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界流行的18個問題,帶你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冥思!

2020-10-18 哲學詩畫

哲學中一直存在著很多問題,有些是形而上的,有些是思辨的,有些是本體論的,有些是認識論的;回答或解釋這些問題,成為了眾多哲學家所努力的方向和生活的大部分投入。

今天,哲學詩畫為大家整理出了18個現今比較流行的問題,如果有粉絲覺得可以解答或精準闡述,那就一起來參與吧!

哲學18問,帶你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冥思!——

1.不同哲學家對範疇有哪些解釋?

目前哲學家最一致的看法是,認為範疇是最一般的概念,這些概念反映著客觀現實現象的基本性質和規律性以及規定著一個時代的科學理論思維的特點。物質、運動、意識、質和量、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自由和必然性等,所有這些都是範疇的例子。

範疇是已經經過無數次實踐的證明,並已經內化、積澱為人類思維成果,是人類思維成果高級形態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結構穩定的基本概念,如:單一、特殊、普遍、形式、內容、本質、現象、原因、結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現實性等等,具有普遍的方法論意義。

2.什麼是注意力分配?

(此問題等待你回答或解釋)

3.語言暴力、語境符號和認知有哪些特徵?

4.什麼是幼態持續?

幼態持續又叫幼態延續,是社會生物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個體發育中保留某些幼年時期的特徵並使之延長到成年時期的現象,是大腦進化的有效機制。即減緩成熟的過程,其大意是指生物後代出生後保留幼年的狀態特徵,受其父母的"監護"和養育,直至獨立謀生或自食其力的成長過程,廣義上的幼態持續甚至還包括孕期。幼態持續是衡量孩子一代對其父輩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對不同物種的演化規律和生存策略進行橫向比較的重要參數。

5.如何看待知識的通透與不通透?

6.你所知道的與道德相關的思想實驗有哪些?

(哲學詩畫目前一個還不知道,真的是太落後了)

7.社會是否存在剝削,自願的交換是剝削麼?剝削是否有正面意義?

8.如何自由地想像?

9.如何看待死亡、凋零、分離、更新、復活的多種理解?

(這個問題是你了解生命、進入大自然的鑰匙)

10.何為無我?何為我?

11.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礎或根本是什麼?

12.如何駕馭人生智慧?

(對於這個問題,建議看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一書,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不要受到作者悲觀情緒的影響)

13.如何加強表達能力?語言能力對人類的溝通和理解有多重要?

(維根斯坦認為一切的哲學都在人的語言之外,語言所不能表達或不能表達清晰的部分,就是哲學。可見人類語言在溝通和理解方面的重要性,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句子,在不同的認識主體那裡,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理解。)

14.當我們談人生時,人生指的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15.如何理解哲學中的直覺主義?

直覺主義強調直覺或直觀在認識中的作用的思潮和學說。認為直覺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認識世界的方式。這種學說或思潮通常帶有強烈的反理性主義、反實證主義和反唯物主義傾向。歷史上不少哲學家都重視直覺,但到20世紀初才真正形成為一種學說或思潮。典型的直覺主義者有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德國哲學家胡塞爾等人。

16.如何避免思維僵化、路徑依賴和路徑阻塞?

17.什麼是梭狀回?它是否決定人的幸福程度?

梭狀回屬於哲學生物學範疇,在生物學中,梭狀回被認為位於視覺聯合皮層中底面。梭狀回並非僅用於面孔識別,它更多的是負責對物體次級分類的識別。

梭狀回面孔區——多數研究顯示,對於面孔識別來說,右側半球比左側半球更重要。面孔識別區具有獨立的腦加工區,一名統覺失認症的患者很可能同時保留識別面孔的能力。可能的解釋是,他的一般物體識別神經通路受損,但梭狀回面孔區沒有遭到破壞。自閉症患者在識別面孔的能力上下降,觀看面孔時梭狀回不激活。

面孔識別區位於右梭狀回,但該區與多種複雜的刺激識別有關,是獲得識別近似物體的技能的關鍵性腦區。負責面孔識別的神經迴路從一開始就不是專門為哪一種技能設計的。

18.如何避免學習哲學帶來的勞累?如何應對生活中的煩惱和疲累?

(這個問題,哲學詩畫解答不出,期待著你的回答和闡述)

相關焦點

  • 哲學中最容易出現的5個歧義問題,理不辨不明,概念不反思不清!
    哲學中最容易出現的5個歧義問題,真理不辨不明,概念不反思不清!一起來看下都哪5個。1,什麼是反思?哲學反思什麼?哲學的反思理解是對思想的前提批判,而思想的前提具有普遍性,表現為思想構成自己的根據,思想構成自己的方式,思想構成自己的規則,思想構成自己的基礎。
  • 孫周興《人類世的哲學》: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世界變得零散、矛盾、碎片化了,但是你會發現許多人還是用單一的尺度來衡量這個碎片化的世界,經常自己『打臉』。我們來理解今天變化多端、碎片化的世界,這時候你經常會面臨崩潰,為什麼精神病越來越多,就是世界變了你還沒變。所以用單一的尺度衡量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二,關於人的科學的時代到了。
  • 哲學問題的特質——日常生活的「三個問題」與哲學的「三個問題...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也經常被幽默化為哲學問題,體現著人們普遍對哲學的「熟知」。哲學家們通常也都會孤獨地追問與此類似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那麼,哲學家的「三個問題」與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三個問題」到底有什麼區別?不同於常識與「科學」中的人們,哲學家何以成為哲學家?哲學為什麼是哲學?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問題之緣起與意義我們今天仍然有必要回到「馬克思與黑格爾」的哲學關係問題,並且不僅僅是把它當作一個已然過去了的單純學術史問題來對待,而是看作今天仍然需要我們嚴肅對待的思想命題,因為它事關對馬克思哲學當代性的準確把握和對當代中國發展道路之世界歷史意義的深入理解。
  • 龐元正,關注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的哲學學者
    作者:王一然  在別人眼裡龐元正在事業上絕對是幸運兒。這位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主任、博士生導師,在多年的治學生涯中不僅研究建樹甚多,而且尤以其創新性獨樹一幟。其學術專著《決定論的歷史命運——現代科學與辨證決定論的建構》,原創思想、創新觀點,屢屢閃現,出版之後引起哲學界廣泛關注,一九九九年此部專著獲首屆中國社會科學基金優秀項目獎。
  • 別再說你只懂相對主義了,流行「主義」全分析,哲學概念沒那麼難
    其實有些哲學體系被稱為唯心主義並不是因為他們否認物質的存在,而是因為他們認為物質從屬於內心或精神,內心和精神才是決定現實本質、賦予現實目的的真正因素。比如黑格爾就在《精神現象學》中大量討論了物質世界,我們不得不承認黑格爾在哲學領域頂峰的地位,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一定要認可他的思想。
  • 趙敦華:哲學不是無用的,也不是萬能的
    之前,國內哲學界認為中世紀是 " 黑暗時代 ",沒有哲學,即使有哲學也不過是希臘哲學的殘餘,而這本書使用了西方哲學界自 19 世紀末開始的中世紀研究豐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時的觀念,為中世紀哲學在我國西方哲學研究爭得一席之地。1988 年,趙敦華進入北大哲學系任教。得益於國內外的學習經歷,趙敦華一人能夠將西方哲學史從古說到今。
  • 繪本中的智性探究:什麼是兒童哲學繪本?
    近來,「兒童哲學」這個字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教育圈和媒體的視野中。與此同時,兒童哲學不僅進入了國內的某些幼兒園、小學的課堂,也吸引了不少童書出版者的關注,市場上湧現出了一些標有「兒童哲學啟蒙」字樣的繪本。那麼,什麼是兒童哲學,兒童哲學與繪本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究竟什麼樣的繪本才算是兒童哲學繪本呢?兒童+哲學是什麼?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政治上的反動滯後和經濟上的發展進步都對這一時期德國的思想文化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哲學與史學: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德國古典哲學到哲學大師黑格爾時發展到了頂峰。黑格爾出生於斯圖加特,1788年進入蒂賓根大學學習神學。1801年他來到其好友名哲學家謝林所在的耶拿大學,在那裡第一次發表論文《費希特與謝林哲學體系的差異》。
  • 收藏丨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讀懂西方哲學中的28個基本問題
    「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德爾斐神廟的這句千年箴言就成了西方哲學歷史上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幽靈。4 靈魂和肉體的關係問題通過本體問題,西方哲學最終切入了靈魂和肉體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人是靈魂和肉體的矛盾結合體,正是二者無休止的衝突,正是人對這一問題的強烈意識,才產生了一切哲學問題。感官之所以會騙人,經驗之所以靠不住,就是因為感官長在人的肉體之上。我們的鼻子、眼睛、耳朵、舌頭,又有哪一個不是身體的一部分呢?何況肉體上會死的,根本不能帶我們進入永恆的天堂。
  •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如果你能把這些問題全部搞懂,那恭喜你,你完全可以面對醒來的一切,世界將會在你面前呈現出更為本真和更為明晰的姿態。也許,我們在某一天會看到一個青色的蘋果,會吃到一個酸酸的蘋果……就這樣,在西方哲學的傳統中,感性和理性之間,真理和意見之間,存在和非存在之間,就有了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重精神、輕物質,重靈魂、輕肉慾的傳統也正是由此開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巴門尼德說:「思維和存在是同一的」,「能被思維的與能存在的,其實是一回事情。」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
    學習和運用毛澤東哲學思想,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重大意義。  陳雲同志非常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三次與他談學哲學的問題。他不僅自己一生沒有停止過學哲學,而且特別關心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學哲學,並多次就如何學哲學進行指導。陳雲同志說過,讀《毛澤東選集》,先從五篇富有哲學思想的文章看起。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立足於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從現代社會生活和現代哲學所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出發,集中論述了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一致性。這是孫正聿先生花了十年時間研究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關係的力作,是作者關於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專題研究,既在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意義上推進了辯證法研究,又在辯證法理論的意義上深化了對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人們對辯證法存在種種誤解  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對哲學的重大突破
    多年以後,愛因斯坦在回憶當年添加「宇宙常數」一項時,他說,這是當初向哲學界做了妥協。在那個年代,哲學界幾乎統治一切,哲學家可以高談闊論,可以嘲笑科學,而當時的科學家底氣不足,還沒有誕生向哲學界挑戰的勇氣。由於當年哲學界普遍認可宇宙是靜態的,所以年輕的愛因斯坦尚未擺脫哲學對他的影響,在思想上始終持有傳統。
  •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有這種區分標準嗎
    老子像(網絡圖片,侵刪)既然如此,當問到哲學和真哲學的關係這個問題的時候,從哲學來說,這就是一個偽命題,一個毫無意義的問題。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呢?當然,人不是全世界,所以這些設定也只屬於人,一旦脫離「人」這個設定,那一切又變得沒有意義了。哲學和真正哲學,已經限定了一個範圍,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過於哲學的思考無一不是圍繞著「人」又或者是因為「人」而產生的,也有哲學家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我們,人類,目前所見所聞所知的一切文明,是人類創造的,還是文明創造了人類。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第二季成功舉辦
    講座系列主講人既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資深教授,也將邀請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哲學領域的著名學者。講座內容將結集出版,以饗學界和廣大哲學愛好者。講座系列自2020年7月下旬舉辦以來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第二季將聚焦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等前沿問題,和哲學界同仁、廣大哲學愛好者分享主講者在這些問題上的思想心得。隨後,臧峰宇教授對本講主講人郭湛先生的學術成就和研究領域做了介紹。
  • 藝術——馬列維奇的《黑方塊》有什麼哲學意義?
    黑方塊——K.馬列維奇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畫作之一——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有一些人認為這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 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現代主義宣言——其口號是藝術的死亡; 還有一些人則認為這是庸俗、笑話或博人眼球的嘗試。 而我,則更像是第一批人,因為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哲學的事情,表達了某種審美觀點。
  • 來看看哲學界與科學界是怎麼說的
    等等的這一系列的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們人類。即便是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也同樣未能解釋的了這個問題,(當然也有人能解釋的了,只是非主流的理論),在當下天體物理學界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ΛCDM模型)可確定宇宙中暗物質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那麼我們接下來看看哲學界與科學界對於物質是如何定義的!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是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幾乎可以媲美馬克思和我們國家的孔子。他的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這一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還記得當初第一次看黑格爾哲學時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那會壓根就看不懂,感覺特別的深奧,但有些話也覺得講得特別對。
  • 哲學是一條「賊船」,沒有進步性,不斷回到最初的問題上
    至於說為何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因為高中時我對哲學了解太少,只讀過弗洛伊德、馬爾庫塞的東西,可他們二人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家。進哲學系後,開始接受專業訓練,口味改變了。再看小說,便覺得思想密度不夠。小說中也有一些引人深思的話,但這樣的話太少,看小說可以很快,常常是一目十行,因為找不到太多有營養的東西。相比之下,哲學書的思想密度就比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