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

2020-12-06 眼鏡視野

一季度GDP下降6.8%不可怕,更應該重視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

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8%,但這個結果不可怕,反而好於國內外各國的預期。各省市也在陸續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甚至有省份仍保持正增長。而這次疫情也會短暫的影響(改變)我國(各省)經濟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這個趨勢就是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個問題比疫情更應該值得關注和思考!

本期眼鏡哥就用歷年的經濟數據直觀展示我國南北經濟發展差距,並簡略分析地理因素的影響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經濟發展南增北減

首先來做個地理劃分,如下圖。根據地理緯度以及我國固有的地理形態特徵,眼鏡哥將我國劃分為三大地理片區:青藏高原所在的青藏地區,其中西藏單獨劃分,並將青海劃入北方地區;秦嶺淮河一線為南北界線,以北為北方地區(含西北、華北、東北),以南為南方地區;陝西大部在北方,劃入北方地區,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橫跨南北,單獨列舉。

根據上面的地理劃分,我們回顧一下2019年我國各省的經濟情況。如下圖,港澳臺(數據統計標準不一,僅供參考)不參與對比的情況下:

經濟增速(GDP名義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中,純北方省份僅北京和新疆,其餘大多都為南方省份。

全國平均水平以下的省份中,南方僅廣西一個,其餘全是北方省份。

7個負增長省份全位於北方。

將上圖各省經濟發展數據繪製在中國地圖上一目了然,如下圖:

如上圖所示,南方的紅色與北方的綠色形成鮮明對比,紅色越深增速越高,綠色越深負增長多,表示經濟發展失去活力、萎靡,甚至是倒退。其中首都北京真的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呀!但也掩蓋不了南增北減的事實。

南北差距擴大

一年的數據還不能充足說明,我們在看過往3年的數據。

從2016到2018的數據可以看出,南北經濟發展增速差距一直存在。無論整體增速快慢,南北差距一直存在,尤其是206、2017年較為明顯。眼鏡哥統計了近7年的GDP數據,結果完全一致。

(上圖等級劃分標準以2019年為基準)

如果將4年的GDP名義增速分布圖做個對比。會發現南北差距有擴大跡象。

南方:說好的一起增長,你慢不要緊,但你卻悄悄刷了綠。

經濟增長趨勢與地理因素相關

之所以出現上述的全國經濟南北差異的趨勢,由先天的地理因素影響所致。

如下圖所示:我國的平均降雨量總體上呈南多北少分布。南北分界線附近恰巧是800毫米降水線。事實上,我國劃分南北界限時不僅以秦嶺淮河一線地理為標準,同時也考慮了氣候因素,降水量就是其主要因素。

800毫米降水線也是我國農作物形態的分界線,以北小麥為主,以南水稻為主。同時自然生態也是差別巨大,如下圖所示,衛星圖上南方全部被綠色覆蓋,代表著富饒的動植物生態,物產豐富,而北方很多地方確實黃色(黃土、沙漠、戈壁),自然生態環境較南方,天壤之別。

與此同時,由南往北。越往北(緯度越高)的地方,年平均氣溫越低(天氣越寒冷)、冬季時間越長,無論是農業生產、工業製造、基礎建設還是現代服務業都將越來越受限制。生產活動受限越大,經濟發展難度越高。

在沒有特殊的地形優勢(河流)、礦產資源、政策傾向等利好因素下。越往北經濟發展越緩慢。

對比下面的省份劃分圖,先天地理環境因素所造就的結果與前文的經濟趨勢結論完全一致。

總結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先天因素(地理、氣候)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疫情之後,首要的還是要思考如何能全國經濟均衡發展。「與天鬥」是靠首都北京這樣的地位優勢?還是新疆這樣的資源和民族政策優勢?還是靠「南水北調」這樣的超級工程(基建支撐)?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的「地理決定論」
    地理有多重要我猜,如果發起一場有關如何促進欠發達地區增長,實現區域間平衡發展的投票,99%的人都會贊成向欠發達地區轉移資源。可是,卻很少有人會認真地考慮「地理有多重要」這樣的問題。在新一輪的有關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爭論中,「地理有多重要」是個核心問題。
  • 中國文明歷史延續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他們認為中國文明是連續的,但這種連續性卻是建立在封閉的條件下的,頂多算是一種靜止的連續性。顯而易見,這種觀點是錯的,並且大錯特錯。地理決定論的荒謬之處主要在於:第一,這裡談的是歷史文明,但地理決定論卻想當然地將歷史中國當作一個固定的前提,而不是一個由各種制度、文化、思想、經濟、技術、族群、地域共同持續建構的範疇。
  •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答:地理環境決定論把地理環境作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1古希臘時代,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類特性產生於氣候。柏拉圖認為,人類精神生活與海洋影響有關。
  • 關於東西方的「地理決定論」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變體——有關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爆發,即為什麼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最終在西方爆發,而並不是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東西方的比較研究,當然並不以李約瑟為發端。起碼從啟蒙時代開始,東西方的差異就已是知識分子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但早期學者大多是依旁人的記錄和敘述來評判,觀點中總是詩意多於理性。
  • 淺談歷史地理環境決定論
    歷史學上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是一個成熟理論,比較有代表性的見諸於亨廷頓的著作。對它的解釋也有多種多樣。域君今天就舉兩個例子。其最基本的觀點就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亞歐非古國正是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而被劃分為幾大類。中國、印度、巴比倫和埃及由於有大河流經,帶來廣闊的衝積平原,適宜於種植業的發展,因而形成了古老的農業聚居文明。在此基礎上逐步健全了統一國家和相對保守的政治制度、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
  • 地理空間:城市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空間的力量:地理、政治與城市發展》,陸銘著,格致出版社出版  如果說有一個因素在經濟發展政策中被嚴重忽視了,我會說,這個因素就是「空間」(地理因素理解空間的力量直接關係到城市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我在專著《空間的力量:地理、政治與城市發展》講到,今天的政策決策者和社會公眾一定要認識到經濟發展和地理之間的關係。  地理有多重要:以蘇南為例  如果發起一場有關如何促進欠發達地區增長,實現區域間平衡發展的投票,我猜99%的人都會贊成向欠發達地區轉移資源。
  • 突破「地理環境決定論」迎來新機遇
    胡煥庸線是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衝一線」,後因地名變遷,先後改稱「愛輝—騰衝一線」「黑河—騰衝一線」。胡煥庸線不僅是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性,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分界線。
  • 2016考研:「地理環境決定論」與考研
    一個學校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是我們必須結合個人實際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 同在珠三角,為何香港勝出、澳門失利,看地理決定論如何解釋
    澳門的歷史不夠波瀾壯闊,澳門的風光不夠大氣磅礴,澳門的經濟不夠蒸蒸日上,澳門的一切似乎都略顯平淡。毗鄰香港的澳門沒有發展起來,在香港躍居亞洲四小龍的時候,澳門相對落後了。為什麼澳門不能像香港那樣成為發達地區?不能掌控住、把握住天時地利人和之勢?是人的因素還是客觀因素?莫非澳門根本就不存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這個問題讓人深思。
  • 彝族深度貧困解析:從地理空間轉向社會空間
    顯而易見的是,其貧困與其所處地理環境極其不利有關。問題是:除地理環境因素外,有無其他更為複雜的因素使其長期貧困?本文嘗試以懸崖村為切入點,以地理學和社會學的想像力,從空間(space)維度解析彝族深度貧困的原因。早期的人地關係思想地理環境決定理論即地理環境整體決定人類發展的一種學說或者理論觀點[1],是綜合全面論述人地關係的學術理論。
  • 地理決定論稱:國家位置決定其是否強大,那我國為何正在崛起?
    ▲西班牙航海到達區域  地理因素對於國家的發展確實至關重要,更有甚者將地理因素作為決定性因素。在歐洲就有一批將地理因素作為大國崛起根本因素的學者,他們推出了「地理決定論」的說法,認為領土所處的氣候帶、地勢、海陸位置等地理條件對社會的變化起到決定性作用。這個理論的部分內容,確實是具備一些科學性的,  因為如今地球上的三個世界大國,就是誕生在世界上最好的三塊土地上。  02  東臨太平洋西岸的東亞是第一個地區。
  • 從地理決定論-到宇宙的外面
    強調外在: 平原可能發展出農業文明,草原是牧業, 有礦可能會有"資源詛咒",貧瘠反倒國民堅韌.其實明眼人一看上面二者又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這時需要一個奧卡姆剃刀:給一個簡單的結論.地理決定論-科學視角科學的所有公式都有個等號,最後都可以歸結為守恆.
  • 聊聊地理決定論
    地理決定論是指認為人物的生活習慣及其文化特點由其地理條件而形成的理論。通俗的解釋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為什麼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能形成穩固的中央集權制度,加上後來的科舉制,使中國穩定這種狀態長達2000多年。
  • 2016考研:從"地理環境決定論"來談北上廣考研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
  • 地理環境決定論:熱帶寒帶無強國?這種學說的漏洞在哪裡?
    地理環境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西方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就強調地理環境的重要性,他在自己的著作《論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一種「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理論,後世又有很多學者,思想家繼承了他的這種理論,比如拉採爾,森帕爾,布克爾等等。
  • 航拍「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感受獨特景觀
    航拍「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感受獨特景觀 2019-01-26 12:05: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陸春豔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4分)(3)A處:灌溉農業;(2分)主導因素:灌溉水源。(2分)B處:畜牧業;(2分)主導因素:草場茂盛。(2分)C處:種植園農業;(2分)主導因素:光熱水充足。(2分)典型例題二:(2016·全國高二課時練習)下圖中水量平衡曲線(圖中虛線)是根據降水量減去蒸發量的差值繪製而成的。
  • 從「地理環境決定論」談考研中城市地域問題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2016考研當前,就讓我們結合「地理環境決定論」來重新談談考研中的城市地域問題。
  • 地理環境決定了人類群體的社會性格嗎?
    地理環境決定論主張的是地理環境在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16世紀的法國思想家J.博丹主張地理環境決定著民族性格、國家形式和社會進步。他認為,北方寒冷,使人們的體格強壯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熱,使人們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 中國哪些地方地理位置不錯,卻沒有發展起來?
    小編是廣東的,那就說說廣東的經濟。廣東位於中國華南地區,是一個沿海省份,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當然,廣東經濟發展也很好,自1989年以來,廣東GDP一直都是全國第一,但廣東也有地理位置不錯但沒能發展起來的地區,最可惜的無疑是粵東和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