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依舊還是想不那麼隨大流,寫點有意義的文字,撫慰內心深處之羞愧的不安】
正文:
黑方塊——K.馬列維奇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畫作之一——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很少有人對此無動於衷。
有一些人認為這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
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現代主義宣言——其口號是藝術的死亡;
還有一些人則認為這是庸俗、笑話或博人眼球的嘗試。
而我,則更像是第一批人,因為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哲學的事情,表達了某種審美觀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作者試著剖析一些自我複雜的內心……
20世紀伊始,流行的前衛藝術開始蓬勃發展,故事也正是從這齣發
前衛藝術的流行以至於催發出了許多其它流派,而這其中也包括天才般的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的能力。
它就像一種超音階,可以用它們來創作不同的歌曲;它就像是抽象藝術的表現形式一樣,是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示不同的顏色。
最主要的是,藝術應該是沒有現實的,無定形的,它應該是一種純粹的創造力的行為。
放哲學上來講,或者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純粹理性先天知識。
而憑著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直覺或頓悟,他抵達到了極端主義的頂峰。
超構圖形——正方形、圓、十字架,儘可能抽象地表現平面,即沒有物體感,即上、下、近、遠三維感官等。
1913年,當馬列維奇為歌劇《戰勝太陽》作畫時,他第一次看到了一個黑色的正方形。
馬列維奇用黑方塊的構圖表示吸取了我們人類自身的熱量,從而宣稱人類的創造力超過了自然的力量。
馬列維奇喜歡這個黑色方塊的形狀,他稱這個形狀為終極元素。
通過把它變成一幅單獨的畫,他以一種藝術的形式創造了一份極端主義的宣言。
自畫像
它的核心是最終的決裂與確定性,轉向絕對抽象。
黑色的正方形是藝術的開始。
而正方形的形狀是人造的,校準的,由人創造的。
自然界中沒有這種形態,這是純粹的創造力。
黑色是所有其他顏色的吸收劑,所以顏色本身就是純的。
馬列維奇說:「我變成了零形態,我超越了零形態的創造力。」所以他也稱他的黑色方塊為「零」。
這是一個明確的美學立場,形式主義。
上面有馬列維奇的自畫像和他畫的風景,以表明他精通繪畫技巧,一樣精通現實主義畫作。
因此,他對超質感形式的依賴不是由於他畫不出(一些無知的人認為)的無能。
而是在有意識的選擇、審美立場和創造性追求的結果。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本人也說過,「黑色方塊」是他在藝術領域做過的最好的事情。
事實上,這幅畫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作者認為這確實是實至名歸的。
講大白話吧,歸根到底:
黑正方形的哲學意義在於理解一件簡單的事情:當你真正地做了一件事,那麼你可以在其它的任何事情上都能找到其意義,即使是在黑正方形上。
(2019.11.23.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