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哲學表達宇宙的最形象生動的語言

2021-01-19 紅色智庫信息

文學表達有文學的語言,數學表達有數學的語言,物理化學表達有物理化學的特殊語言,哲學表達也有哲學的語言,天文學的表達也有天文學的語言……總之這個社會上360行,那是行行出狀元的,同時行行都有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決策科學研究專家在分析決策科學創始人張順江的現代科學結構體系時提出,決策科學有它的邏輯與推理的語言,作為一門獨立學科, 它有自己的語言表達體系,比如,關於「理與天人合一」的問題分析與解答,天下人的認知有了一個「沒理」的「理」,即矛盾律「無—有」的對立統一。現代西方哲學界追溯科學的源頭稱之為「弔詭」。其含義是,最後都導向了悖論。這種中西方文化的歸一性研究使我們大膽地邁出了把矛盾律——元(無—有)作為最終的「理」,即哲學的開端的關鍵性一步。這種「理」與中國古代賢哲關於論理的名言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國古代有句名言,「天人合一」,漢朝董仲舒就說過「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朱熹說,「天人一物、內外一理」,「天人無二理」,這個「理」對於我們自己的思想與外界的一切,是一回事情,這個整個的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基本的精神。

有人說,「理」不是現代科學所講的規則、規律或者是定律。這些觀念、規則、規律跟定律,是近代科學追求的重要精神,而這個精神跟中國傳統文化所要追求的「理」是不一樣的。傳統的中國文化裡,沒有這個定律,沒有這個規律,沒有這個規則的觀念。為了說明以上的思想和內容,有必要對如下的概念加以說明。關於 「天人合一」的理解與解析,天人合一,從直觀上了解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人自身,人是「靈與肉」的統一。古代人稱「人是一壺天」,對人研究有兩個途徑,一是人的結構的肉身。道教對人身體結構的研究在《道藏》中有深刻的描述,從「鉛汞鼎邊來相見,靈光一閃見靈臺」,對受精卵的生成,及其一步一步在母胎中如何成長為嬰兒有很細緻的描述。又如《道藏》經典《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就對男女交媾成胎後的成長、各臟腑的生成及初生後的功能有逐一細緻的描繪。在不能理解意識起源、人的靈魂是什麼的情況下,已經總結出以下的結論,一身凝萬仙: 夫人之身以萬炁凝而成型,萬神具而既生為嬰兒,純和衝粹天理混如,即大洞帝尊之本體也。這就是說,一個月的胎兒先生的頭腦為元始天尊,而後生的各臟腑器官、肢體,有各仙居住(即各種功能),而統攝各臟腑器官及自身、四肢的司令部是頭腦(元始天尊)。從而「一身凝萬仙」,在頭腦的支配下發揮著整體的功能。人的本質不僅僅是肉體,它是靈與肉的信息集成體,通過了母體的深加工以及允育,最後組合創新,賦予了作為動物的靈性了,於是人類就是成為了高級靈長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動物了。上個世紀有一部電影《靈與肉》,就是屬於用藝術與文學的表達方式來講人的,哲學講人特別簡單,把人當做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物理學家把人看成一堆原子與分子的集合體。我說,天人合一,屬於哲學特殊語言,正如老子說的那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牝之門」「眾妙之門」「玄之又玄」……用自然科學無法把哲學解釋透,正如用歷史無法把數學表達清楚一樣,然而,老子的道卻可以用天人合一,把整個宇宙悟透,正如佛用空色把宇宙抽象化表達一樣。

所以,我建議,大學與研究機構不需要讓所有人懂得天人合一,平常人只要感悟到了天與人有關即可,不然怎麼說有個老天爺呢?古人說「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出自清代的葉存仁,他為官三十餘載,甘於淡泊,毫不苟取。離任時,僚屬們趁夜晚用一葉扁舟送來臨別饋贈,他即興賦詩一首以拒贈: 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已知。其實,先祖是告誡後代一個道理,那就是在頭頂三尺的地方有神明存在。你做人與做事必須要正大光明,一定要坦坦蕩蕩,不能做那些虧心事。因為,天人合一,當心老天爺收拾你的,要有對天的敬畏之心。看看這個天人合一多麼厲害,它似乎利用了量子遠離把人與天粘在一起,根本無法分離,你如果做壞事,天會天打五雷轟你。我說,宇宙就是天人合一的集成晶片,天人合一永遠是宇宙之間量子糾纏的那個集成電路板。(新時代信用概論副主編、中國決策科學系列叢書編委、全球防疫物資信用評級白皮書編委、輿情與信息安全研究員、香港國際網絡電視臺總顧問、新華社高級編輯 楊兆波)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天人合一」:宇宙螺旋全息氣場!
    中國的經典《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無不滲透著天人合一的文化,人與自然、與宇宙萬物的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全息宇宙觀」的真諦。天就是大自然,就是宇宙。人就是人類,就是我們自己。合一就是實現了人與自然互相感應,陰陽激蕩,合發共振,渾化一體,和合統一。「天人合一」是中國人對人天關係普遍聯繫整體觀念的哲學凝鍊。《莊子·齊物論》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也就是說,宇宙是一個與人的生命信息息息相關的「大我」,而人是宇宙縮影的「小我」。那麼天又是如何影響人的?
  • 廣義天人合一與狹義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理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順應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達到與宇宙、社會同步共振。這一理論是中醫學和氣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天人合一還蘊含著現代系統論、協同論、控制論,尤其生物控制論、控制醫學、控制病理學等現代醫學邊緣學科很多內容。
  • 自我療愈終極狀態:從宇宙中獲得生命的能量,最終天人合一
    意識療法到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很高深的,遙不可及的概念性的名詞,實際上它並不高深,所謂的天,他指的是宇宙,宇宙一詞在英文中是Cosmos或者是universe前者是由希臘語演變而來,意味著秩序跟規律,後者是有拉丁文轉化而來,表示朝著一個方向行動的整體,就是全部物質現象的總和
  • 中國寺院展現天人合一宇宙觀(圖)
    中國寺廟建築展現天人合一佛教在線6月8日訊 據北京科技報報導:在中國和歐洲旅行,那些極富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宗教建築都是遊客的必選之地。「深山藏古寺」體現中國天人合一宇宙觀中國寺院建築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遊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繫。「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空間與時間的無限,即為宇宙。
  • 暗能量導致「天人合一」?人與宇宙有共同意識!
    暗能量無跡無形,無影無蹤,實際就是宇宙意識。宇宙意識做為一種能量,轉換為宇宙信息,指揮宇宙各個大小系統、子系統,按宇宙意識有組織地運轉。指揮人體各器官活動的是人的意識。人的意識也是暗能量,它同樣將意識轉換成指令信息,再通過神經系統傳遞至人體各器官,令其各司其職。這種暗能量與宇宙暗能量同屬宇宙系統,並息息相通。
  • 易學「天人合一」與現代宇宙觀
    比如,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中就反對把中國傳統科學視為失敗的典型,認為它保存著「內在而未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   董光璧認為,人類世界所作出的這種價值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歷史轉折時代的傳統回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將會重新獲得其生命力。
  • 從江本勝博士的水試驗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正確!
    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天人合一,由此展現的意境之美,是一切嚮往美好生活的人,值得一生用心去追求和努力的。當我們還在討論西方哲學的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即物質是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時,早在二三千年前的中國古代哲人,特別是老子與莊子,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蘊含著對世界極具真知灼見的理解。即是世界本是一體,人我萬物一如。皆在道的一體中。
  • 中國人自古相信宇宙同構,天人合一,描寫宇宙的古詩詞繁若星辰
    中國人自古相信天人合一,描寫「宇宙」的古詩詞繁若星辰。取盡宇宙的宏大曠達。更早的還有屈原的《天問》,更是一場人類與宇宙精彩對話。最典型的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首以孤篇橫掃盛唐的巔峰之作,充滿了宇宙意識!該詩描繪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花、月、夜圖,詩人在豐富細膩的情感中滲入了對春江花月夜這五種宇宙事物相互關聯的種種幻想,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發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例如: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數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徵是它表達了一種探索精神。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易經》中獲取宇宙能量的方法,天人合一是什麼樣的存在?
    各位,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如何獲得宇宙能量,即常說的元氣和真氣,其實它們說的都是一回事,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因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那麼天地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靜坐要高瞻遠矚,就是:智慧開明,天人合一,我們普通人達到第一層次的目標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完全可行的。至少能改善生活質量,甚至可以說減少生病。但有一條原則我們必須堅持,那就是鬆弛和堅持。不要抱著看是否能進入狀態的心態,靜坐的目的在於接近無為,有意為之,就是在執念中要保持低調,擺好姿勢。
  • 天人合一的「天」在古代是什麼含義?
    古人所謂「天人合一」的「天」,就是指「自然」。自然和人為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人為效法自然,順應自然,人之所為合乎自然規律就叫「天人合一」,這也就是《道德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道的終極遵循和最高境界。天地都是自然的具體體現,故天也泛指自然,自然也簡稱為「天」。《周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典範。
  • 道家的天人合一理論,揭示了人類存在的終極真相
    只有道家,用最明晰和本真的語言解釋了這個社會甚至是宇宙的真相,他給你提供了非常清晰的前景,為你規劃好了道路,將大自然和宇宙的規律全面地展現在你的面前,不需要討好那個神明,我們只需要了解這個事物的本質以及他以後可能的發展脈絡,基本上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啦,道家的先進在於他的思想從中華文明誕生至今,一直引導著人類向前,從未過時,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也並沒有真正地參悟他的真理。
  • 為什麼要叫天人合一,而不是人天合一
    有時我始終在想,一念無我,人即與道相合,一念無我,即與自性相合,一念無我,小宇宙合於大宇宙,一念無我,應該是人天合一,人動而天不動,應該叫人天合一,不應該叫天人合一啊。今早起來,我想我一定要弄明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叫天人合一呢?
  • 有了「天人合一」,再說「天人相分」不是互相矛盾嗎?
    這是《太上感應篇》開頭,也是核心,這段話透露出思想,在古代非常重要,叫「天人感應」。「天」指自然、宇宙、神靈等概念,「人」指個體的人,「天」「人」存在存在「感應」和交流,其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相通,或者更進一步的合二為一,所以「天人感應」某些情況下可以表述為「天人合一」。
  • 風水與算命術數的理論根據來源於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質與我們人體的結構存在著的一種相互對應的關係。如大自然中有河流,人體中有血液;大自然中有森林,人體中有毛髮;大自然會颳風,人體有呼吸;大自然會下雨,人體會出汗等等。這些有什麼用途呢?它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 答網友問:「天人合一」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況且,「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包括了認識論、方法論、也有操做方法。2,天人關係是中華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因為中華文化是獨有的「以天地為依的天道文化」。華夏先聖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天地而總結出運行規律,用於管理部落,指導百姓生活。比如,二十四節氣是最典型的代表。從只是符號形式的河圖洛書,發展到今天文圖並茂,內容非常豐富,一直在指導著我們的生活。
  • 量子科學證明「天人合一」的宇宙真相,人活在巨大全息遊戲世界
    因此,「天人合一」這樣全息對應的智慧,是中國古老文化貢獻給人類世界的核心精髓,但是現在後人已經完全不再了解其中的真實含義。本著復興華夏祖根文化的發心,來自伏羲道傳承的專家老師,為我們揭密了有關「三生萬物」、「天人合一」的這個宇宙虛擬幻象遊戲的基本系統設定。
  • 從張載的「天人合一」到王重陽的「性命雙修」
    關鍵詞:張載;天人合一;王重陽;關學;全真道;性命雙修;儒道互補  作者簡介:李山峰,男,山東臨沭人,陝西師範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丁為祥,男,陝西西安人[3]2 362  顯然,這是朱子因為張載哲學之「難曉」從而將其歸結為「關西人」的語言,大概也就可以說是所謂「關學」稱謂之最初發軔吧。
  • 中國有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但這還不夠
    天人之間真正的關係是夥伴,是朋友。作為朋友,天和人自身都是相對獨立的存在者。它們雖然是不同的,但卻是平等的。在此前提下,天人彼此需要對方。既然新的中國的智慧是古老的中國智慧的更新,那麼我們有必要回到中國智慧的基礎和核心——天人合一。關於天人合一的重新思考並非簡單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一種在區分邊界意義上的批判。通過批判,我們可以發現,天人合一說思考的界限在哪裡。
  • 天人合一:古代環境保護法的核心
    宋時程朱理學的「天人合一」主張對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更具有重要貢獻。發掘中國古代有關生態環保方面的法律規定,探討各階段環保思想源流,對於我們今天的環保工作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以往的認知論片面地認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是主客二分的模式,人是主體,自然界是客體。主體在客觀世界中要不斷地認識客體,與客體鬥爭,戰勝它,以求得更大的發展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