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決定論稱:國家位置決定其是否強大,那我國為何正在崛起?

2021-01-16 網易

2021-01-14 10:41:25 來源: 一遇舊人

舉報

  引言

  1492年,哥倫布背負著西班牙統治者的使命,率領3隻船舶和90名水手鼓帆行船,從巴羅斯港向大西洋深處航行。他將自己的航海經歷用《哥倫布航海日記》一一記錄,這一天,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這裡就是大陸!」神秘而廣大的美洲大陸首次出現在人們的眼中,由於率先發現美洲大陸的地理優勢,西班牙從中獲取了極大的利益,逐漸崛起為當時的海上強國。

  01

  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是背靠有力穩定的統治結構的。在新航路開闢前夕,西班牙就率先實現了中央集權,層層落實的統治手腕以及地方向中央的絕對服從,有利於籌集航海計劃所需的資本以及技術人才,為新航路開闢解鎖了第一道財政難關。而這樣的統治結構也加強了整個國家的凝聚力,

  在為航海計劃籌集資金的過程中,西班牙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連皇室也傾盡財力。

  

  ▲西班牙海軍

  正是這樣的果斷和團結,才讓西班牙在航海冒險中得償所願,逐漸崛起為海洋強國。之所以西班牙被稱為海洋強國,與其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也是息息相關的。西臨大西洋的西班牙在大航海時代擁有絕佳的區位優勢,不僅可以在陸上通道之外開闢數條海上航線,還能獲取航線裡巨大的貿易紅利。

  這是那些不具備出海口的內陸國家無法做到的。

  

  ▲西班牙航海到達區域

  地理因素對於國家的發展確實至關重要,更有甚者將地理因素作為決定性因素。在歐洲就有一批將地理因素作為大國崛起根本因素的學者,他們推出了「地理決定論」的說法,認為領土所處的氣候帶、地勢、海陸位置等地理條件對社會的變化起到決定性作用。這個理論的部分內容,確實是具備一些科學性的,

  因為如今地球上的三個世界大國,就是誕生在世界上最好的三塊土地上。

  02

  東臨太平洋西岸的東亞是第一個地區。從西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到東端大西洋的入海口,東亞土地呈西高東低的走勢,富有非常豐富的地形。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多樣的地形帶來了數不勝數的植被類型,再加上地處溫和溼潤的季風氣候區,東亞是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生產的寶地,

  在這片寶地上,誕生了一個農耕文明大國——中國。

  

  ▲中國地形圖

  在這片擁有優越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土地上,我國文明一直延續了五千多年。雖然其中經歷過挫折和沉寂,但在我國人民的智慧下,我們重新在這片土地創造了屬於中國人的復甦之路。現今我國躋身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事務中擁有充分的話語權。經濟方面,我國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大國。

  03

  在與東亞地區隔海相望的北美大陸上,也存在著一個世界大國,那就是美國。在美國937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中,有55%都是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而其中20%以上都是耕地面積,適宜發展農業的耕地面積達28億畝以上,

  為美國發展農業提供了先天的優勢條件。

  

  ▲美洲大陸位置圖

  不僅耕地遼闊土壤肥沃,美國境內氣候主要是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溼潤,適宜農業發展。在雙重優勢條件的作用下,美國的農產品、畜產品等品種豐富且數量豐足,在強大的農業支撐下,1776年才獨立的美國有了更多精力去發展金融、軍事等領域,

  只用短短兩百多年就成為了世界大國,在「一超多強」的當今世界格局中佔據「一超」的位置。

  04

  在「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出現之前,美國曾與另一個世界大國形成過兩足鼎立之勢,這個大國就是前蘇聯。前蘇聯位於東歐平原,這片平原的地理條件非常優越,400萬平方公裡的廣闊土地只有170米的平均海拔,

  在這裡森林連片、礦藏豐富、水源不竭,為蘇聯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助力。

  

  ▲俄羅斯地圖

  從前身莫斯科公國,到與美國抗衡的前蘇聯,這個國家依託優越的平原礦產資源,培養出了領先世界的工業實力,甚至使其擁有了可與超級大國美國各據兩極的資本。雖然在蘇聯解體後,兩極格局被美國的「一超」所取代,但現在的俄羅斯仍然具備強大的實力,並且是聯合國五常之一,

  在世界上擁有不可忽視的話語權,也是世界大國。

  結語

  上文所提的的三個世界大國,其崛起過程確實都受到了優越的地理條件所帶來的的正面影響,但地理條件絕非是大國崛起的唯一決定因素。具備了天然優勢後,還需要統治者的規劃韜略、人民的辛勤勞作以及多種產業間的互相良性促進,才能實現國家的興盛。唯地理論實際上是一種「形上學」的思維,也就是《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說的孤立、靜止、片面的思維方式。它否認了事物的多樣性而聯繫的多樣性,認為國家崛起只和地理相關,但實際上大國的誕生是方方面面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只是國家,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也受多重因素影響,在看待這些現象時,我們要學會全面客觀地剖析和調查,不能犯下片面的認知錯誤。

  參考資料:

  《哥倫布航海日記》

  《思想品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決定論:你是否願意去承認自己被決定,還是被決定早已是事實
    這個挑戰來自於一種對世界的本性的看法,那就是,世界是決定論所說的那個樣子。從直觀上講,如果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包括我們自己做出的行動,都是預先被決定了的,那麼我們的決策和行動,無論是好是壞,都由不得我們,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因此我們不是自由的;進而,沒有自由,也就沒有道德責任。理解和回應這個挑戰,是本章的任務。
  • 關於東西方的「地理決定論」
    「地理決定論」在莫裡斯的模型裡,能量獲取作為首要參數,代表著不同文明從動植物中獲取能量的能力,也喻示著它們從資源中獲取動力的能力;而社會組織方面,莫裡斯則選擇城市化作為衡量的標準,作者認為,城市化一方面與人類文明的組織能力緊密相關,另一方面也更便於數量化測量;而在獲取、組織的能力之外,信息處理對社會發展也極為關鍵
  • 2016考研:「地理環境決定論」與考研
    一個學校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是我們必須結合個人實際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 中國文明歷史延續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主要是由地理因素決定的。他們言之鑿鑿:因為東亞大陸北面西面有沙漠阻隔,東面又有海洋這一天然屏障,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這種封閉的地理環境減少其與外部世界競爭的可能性,阻擋了外來文明對於中國本土的入侵,所以中華文明才沒有被打斷。他們認為中國文明是連續的,但這種連續性卻是建立在封閉的條件下的,頂多算是一種靜止的連續性。顯而易見,這種觀點是錯的,並且大錯特錯。
  • 從地理決定論-到宇宙的外面
    什麼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地理決定論-科學視角科學的所有公式都有個等號,最後都可以歸結為守恆.對於一個國家F(T=0),就是指初始時刻國家內部的物質分布. 可以是資源分布, 地理和氣候(氣候本身是地理的一個副作用,不足以作為一個單獨作用量)等.F(X=X0),就是指國家的邊界. 地緣政治理論可以作為其一個外延.
  • 鄭州武漢都因地理位置而崛起,地理位置是城市發展的先決條件嗎?
    (明代九邊是典型的承擔軍事功能的城市)隨著國家數量越來越多,國家之間逐漸有了進攻和防禦的需求,於是在一些靠近邊境的險要之地,承擔軍事功能的城市誕生了。商貿、政治、交通、軍事,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四種城市類型,而地理位置,則是決定一座城市屬於哪種類型的先天性條件。
  • 2016考研:從"地理環境決定論"來談北上廣考研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
  • 突破「地理環境決定論」迎來新機遇
    胡煥庸線是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衝一線」,後因地名變遷,先後改稱「愛輝—騰衝一線」「黑河—騰衝一線」。胡煥庸線不僅是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性,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分界線。
  • 歷朝歷代為何都這麼強大?聊聊地理決定論
    地理決定論是指認為人物的生活習慣及其文化特點由其地理條件而形成的理論。通俗的解釋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為什麼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能形成穩固的中央集權制度,加上後來的科舉制,使中國穩定這種狀態長達2000多年。
  • 從「地理環境決定論」談考研中城市地域問題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2016考研當前,就讓我們結合「地理環境決定論」來重新談談考研中的城市地域問題。
  • 亞洲戰略位置最好的大國,為何卻註定無法崛起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能夠崛起的大國,其實基本上都有一個很好的戰略區位,這是發展的基礎。最典型我國之所以古代一直強大,其實也跟我國位於亞洲東部的戰略區位有關,因為老祖宗佔據了東亞地區最好的一塊大陸,使得我國的發展,那是又了很好的基礎。除此之外,俄羅斯,美國等都是如此。
  • 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我預測明天太陽依舊升起。關於預測未來,有兩種理論:決定論和隨機論。一,決定論。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
  • 全球潛力最大的國家,正在快速崛起,無人能夠阻擋
    而每個時代,國家的潛力也不相同。而從現在來看,國家的潛力大小,才真正代表未來。而現在的力量大小,其實並不可靠,反而隨時可能衰弱。這也是近代以來那麼多強大的帝國衰弱並倒下的主要原因了。而從現在來看,下面這個國家,堪稱世界潛力最大的國家,正在快速崛起,無人能夠阻擋。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樣的國家最具潛力,或者說潛力最大的國家,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其實主要是四點:第一,良好的基礎條件。
  •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答:地理環境決定論把地理環境作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1古希臘時代,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類特性產生於氣候。柏拉圖認為,人類精神生活與海洋影響有關。
  • 全球化時代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最好?哪個最差?沒有中國
    全球化時代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最好?哪個最差?沒有中國在這個全球化大趨勢下,國與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頻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每一個大國的崛起都與國家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地理位置甚至影響文明的誕生與發展,比如屬於海洋文明的一些歐洲國家在古代以貿易為主,而為大河文明的古中國則是從亞細亞的經濟轉變到小農經濟,並以其為主。而受地理位置影響的經濟基礎決定了社會的上層建築,決定該時代社會的意識形態,可見地理位置對一個國家發展多麼重要。
  • 地理環境決定了人類群體的社會性格嗎?
    地理環境決定論主張的是地理環境在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16世紀的法國思想家J.博丹主張地理環境決定著民族性格、國家形式和社會進步。他認為,北方寒冷,使人們的體格強壯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熱,使人們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 世界上哪些國家的地理位置比較好?
    七大洲共有230個國家和地區。雖然它們都在"地球村"上,但每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環境、氣候、耕地面積和自然資源儲量不同,發展速度也不同。世界的經濟發展受其地理位置的影響。有很多國家生產和生活,例如日本、蒙古、以色列、馬爾地夫、烏茲別克斯坦等。這些國家都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差的國家。當然,也有地理位置最差的國家和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以下是對這些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的簡要介紹。
  • 為何說經濟發展受地理位置的影響?
    現在海洋經濟,反而像美、英國、日這樣遠離大陸影響,能束縛較小地拋離一些傳統利益枷鎖的國家能夠快速崛起。。注意,英國並不是最先稱霸世界的國家,最先稱霸世界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但這兩國家恰恰因為過早地嘗到殖民的利益,反而鞏固了傳統利益階層,從而限制了進一步革新。那麼相對於5000年前,位居於歐亞大陸中心的古文明地區落後於現在的海洋國家。。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理位置。
  • 一組有趣的地緣論觀點;今天的世界格局是由地理環境決定的嗎?
    "地緣政治學是一種偽科學,它把地理因素提高到絕對地位,認為地理決定國家的權力,因而也決定著國家的命運。"---美國《國家間政治》作者摩根索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第一,科技水平高低是地理決定論正確與否的分界線,人類科技水平若突破地理環境的制約值,地理環境就不是決定性因素。
  • 南大新聞學者:媒介技術決定論不應被汙名化
    在這個傳播技術發展已經嚴重失控的時代,正視和重估傳播技術決定論理論價值的那一天終將來臨。關鍵詞:媒介技術決定論、技術決定論、媒介烏託邦、技術哲學長期以來,「技術決定論」作為一種汙名化的標籤,常被用以攻擊強調技術重要性的一切理論觀點。比如說,當實證主義傳播學展開對媒介環境學說圍剿時,他們就輕蔑地稱之為媒介決定論或技術決定論,並因此便認為其論敵就此變得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