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2021-01-09 遊文泳藝

什麼是語言哲學?1分鐘了解下。

語言哲學的內涵

語言哲學即是對語言的哲學思考的一門學問,包括語言實在論,語言本體論,語言意義等。

語言哲學更關注語言意義的影響,而不是對意義的詳細描述。語言哲學關心五個基本問題。

語言表達具有特定的含義是什麼在什麼條件下,語言表達才有意義表達的含義多少有些含糊不清詞語的字面意義和象徵性用法有什麼區別語言的認知和情感含義之間有區別嗎目前為止,還沒有令人滿意的意義理論。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柏拉圖與語言哲學

柏拉圖的哲學,一直是西方哲學的源頭,他提出的普遍性概念一直持續到二十一世紀。

在二十世紀,真理就是意義,真理的觀念與意義緊密聯繫在一起。對於柏拉圖而言,世界上的每個對象都是其形式本身,或者自身概念的不完美的顯性表現。

也就是說世界上的每個對象都具有某種普遍性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理念。

這些基本是先驗,在事物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而且理念是永恆的。

最純粹的形式便是真理,假定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存在真理。但由於我們的感知工具具有誤導性,我們的眼睛,鼻子,存在局限性。聽覺範圍有限,所以,人類認知的世界是十分有限的。

人類光譜

就像這個世界對象一樣,我們必須依靠語言來獲得世界的感知,依靠言辭來獲得普遍真理性。

修辭學是對世界事物的理性討論的一種做法,世界是不確定的,哲學家對於事物的理解非常具有抽象性。

對於真相的熱愛,會導致普遍性的道德行為。在柏拉圖之後,許多人詳細介紹語言對象。

對於柏拉圖來說,理念就是通往事物真實本質的窗口。

像柏拉圖一樣,弗雷格預設了先驗真理,這些真理在某種程度上與對世界的感覺的理解有所不同。有時可能是局部的。

弗雷格主張語言命題之間,應該要分離。外部參照的基本事實與有關陳述的感官事實之間,也應該要分離。

弗雷格與語言哲學

弗雷格區分了感覺和指稱,以此來建立意義的本質。弗雷格從數序研究開始,弗雷格想打算消除身份概念的歧義。後來,弗雷格將他的理論擴展到自然語言命題。

比如,晨星等於傍晚的星星。這是可以成立的,因為它們都指向金星。這在陳述上是可以的。

弗雷格認為這兩個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表述具有相同的參照,即行星之間的關係。

但由於表述給我們提供了與參照物有關的不同相關信息,因此,含義是不同的。

羅素認為諸如「或」這樣的邏輯詞彙,這種陳述只能通過某物的事實,和另外某物的事實成立。

拉塞爾說,「或」與「和」的使用不代表任何事實,它屬於命題世界。

數學需要luoji

格萊斯與語言哲學

保羅·格萊斯是美國語言哲學家,他提出的交談合作的四個原則,至今還有影響。

格萊斯認為無法定義,與詞彙有關。在語義上,詞彙是很困難的。格萊斯認為在語義上,連接詞彙在語義上更容易。連詞更容易進行理性探究。可以從真函數中得到正式證明。

四個原則:數量,質量,關係,方式

我們發現對意義的解釋不能滿足我們的哲學理解目標。為了追求對語言理論的理解,應該將重點放在科學過程和實質的基礎上。

讓語言研究回到科學研究的根源,用科學的方法和理論描述語言研究。

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在自然界中,語言就像空氣,是一個浪漫的物理現象。存在相似之處。

在語言理論中,不需要語言改革,只需要重新定義一些術語。這些術語多從學科對話之間而來。

語言研究可從物理學中借用探究方法,以探索語言現象。我們期望語言的物理理論與物理學的發現相一致,因為它在方法和習語上有著共同的地位。

好的,關於語言研究,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坤鵬論:語言是思想的邊界 哲學最難是語言(下)
    起碼三個方面都要硬:外語要硬;哲學要硬;本國語言也要硬。因為,哲學是語言的遊戲,很多哲學著作滿篇都是詞意微妙、無法確切翻譯的語句,這就要求翻譯者即能悟透原文深意,明白其中的哲學思想,還能用本國語言原汁原味表現出來。
  • 這本書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了最複雜的哲學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必然有他獨到的哲學體系,說起體系,必然又是精微博然的大部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西方哲學史上有位哲學家,他的哲學體系翻譯成中文僅二百來頁,這在整個哲學史上都是罕見的,據他本人來講,這本書用的語言又是世界上最簡潔的,毫無誇誇其談、拐彎抹角之詞,就像「1+1=2」那麼簡單
  • 第十三屆「西方語言哲學夏日書院」在我校舉行
    本屆夏日書院邀請國內著名語言哲學專家學者為廣大師生以及參會代表做了15場講座,1場學術沙龍,共有來自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高校的140多位學者和師生參加夏日書院。開幕式上,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薛徽、四川外國語大學校副校長董洪川、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會長王寅以及來賓代表分别致辭。外國語學院院長陳宏俊主持了開幕式。
  • 天人合一是哲學表達宇宙的最形象生動的語言
    文學表達有文學的語言,數學表達有數學的語言,物理化學表達有物理化學的特殊語言,哲學表達也有哲學的語言,天文學的表達也有天文學的語言……總之這個社會上360行,那是行行出狀元的,同時行行都有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
  • 什麼是政治哲學?
    原標題:什麼是政治哲學?   一般而言,哲學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理論哲學,另一個是實踐哲學。屬於理論哲學的有形上學、認識論、語言哲學、心靈哲學、科學哲學和知識論等,屬於實踐哲學的有政治哲學、道德哲學、法哲學、社會哲學和美學等。
  • 認知哲學是什麼
    要弄清「什麼是認知哲學」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澄清:什麼是認知?認知與哲學在哪些方面有聯繫?認知哲學與相關學科或領域有何不同?它的問題域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要著力探討的問題。在心理學特別是認知心理學中,「認知」是在三個意義上被使用的:①在個體心理功能的信息加工意義上,「認知」具體指個體的心理過程,與「心智有內在心理狀態」觀點相關;②在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思維過程意義上,「認知」是思維的顯現或結果,直接與思維和問題解決相關;③在心理表徵意義上,「認知」被看作是心靈的表徵和過程,不僅包括思維,還包括語言運用、符號操作和行為控制。
  • 哲學問題|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缺陷
    哲學小課堂開課啦~這一節哲學小課堂硬核滿滿,你,準備好了嘛?!關於「知識論」,哲學史上由「經驗論」和「唯理論」貫穿始終。自此兩條經脈,「知識論」枝枝蔓蔓漫漫滋長。前人以及今人關於此種問題的闡說論證層出不窮莫衷一是,形成了眾多流派。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成人都覺得燒腦的哲學問題
    當面對孩子總是時不進的蹦出一些無釐頭的問題,是不是會不知所措呢?當面對孩子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是不是不想打擊她的幻想呢?有時候孩子的問題我們根本無法回答,這個世界本就是個未知的世界。成年人每天忙忙碌碌,上班、下班,為生活奔波,為自己的理想房子、車子奔波,為了自己的前程奔波,對這個世界哪還有什麼好奇心。是時候該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思考一點哲學問題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號稱中國版的《蘇菲的世界》。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這些看似傾向和理論各異的研究,都被冠以一個共同的名稱——分析哲學,由此展示了它們之間的統一性:從語言角度來探討哲學問題,並通過語言的分析來解決哲學問題。  於是,哲學問題被看作或歸為思想的語言表達問題,語言的意義和性質成為考慮的中心,也被視為開啟所有主要問題解法的關鍵。這始終既是分析哲學反對者攻擊的重點,也是分析哲學支持者最常用的自白。
  • 哲學界流行的18個問題,帶你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冥思!
    哲學中一直存在著很多問題,有些是形而上的,有些是思辨的,有些是本體論的,有些是認識論的;回答或解釋這些問題,成為了眾多哲學家所努力的方向和生活的大部分投入。今天,哲學詩畫為大家整理出了18個現今比較流行的問題,如果有粉絲覺得可以解答或精準闡述,那就一起來參與吧!哲學18問,帶你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冥思!
  • 哲學這麼好玩——一些有趣的哲學書籍
    從蘇格拉底到笛卡爾,從休謨到康德,兩千多年的哲學史,一代代哲學家不斷思考,並對我們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闡釋,而哲學卻並沒有所謂的終極真理。那麼,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他們在重複沒有意義的活動嗎?顯然不是。這本《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從哲學家們庸常或天才的生活軌跡入手,為我們呈現了絕大多數人惰於思考卻不得不一直面對的問題:我是誰?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幸福?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 哲學科普!古希臘晚期的哲學派別和智者運動!
    把懷疑主義作為一種理論形態引進哲學中的是皮浪。皮浪雖然承認現象的存在,但是他否定現象的真實性。既然現象沒有任何真實性,那麼我們就不能從現象中得到任何的真實的認識。我們既不能判斷我們的感覺是真的也不能判斷我們的感覺是假的,因此他主張對一切問題實行「終止判斷」。
  • 中西哲學如何對話
    我舉個例子。好多年前,我接待過一位英國的哲學教授,請他吃飯,席間他問我能不能告訴他禪宗的核心觀念是什麼。我脫口而出兩個漢字:覺悟。他聽不懂漢語,就問我「juewu」是什麼意思。我左思右想,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英語單詞來翻譯。我當時第一個反應是inspiration,想想不對,這是指靈感,靈感不等於覺悟;後來又想到一個understanding,更不對了,這是理解,理解可不是覺悟。
  • 語言與理解:伽達默爾解釋學的語言存在論意義
    「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語言」,當存在問題與語言問題、語言理解與實踐哲學統一起來,本體論問題不再是一種超驗的實體性思考,而是置於人們現實存在經驗的語言之中而得到新的理解和規定,形上學或許因此有了新的方向。
  • 哲學問題的特質——日常生活的「三個問題」與哲學的「三個問題...
    哲學問題的特質——日常生活的「三個問題」與哲學的「三個問題」比較 2020-06-23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劍橋中國哲學導論》:寫給現代人看的中國哲學
    其次,它運用了西方哲學的分析理念。  何謂分析理念?這可能要從分析哲學的傳統說起。分析哲學這一當代英美哲學的主流範式,在起源時強調運用語言分析的方法來澄清思想。因此自弗雷格、羅素始,分析哲學家以純粹邏輯的觀點來分析語言的形式,並以此研究現實和語言的最終結構。
  • 富二代的代表人物,精通哲學和多國語言,年僅30歲自創百億身家
    富二代的代表人物,精通哲學和多國語言,年僅30歲自創百億身家富二代的代表人物,精通哲學和多國語言,年僅30歲自創百億身家   很多人對國民老公和富二代這兩個稱號非常熟悉吧,一說到這兩個稱號肯定就是王思聰啦,最近王思聰的熱度可以說是非常高了,自從IG戰隊拿下了英雄聯盟的世界冠軍後,背後的老闆王思聰真是火了一大把
  • 哲學能否彌補信仰與美育的缺失?| 劉蘇裡評《季風青少年哲學課》
    第二,如何讓「高大上」的哲學,進入普通人的日常?首先要破除哲學專業的壁壘,既有語言的,也有概念框架的,還有思維套路的。這一點,劉擎老師的第一講,是個典範。維根斯坦講過「私人語言」問題,如果在維根斯坦本人的書中,估計你首先不會去讀,其次,讀也未必讀得下去,再次,讀下去了,未必讀得懂。劉擎用人人都有的有關「疼」的感受作為例子,一下子就把什麼是私人語言的問題給講清楚了。
  • 醍醐灌頂的書,推薦5本哲學入門書籍
    羅伯特•所羅門教授尤以擅長授課和寫作清晰曉暢著稱,他不像一般哲學導論著作那樣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羅列哲學史上的一些觀點,而是完全把讀者當成一點都不了解哲學,從而按照一些大問題來組織材料,敘述生動,字裡行間都透露出為普通讀者的考慮。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讀者會自然而然地進入哲學的殿堂,在不知不覺中熟悉哲學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觀點,而且很可能會對許多問題重新進行審視,真正享受思考的樂趣。
  • 哲學與科學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
    哲學箴言,總帶給人以睿思,哲學家的思想,總給人以諸多啟迪,那麼哲學跟科學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讀《西方哲學史》,羅素認識,哲學跟社會生活,時代背景、科學與宗教等緊密相連,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二,哲學思維,有時候能給科學以啟迪,但有時卻成為阻礙哲學思維講求辯證、批判、實踐的方法,以此來思考問題,認識世界,辯證,就能從多角度不同方面看待問題,避免陷入極端化泥潭,批判,就能形成不盲從不輕信的科學態度,實踐,以事實和現實為出發點,用事實說話更是科學的方法和認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