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論是哲學中的一個論點,斯金納聯繫哲學概念,維護了決定論

2020-12-04 小容帶你看世界

提到哲學,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決定論。 決定論的主要觀念就是那些關於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觀念。決定論認為,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原因,也就是說,「X導致Y」的意思是:如果事件X發生了,那麼事件Y也必然發生。強硬決定論認為決定論為真,決定論的真理性把自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如果每件事都是必然的,那麼任何事都是不自由的。

斯金納也許是當今世界上最明確地捍衛強硬決定論的人。而我們要指出,斯金納的觀點裡存在著在我看來像是邏輯謬誤的觀點。他說,由於行為可以預測,所以它必定被決定了。那麼下面這個推理當然是正確的,即,如果(A)「行為被決定了」,那麼(B)「從原則上講該行為可以預測。

但是,因為一種行為可以預測,所以它就被決定了,這就不正確了。暫且做出這樣的假設:自由這東西是存在的,皮埃爾自由地做出遵守基督教價值觀的選擇。

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正確地預測出皮埃爾會去做禮拜,而且,會對處於困境中的鄰居提供幫助。可難道這就意味著他非這麼做不可嗎?當然不。現在再回到斯金納,他正確地把自由的概念與目的論解釋模式聯繫到一起。

作為一名經驗主義者和唯物主義者,斯金納對非物質的、不可觀察的實體表示懷疑,於是他想要消除目的論解釋模式。關於這點,他這麼認為物理學的進步並不是因為更直接地觀察下落物的喜悅,生物學也不是因為觀察生命精神的本質而取得進展。而且,我們也不必試圖通過發現到底什麼是…計劃,目的,意圖,或成為有自主權的人的其他先決條件,來繼續從事一種科學的行為分析。

這兒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一般來說,我們對自身行為的解釋都是按照目的論模式做出的,記住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問我為什麼這麼匆忙,那麼我會解釋道,我想趕在食品雜貨店下午六點關門前趕到那裡。這是我對行為做出的解釋(這個解釋使我的行為可以讓人理解),而且這是一個按照我的意圖和目的做出的解釋。斯金納卻想消除這類解釋。

此外,強調這一點也很重要:在我們的道德和法律傳統中,我們認為人們只對其故意行為承擔全部責任。如果你的律師能使陪審團確信你的行為是意外而不是故意做出的(我們都已明白,意外這個概念僅在故意背景的反襯下才有意義),陪審團才會裁決你對此行為不負全責。

如果你是意外而非故意導致他人死亡,你可以被判處緣於疏忽的過失殺人罪而不是謀殺罪。同樣,我們也認為人們只應對其自由行為負責,工而不應對其無法控制的行為負責。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免一因。所以,如果斯金納消除 除精神疾病患者責任的原了目的論模式,那麼他也就顛覆了我們的道德和法律機構。而對於這個話題,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非要從物理上說,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概率。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
    (參見《馬克思選集》第4卷第477頁)在20世紀史達林的著作中,也存在著「過高估計客觀因素的作用」的問題,提出「生產力怎樣,生產關係就必須怎樣」的論點。(《列寧主義問題》第648頁)這當然不是馬克思本人的思想,正如他的戰友恩格斯所指出的,「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馬克思選集》第4卷第477頁)因為「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相互影響並對經濟基礎發生影響。
  • 形象的哲學科普:斯賓諾莎的「兩面理論」,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
    哲學中總有著形形色色的精彩問題,它們或許彰顯了超常的腦洞,或許從生活細微入手,挖掘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視角……今天我們要介紹哲學史上的重要人物——斯賓諾莎。他提出的建立在「泛神論」基礎上的「兩面理論」,對於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關係問題的解答,有著深刻意義。
  • 除了科學產生的「文化決定論」觀點,還有哪些觀點?
    李約瑟難題 | 哲學科學之問的思索這些追問中不乏真知,但也不乏荒誕。其中之一是大概起自五四時代的一個論點,中國沒有哲學,所以中國文化下不出科學的蛋。但是,這種觀點稍微一推敲,就知道荒唐之處,世界上精神正常的科學家不會在遇到難題時去把從古希臘到黑格爾的哲學著作通讀一遍,就能解決問題?
  • 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商逾同志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及其在當代西方哲學中的歷史命運》,於1999年立項,2003年10結項。其最終成果為專著《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2003年8月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課題組成員有:汪健、陳錫林。
  • 經濟學的決定論和機械論
    在這樣的世界中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在這樣的世界中所有的細部聚到一起,就像在宇宙機器中的齒輪一樣。這種世界觀把拉普拉斯引向了他那著名的主張,只要給出充分的事實,我們不僅能夠預言未來,甚至可以追溯過去。而且這個簡單、均勻、機械式的宇宙不僅塑造了科學的發展,它還旁及其他許多領域。它影響了美國憲法的締造者,使他們創造了一個統治用的機器,它的控制器和平衡輪像一個鐘錶的零件那樣滴答擺動。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引子在歷史決定論與歷史非決定論的論戰中,有一個不容迴避的分歧焦點:如何看待人的自由意志。基於神經科學的裡貝特實驗,我們的基本結論是:(1)即使當代科學為歷史非決定論提供了量子力學的實證依據,也不應當無視一個基本事實,即當代科學也為歷史決定論提供了神經科學的實證依據。
  • 確定性系統中的「無規」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機械決定論」
    確定性系統中的「無規」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機械決定論」。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與非線性作用在無窮多自由度的複雜系統中可以促成規整性的孤子的發現相呼應,非線性科學近20年來又從另一個極端向人們展示了在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上,由確定性方程描述的簡單系統可以出現極為複雜的、貌似無規的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以來佔主導地位的「機械決定論」。
  • 筆記 德西談自我決定論
    認知評價理論有機整合理論因果定向理論基本心理需求理論根據自我決定論,對員工進行激勵時應以調動員工的內在動機為核心,以滿足員工的基本心理需要為基礎,以提供信息性的、非控制性的支持性環境為基調,以管理上的自主性支持為基本手段,最終充分實現員工對自我決定的追求。理論自我決定論與其他動機理論的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意動論者的另一個見策略是,即使我們生活的世界在大體上是決定論的,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決策和行動可以是自由的。在解釋這些自由的行為時,我們不是使用因果決定的概念,而是使用合理性。根據恰當的理由採取的決策和行動是命理的,因此,理由也可以用來解釋行為。原因是行動者所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索,而理由是行動主體的構成部分。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故事中的外星人「七肢桶」有一種完全不同於人類的語言,從而讓他們的思維方式也不同:他們知道一件事情的開始,同時就知道了結束。書中由此引起了對自由意志和決定論的討論:有可能預先知道未來的事嗎?不是猜測,而是真真切切知道,百分之百確定,而且知道每一個細節。這可能嗎?
  • 決定論:你是否願意去承認自己被決定,還是被決定早已是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決定論雖然對我們的倫理思考有巨大的影響,但它本身是一種形上學學說,其含義遠遠超出倫理學的領域。在一般的哲學和科學文獻中,決定論引起了大量的爭論,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不置可否者有之,對於它的真假,人們並沒有達成一致的看法。 對決定論採取什麼態度的問題,是捍衛它還是反對它,不是我們這裡所要關心的。
  • 測不準,不確定性,量子理論發展是否離不開量子物理哲學?
    經典物理具有獨立的歐幾裡得空間和絕對的時空觀概念。物理學「決定論」與「先後性」、「因果論」的各種運動定律,在兩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中,被世人逐步的廣泛接受。經典物理有兩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應當怎樣劃分?決定論的奠基時期是由文藝復興時代上溯哥白尼時代開始,到16世紀的克卜勒這是經典物理第一個發展階。
  • 南大新聞學者:媒介技術決定論不應被汙名化
    關鍵詞:媒介技術決定論、技術決定論、媒介烏託邦、技術哲學長期以來,「技術決定論」作為一種汙名化的標籤,常被用以攻擊強調技術重要性的一切理論觀點。比如說,當實證主義傳播學展開對媒介環境學說圍剿時,他們就輕蔑地稱之為媒介決定論或技術決定論,並因此便認為其論敵就此變得不堪一擊。
  •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發展線索如何?1748年,法國的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強調地區特徵,特別是氣候對人的氣質及制定法律的影響,認為「氣候王國才是一切王國的第一位」,熱帶地方通常為專制主義籠罩,溫帶形成強盛與自由之民族。1881年,英國的巴克爾在《英國文明的歷史》中認為,個人和民族的特徵服從於自然法則。
  • 決定論的世界
    愛因斯坦在給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當決定論發展到極致,人就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人們自認為出於自由意志所做的選擇,實則也在一系列精準而機械的「因果鏈」中。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相比上一次,這個坑更大更深,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還是一個哲學問題。自由意志的桎梏——宿命論在討論自由意志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哲學派系——宿命論。宿命論古已有之,由於落後的生產力無法對抗強大的自然,人類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了這樣一套理論,再往後隨著宗教的產生,人類的命運就被「交到」了神明的手中,人類自身是沒有選擇權的。
  • 《降臨(Arrival)》:一場科幻元素包裝的哲學思辯之旅
    ,再加上外星人的語言符號展現,似乎和我國傳統的水墨潑畫有某程度相似,所以除了形式之美外,對照片中外星人與地球人交流的場面,更有溝通與阻絕並存的寓義內涵。所以,《降臨》的科幻元素是皮相,哲學議題才是靈魂。
  • 哲學與科學,比你想像的更親密
    結合這兩點,我們是不是可以下一個定義:哲學不是一套主張 、命題或理論,哲學是一種方法,是對事物尋根究底的過程,一種對那些在大部分時間裡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從未有過懷疑或從未表達出來的想法提出根本懷疑的過程。於是我們可以發現,「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就是哲學式的問題。
  • 哲學中一些困擾人們的常用概念,什麼是存在?什麼是唯心?
    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哲學產生適當的興趣,但是總是被一些專業詞彙困擾,就不再往前邁進,今天就大概解釋下哲學中常見的一些概念。【註:參考《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所以物質和物質力量的結合可以說明實在的一切方面,包括思想的本性、歷史和經濟事件的過程,以及建立在身體感官愉悅和物質充裕基礎上的戒指標準;它反對將精神或心靈以及自然中的理性目的置於首位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