技術來看,10億年的時間其實對於人類是非常漫長的,在這段時間裡人類或許早就已經找到另外一顆生命星球了。
當然這其實也是科學家針對未來所作出的猜測,雖然太陽只剩下50億年的壽命,但是對於人類來說,這個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或許還沒有等到太陽消失,人類就已經去到了其他星球生存,實現了星際旅行。那個時候的人類或許已經到達了一級文明,在另外一顆星球上,繼續開創新的文明,所以太陽消失與否對於那個時候的我們來說並沒有太大影響,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