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一些困擾人們的常用概念,什麼是存在?什麼是唯心?

2021-01-10 文思匯談

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哲學產生適當的興趣,但是總是被一些專業詞彙困擾,就不再往前邁進,今天就大概解釋下哲學中常見的一些概念。

【註:參考《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

唯心主義者,黑格爾

唯心主義

認為精神是世界的終極實在的觀點,與唯物主義相對。

直觀

對自我、外部世界、價值或形上學的真理的直接的,無中介的認識,不要界定觀念,論證結論和建立推論。如一加一等於二、三角形有三條邊等直接被大眾接受的觀點都是直觀的。

唯物主義者,馬克思

唯物主義

這種理論認為物質構成世界上存在一切事物的基礎。所以物質和物質力量的結合可以說明實在的一切方面,包括思想的本性、歷史和經濟事件的過程,以及建立在身體感官愉悅和物質充裕基礎上的戒指標準;它反對將精神或心靈以及自然中的理性目的置於首位的觀念。

《形上學》作者,亞里斯多德

形上學

關於實在的最高本性問題的哲學分支。與致力於研究自然的不同層面的科學不同,形上學超越特殊的事物去追問更加一般的問題,如:自然的背後是什麼,事物如何形成,事物的存在意味著什麼,是否存在一個不發生變化因而是知識確定性的基礎的領域。

實體

一個分離的、獨立的事物;它構成現象的基礎;是作為事物的其他屬性的基礎的本質。

存在

形上學的一個一般術語,指終極的實在或實存。真正的存在在柏拉圖看來,就是永恆理念的領域。

梅洛龐蒂,存在主義者

存在主義

20世紀的一種哲學運動,其主要代表是薩特和龐蒂。對薩特來說,存在主義的中心論題是「存在先於本質」,即人作出具體決定並選擇做什麼事情從而規定他們自己之前,人並沒有被給定的身份。

休謨,經驗主義者

經驗論

這種理論認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因此,它否認人具有先天的知識,也否認人可以通過運用理性來推理出知識。

萊布尼茨,理性主義者

理性主義

這種哲學觀點強調人的理性無須藉助感覺印象而把握世界基本真理的能力,與經驗論為兩大陣營。

本體論

對存在的研究,它來自古希臘語「ontos」和「logos」,前者的意思是「存在」,後者的意思是「科學」,這一研究與形上學領域有關。

一元論

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實體的觀點;唯心和唯物主義多是一元論。一元論與二元論和多元論相對。

胡塞爾,現象學鼻祖

現象

某物將自身顯現於我們的感官的情狀,與它真實的實在相對。例如,船槳在水中顯得是彎的,但它實際上並不是彎的。

本體界

與現象界相對的真實世界。根據康德的看法,本體界是不可知的。

決定論

它主張每個事實以至整個宇宙都是由先前的事實或事件決定或引起的;人的行為和歷史事件嚴格遵循因果律或必然聯繫。所以,根據這種觀點,人並不具有自由意志或產生獨立或真正選擇的能力。

天賦觀念

天生就有的觀念,我們不需要來自經驗的證明便知道這些觀念。

尼採,虛無主義者

虛無主義

認為不存在任何價值的觀念。在尼採看來,「上帝之死」所帶來的是絕對的價值觀念和客觀、普遍的道德法則的否棄。

後現代藝術

後現代主義

當代大陸哲學的理論,它反對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以來的這樣的一種假定:世界能以一種統一的系統來加以解釋。

相對主義

這種觀點認為根本不存在絕對的知識,真理對於每一個個體、社會群體或歷史時期都不一樣的,因而是相對於認知主體的具體情況而定的。

唯我論

這個詞來自拉丁語「solus」和「ipse」,前者的意思是「獨自(alone)」,而後者是「自我(self)」的意思。唯我論主張一切存在的知識的本源完全只是自我,它有時會導致這樣的結論:自我是唯一的實在。

相關焦點

  • 何為物質的概念?明白這點才能論證唯物和唯心,不然都是盲人摸象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西方還是東方,一直存在著唯物與唯心的爭論,究竟這個世界和人的思維是唯物還是唯心呢?是意識第一呢還是物質第一呢?針對這些問題,哲學詩畫從一位網友那裡挑選了他的部分精華論述,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理解和分析的。
  • 哲學終極之問: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
    《哲學七大終極之問》第1問–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作者:蔡銀兵關於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作為讀者的你是否曾懷疑過?雖然這樣極端的唯心觀點,未免使人懷疑柏拉圖對世界的看法,顯得既主觀又片面,甚至有些站不住腳,但又不得不使得我們對世界的真實性產生質疑。說世界是存在的,並且是客觀而真實地存在的。那麼又有什麼絕對而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或論證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呢?
  • 客觀的唯心與主觀的唯物:兩個主義的功與過!
    答:說這話的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主義,人們常常用唯物主義的姿態來否定唯心主義,又以唯心主義的立場來肯定唯物主義。在許多的觀念中,根本分不清什麼是唯物主義和什麼是唯心主義,這兩個主義在人們的思想意識裡是混在一起的一團爛泥,怎能把它們分得開。問:你這不是混淆兩個主義的概念嗎?它們可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的。
  • 存在即合理?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簡單的了解哲學的關聯性,我們再來就比較好談關於黑格爾的「合理性」問題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存在即合理」是《法哲學原理》序言中的一段截字,我們顯然不能空中建樓的去談合理性,必須將之放在「歷史性」的角度中、黑格爾的學問中去思辨這個問題。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
    本體論,西方哲學概念之一。現代許多哲學學者使用存在論來指稱本體論,意思是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構成問題。通俗地說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影響著認識論和方法論。任何哲學都必然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必然要從一個邏輯前提(可能是假設也可能是常識)開始。
  • 康德哲學中的自在之物是什麼?它是怎麼提出來的?
    前言:自在之物是推論的「存在」, 康德認為若做出自在之物存在這種推論則只有建立在反科學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而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任務是從形而上的高度講清楚:什麼認識?什麼是基礎的科學的認識方法?客體世界是怎樣像我顯現而被我納入我自己的觀念中的。 哲學是一本哲學史,這是一本記載著人類智慧進程的愛智慧的歷史,我們稱讚康德,誇讚其偉大,但是康德的成就顯然也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批判—分析「,」繼承—推演「出自己的關於」先天綜合命題何以可能的?「偉大著作。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唯物唯心
    在階級社會中,人們的觀念和認識被深深地烙上階級的印記。所有的哲學都表現出一定的社會階級需要,反映者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階段。哲學的命運,伴隨著滿足統治解決的需要程度如何而定。最初的唯心論發生在原始社會,是野蠻人迷茫和無知的產物。隨著生產勞動活動對自然界的深入,勞動者逐漸認識到了,只有遵循了某些特定的自然規律,才能獲得相對不錯的收成。
  • 存在是什麼?哲學為何一定要追問?此文給你深刻分析
    正因如此,哲學不可能是那種直白的宣稱或者是一種神秘的冥想可以滿足,那種不可操作性必然會被人們所拋棄。任何哲學問題的提出必須要有其合理的理由或根據,這種要求使得哲學理論必然要言之有理,即要求哲學思想或理論具有準確合理的邏輯條件作為理論支撐。因此,當古希臘哲學家開始探求萬物的本質時,為了有足夠的理由保障他們的追問是有效時,歷史上首次提出「什麼是什麼」的提問方式。
  • 量子不確定性的哲學本質是什麼,什麼是全同性存在,誰又和誰全同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量子不確定性的哲學本質,它究竟是什麼?量子理論是20世紀科學進步產物,在量子力學的世界中,日常所見的熟悉的物理定律不再成立。在傳統物理哲學的框架中,也根本無法解釋和理解量子力學領域中微觀物質運動的基本現象。由於不確定性原理導致了哲學上的迷惑不解,能級的量子化及波粒二象性等問題,在哲學的基本存在性質上、邏輯上都無法理解。量子力學始終無法找到量子現實與經典物理之間的調和理論。波和粒子兩種特性無法擺脫地糾纏在一起。既是粒子又是波,如此圖像及運動規律在已有的常識中沒有物理上的對應物。
  •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思維和什麼存在?
    哲學研究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存在?哲學研究思維的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思維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包括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物質和思維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家拿什麼作為對象來研究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即哲學家看著什麼東西為對象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的特殊對象是共時體系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的任務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思維和存在是如何存在。什麼思維?什麼存在?什麼樣的思維與什麼樣的存在?什麼存在是固有的存在,包括哲學的本體的存在,哲學的本體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的存在。
  • 感知主義理論創立者提出的兩個超級哲理:存在和是什麼為什麼?
    只不過"在"呈現的方式有不同,唯物主義認為事物存在是客觀的自為存在,與人的認識無關;唯心主義認為事物存在是被人意識到的在,人沒有意識到,就沒有存在。唯物和唯心其實是事實存在生出的兩兄弟,儘管針鋒相對,儘管水火不容,其實都承認事物是實在的,直到現在,所有的理論都建立在事實存在的基礎上,無論是哲學、科學還是宗教,無一例外,都是事實存在的產物。
  • 名師佳作丨謝地坤:如何理解康德哲學 ——《純粹理性批判》中一些概念的辨析與翻譯
    在翻譯過程中,我時常感到這方面有兩個問題。一是《純粹理性批判》是批判哲學的奠基之作,其中很多名詞和術語都有獨特而又含混的意義,與後來相對比較成熟的費希特、謝林、尤其是黑格爾的著作相比,如何翻譯和處理這些概念和術語,就顯得更加複雜和困難一些。
  • 什麼是政治哲學?
    一個層面的問題是「國家是否應該存在」,它針對的是無政府主義。每個時代都有無政府主義者,他們認為任何國家都是壓制性的,從而沒有國家會更好。因此,政治哲學要為國家的存在提供論證,這種論證不僅要證明國家的存在比無政府更好,而且還要證明國家的產生和存在都是符合道德的。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國家是更好的」,它要在各種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中為某種政治制度的國家提供辯護。
  • 學者宗白華對西方哲學的解讀!一起來扛中國哲學轉化之大旗
    當然也有一些本作者不敢雷同的地方,在此,一併提出,希望哲粉們一起探討,精進。1,西方哲學的產生宗白華把哲學看做一種社會諸關係的交織演化,包括生產力、生產資料、生產中的諸關係等,總的來說,是一種社會關係的現實反映。
  • 什麼是量子意識?為什麼哲學上要討論它?
    令人遺憾的是,無數人通過使量子哲學適應其自身的利益計劃而困惑不已-例如將其應用到頭腦中,以倉促地證實某些深奧的立場,或者將其應用到我們自己的現實中,以粗魯的假設超出其合理評估的範圍。另一方面,我們對量子科學的應用過於務實——僅僅把它當作一種提高效率或生產率的技術工具,而不是去欣賞它大聲提出的潛在問題。
  • 魯迅哲學的核心概念是什麼呢?是反抗,是反抗絕望的哲學
    朱大可在《殖民地魯迅和仇恨政治學的崛起》中,把魯迅看作是獨自開闢著"仇恨政治學"的險惡道路,「他靈魂中的全部恐懼和怨恨,只有在口水暴力中才能得到短暫的平息。他殺機日熾,心力交瘁。晚年的魯迅猶如陷入受虐妄想症的精神病人,充滿恐懼和仇恨,靠話語海洛因苟延殘喘。」魯迅的七條遺言被朱大可總結是魯氏仇恨政治學七項基本原則。
  • 哲學是什麼,知識是什麼,哲學和知識的關係
    古希臘哲學哲學一詞源自古希臘,而古希臘是哲學的一大發源地,為何哲學會發源於古希臘,伯蘭特.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一書中有詳盡的分析,我們不再過多討論,然而古希臘時期(相當於我國春秋)人才輩出,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哲學家。
  • 哲學一般定義的唯物辯證考量 說明其存在的客觀根據
    其理由是:哲學不能通過說「是什麼」去加以定義;哲學只有「家族相似」,而無共同本質;哲學只有時代特殊性、民族特殊性、個體價值性,而無所謂一般哲學或哲學一般;至今沒有哲學家們所共同認可的哲學定義等。這些理由有的主觀武斷、有的似是而非、有的概念混亂、有的以偏概全,因此必須加以系統的、根本的澄清,藉以說明哲學有其存在的客觀根據,因而可以有一般定義。哲學是以普遍方式把握人與世界關係的理論。
  • 天機:哲學是什麼?帶給人類那些不可磨滅的記憶
    哲學給人類社會作出了什麼貢獻!太多太多,說不完。簡明扼要的說幾個。柏拉圖的「理念論」讓西方哲學指導出現了工業革命和古典主義哲學,海德格爾、尼採、羅格斯主義、必達哥斯拉,以及存在和虛無,理性主義、解構主義。以及製造原子彈的方程,E=mc2。馬克思主義哲學發現了實事求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和共產主義這個真理。
  • 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什麼是語言哲學?1分鐘了解下。語言哲學的內涵語言哲學即是對語言的哲學思考的一門學問,包括語言實在論,語言本體論,語言意義等。語言哲學更關注語言意義的影響,而不是對意義的詳細描述。語言哲學關心五個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