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如何獲得宇宙能量,即常說的元氣和真氣,其實它們說的都是一回事,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因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那麼天地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
易經中有這麼一段話:
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用簡潔的六個字概括了天,地,人之間的關係,那就是:
天之道在陰陽,地之道在柔剛,人之道在仁義,如果把天,地,人結合起來解讀,就是「天人合一」最好的詮釋。
首先需明白天是什麼樣的存在?人眼中的天不僅僅是蔚藍的天空,還有那陽光般的能量。
宇宙能是如何存在的
先要確定的是宇宙能量是真實存在的,就像正午的陽光,我們會感覺很好,因為光也是能量的一種。還有看不見的東西,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很多,看不見並不等於不存在。
就像地球磁場和電波一樣。正是由於地球的磁場,我們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但不能因為我們看不到磁場,就說它不存在,就好比人,我們說某人氣場足,那是因為他攜帶著強大的能量。如果說一個人缺乏氣場,那說明他攜帶的負能量很強。
應該怎樣獲得能量
有時我們會被一幅畫或一件藝術品所感動,或被一些人的舉動所感動,這時內心就會有一股暖流通過,這就是彼此能量被彼此吸收。一個歌曲,一個畫面,都帶著創造者的能量。在欣賞這幅作品時,會被創作者的情緒所感染,能量也會傳遞給對方,當頻率與對方同步共振時,能量也會隨著頻率流動,就像戀愛中的情人,心心相印。
當你的頻率達到與僧侶相同的水平時,也可以達到他們的能量場,從而吸引相應的能量。身體就像 FM電臺一樣,在我們靜坐的時候,屏蔽了日常活動的想法,就是打開FM開關,處於一種接收無線電波的狀態。但是你需要調頻來接收廣播,你所發射出的頻率決定著你所吸引能量的頻率。
正向吸引正能量,而負向吸引負能量。自然能級低的只能吸收低頻的能量。因此說,品格高尚的人,將會吸引同水平的人產生高能量。能量的深度和水平取決於你的思想。一心一意地想著好東西,就會得到好東西。
靜坐的要領
古人說靜坐會通經絡,增強體質,不容易得病。靜坐要高瞻遠矚,就是:智慧開明,天人合一,我們普通人達到第一層次的目標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完全可行的。至少能改善生活質量,甚至可以說減少生病。
但有一條原則我們必須堅持,那就是鬆弛和堅持。不要抱著看是否能進入狀態的心態,靜坐的目的在於接近無為,有意為之,就是在執念中要保持低調,擺好姿勢。若一心一意與人比速度,或總是執著於別人練功的跡象,這些都只是自己的意念,不如順其自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經歷,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做自己身體的觀察者和聽者,試著與身體對話。無論平常身體如何聽大腦指揮,現在是該聽身體對我們說些什麼的時候了,讓身體做老師,這就是靜坐的要領。
修行的次序
一般來說,我們的修行有很多次序,其實我說,修行沒有次序,根據自己的情況,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次序。不管目標設定的是高是低,其實都可以概括為三句話。
第一,放鬆身體;第二,放空思想;第三,放下思想。怎樣理解呢?人體的放鬆是讓真氣自然流動,自我修復。釋放思想就是停止每天的思考,避免情緒對身體的傷害,打開心扉,吸引能量。
放鬆身體,就是讓它講話,傾聽身體想對你說什麼。遵守自然法則,道法自然,氣候循環本來就是完美的,是後天的思維和情緒導致了阻塞。因此,不要動腦筋,什麼也不做,只要靜靜地在一旁看著,像流水一樣流淌就好了。
放空思想,有點難得,放下前程,懂得因果,懂得此時的人生是完整的人生,而不是完美的人生。一切現狀都是由我們自己選擇創造的,要為自己創造的這一人生承擔責任。有過這樣經歷的人,寬恕與祝福,而你是好演員,不能搶鏡頭,時刻保持清醒,你會感激這些成長的經歷,這就是所謂的「無德之理」在生活中的展現,從而改變生活的現實。
放下思想,當你懂得了人間大道是宇宙萬物的同源,自然就能理解大道的本質,自然就會生出憐憫。
獲取能量的方法就是天人合一
因此,我們知道的越多,就越會謙虛,萬物都有它自己的能量場,宇宙就是統一的能量場。我們的心頻與有形無形的生物共振,彼此融合,在體內體外隨時進行能量互動,才能真正達到天人合一。
你就像是一個縮量版的小宇宙,內在的信息和能量與宇宙同步,靜坐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完全放鬆,你的每一根心念都是一種能量波動,你動幾次念就代表發出幾次能量波動,當無數的人相互傳遞能量波動時,就形成了宇宙中一張張思想的「宇宙網」。
希望通過學習靜坐及修行文化,能明白人與家人、社會、自然的關係,進而獲得宇宙的能量,達到天人合一,獲得幸福人生。若您對本文有任何感想,歡迎留言討論。
#易經文化#