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

2020-12-06 中學地理問答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

答:

地理環境決定論把地理環境作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

1

古希臘時代,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類特性產生於氣候。

柏拉圖認為,人類精神生活與海洋影響有關。

亞里斯多德認為,地理位置、氣候、土壤等影響個別民族特性與社會性質。希臘半島處於炎熱與寒冷氣候之間而賦予希臘人以優良品性,天生能統治其他民族。

2

16世紀初期,法國的博丹,在《論共和國》中認為,民族差異起因於所處自然條件的不同。不同類型的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

3

近代決定論思潮盛行於18世紀。1748年,法國的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強調地區特徵,特別是氣候對人的氣質及制定法律的影響,認為「氣候王國才是一切王國的第一位」,熱帶地方通常為專制主義籠罩,溫帶形成強盛與自由之民族。

1881年,英國的巴克爾在《英國文明的歷史》中認為,個人和民族的特徵服從於自然法則。

哲學與物理學中的機械論思潮給決定論以有力的推動。決定論從外部自然條件中尋找人類社會發展根本動因,對反對當時的唯神史觀起過積極進步作用。

德國的洪堡寫道:「我要努力證明自然條件對道德和人類命運的經常的,無所不在的影響。」

德國的李特爾認為,由於英國位於「眾港灣從各方面包圍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為海洋的統治者」。

4

德國的拉採爾系統地將決定論引入地理學。在1882年的《人類地理學》第一卷和1891年的第二卷中認為,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理機能、心理狀態、社會組織和經濟發達程度均有影響,並決定著人類遷移和分布。地理環境野蠻地、盲目地支配著人類的命運。

拉採爾的學生,美國的辛普爾在《美國歷史及其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的影響》中認為,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特定自然環境造成的。

美國的亨丁頓在1907年的《亞洲的脈動》中認為,13世紀蒙古人大規模向外擴張是由於居住地氣候變幹和牧場條件日益變壞所致。在1915年的《文明與氣候》中認為,人類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氣候的地區才能發展。在1920年的《人文地理學原理》中認為,自然條件是經濟與文化地理分布的決定性因素。

地理環境決定論用地理環境條件解釋社會現象,誇大了地理環境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

(參見《現代地理學詞典》《現代地理科學詞典》)

專輯連結

相關焦點

  • 突破「地理環境決定論」迎來新機遇
    胡煥庸線不僅是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性,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分界線。我國人口及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胡煥庸線東南區域,西北部區域土地面積佔比接近全國的60%,但人口佔比不到全國的6%,GDP佔比不到全國的5%。我國貧困縣也主要集中在胡煥庸線兩側以及西北部區域,推動東中西部區域協調發展,主要是產業發展如何突破胡煥庸線的問題。
  • 2016考研:「地理環境決定論」與考研
    一個學校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是我們必須結合個人實際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 淺談歷史地理環境決定論
    歷史學上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是一個成熟理論,比較有代表性的見諸於亨廷頓的著作。對它的解釋也有多種多樣。域君今天就舉兩個例子。 一、地理環境對文明類型和文化基因的影響
  • 2016考研:從"地理環境決定論"來談北上廣考研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
  • 從「地理環境決定論」談考研中城市地域問題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2016考研當前,就讓我們結合「地理環境決定論」來重新談談考研中的城市地域問題。
  • 地理環境決定論:熱帶寒帶無強國?這種學說的漏洞在哪裡?
    地理環境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西方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就強調地理環境的重要性,他在自己的著作《論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一種「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理論,後世又有很多學者,思想家繼承了他的這種理論,比如拉採爾,森帕爾,布克爾等等。
  • 關於東西方的「地理決定論」
    「地理決定論」在莫裡斯的模型裡,能量獲取作為首要參數,代表著不同文明從動植物中獲取能量的能力,也喻示著它們從資源中獲取動力的能力;而社會組織方面,莫裡斯則選擇城市化作為衡量的標準,作者認為,城市化一方面與人類文明的組織能力緊密相關,另一方面也更便於數量化測量;而在獲取、組織的能力之外,信息處理對社會發展也極為關鍵
  • 中國文明歷史延續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主要是由地理因素決定的。他們言之鑿鑿:因為東亞大陸北面西面有沙漠阻隔,東面又有海洋這一天然屏障,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這種封閉的地理環境減少其與外部世界競爭的可能性,阻擋了外來文明對於中國本土的入侵,所以中華文明才沒有被打斷。他們認為中國文明是連續的,但這種連續性卻是建立在封閉的條件下的,頂多算是一種靜止的連續性。顯而易見,這種觀點是錯的,並且大錯特錯。
  • 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
    一季度GDP下降6.8%不可怕,更應該重視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8%,但這個結果不可怕,反而好於國內外各國的預期。各省市也在陸續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甚至有省份仍保持正增長。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①片面強調遺傳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心理發展是由先天、不變的遺傳所決定;②心理發展是這些先天遺傳自我發展和自我暴露的過程,與外界影響、教育無關;③外界影響和教育即使對心理發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進或延緩素質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變它的本質。
  • 從地理決定論-到宇宙的外面
    強調外在: 平原可能發展出農業文明,草原是牧業, 有礦可能會有"資源詛咒",貧瘠反倒國民堅韌.其實明眼人一看上面二者又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這時需要一個奧卡姆剃刀:給一個簡單的結論.地理決定論-科學視角科學的所有公式都有個等號,最後都可以歸結為守恆.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
  • 媒介環境學派與「技術決定論」關聯的再思考
    媒介環境學派與「技術決定論」關聯的再思考 2018年05月15日 08:46 來源:《現代傳播》 作者:謝清果 杜愷健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以往學界對於媒介環境學派的評判大多持有一種
  • 地理環境決定了人類群體的社會性格嗎?
    地理環境決定論主張的是地理環境在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16世紀的法國思想家J.博丹主張地理環境決定著民族性格、國家形式和社會進步。他認為,北方寒冷,使人們的體格強壯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熱,使人們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 聊聊地理決定論
    地理決定論是指認為人物的生活習慣及其文化特點由其地理條件而形成的理論。通俗的解釋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為什麼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能形成穩固的中央集權制度,加上後來的科舉制,使中國穩定這種狀態長達2000多年。
  • 中國經濟的「地理決定論」
    我絲毫不懷疑,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已真正看到了問題所在,也真正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特別是當官方文件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裡的「增長」二字換成「發展」之後。顯然,政府還想表達對於收入差距、環境破壞和百姓民生的關注。但是,對於當前發展方式中存在的問題,還是在用政府干預的方式來解決。這導致的一種後果可能是: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政府可能做得越多,錯得也越多。
  •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影響,這個民族形成了以武立國的習俗
    契丹騎射習俗的形成,究其根源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正是因為這種特定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契丹人以畜牧射獵為業,同時也培養了契丹人諸多的優秀軍人品質。因此說,地理環境是契丹騎射習俗和騎兵軍事素養形成的天然因素。
  • 一組有趣的地緣論觀點;今天的世界格局是由地理環境決定的嗎?
    本人認為地理決定論的正確與否有兩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地球若不處於太陽系宜居帶,能產生智慧文明嗎?)第一,科技水平高低是地理決定論正確與否的分界線,人類科技水平若突破地理環境的制約值,地理環境就不是決定性因素。
  • 南大新聞學者:媒介技術決定論不應被汙名化
    然而這通常批評的是來自政界、業界和智庫式學者的「媒介烏託邦」思想,真正學術意義上的技術決定論遠非實證研究的學者們想像得那麼狹隘,也決不是一種簡單的因果關係推論。所謂的媒介技術決定論是指人類被懸置於媒介技術營建的環境之中,其觀念和行為受制於媒介化環境的限定,因媒介技術的變革而重構。這種視角對傳播思想史研究特別有啟發。
  • 彝族深度貧困解析:從地理空間轉向社會空間
    中國古代關於地理環境與人的關係的思想亦不在少數,《管子》《禮記》《周禮》的有關記載體現了先秦時期人們如何看待人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的一種態度,而「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著東方思想家在人類社會早期對人地關係的深入思考。如果說這一時期是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萌芽時期,那麼近代西方的思想發展則促進了該理論的產生與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