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馬列維奇畫了個黑方塊 後來他成了藝術大師

2020-12-03 人民網

原標題:100年前馬列維奇畫了個黑方塊 後來他成了藝術大師

  頭戴梳子的女孩

  4月4日——27日,一場重量級的學術展覽——「馬列維奇文獻展」在四川美院新媒體藝術中心舉行。

  此次展覽由國內著名獨立策展人方振寧策展,展覽以圖文方式完整呈現了一代藝術大師、20世紀初俄國先鋒派代表藝術家卡濟米爾·馬列維奇的生平及創作成就。

  馬列維奇究竟是誰?他有怎樣的藝術成就?他的作品對後來的藝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報考專業藝術學校兩次落榜

  對於如今繪畫中的幾何圖形,你可能覺得很平常。但是,在現代繪畫史上,馬列維奇是第一位創作純粹幾何圖形的抽象畫家。

  此次展覽最重要的部分是關於馬列維奇的年表,這是迄今世界上關於馬列維奇的最全面的年表,由此可以窺見藝術家一生的成就。

  方振寧向記者介紹,馬列維奇是20世紀初抽象藝術的開拓者之一、俄國先鋒派藝術的標誌性人物。「他的畫作,在今天的俄羅斯被視為不可移動的『國寶』,珍藏於國家博物館裡。」

  這樣一個藝術大師的成長經歷卻頗為曲折。

  1878年2月11日,馬列維奇出生在俄國基輔一個糖廠工人家庭。1904年,他獨自前往莫斯科報考繪畫雕塑建築學校。遺憾的是,他考了兩次,均以落榜告終。此後,馬列維奇徹底放棄進入學院體系,開始在莫斯科的先鋒藝術圈子裡活動。

  方振寧告訴記者,馬列維奇早期的藝術風格,受莫奈、塞尚、馬蒂斯等藝術家的影響較大,在嘗試了後印象主義和野獸主義風格之後,他形成了自己「農民馬列維奇」的風格。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採花女》、《摘水果》等。

  「之後,布拉克、畢卡索等人的創作又將他的風格引向立體未來主義。」方振寧介紹,馬列維奇這一風格的作品,如《雪後鄉間之晨》、《磨剪刀的人》等,對物象進行了幾何型處理。這種畫風,與他後來至上主義的幾何抽象構圖具有某種內在聯繫。

  在掛聖像的地方掛先鋒作品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展廳裡專門闢出一角,展示了馬列維奇20餘幅作品的圖片。事實上,這是立體復原了當年馬列維奇最重要的一場展覽——「最後的未來主義畫展0,10」的現場。

  方振寧告訴記者,1915年,是馬列維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撰寫了《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至上主義的宣言》。1915年12月19日 ——1916年1月17日,他在彼得格勒舉行的「最後的未來主義畫展0,10」展覽上,展出了一幅名為《黑色正方形》的抽象繪畫,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這件作品標誌著至上主義的誕生

  《黑色正方形》以白紙為底,以黑色方塊為主題,這讓當時的評論家深表感嘆:「我們失去了所鍾愛的一切……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以外什麼都沒有。」

  馬列維奇把這幅作品掛在了展室兩面牆壁相交的一角,這是舊式俄國家庭掛聖像畫的地方,寓意馬列維奇挑戰俄國傳統的決心。這幅畫作隨後成為俄國繪畫先鋒派最著名的畫作,被後人稱為「俄國先鋒派聖像」。

  方振寧介紹,當年的這場轟動性展覽現場僅留下了一張黑白照片。「當時馬列維奇在經濟上非常拮据,創作時用的材料很劣質,《黑色正方形》在展出時,黑色的畫面上已經出現了白色的龜裂紋。復原中,我們也忠實地把這些裂紋表現了出來。」

  墓碑上繪有一個黑色正方形

  為什麼用黑色方塊來作為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呢?

  川美副院長龐茂琨表示,馬列維奇認為,長久以來藝術一直支離破碎地與諸多非藝術因素交織混雜在一起,而無法獲得真正的純粹造型。他要進行變革,這一變革的第一步,就是在畫中尋找一種最樸素的元素,這一元素就是那個黑色的方塊。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的思想對後來的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塔特林的結構主義和羅德琴柯的非客觀主義都受其影響。至上主義還通過李西茨基傳入德國,對包浩斯的設計教學產生影響。

  在展覽現場,還以移動展板的形式復原呈現了馬列維奇的10餘幅經典作品。這些作品以巨大尺寸的立在展廳裡,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

  《頭戴梳子的女孩》、《馬爾法和萬卡》等馬列維奇晚期的作品圖片也出現在移動展板上。馬列維奇晚期的作品重新回到農民題材,以幾何的圖案表現人物。

  1935年5月15日,馬列維奇病逝於列寧格勒。他的墓碑上,繪有一個黑色正方形。方振寧告訴記者,這一設計,遵照了馬列維奇本人的遺願。

相關焦點

  • 20世紀的藝術-至上主義-卡西米爾·馬列維奇
    1913年,馬列維奇創作出 「最經濟的」 藝術圖形, 這種圖形非常極簡, 他畫出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塊》,這是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標誌著至上主義的誕生。馬列維奇在一張白紙上用直尺畫上一個正方形,再用鉛筆將之均勻塗黑。
  •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
    至上主義大師畫家——馬列維奇馬列維奇是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驅和俄國至上主義的鼻祖,本文梳理了其至上主義繪畫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他的至上主義繪畫風格的形成經歷了早期作品的印象派面貌、中期作品的立體主義及未來主義的特徵、直至最後形成「白底上的黑方塊」這樣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
  • 聚會 馬列維奇
    1904年其父去世,馬列維奇移居莫斯科,其後6年於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院學習。1911年他與弗拉基米爾·塔特林一起參加聖彼得堡的年輕人聯盟舉辦的第二場展覽會,當時馬列維奇自稱他的畫風屬於「立體-未來主義」式。1913年他為俄羅斯歌劇徵服太陽設計了舞臺,而這一歌劇後來廣受讚譽。1915年馬列維奇開始發展他的至上主義藝術,並發表了名為《從立體主義到至上主義》的文章。
  • 藝術——馬列維奇的《黑方塊》有什麼哲學意義?
    1913年,當馬列維奇為歌劇《戰勝太陽》作畫時,他第一次看到了一個黑色的正方形。 馬列維奇用黑方塊的構圖表示吸取了我們人類自身的熱量,從而宣稱人類的創造力超過了自然的力量。 馬列維奇喜歡這個黑色方塊的形狀,他稱這個形狀為終極元素。
  • 白底上的黑色方塊【藝術賞析】
    輻射主義在抽象道路上的探索,導致了一種純粹而徹底的抽象藝術--至上主義的誕生。在繪畫上,他在嘗試了後印象主義和野獸主義風格之後,形成"農民馬列維奇"風格。該風格的作品以稚拙的手法描繪俄國農民,使形象看起來粗拙僵硬,並在正方形構圖中取得沉靜有力的效果。後來,他又轉向立體主義,畫面形象愈加趨於幾何化,色彩鮮明且對比強烈。這一風格的作品,如《雪後鄉間之晨》、《磨剪刀的人》,對物象進行了幾何型處理,這與萊熱後期繪畫的機械立體主義風格具有相似之處。
  • 盤點三位最愛畫方塊的藝術家
    他還曾參與起草俄國未來主義藝術家宣言。他從接受嚴謹的西方藝術美學的教育開始,後和康定斯基、蒙德裡安成一起成為早年幾何抽象主義的先鋒,最終以樸實而抽象的幾何形體,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麗色彩的具體幾何形體,創立了至上主義,影響了塔特林的結構主義和羅德琴柯的非客觀主義,並通過李西斯基傳人德國,對包浩斯的設計教學產生影響。「模仿性的藝術必須被摧毀,就如同消滅帝國主義軍隊一樣。」
  • 像馬列維奇那樣看懂至上主義
    在至上主義之前,藝術運動始終沿著流動的軌跡向前發展。沒有任何運動被認為是終點。後來,一位名叫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充滿激情的俄羅斯人開始了他對藝術最純粹形式的探索。超越一切藝術的東西,過去和未來。
  • 小央美美術:烏克蘭至上主義倡導者、幾何抽象派畫家,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首創了幾何形繪畫,留存於世的那些作品在這麼多年以後,仍以它的單純簡約而令人驚訝。他稱得上是二十世紀抽象繪畫的偉大先驅。他一生以其謎一般的作品,為20世紀的藝術界勾勒出了另一片璀璨的星空,預示了從達達主義到後來的極簡主義等多種藝術運動時代的來臨。他為藝術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前景,任由後來者遨遊與徜徉。
  • 日籤|名畫每日一籤《白底上的黑色方塊》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
    有這麼一位畫家,他的作品讓我們看過之後會說:這就是藝術?!!他的作品在我們看來簡單到不知道該怎麼說,《黑色的圓》,《白色上的白色》,《起飛的飛機》這些作品也許你可以去網絡上搜索一下,我就不放圖了保持一絲神秘,給你一個讓你大吃一驚的機會,當然如果你看過這篇介紹後再去搜索也會效果更好,這是一個讓我覺得無比神奇的俄國畫家,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他的大名哦!
  • 馬列維奇——第一個畫白紙的人,即使身後空無一人我也將勇往直前
    馬列維奇作為抽象藝術的先驅,對於抽象藝術,達達主義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天作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至上主義藝術,馬列維奇是至上主義藝術的創始人,卻也是這個流派唯一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由毫無章法的幾何形體構成,如果你覺得蒙德裡安的作品很奇怪,那你可能太年輕了,這位大哥的作品更加的讓人不解,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沒人能從他的作品中了解他的靈魂,但這並沒有成為他的阻礙
  • 一百萬美元的黑色方塊
    冬宮 | 大師傳系列0001 | 鑑賞時長5分鐘一個簡單的黑色方塊怎麼威脅蘇聯帝國它如何載入藝術歷史,與大師名作齊名但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被戲稱為3歲小孩皆可隨手塗鴉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塊》1915    |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畫如其名,就是一個全部塗黑的正方形他的作者則是至上藝術的奠基人——馬列維奇對於這樣一幅畫作,爭議自然是如影隨形
  • 馬列維奇:我的畫作不僅僅屬於地球
    馬列維奇的至上派作品在聖彼得堡的「0.10:最後的未來派」展覽(1915)上首次展出。他的參展畫作共三十九幅,《至 上派構圖:飛機飛行》便是其中之一。正方形長方形和線條共十三個構成圖形分別為紅、黃、黑和藍色,被精心地配置在一片白色背景上。這些圖形看上去或上升或 下降,也會暫時地靜止穩定一下,但穩定只是為了再次上升和下降。畫面傳遞了一種流動變化狀態。馬列維奇解釋道:「我的新畫作並不僅僅屬於地球。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構圖》成最貴俄羅斯藝術品
    創紀錄的馬列維奇《至上主義構圖》成最貴俄羅斯藝術品   繼「洛克菲勒」世紀拍賣52.8億元收槌後,紐約時間2018年5月15日晚,佳士得紐約20世紀藝術周「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登場,本場共37件精品上拍。
  • 馬列維奇 | 對方表示不想跟你講話,並向你扔了一個正方塊!
    畫外音:大家是不是覺得《一個女人的肖像》和他的自畫像色調很一致?  (所以您當時把自己定義成印象派畫家,但很快您又改變了自己的定位……)  對,其實我自己定位的轉折點就在一幅畫上吧。  從09年開始,我就熱切盼望著莫斯科藝術的快速革新,我自己也嘗試很多新的風格。  比如,我畫自畫像時就採用了非自然的色彩,靈感源自俄國象徵主義,這也是我對象徵主義時期的總結。  而之後,我又對法國印象主義大師,塞尚,提出的觀點很感興趣,他說:「一切形體都是由柱體、球體和錐體等幾種基礎形體組合而成的」。
  • 從點線面到立體派,藝術大師為何都偏愛著幾何菱形
    作為現代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實踐和理論先驅的康定斯基,他的抽象畫重在表現內心和本質的感情,畫作中的點、線、面也有獨特的看法,而大量的點與線連接的構圖中形成了獨特的菱形,隱藏在他畫中的菱形,讓畫面的構圖看著更微妙。
  • 俄羅斯畫家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欣賞
    文:原創圖:網絡馬列維奇,俄羅斯畫家,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全名為卡濟米爾謝韋裡諾維奇馬列維奇,1878年2月11日出生于波蘭基輔的一個貧困家庭,據說爸爸媽媽都有波蘭血統。1912年,俄國畫家馬列維奇創立了至上主義畫派,標誌著傳統繪畫時代的終結。所謂至上主義,又稱絕對主義,強調情感抽象的至高無上的理性,反對傳統的物象具象化傳達。
  • X光研究結果或將重新解讀馬列維奇的「黑方塊」
    2014年馬列維奇的「黑方塊」在泰特進行展出 圖片來自《衛報》據英國《衛報》報導,對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卡西米爾·馬列維奇經典作品《黑色方塊》(1915)的X光研究表明,在表層顏料下面還隱藏著兩層圖像,最初的圖像近似立體—未來主義構圖,第二層則呈現出比較初始的至上主義構圖。
  • 「黑」在中國美學中,是藝術技巧的挑戰者
    黑色作為一種非彩色的顏色,在藝術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比喻、是構圖介質、也是藝術技巧的挑戰者。▲「最後的未來主義展覽0.10」上的馬列維奇作品,1915年「黑」在中國美學中具有豐富和獨立的含義。在中國繪畫中有「墨分五色」的說法。所謂「五色」,即黑的五個層次,體現了藝術家對單一事物觀察時的獨特角度。除此之外,黑也在哲學層面上扮演著主角的位置。
  • 黑方塊與藍方塊
    這之中,多元意味著一種以消極與被動為起始的本能性創造活動,這種創造活動的運動進程將會最終匯入靜默與空無,聚成一個無靈的唯物主義泛神論世界,而對於這種進程本身的描述也成了西方學者個性化論述中的核心與不可或缺的闡釋通道。
  • 馬列維奇:你真的看懂我的黑方塊了嗎?
    在這本書裡,他試圖將至上主義的理論原則應用於新的國家秩序,鼓勵將前衛藝術用於為國家和人民服務。1920 年代初,蘇聯的政治氛圍對從事抽象藝術的藝術家來說,一天比一天艱難。馬列維奇在堅持對抽象藝術的探求之外,不得不以教學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