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維奇:你真的看懂我的黑方塊了嗎?

2021-01-19 建築vs藝術vs音樂

閱讀本文時,建議您點開音樂,邊聽邊看感受更佳。



一位女子正在欣賞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1879 年 2 月 26 日,卡西米爾·馬列維奇出生在烏克蘭基輔附近,父母都是波蘭裔。經過漫長的求職,父親終於在一家糖廠和鐵路建設部門找到了工作。由於家境貧寒,年少的馬列維奇,作為童工,也在這裡和父親一起工作。當馬列維奇告訴母親自己想成為一位藝術家時,母親含著淚告訴他,儘管沒得到家人的支持,馬列維奇還是在 12 歲時就拿起了畫筆。

懷揣著藝術之夢,從 1895 年(17 歲)基輔藝術學校開始,馬列維奇輾轉了多所學校。1904 年,馬列維奇前往莫斯科,就讀於斯特羅加諾夫藝術學院,在伊萬·雷貝格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繪畫。

在那裡,列昂尼德·帕斯捷爾納克和康斯坦丁·柯羅文等藝術家向他傳授了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繪畫技巧。

馬列維奇作品《Repos. Société avec des chapeaux hauts de forme》

馬列維奇這時的作品帶著鮮明的後印象派風格,而象徵主義和新藝術運動也對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他們是大衛·布爾柳克、米哈伊爾·拉裡奧諾夫,以及大名鼎鼎的瓦西裡·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作品《構圖7號》

康定斯基「畫布上的樂章」讓這位年輕的藝術家欲罷不能。1910 年,拉裡奧諾夫邀請馬列維奇參加他的名為「鑽石傑克」的展覽。

這個團體聚焦於原始主義、立體派和未來主義的藝術思潮。在與拉裡諾夫爭吵之後,馬列維奇在聖彼得堡的未來派藝術家協會中擔任領導角色,該協會還被稱為「青年聯盟」。

馬列維奇這一時期的作品大多集中在鄉土農民的生活場景上。從 1912 年到 1913 年,馬列維奇大多採用立體未來主義風格,將綜合立體主義和義大利未來主義的基本元素相結合,對空間中的人物進行了動態的幾何解構。

在《雨後鄉間之晨》中,由圓筒形組成了雕塑式農民形象,行走在一種機械式的風景中。旁邊是房子、樹木,以及不同明度的紅、白和藍色拼接的地面。

1913 年,馬列維奇參加了那時最重要的藝術合作之一,為歌劇《徵服太陽》創作了布景設計。馬列維奇創造出一套立體未來主義風格的豪華之作,包括五彩斑斕、像機器人一樣的緊身衣褲和幾何圖形裝飾的背景幕布。

馬列維奇為歌劇《徵服太陽》設計的服裝


馬列維奇為歌劇《徵服太陽》設計的服裝

這些元素浮華豔麗,與未來主義相稱,不過把它放到整部歌劇的背景裡看也並不格外激進。但在歌劇接近尾聲時,馬列維奇在上面畫了一個黑色正方形。

馬列維奇為歌劇《徵服太陽》設計的服裝


馬列維奇為歌劇《徵服太陽》設計的服裝

他的本意是將其作為整個舞臺布景的一部分而非一幅藝術作品,但事實結果並非如此。

1915 年,馬列維奇發表了《從立體主義到至上主義的宣言》,徹底摒棄了繪畫中的具象元素,轉向純粹的抽象,奠定了至上主義的基礎。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

列寧與史達林


1918 年,他加入了人民啟蒙委員會,成為其美術部(IZO)的僱員。新的機構負責管理博物館和監督新蘇維埃共和國的藝術教育。

馬列維奇還在莫斯科的自由藝術工作室(SVOMAS)任教,教導他的學生放棄資產階級的表現美學,轉而投身於激進抽象的世界。同年,馬列維奇為蘇聯詩人、劇作家弗拉基米爾·馬雅可夫斯基的社會主義戲劇《米斯特裡婭·布法》的演出設計了裝飾。

馬列維奇作品《Suprematism - Abstract Composition》



馬列維奇作品《Supremus no. 55》

1919 年,馬列維奇完成了他的新書《新藝術體系》的手稿。

馬列維奇作品


馬列維奇作品


在這本書裡,他試圖將至上主義的理論原則應用於新的國家秩序,鼓勵將前衛藝術用於為國家和人民服務。1920 年代初,蘇聯的政治氛圍對從事抽象藝術的藝術家來說,一天比一天艱難。馬列維奇在堅持對抽象藝術的探求之外,不得不以教學謀生。

夏加爾與妻子貝拉

他被邀請前往維切布斯克,加入由夏加爾主導的當地藝術學校。

馬列維奇到達維切布斯克後不久,夏加爾便離開維切布斯克去了巴黎。

馬列維奇作品


馬列維奇作品


馬列維奇作品《House under construction》

在那裡,他把學生們組織成一個小組,名字是 UNOVIS,意為「新藝術的代言人」。這個團體是一個集體,作品不籤個人名字,只有團體的名字。

馬列維奇作品


馬列維奇作品


馬列維奇作品《Suprematista costruzione di colori》
學校在 1922 年遷往彼得格勒後,他們還設計了宣傳海報、紡織圖案、瓷器、路標和街道裝飾,讓人想起了德國的包浩斯學校。馬列維奇繼續在一系列烏託邦城鎮的建築模型中發展他的至上主義思想。


這些模型由長方體和立方體組成,以增強其形式品質和審美潛力。



在那裡,它們引起了當地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強烈興趣。馬列維奇匆匆離開俄羅斯後,在德國留下了一些建築模型,以及理論文本、素描和油畫。



然而,在蘇維埃俄國,一種不同的文化準則正開始推行。

列寧與十月革命  油畫

(資料圖,非馬列維奇作品)

1920 年代欣欣向榮的抽象藝術,因國家贊助的社會現實主義的出現而廣受壓制。儘管受到諸多限制,馬列維奇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下創作了他的偉大傑作《黑十字》、《黑色正方形》、《黑色圓》。

馬列維奇作品《黑十字》


這是他在 1923 年構思參加第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作品。

「這個方塊是一種感覺,白色背景不具任何意義,但卻也是一種感覺。」

一位女子正在欣賞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馬列維奇畫了 30 幅類似的畫作,他稱這種新形態非客觀藝術為「至上主義」,來自波蘭文「Supremacia」,即「優勢」或「統治」。

馬列維奇作品《紅色正方形》

當主題不再,顏色成為主角時,只有「純粹感覺優勢」依然存在。

馬列維奇作品《白上白》

繪畫之外,馬列維奇便埋頭於藝術教育、理論和組織的活動。

1923 年,馬列維奇在聖彼得堡成為俄國藝術文化學院理論系主任。

馬列維奇作品《Black and White. Suprematist Composition》

1932 年,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前彼得堡和聖彼得堡)舉辦了一個由國家批准的大型展覽,暨紀念十月革命 15 周年。

馬列維奇在展覽室

馬列維奇也包括在內,但他的作品註定會在這種充滿敵意的保守社會文化環境中黯然失色。

他又回到了農民和風俗場景的古老主題,同時還創作了許多朋友和家人的肖像畫。

馬列維奇作品《戴黃帽子的女人》


畫中人物高瞻遠矚的孤傲神情,被認為是他將崇尚個人自由的全部創作成果獻給歷史的果敢宣言。生活條件一直不太好的馬列維奇,從 1933 年起就感到身體不適。在最後的日子,馬列維奇希望到國外就醫的想法也沒能實現。1935 年 5 月 15 日,馬列維奇在列寧格勒的家中去世。

馬列維奇被安葬在自己設計的棺材裡,棺材上蓋著他的黑方塊。死後,他的作品孤寂地躺在蘇聯博物館的地下室,多年來無人問津;直到 1988 年,戈巴契夫執政時期,才被搬出來並向公眾展出。在那之前,人們只能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欣賞到少數幾幅馬列維奇的作品。那是紐約 MoMA 的第一任館長阿爾弗雷德·巴爾從納粹德國,冒著槍林彈雨偷運到美國的。

1935 年,33 歲巴爾將馬列維奇的畫作拆下畫框,捲起來,藏在雨傘中,驚險地躲過了搜查。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藝術——馬列維奇的《黑方塊》有什麼哲學意義?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畫作之一——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而我,則更像是第一批人,因為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哲學的事情,表達了某種審美觀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
  • X光研究結果或將重新解讀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2014年馬列維奇的「黑方塊」在泰特進行展出 圖片來自《衛報》據英國《衛報》報導,對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經典作品《黑色方塊》(1915)的X光研究表明,在表層顏料下面還隱藏著兩層圖像,最初的圖像近似立體—未來主義構圖,第二層則呈現出比較初始的至上主義構圖。
  • 聚會 馬列維奇
    1904年其父去世,馬列維奇移居莫斯科,其後6年於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院學習。1911年他與弗拉基米爾·塔特林一起參加聖彼得堡的年輕人聯盟舉辦的第二場展覽會,當時馬列維奇自稱他的畫風屬於「立體-未來主義」式。1913年他為俄羅斯歌劇徵服太陽設計了舞臺,而這一歌劇後來廣受讚譽。1915年馬列維奇開始發展他的至上主義藝術,並發表了名為《從立體主義到至上主義》的文章。
  • 黑方塊的至上主義
    說來說去,說破天,也就是一個平塗的黑方塊。這個黑方塊,現在珍藏在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博物館。這黑方塊的作者是馬列維奇,全名是: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 KAS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這可是近110年來繪畫界響噹噹的人物,大咖!和另一位俄羅斯藝術家——康定斯基,兩人並稱抽象繪畫的創始鼻祖。
  • 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
    他就是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一位女子正在欣賞馬列維奇的《黑方塊》《黑色正方形》《頭戴梳子的女孩》《馬爾法和萬卡》《一個女人的肖像》左圖為《伐木工》,右圖為《收割黑麥》《至上主義構圖:紅黑方塊》,1903年馬列維奇作品《Boulevard》馬列維奇作品《讀報的女人》馬列維奇作品《Repos.
  •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和藝術的方式,對現代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馬列維奇早期的繪畫風格受晚期印象派的影響比較大,他喜歡描繪農村的風景和最樸實的農民,作品帶有明顯的現實主義的因素,因此他早期的藝術面貌也被稱作「農民的馬列維奇」,1905年的油畫《賣花女》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 20世紀的藝術-至上主義-卡西米爾·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在一張白紙上用直尺畫上一個正方形,再用鉛筆將之均勻塗黑。觀眾們在這幅畫前紛紛嘆息,「我們所鍾愛的一切都失去了……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以外一無所有!」不過在馬列維奇看來,畫中所呈現的並非是一個空洞的方形。它的空無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實之處;它孕育著豐富的意義。
  • 馬列維奇——第一個畫白紙的人,即使身後空無一人我也將勇往直前
    俄國畫家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馬列維奇作為抽象藝術的先驅,對於抽象藝術,達達主義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天作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至上主義藝術,馬列維奇是至上主義藝術的創始人,卻也是這個流派唯一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由毫無章法的幾何形體構成,如果你覺得蒙德裡安的作品很奇怪,那你可能太年輕了,這位大哥的作品更加的讓人不解,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沒人能從他的作品中了解他的靈魂,但這並沒有成為他的阻礙
  • 日籤|名畫每日一籤《白底上的黑色方塊》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
    他的作品在我們看來簡單到不知道該怎麼說,《黑色的圓》,《白色上的白色》,《起飛的飛機》這些作品也許你可以去網絡上搜索一下,我就不放圖了保持一絲神秘,給你一個讓你大吃一驚的機會,當然如果你看過這篇介紹後再去搜索也會效果更好,這是一個讓我覺得無比神奇的俄國畫家,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他的大名哦!
  • 關於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追溯
    關於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追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馬列維奇在思考著整個社會變革的根源。他為此將貢獻一種遵從自然之法的藝術形式,給全球的動蕩帶來秩序。(一) 至高至純——黑色至上馬列維奇的作品《白底上的黑方塊》是《白上白》之外另一幅有著重要歷史意義的作品。這幅作品令他意識到這是一種真正原創的藝術表達風格,一種純粹抽象的形式,一種徹底非描述性的繪畫風格。就像他說得已將萬物減至無。他對此藝術風格定義為至上主義。
  • 小央美美術:烏克蘭至上主義倡導者、幾何抽象派畫家,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初期的創作階段,是從印象主義的風景,與俄國聖像畫傳統的樸素民眾繪畫相結合。他說:「出發的階段,我也模彷聖像繪畫。我企圖將聖像畫與農民美術結合,通過農民去了解聖像畫,聖像畫中的神聖人物不再是聖人,而是平凡的人。……我站在農民美術的身旁,開始描繪原始主義的精神。」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構圖》成最貴俄羅斯藝術品
    創紀錄的馬列維奇《至上主義構圖》成最貴俄羅斯藝術品   繼「洛克菲勒」世紀拍賣52.8億元收槌後,紐約時間2018年5月15日晚,佳士得紐約20世紀藝術周「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登場,本場共37件精品上拍。
  • 100年前馬列維奇畫了個黑方塊 後來他成了藝術大師
    報考專業藝術學校兩次落榜   對於如今繪畫中的幾何圖形,你可能覺得很平常。但是,在現代繪畫史上,馬列維奇是第一位創作純粹幾何圖形的抽象畫家。   此次展覽最重要的部分是關於馬列維奇的年表,這是迄今世界上關於馬列維奇的最全面的年表,由此可以窺見藝術家一生的成就。
  • 像馬列維奇那樣看懂至上主義
    後來,一位名叫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充滿激情的俄羅斯人開始了他對藝術最純粹形式的探索。超越一切藝術的東西,過去和未來。這將導致「純粹的感覺或知覺在繪畫藝術中的至高無上」,至上主義誕生了。
  • 馬列維奇:我的畫作不僅僅屬於地球
    原標題:馬列維奇:我的畫作不僅僅屬於地球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解釋道:「我的新畫作並不僅僅屬於地球。地球已經被 捐棄,就像人們棄置一棟房屋。」正是這種對最基本的物理力量——地球重力的挑戰,讓馬列維奇的抽象圖案出現在了一個精神和心靈的平面上。   馬列維奇經常重複採用飛行的主題,甚至將他轉向抽象圖案的藝術之旅比擬為飛機起飛:「之前熟悉的事物向後越退越遠,隱入背景中。
  • 馬列維奇 | 對方表示不想跟你講話,並向你扔了一個正方塊!
    其實這八年時間我也有在不斷地更深入的了解藝術,而且藝術的魅力太大了,關於藝術的很多很多東西我都非常想去嘗試、接觸。所以我當時也沒有覺得生活很苦澀啊什麼的。  (您這麼辛苦的賺錢終於能夠去莫斯科考試,可是我們知道,您又遇到了一大挫折是嗎?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兩大挫折。)  畫外音:生活不易,要學馬列維奇一樣堅強的活下去!
  • 馬列維奇文獻展亮相川美 發布馬列維奇最全面年表
    本次展覽是關於20世紀初俄國先鋒派藝術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 ,1879-1935) 生平及創作的學術展覽。這次展覽是去年在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設計藝術研究中心ADA畫廊首次舉辦馬列維奇的學術研究展之後的巡迴展,展覽最重要的部分是發表了關於馬列維奇的年表,這是國際馬列維奇研究中至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年表。
  • 黑方塊與藍方塊
    俄羅斯藝術家馬列維奇將自己的藝術理論彙編,合出一本《無物象的世界》。此書最近才譯入中國,並成為了了解至上主義與藝術家的重要考據。      在本書的後半部分,馬列維奇研究了創作環境對於藝術家的影響,以及未來主義、塞尚主義與至上主義等理論邏輯對於藝術家風格變化能力的塑造。關於結論的推出,馬列維奇巧妙地採用了社會科學的實證分析方法。他排出了一系列藝術家的創造人格:A1,A2D,A3,A4等。儘管詳細,但對於我們而言,重要的或許並非最終結論,而是實驗的過程。
  • 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欣賞
    文:原創圖:網絡馬列維奇,俄羅斯畫家,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全名為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1878年2月11日出生于波蘭基輔的一個貧困家庭,據說爸爸媽媽都有波蘭血統。1912年,俄國畫家馬列維奇創立了至上主義畫派,標誌著傳統繪畫時代的終結。所謂至上主義,又稱絕對主義,強調情感抽象的至高無上的理性,反對傳統的物象具象化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