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為何都這麼強大?聊聊地理決定論

2020-12-05 計算雜談

地理決定論是指認為人物的生活習慣及其文化特點由其地理條件而形成的理論。通俗的解釋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為什麼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能形成穩固的中央集權制度,加上後來的科舉制,使中國穩定這種狀態長達2000多年。這其實也是跟中國的地理環境有關的。

我們翻開中國地圖,發現我們傳統的統治區域,就是北到長城,南到中南半島,西到甘隴,東到大海。這是一片非常適合農耕的區域。北面的長城本身就是農牧分界線,甘隴往西就是戈壁,南面的東南亞現在看來自然環境很好,但古代那裡是蠻荒煙瘴,而東面的東海自不必說。

由於我們對外擴張難度很高,而內部空間足夠大,所以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發展出了燦爛的農耕文明。而農耕文明很重要是需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這一點讓我們發展出了高度發達的專制體制。因為在生產力普遍不高的前提下,只有「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

但在1840年隨著一聲炮響,當時的世界警察英國人打開了我們的國門。其實,按比較客觀的史觀,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不應該叫「鴉片戰爭」,而應該叫「貿易戰爭」。當時英國和中國開戰並不是為了買鴉片,而是為了讓中國開放並納入以大英帝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很多人不理解當時中國國力遠勝英國為什麼會敗,把這個鍋甩給了滿清的腐朽統治。其實,當時的「國力遠勝」只是幻象。當時的中國是農業國,而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是工業國。英國對中國的攻擊用現在時髦的話講是維度打擊。

現在的中國雖然已經開放了30多年,但眾多企業真的開放了麼。有人說我們有BAT,這樣的國際性大型科技公司。但BAT真是國際的麼?雖然他們都是在國外上市的公司,但主要業務卻不是國際的。如果沒有中國這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加上中國的龐大人口數量,他們很難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如今網際網路龍頭企業僅靠本土單純地發展,很難立足於全球,真正「走出去」才是硬道理。

相關焦點

  • 關於東西方的「地理決定論」
    智庫導讀「為何中國在科技發展上長期領先西方,而現代科學竟出現於西方而不是中國
  • 2016考研:「地理環境決定論」與考研
    一個學校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是我們必須結合個人實際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
  • 地理決定論稱:國家位置決定其是否強大,那我國為何正在崛起?
    ▲西班牙航海到達區域  地理因素對於國家的發展確實至關重要,更有甚者將地理因素作為決定性因素。在歐洲就有一批將地理因素作為大國崛起根本因素的學者,他們推出了「地理決定論」的說法,認為領土所處的氣候帶、地勢、海陸位置等地理條件對社會的變化起到決定性作用。這個理論的部分內容,確實是具備一些科學性的,  因為如今地球上的三個世界大國,就是誕生在世界上最好的三塊土地上。  02  東臨太平洋西岸的東亞是第一個地區。
  •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答:地理環境決定論把地理環境作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1古希臘時代,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類特性產生於氣候。柏拉圖認為,人類精神生活與海洋影響有關。
  • 2016考研:從"地理環境決定論"來談北上廣考研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
  • 從「地理環境決定論」談考研中城市地域問題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2016考研當前,就讓我們結合「地理環境決定論」來重新談談考研中的城市地域問題。
  • 中國文明歷史延續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地理決定論的荒謬之處主要在於:第一,這裡談的是歷史文明,但地理決定論卻想當然地將歷史中國當作一個固定的前提,而不是一個由各種制度、文化、思想、經濟、技術、族群、地域共同持續建構的範疇。很難想像,說東亞大陸這片廣大的地域是封閉的到底有什麼意義,實質上這片區域也根本無法形成封閉。所謂封閉的說法,表面上說的是地理,實質上針對的卻是歷史中國「文明與國家合一」的政治形態。
  • 從地理決定論-到宇宙的外面
    地理決定論-科學視角科學的所有公式都有個等號,最後都可以歸結為守恆.可以是資源分布, 地理和氣候(氣候本身是地理的一個副作用,不足以作為一個單獨作用量)等.F(X=X0),就是指國家的邊界. 地緣政治理論可以作為其一個外延.時間浩浩湯湯,作為宇宙萬物一部分的我們,乃至一個國家,時間都是無法決定的. 這兩個條件歸結為:一個國家的命運由國家內部的物質分布,以及國家的邊界狀態決定.
  • 淺談歷史地理環境決定論
    歷史學上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是一個成熟理論,比較有代表性的見諸於亨廷頓的著作。對它的解釋也有多種多樣。域君今天就舉兩個例子。這種理論在各級歷史教科書中都有出現。
  • 地理環境決定論:熱帶寒帶無強國?這種學說的漏洞在哪裡?
    地理環境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西方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就強調地理環境的重要性,他在自己的著作《論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一種「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理論,後世又有很多學者,思想家繼承了他的這種理論,比如拉採爾,森帕爾,布克爾等等。
  • 突破「地理環境決定論」迎來新機遇
    產業布局與產業發展理論中的「地理環境決定論」在產業布局及產業發展理論中有一個源於孟德斯鳩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是,自然環境條件決定了人口承載力,人口承載力又決定了人口的多少。自然環境條件較好的區域能承載更多的人口,人口多帶來較大的市場需求,容易推動一二三產的發展。
  • 【地理視野】用地圖看中國的地理優勢和劣勢, 竟一目了然!高中生必須收藏
    (這張圖很清楚的讓你明白為何: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從這張圖就可以明白,為何中國要修長城,中原精華地區一直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最強大的戰略力量,中原地區一馬平川無騎兵屏障。
  • 用地圖看中國的地理優勢和劣勢,一目了然
    一,中國的地理優勢。1,全球淨初級生產力分布圖。淨初級生產力是生產者能用於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也是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成員生存和繁衍的物質基礎。淨初級生產力直接決定了這塊土地能夠產出多少糧食,供養多少人口。
  • 中國經濟的「地理決定論」
    我們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地理和其他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的作用,而且比較了它們對一年的短期增長、五年的中期增長和長期增長(1990至2006年間)的影響有何差異。我們發現,從短期到長期,到中心大城市距離和到最近大港口的距離對於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都非常顯著。相比短期來講,在長期,到大港口的距離更顯著影響城市經濟增長。
  • 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
    一季度GDP下降6.8%不可怕,更應該重視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地理決定論:中國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與先天地理因素有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8%,但這個結果不可怕,反而好於國內外各國的預期。各省市也在陸續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甚至有省份仍保持正增長。
  • 決定論是哲學中的一個論點,斯金納聯繫哲學概念,維護了決定論
    提到哲學,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決定論。 決定論的主要觀念就是那些關於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觀念。決定論認為,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原因,也就是說,「X導致Y」的意思是:如果事件X發生了,那麼事件Y也必然發生。強硬決定論認為決定論為真,決定論的真理性把自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
  • 南大新聞學者:媒介技術決定論不應被汙名化
    另外,在媒介決定論看來,「決定」是一種直接的因果關係。媒介技術被看作社會進步的原因和施動方。通常因為更多人相信所謂的社會進步的思想,因此這種決定論的背後通常會有這樣一種假設,即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將會不斷進步,並最終實現幸福美滿的「社會大同」。這種具有強大空想成分的推斷也因此被稱為「媒介烏託邦」。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上次我們討論了決定論的一些觀點和分類。可以看得出它這樣的觀念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那麼如果拒絕決定論又會是怎樣的呢。世界是否是決定論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如果上一節的論證成立,如果我們接受決定論,我們似乎就無法說明人類的自由和責任。但是變換一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看:或許這個難題是由於接受決定論所造成的呢?也許我們放棄決定論,難題就會消失了呢?
  • 一組有趣的地緣論觀點;今天的世界格局是由地理環境決定的嗎?
    當然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真理,所謂真理都只能適用於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本人認為地理決定論的正確與否有兩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地球若不處於太陽系宜居帶,能產生智慧文明嗎?)第一,科技水平高低是地理決定論正確與否的分界線,人類科技水平若突破地理環境的制約值,地理環境就不是決定性因素。
  • 除了科學產生的「文化決定論」觀點,還有哪些觀點?
    現代物質文明的基礎如物理數學化學,如蒸汽機電燈汽車飛機計算機等,都是西方世界發明創造的產物。中國近現代科學落後,對科學貢獻的極少,與其巨大的人口數量不成比例,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心中的痛。自鴉片戰爭以來,時時都有人在追問,中國為什麼產生不了科學?是誰阻擋了中國的科學進程?中國人不會科學思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