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馬列維奇的《黑方塊》有什麼哲學意義?

2020-12-05 騰訊網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依舊還是想不那麼隨大流,寫點有意義的文字,撫慰內心深處之羞愧的不安】

正文:

黑方塊——K.馬列維奇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畫作之一——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很少有人對此無動於衷。

有一些人認為這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

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現代主義宣言——其口號是藝術的死亡;

還有一些人則認為這是庸俗、笑話或博人眼球的嘗試。

而我,則更像是第一批人,因為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哲學的事情,表達了某種審美觀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作者試著剖析一些自我複雜的內心……

20世紀伊始,流行的前衛藝術開始蓬勃發展,故事也正是從這齣發

前衛藝術的流行以至於催發出了許多其它流派,而這其中也包括天才般的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的能力。

它就像一種超音階,可以用它們來創作不同的歌曲;它就像是抽象藝術的表現形式一樣,是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示不同的顏色。

最主要的是,藝術應該是沒有現實的,無定形的,它應該是一種純粹的創造力的行為。

放哲學上來講,或者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純粹理性先天知識。

而憑著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直覺或頓悟,他抵達到了極端主義的頂峰。

超構圖形——正方形、圓、十字架,儘可能抽象地表現平面,即沒有物體感,即上、下、近、遠三維感官等。

1913年,當馬列維奇為歌劇《戰勝太陽》作畫時,他第一次看到了一個黑色的正方形。

馬列維奇用黑方塊的構圖表示吸取了我們人類自身的熱量,從而宣稱人類的創造力超過了自然的力量。

馬列維奇喜歡這個黑色方塊的形狀,他稱這個形狀為終極元素。

通過把它變成一幅單獨的畫,他以一種藝術的形式創造了一份極端主義的宣言。

自畫像

它的核心是最終的決裂與確定性,轉向絕對抽象。

黑色的正方形是藝術的開始。

而正方形的形狀是人造的,校準的,由人創造的。

自然界中沒有這種形態,這是純粹的創造力。

黑色是所有其他顏色的吸收劑,所以顏色本身就是純的。

馬列維奇說:「我變成了零形態,我超越了零形態的創造力。」所以他也稱他的黑色方塊為「零」。

這是一個明確的美學立場,形式主義。

上面有馬列維奇的自畫像和他畫的風景,以表明他精通繪畫技巧,一樣精通現實主義畫作。

因此,他對超質感形式的依賴不是由於他畫不出(一些無知的人認為)的無能。

而是在有意識的選擇、審美立場和創造性追求的結果。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本人也說過,「黑色方塊」是他在藝術領域做過的最好的事情。

事實上,這幅畫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作者認為這確實是實至名歸的。

講大白話吧,歸根到底:

黑正方形的哲學意義在於理解一件簡單的事情:當你真正地做了一件事,那麼你可以在其它的任何事情上都能找到其意義,即使是在黑正方形上。

(2019.11.23.楊樹)

相關焦點

  • 馬列維奇:你真的看懂我的黑方塊了嗎?
    一位女子正在欣賞馬列維奇的《黑方塊》1879 年 2 月 26 日,卡西米爾·馬列維奇出生在烏克蘭基輔附近,父母都是波蘭裔。經過漫長的求職,父親終於在一家糖廠和鐵路建設部門找到了工作。懷揣著藝術之夢,從 1895 年(17 歲)基輔藝術學校開始,馬列維奇輾轉了多所學校。1904 年,馬列維奇前往莫斯科,就讀於斯特羅加諾夫藝術學院,在伊萬·雷貝格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繪畫。
  • 黑方塊的至上主義
    這到底是什麼?說來說去,說破天,也就是一個平塗的黑方塊。這個黑方塊,現在珍藏在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博物館。這黑方塊的作者是馬列維奇,全名是: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 KAS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這可是近110年來繪畫界響噹噹的人物,大咖!
  • X光研究結果或將重新解讀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2014年馬列維奇的「黑方塊」在泰特進行展出 圖片來自《衛報》據英國《衛報》報導,對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經典作品《黑色方塊》(1915)的X光研究表明,在表層顏料下面還隱藏著兩層圖像,最初的圖像近似立體—未來主義構圖,第二層則呈現出比較初始的至上主義構圖。
  • 20世紀的藝術-至上主義-卡西米爾·馬列維奇
    他在《從立體主義到至上主義》的宣言中解釋了至上主義, 他認為至上主義是藝術創造中最具有靈性和純粹的形式, 是至高無上的純粹情感。對於至上主義者來說, 客觀世界中可被看見的現象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有重要意義的是理性的感知, 與世俗物象無關的純粹理念才是至高無上的精神存在。這種理念應該通過最簡潔、最經濟的圖形來表達。
  • 聚會 馬列維奇
    來看看馬列維奇的作品和至上主義是什麼吧( ▽` ) 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Kazimir Malevich 至上主義創始人
  •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馬列維奇是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驅和俄國至上主義的鼻祖,本文梳理了其至上主義繪畫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他的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形成經歷了早期作品的印象派面貌、中期作品的立體主義及未來主義的特徵、直至最後形成「白底上的黑方塊」這樣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
  • 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
    他就是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一位女子正在欣賞馬列維奇的《黑方塊》《黑色正方形》《頭戴梳子的女孩》《馬爾法和萬卡》《一個女人的肖像》左圖為《伐木工》,右圖為《收割黑麥》《至上主義構圖:紅黑方塊》,1903年馬列維奇作品《Boulevard》馬列維奇作品《讀報的女人》馬列維奇作品《Repos.
  • 100年前馬列維奇畫了個黑方塊 後來他成了藝術大師
    此次展覽由國內著名獨立策展人方振寧策展,展覽以圖文方式完整呈現了一代藝術大師、20世紀初俄國先鋒派代表藝術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的生平及創作成就。   馬列維奇究竟是誰?他有怎樣的藝術成就?他的作品對後來的藝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關於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追溯
    關於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追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馬列維奇在思考著整個社會變革的根源。他為此將貢獻一種遵從自然之法的藝術形式,給全球的動蕩帶來秩序。馬列維奇在零形式中易容,從零走向創作,即走向至上主義,走向新的繪畫形式即無對象的創作。作品《白上白》的問世標誌著至上主義走向極致,而之前對他不同時期至上主義繪畫作品風格的探索,此作品意義得到進一步升華。這種更為單純和理性的幾何式抽象繪畫對抽象藝術,乃至現代的藝術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 日籤|名畫每日一籤《白底上的黑色方塊》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
    有這麼一位畫家,他的作品讓我們看過之後會說:這就是藝術?!!他的作品在我們看來簡單到不知道該怎麼說,《黑色的圓》,《白色上的白色》,《起飛的飛機》這些作品也許你可以去網絡上搜索一下,我就不放圖了保持一絲神秘,給你一個讓你大吃一驚的機會,當然如果你看過這篇介紹後再去搜索也會效果更好,這是一個讓我覺得無比神奇的俄國畫家,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他的大名哦!
  • 白底上的黑色方塊【藝術賞析】
    這一極其簡約的幾何抽象畫,於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畫展》展出,引起極大轟動。觀眾們在這幅畫前紛紛嘆息,"我們所鍾愛的一切都失去了。……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以外一無所有!"不過在馬列維奇看來,畫中所呈現的並非是一個空洞的方形。它的空無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實之處;它孕育著豐富的意義。
  • 俄羅斯畫家謝爾蓋·道茨:用藝術透視心靈科學
    與100年前開創至上主義先河的俄羅斯抽象畫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繪製的著名黑方塊不同,道茨創作的這幅白底黑方塊被削去了四個角。   在畫展開幕前的研討會上,道茨向觀眾解釋說:「馬列維奇的黑方塊代表無意識狀態,我把黑方塊的四個角削去就是想讓人們進入到它的內部,感受這種無意識的狀態。
  • 小央美美術:烏克蘭至上主義倡導者、幾何抽象派畫家,馬列維奇
    一具至高無上的黑方塊,並不象徵任何東西,它只是一種存在。由此而推進,則最終在《白色上的白色》成了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馬列維奇曾經說過,「方的平面標誌之至上主義的開始,它是一個新色彩的現實主義,一個無物象的創造,所謂至上主義,就是在繪畫中的純粹感情或感覺至高無上的意思。」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構圖》成最貴俄羅斯藝術品
    創紀錄的馬列維奇《至上主義構圖》成最貴俄羅斯藝術品   繼「洛克菲勒」世紀拍賣52.8億元收槌後,紐約時間2018年5月15日晚,佳士得紐約20世紀藝術周「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登場,本場共37件精品上拍。
  • 馬列維奇——第一個畫白紙的人,即使身後空無一人我也將勇往直前
    俄國畫家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馬列維奇作為抽象藝術的先驅,對於抽象藝術,達達主義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天作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至上主義藝術,馬列維奇是至上主義藝術的創始人,卻也是這個流派唯一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由毫無章法的幾何形體構成,如果你覺得蒙德裡安的作品很奇怪,那你可能太年輕了,這位大哥的作品更加的讓人不解,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沒人能從他的作品中了解他的靈魂,但這並沒有成為他的阻礙
  • 黑方塊與藍方塊
    因此,這種矛盾催生了一種基督教式的藝術理論:藝術即贖罪。藝術家以自己為藝術品付出的努力來抵充生活那原罪式的不公,並因此期待一種贖罪的可能性。在這個意義上,所謂「風格」與「主義」無非不過就是變成了可靠的贖罪公式。     俄羅斯藝術家馬列維奇將自己的藝術理論彙編,合出一本《無物象的世界》。此書最近才譯入中國,並成為了了解至上主義與藝術家的重要考據。
  • 繪畫史上的巨匠馬列維奇,論抽象他應排行前三!
    馬列維奇從接受嚴謹的西方藝術美學的教育開始,後和康定斯基、蒙德裡安成一起成為早年幾何抽象主義的先鋒,最終以樸實而抽象的幾何形體,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麗色彩的具體幾何形體,創立這個幾乎只有他一個人獨舞的至上主義藝術舞臺。「模仿性的藝術必須被摧毀,就如同消滅帝國主義軍隊一樣。」這就是他鏗鏘有力的表白。
  • 像馬列維奇那樣看懂至上主義
    在至上主義之前,藝術運動始終沿著流動的軌跡向前發展。沒有任何運動被認為是終點。後來,一位名叫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充滿激情的俄羅斯人開始了他對藝術最純粹形式的探索。超越一切藝術的東西,過去和未來。
  • 馬列維奇文獻展亮相川美 發布馬列維奇最全面年表
    本次展覽是關於20世紀初俄國先鋒派藝術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 ,1879-1935) 生平及創作的學術展覽。這次展覽是去年在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設計藝術研究中心ADA畫廊首次舉辦馬列維奇的學術研究展之後的巡迴展,展覽最重要的部分是發表了關於馬列維奇的年表,這是國際馬列維奇研究中至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